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末世从封王开始 >

第309章

末世从封王开始-第309章

小说: 末世从封王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西北,陇右郡,元阳府。
  雍王府枢密院内,接到战报的两位枢密使,此刻脸上有抑制不住的震惊。
  “那帮胡人,竟没死绝,还敢进攻替天御关!”陈安明语气含有愠怒。
  虽然同样感到惊讶,可关和泰却保持了冷静,说道:“关外地广人稀,即便有怪物为祸,恐怕也掀不起大浪来,反倒让这些胡人活下来了!”
  “倒也是这么个理儿!”陈安明点了点头。
  关和泰接着说道:“别说是关外了,天山郡的人口比草原上密集,怪物也就只有靠近城池才多,让北地都司推进顺利!”
  陈安明忍不住抱怨道:“东西两线推进顺利,这本是天大的好事,谁知竟出了这档子事!”
  关和泰端起茶杯道:“好在武定卫指挥使应对得当,才没把天御关给丢了,否则咱们都罢官谢罪!”
  点了点头,陈安明说道:“这个武定卫指挥使孟海,是王爷看中的人,如今看来倒也有些本事!”
  “咱俩也别说这些废话了,还是议一议如何应对此事吧!”
  “得增兵驻防,武定卫这次损失不小,若是胡人再有叩关之举,怕是难以应付了!”
  “问题是……调何处的兵?”关和泰问道。
  陈安明答道:“临近的四个卫所,平山卫、北安卫、隆奉卫的兵,多数已被罗伦抽调去了天山郡,要快的话只能从天金卫调人!”
  作为枢密使,对西北三郡的军事调动,陈安明自然了如指掌。
  关和泰点了点头,说道:“从陇右调兵去北地,这事儿得请殿下决断!”
  陈安明说道:“那就传讯给殿下吧!”
  当这边在给赵延洵打电话时,王府内禁宫永福宫内,一个小娃娃在正厅地毯上乱爬,嘴里咿咿呀呀叫个不停。
  “宏哥儿,叫母妃……叫母妃!”
  小娃娃在地上爬着,一旁在三名侍女照看,陪玩的同时还在教导着说话。
  她三人虽专职负责照看,但还兼着教说话的差事。
  “母妃……”
  一听赵维宏叫出“母妃”二字,趴在地上教说话的侍女连忙赞道:“宏哥儿真聪明!”
  赵维宏已经十个月大,早在七八天前就叫出了“母妃”二字,还让教他说话的侍女受到重赏。
  “宏哥儿,叫父王……父王!”
  “咿呀咿……哈哈哈!”
  “父王……”
  “咯咯……哈哈……”
  地上的孩子根本不学,让教导的侍女极为头疼,她已经教了四五天了。
  “宏哥儿,叫父王……父…王!”
  一旁便有侍女说道:“别白费力气了,读书人说欲速则不达,还是再等几天吧!”
  “父王……”
  地上小娃娃吐出的两个字,当在场三名侍女当场愣住,紧接着她们便觉狂喜无比。
  “父王……”另一侍女趴下身子,再度教导起地上的孩子。
  小娃娃坐在地上拍了拍手,说道:“父…王…”
  “红歌儿真聪明!”侍女连忙将赵维宏抱起。
  “走,向娘娘报喜去!”
  “对对对,向娘娘报喜去!”
  对她们而言,这确实是值得报喜的事。
  言罢,三人带着赵维宏往宫门外走去。只因薛宝筠不在永福宫内。
  此刻,薛宝筠坐在飞雨轩内,她在探望生了孩子的林静玉。
  生娃这一关被林静玉轻松度过,但生产后的她体虚无比,此刻正斜坐在床上。
  虽一直与飞雨轩关系冷淡,但作为王妃,薛宝筠也有安抚后宫的职责。
  林静玉为王府开枝散叶,她自然要多加嘘寒问暖,否则难免有人背地里说闲话。
  “前线捷报频频,或许再过一两个月,王爷就能拿下京城,到时候你就能见到王爷了!”
