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从封王开始-第3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刻,陈玉和周围的军官们,都开始奉承他这位上司。
“都别夸了,咱能干出这样一番伟业,皆因王爷身膺天命,指挥得当!”
听到陈玉和这话,众人更是赞同不已,由把夸赞的话全都招呼到赵延洵名下。
而此刻的城墙上,负责戍守紫金门的李靖隆,此刻忙得是上蹿下跳。
“赶紧的,赶紧顶上去,弓箭手都准备好……”
虽然没怎么上过战场,但作为勋贵子弟,李靖隆有着基本的军事素养。
所以他心里很清楚,城外游走的几百号骑兵,根本不可能进攻城池。
京城的护城河,还有高大的城墙,以及三万多守城兵马,赶来的两千号骑兵根本啃不动。
可李靖隆还是咋咋呼呼吩咐手下,只因他必须要做点儿什么,以显示自己在有效应对。
忙活了十几分钟,一切都安排妥当后,李靖隆才停了下来,趴在墙垛上查看外面情况。
只见外面的骑兵,此刻停驻在两百米开外,处于弓箭射击范围外。
床弩倒是能射那么远,可惜准头实在差了些。
当然了,李靖隆从心底里,也不愿主动向雍军挑起战端,即便雍军已经打到了城下。
而此刻在城墙上,戍守的士兵人心惶惶。
济水的朝廷主力败了,雍军先头部队已杀到京城,所有人都想到朝廷要完犊子了。
等雍军主力杀来,即使再高大的城墙,也基本没可能守住。
士兵们各有心思,而雍军杀到的消息,此刻也传到了京城内,在百姓之间再度引起了恐慌。
当然了,雍军杀到的消息,也已最快速度传往皇宫。
而此刻在乾安宫外,几位重臣正在赶来。
皇帝召集廷议,他们本该第一时间赶往。
可接二连三发生的紧急情况,都需要他们第一时间处理,耽搁了他们觐见的时候。
以至于拖到现在,他们才出现在乾安宫外。
第734章 城墙上
“各位大人,你们可算是来了!”
乾安宫外,陈长河笑得比哭还难看。
这次赶过来的大臣,只有两位置阁臣和两位尚书,也是如今朝廷的主要话事人。
“陈公公,实在是事情太多,一个处置不好就会引出大乱子,我等才……”
没等王庭鹤解释完,陈长河便说到:“阁老,我都知道,快请进吧!”
于是乎,这四位大臣才进了厅内。
皇帝赵维隆,此刻斜坐在御座上,神色间的颓废显而易见。
没等众人说话,赵维隆便先开口道:“求援的信使,已经派出去了?”
“禀皇上,已经派出去了,东南和西南驻扎的卫所军,臣等都派了!”兵部尚书王存璋禀告道。
东南和西南两个方向,还有四万卫所军可调动。
这一点赵维隆知道,所以他也派了太监出城传令,眼下询问只是为了双重保险。
听到兵部也派了人,赵维隆才安心下来,两拨人去传令总是要稳妥些。
紧接着,首辅王庭鹤说道:“除此之外,臣等还在叛军到来前,派人往南方各郡发了急递,敕令各都司起兵勤王!”
听到这话,赵维隆满是无奈道:“东南西南两处的人马,能准时赶来京城,朕就谢天谢地了,至于南方各郡……”
南方各郡,其兵马本就被朝廷抽调过,想要调兵本就很困难。
更何况南方各郡,本就和朝廷离心,之前出兵就不情不愿,眼下不落井下石就算好的。
退一万步讲,及时南方愿意出兵,几个郡加起来凑够三五万人,送到了京城也是一两个月的事。
那时候,或许京城已经变天了。
殿内透着肃杀之气,众人心中各有盘算,一时间只余一片死寂。
终于,吏部尚书黄志成说道:“皇上,除了调集军队守备城池,臣以为……还应在城内召集青壮,让他们参与守城!”