  替林静玉端过羹汤,薛宝筠笑着说道:“所以嘛……你得把身子养好,免得到时候让王爷心疼能!”
  虽然还是没胃口,但林静玉接过了羹汤,她得给薛宝筠面子。
  拿着汤匙随意搅动着,林静玉浅笑道:“那臣妾也恭喜姐姐了!”
  “何故要恭喜我?”薛宝筠反问。
  “姐姐你就快要做皇后,母仪天下了……这难道不值得恭喜!”
  好家伙,这话说到了薛宝筠心坎儿上,让心中比抹了蜜还要甜。
  虽然要当皇后这事儿,永福宫的奴婢们成日里都在恭维,但从林静玉嘴里感觉完全不同。
  但薛宝筠马上说道:“妹妹,这话可不敢乱说,雷霆雨露莫非天恩,这事儿得由王爷钦定!”
  “钦定”这个词,乃是皇帝专用,可见雍王府上下僭越之行,已经发生在方方面面。
  薛宝筠正打算再谦逊两句,却听外面传来声音:“王妃娘娘,大喜……大喜!”
  没一会儿,三名永福宫的侍女,来到了林静玉卧房内。
  看着侍女将儿子带了过来,薛宝筠便问道:“有何喜事?”
  中间侍女答道:“禀娘娘,王长子会叫父王了!”


第721章 济水西
  “大军停驻,粮草派发,军械打造,诸位可都得出力啊!”
  平远县衙内,赵延洵坐在主位上伤,在他面前站着几十号人。
  这些人里,有从朝廷归顺的官员,也被流放后赵延洵解救的官员。
  虽说是马上打天下,但武官们不善于治理地方,更不善于安排粮草军需这些事。
  所以打下东河府后,这些事赵延洵逐渐在转移给文官做,眼下便是正式把权责交给了这些人。
  一经站队,这些人便没了退路,所以赵延洵比较相信他们,更何况还有被流放的官员盯着。
  “臣等领命!”
  “既然权责已明,孤也就不多讲了,你们各自做事去吧!”
  “是!”
  众人随即走出大堂,归降的官员们表情沉稳,而被解救的官员则面带笑容。
  后者当然要笑,他们着实是运气极好。
  他们之中运气最差的一批人,已经在磨难中死去,能活下来的已算运气好。
  到现在,他们不但被免去罪臣身份,而且还重新担起了职务,便让众人产生不真实的感觉。
  当然了,这也让他们只有一个心思,那便是用尽一切心思复仇,帮助雍王的讨伐朝中逆贼伪帝。
  因为是刚到平远县城,所以当“电话”架设好十几分钟后,就收到了枢密院打来的电话。
  “紧急军情?”
  听到这四个字,赵延洵很是疑惑。
  陇右强敌已灭,北地和陇右的丧尸清剿,一直都在有序进行中,怎么会有所谓的紧急军情。
  来到了电话设置处,赵延洵结果电话说道:“有何紧急军情禀告?”
  “殿下,关外胡人叩关,武定卫拼死抵抗,损失惨重,臣等计议调天金卫驰援,请殿下圣裁!”
  略微思索后,赵延洵答道:“可以,必要时……可调陇右北地各卫所,无需请示!”
  “是!”
  紧接着,赵延洵又问道:“关外是何情况?”
  陇右元元阳,枢密院在与赵延洵联系,消息直接传到了谨身殿去,当值的太监立刻去了永福宫报告。
  没一会儿,薛宝筠就带着儿子,来到了谨身殿偏厅内。
  “娘娘,枢密院那边已结束了,您可以跟王爷传讯了!”
  点了点头,薛宝筠示意太监操作,自己则等候在一旁。
  千里之外的平远县城内,赵延洵面露深思之色。
  这次进攻的胡人,有三四千人之多,这是很值得警醒的事,谁也无法预料他们下一次的攻击,会不会派来更多的兵力。
  还有一个问题时,末世降临后胡人远遁,为何现在又打了回来。
  面对这两个关键问题,赵延洵对枢密院下了令,让他们派人出关去调查。
  同时还让枢密院传令给罗伦,让他暂缓对天山郡的收复,要抓紧时间肃清北地郡内部。
  严格来讲,天山郡的人口实在太少,而且可耕种的土地也极少,还不如集中兵力将北地郡打扫干净,同时还能兼顾天御关的守备。
  就在这时,电话铃声再度响起,将赵延洵的思绪拉了回来。
  “谁?”
  “谨身殿,王妃娘娘有话跟王爷说!”
  听到这话,接听电话的太监连忙禀告道:“王爷,是王妃娘娘!”
  一般来讲,后宫很少与赵延洵联系,此刻不免让他感到意外。
  难道是出什么事了?
  怀着这样的想法,赵延洵接过了电话。
  “爱妃,何事?”
  电话每日通讯字数有限,所以沟通时尽可能的追求简略。
  “王爷,宏儿能叫父王了!”
  谨身殿内,薛宝筠拿过“话筒”,并向侍女使了个眼色。
  “宏哥儿,叫父王……父王!”
  经过半个时辰联系,赵维宏已掌握了新“单词”,立刻笑哈哈说道:“父…王…”
  电话另一头,听到儿子叫自己,赵延洵一时间笑出声来。
  刚刚才听了坏消息,眼下儿子这一声“父王”,让他心情瞬间好了起来。
  “宏儿乖!”赵延洵应了一声。
  逗弄了赵维宏几句,赵延洵便听薛宝筠声音道:“王爷,不知何时我们一家人才能团聚!”
  瞅了一眼墙上挂着的地图,赵延洵平静道:“想来要不了多久!”
  “臣妾有一事相求!”
  “你说!”
  “臣妾母族,还望王爷保全!”
  薛家站出来反对赵延洵,说雍军造反篡逆的贼,使薛家在京城活得很好,这事儿赵延洵已经知道。
  但此刻,赵延洵给薛宝筠面子,没有把这些事说出来。
  “孤明白,你放心!”赵延洵平静答了一句。
  不管薛家出于何种目的,但他们站出来反对自己,这件事肯定不可能瞒得住。
  所以这就注定,在改朝换代之后,他们不会有好下场。
  只不过,赵延洵被夹在中间,一时还没想好如何处置对方。
  不只是薛家,还有一直效忠朝廷的林观海,一样让赵延洵头疼不已。
  …………
  赵延洵在头疼,沿河驻扎的雍军士兵,此刻一样感到头疼。
  虽然济水比汉水要窄,但也有一百多米宽,想要渡河一点儿都不容易。
  偏偏附近农田开发比较完善,导致木材非常少,需要到更远的地方砍伐,然后才能制作船只渡河。
  “对面那些人,已在河岸提前设防,想要打过去可不容易!”
  “侍卫司扩充了兵力,让他们悄悄潜伏过去,直接偷袭不就行了!”
  “虽说是扩充了兵力,也不过五六千人,对付各三四万敌军能抗住,可对面毕竟有二十万大军!”
  “虽然这二十万人很有水分,但也不是侍卫几千人能吃得下,所以必须要我等的一同渡河进攻!”
  一众军官尽皆点头,说让侍卫司自己打过河去,不过是他们一时口嗨罢了。
  “行了,闲扯了这么久,都各自做事去!”
  “每天任务安排下来,到时候若做不出足够船只,王爷是要问罪的!”
  众人纷纷起身要离去,却听其中一人问道:“指挥使大人,十天的时间,咱们造出的船够用吗?”
  “想来也差不多了,行了……都做事去!”秦昊催促道。
  他掌握着第十七卫,前身是禁军武骧卫,融入王府体系中时日较短,所以军官们的问题就多一些。
  看着河对岸,秦昊平静道:“虽说还有十来天时间,但这一战便是决战,之后便再无大战了!”