“如此,一可加强城防,二可约束青壮,让他们不被妖言蛊惑!”
黄志成这番话,重点其实在第二句。
如今城内流言蜚语不少,朝廷虽竭力以正视听,可架不住流言无孔不入。
“这个法子好,城内有几十万人,招募十万青壮守城轻而易举!”王庭鹤极为赞同。
一旁的王存璋也说道:“城内的粮食,至少可以支持一个月,足够拖到勤王兵马赶来!”
听他们说得热闹,赵维隆却高兴不起来。
即便拖到勤王兵马赶来,之后又该怎么办?这些人能给京城解围吗?
汉水济水两处大军都败了,这些人能指望得上?
听着大臣们还在讨论,赵维隆打断众人道:“诸位爱卿,我们还有胜的希望吗?”
几位大臣听得此问,一时间都安静了下来。
得胜希望很渺茫,这一点在场众人非常清楚,可他们终究不忍实话实说。
这时,只见黄志成站了出来,沉声说道:“皇上,臣愿与朝廷共存亡!”
有他这番表态,老态龙钟的王庭鹤也站了出来,颤颤巍巍道:“皇上,臣也愿与京城共存亡!”
黄志成死忠于赵维隆,王庭鹤与赵延洵有过节,他俩自然愿意“死战”。
紧接着,只听王存璋也说道:“臣也愿意!”
这个时候,无论是否情愿,都必须要表态。
“臣也一样!”次辅谢孝方也开了口。
一直以来,谢孝方是南方系的代表人物,所以很不受赵维隆待见。
但此刻他说这番话,确实是出于真心,只因他和赵延洵也有过节。
当初王庭鹤与谢孝方,代表文官集团与皇帝斗法,把赵延洵赶出了京城去。
“有几位爱卿这番话,朕也就安心了!”
接下来,几人又讨论了一些事,赵维隆才命几位大臣离开。
“叫黄先生留步!”
“遵旨!”
没一会儿,黄志成被叫了回来,这也说明皇帝对他最信任。
“皇上……”
“先生,朕想去城墙上看看,你随朕一道去吧!”
听到这话,黄志成本能想要将拒绝,可话到嘴巴又咽了回去。
如今非常时期,根本没必要再被礼制束缚。
“臣陪皇上去!”
赵维隆难得露出笑容,随即说道:“如此甚好!”
一个时辰后,京城北面城墙上,在皇宫侍卫簇拥下,赵维隆正远眺着城外的雍军。
一个时辰过去后,雍军后续骑兵陆续感到,城外一圈已经聚集了近万骑兵。
到了这个时候,城内只有死守一条路,出城作战将是极其危险的事。
看着远处骑兵,赵维隆喃喃道:“朕还以为,贼军有着三头六臂,如今亲眼看了才知道,他们也和普通人一样!”
“先生,偏偏是这些人,却接连大败朝廷官军,你说这是为何?”
面对皇帝提出的问题,黄志成难以回答。
“你说……难道真如我那九叔所说,他才是天命所归,气运所钟之人?”
黄志成不回答,赵维隆自己说出了答案。
黄志成当即答道:“皇上,雍王是叛贼乱党,他怎会是天命所归之人。”
谁知赵维隆又说道:“太宗皇帝当年,不也是秉承天命,起兵靖难而得天下!”
事实上,辩论这个根本没意义,赵维隆喋喋不休,只说明他现在心防已经垮了。
“皇上,您得振作起来,还没到最后时刻!”这个时候,黄志成表情严肃,摆起了帝师的架子。
赵维隆没有再多说,而是迈步往前走了去,此刻的他看起来格外沧桑。
“皇上万岁……”
沿途遇到的士兵,看到皇帝龙旗尽皆叩拜。
皇帝是上苍之子,能够亲眼见到皇帝,对这些士兵来说是极为荣幸的事。
而此刻,赵维隆展现了和善一面,对士兵们他显得十分热忱。
“为朝廷尽忠,你们辛苦了!”
紧接着赵维隆说道:“打赢了这一仗,朕亲自设庆功宴,请你们喝酒!”
“皇上万岁……”
这可是皇帝在说话,还说要请他们喝酒,士兵们当然高兴得不行。
而这时,黄志成发现了城外雍军的异动,显然是被城墙上的声音吸引。
“皇上,暂且避一避,叛军在往这边靠拢!”
听到这话,赵维隆往城下一瞧,果然有几十号骑兵在靠近。
“谁若能射杀贼军一人,赏银十两,射杀五人官升一级!”
皇帝金口玉言,听到这话士兵们干劲儿十足,张弓搭箭就瞄准了城外骑兵。
不得不说,射杀移动目标是高难度的活儿,众人连放四五轮箭,才射杀了不过三人。
看着远处那三具尸体,赵维隆心情格外苏畅,赞许道:“好!”
“来人,看赏!”
皇帝金口玉言,不但兑现了承诺,而且还超额兑现。
在赏了银子之后,三名杀敌士兵全被官升一级,成了军中小旗官儿。
别看他们现在手下没人,只等城内青壮召集起来,这三人或许还会成为百户。
第735章 各有心思
元平侯府,两位当家人坐在书房内,神色格外凝重。
“谁能想到,谁能想到……局面败坏如此!”薛景彦捶胸顿足。
济水一战雍军大胜,如今大军已围困京城,朝廷的局面已败坏到了极点。
从大势上来说,京城的陷落已经注定,现在的朝廷必将被推翻。
可越是到这种关头,他们薛家危险程度就越高。
林家黄家都被下狱,他们薛家作为反贼正牌岳家,几乎随时都可能被皇帝拿来泄愤,即便他们已经和雍王决裂。
薛景煜答话道:“雍军已兵临城下,而且越来越多,朝廷撑不了多久了!”
这些其实都是废话,当下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保全家族。
只听薛景彦说道:“二弟,你带着族中子弟,再召集所有家丁仆役,全都到城墙上守城去!”
“大哥,朝廷必败,咱们还要和雍王为敌?”
薛景彦怒道:“可朝廷现在还没败,虽是可以把我们家碾碎!”
“快去!”
此刻,薛景煜虽觉得不太妥当,但在自己大哥的威逼下,此刻也只能执行命令了。
其实在临走前,薛景煜很想问问,自己这位大哥做什么。
毕竟露脸这种事,由家主去做更合适!
可当看见薛景彦极为难看的脸色,薛景煜只能把话憋回去,并按照大哥的意思办事去。
薛景煜却不知,当自己转身离去时,薛景彦看他背影的眼神,已变得格外阴冷。
“二弟,家族要活下去,大哥我也想活下去,所以就只能委屈你了!”薛景彦喃喃道。
为了家族存活,薛家即便到了最后关头,仍然得替小皇帝摇旗呐喊。
可眼见朝廷要倒塌,雍王即将龙袍加身,薛景彦就不得不考虑长远些。
所以他的设想是,把自己从“归顺”朝廷这事中摘出,在这最后关头让薛景煜充当门面。
如此一来,薛家既可应付现在的小皇帝,也可在改朝换代之后,让薛景煜为这件事背锅。
只要薛景彦一口咬定,背叛雍王都是薛景煜的主意,凭借着自己的儿是王妃,薛景彦认为保全家族问题不大。
到时候再把薛景煜一房推出去顶罪,也就能平息雍王怒火,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薛家在为存亡计长远,而辑事监的大狱内,林观海却为朝廷大败忧心忡忡。
此刻他坐在牢房内,目光透过墙上小窗户,盯着外面的蓝天白云。
此刻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够从牢里出去,为守城贡献自己的力量。
眼见林观海已发呆近一个时辰,黄万安不由从床上做起,叹了口气后说道;“林兄,天数有变,神器更易,此乃自然之理!”