  这不光是他的判断,雍军上下也都这么想的。


第722章 前线乱
  对济水的决战,雍军上下都充满了期待。
  而此刻济水以东的朝廷军队,却对战争充满了恐惧,以至于悲观情绪在蔓延。
  虽已提半月开始设防,但防线设置得并不紧密,各部之间配合也不是很默契。
  作为朝廷大军主将,在新一轮巡视各部防线后,安国公朱成明很是担忧。
  所以他已传令各部指挥使,到他的中军衙门来议事。
  消息昨天就发出去了,告知是今日辰时要到,但现在时间已经过了,各位指挥使还未到齐。
  更让他心烦的,是眼前这些已经到了的人。
  这些人在大堂内,要么大声喧哗,要么是相互争执,让这庄严的大堂变成了菜市场。
  人的忍耐终究是有极限的,朱成明忍无可忍之际,只见他一拍桌子吼道:“都给我闭嘴!”
  毕竟他是主将,众人还是要给他些面子,尤其是从东南调过来军队主官们。
  当然了,也就是给点儿面子安静下来而已,众人对他仍是冷眼相待。
  朱成明安抚不下部下,总的来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虽贵为国公,但朱成明和卢立清不同,他承继爵位不过七八年,领兵打仗时间并不长,也就导致他的威望不足。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如今军队各部来源复杂,有老禁军和新禁军的不合,还有各都司卫所的之间的矛盾。
  按理说,如今大敌当前,怎么也该勠力同心,一起共度危机的才是。
  但在军中悲观情绪影响下,军官们对打赢这一仗信心不强,偏偏对对战败也没有紧迫感。
  表面上看起来很矛盾,但只要深究就能明白,改朝换代对皇帝来说是绝路,但对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说的是朝廷上层被撤换,对底下人影响其实不大。
  一但朝廷大败,他们只要顺势倒戈,就基本不会受到清算。
  事实上,朱成明今日叫众人来议事,目的就是要打压这种不正之风。
  “诸位,叫你们过来,不是听你们闹腾的……”
  “昨日本将去你们军寨走了一遍,发现了很多疏漏之处!”
  “羽林右卫军寨太靠后了,虎贲左卫和神武右卫之间,隔了差不多五里地,这又怎能行?”
  没来的左右金吾卫指挥使,朱成明已不打算再等,所以此刻他直接开启了正题。
  “大将军,我军前方是片滩地,再往前我军根本无法设营,这你可得明鉴!”
  “大将军,我军可是按您的军令设营,中间的五里空地,应让神武右卫靠过来!”
  “狗屁,凭什么我们靠过来,再把战线拉长我军还打什么仗?”
  一时间大堂内又吵了起来,仍由朱成明拍桌子也不管用,朝廷这十来万大军内部矛盾实在太大。
  坐不稳大将军的位置,朱成明其实也很苦恼,甚至有过抽身而退的想法。
  可如今,朝堂上有能力的人不想接锅,让他根本没有办法。
  至于他的副将,那位高平侯吴声昌,此刻躲在一旁是一句话都没说。
  而当下一幕,也被负责监军御史和太监看在眼里,让这两人也是担忧无比。
  最后,大堂上吵吵嚷嚷了半个多时辰,即便朱成明控制住了“纪律”,可也没议出太多成果就草草收场。
  “大将军,他姓朱的把我羽林右卫布置在最前线,为了朝廷大局我忍了,可他还说我我军驻扎太靠后,你说他到底什么意思?”
  “大将军,弟兄们跟着你南征北战,这几年可没少遭罪,你可得为弟兄们说话!”
  “陈指挥使说得没错,大将军您可帮弟兄们说话,不然全让东南那帮人占了便宜!”
  虽然吴声昌不想搞派系斗争,很这种事情他说了不算,
  禁军和南阳都司各卫所,他都是他带着征战今年的老部下。
  如果他不替老部下说话,这些人就会对他疏远,那时他在军营和朝廷便毫无话语权。
  吴声昌等于是被夹住,他也有自己的难处,所以刚才议事时他一字未言,就是为了尽可能的削弱派系斗争。
  此刻,底下人直接找上来,他不说两句也不行了。
  “诸位,大将军有他的难处,都是为朝廷分忧,我们得互相体谅担待些!”
  但吴声昌的这番话,却未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