雍军已经兵临京城,这件事他们已从狱卒口中得知。
朝廷败得实在太快,快得让人猝不及防,也让牢房内的两人,心情改变奇大。
听到黄万安这番话,林观海从失神之中醒转。
盯着黄万安瞧了一阵,林观海说道:“黄兄是为反贼说话!”
“林兄,不是我为反贼说话,历来都是成王败寇,此乃世人尽知的道理!”
“所以黄兄觉得,世人尽知的道理就是对的?”
“难道不对?”黄万安反问。
本想继续辩论,可林观海也知道,最难改变的就是人的思想。
只见他苦笑道:“难为你饱读圣贤之言,二甲进士出身,竟也同那些庸人一样!”
“你我都是凡人罢了!”黄万安回了一句。
两人就此沉默,继续争吵辩论毫无意义,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说服不了对方。
城内某坊内,一名小吏站在高处,大声宣读着官府的命令。
公文读完后,这小吏将文书收起,接着喊话道:“反贼滥杀无辜,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你们若不想被家人被害,家产被夺,就要听从皇上的旨意,每家每户出人守城!”
“皇上可是说了,只要这次击败贼军,会有重赏!”
“立下战功,小则赏银赏地,大则加官进爵!”
“我可告诉你们,大好的前程就在面前,你们可不要错过了!”
这饼画得漂亮,可现场却无一人回应,静悄悄的环境,让这小吏犹如小丑。
“都听到没有?今天回去准备,明天一早官府就来清人,谁家若是不遵皇命,必将严惩!”
撂下这句话,这名小吏带着差役离开了,留下一众百姓面面相觑。
虽然这小吏说得好听,但现场这些人也不是傻子,知道所谓的军功没那么好得。
可他们没得选,即便不想去立功,他们也会被官府强行赶去城墙上。
某处书房内,十位衣着华贵的男子,此刻正一脸愁容。
“雍军兵临城下,你们说这臣守不守得住?”
“左右监门卫有一万人,卫所军和巡城司的人,加起来有两万兵,只这三万人,守备城池怕是难!”
汉水济水两次大战,朝廷几十万大军沦丧,这三万人着实微不足道。
所以答案已经很明显,即便朝廷已在城内征召青壮,也改变不了大势。
能对局面清晰判断,毫无疑问这些人是当官的,才能知晓朝中事务。
房内沉默几息后,便有一人道:“诸位,如今时局巨变,大乱将至,我等得早做打算!”
他们这些官员,老婆孩子都在京城,如果不早做“应对之策”,很可能落个家破人亡的结果。
这时,靠东方向有一人说道:“雍王起兵,名言是要诛逆贼,靖国难!”
“只要我等不是所谓逆贼,又有什么可担心的?”
眼见众人都望了过来,陈吉安接着说道:“不必我说,诸位大人也都明白,逆贼是内阁大臣,六部堂官才有份儿!”
当然了,逆贼之首是现任皇帝,陈吉安很识趣的没提。
“朝廷始终要人治理,咱们这些人对雍王有用,只要愿意弃暗投明,说不定还能平步青云!”
当陈吉安说完,立刻有人接话道:“陈兄不愧是先帝钦点的状元,果然胸有沟壑见识渊博,将时局分析得如此透彻!”
陈吉安是太安二十三年的状元,只是一直未受到重用。
事实上,屋子里的这些人,几乎都有相同的遭遇,在现在的朝廷看不到出头的希望。
随即又有人说道:“如此说来,朝廷之祸乃我等之福也!”
“平步青云不敢想,我只盼一家老小平安!”
“是啊!”
众人表明态度时,却有人问道:“那接来,我们该做些什么?”
所有人的目光,此刻全都聚集到陈吉安身上。
陈吉安很享受这一刻,对他而言只要能带领这帮人,在雍王入城时帮忙造势,那他必定会得到重用。
只见陈吉安平静道:“诸位莫慌,此事需得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