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从封王开始-第3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可,能在此刻对自己有清晰认知,而未被眼前成就迷花了眼,他还是比普通人强出了一截。
察觉到赵延洵起身,床上两名女子连忙起身,慌忙穿上内衣后,就开始服侍赵延洵穿戴。
她们都是高门闺女,从来都是被别人伺候,眼下干起这活儿不免笨拙。
好在,赵延洵未穿复杂的衮冕,降低了她们工作的难度。
穿上浅黄色的曳撒服,再戴上束发钗环,赵延洵走出了寝室,膳房内已拜好了早膳。
“恭迎殿下!”
御座左右侍立的两名美貌女子,此刻对赵延洵大礼参拜。
“起来吧!”
“是!”
落座之后,在这两名女子侍奉下,赵延洵悠哉悠哉吃起了早餐。
很快早饭吃完,赵延洵便去了偏殿,这里有许多奏章和情报要他查看。
这里的很多,是字面意义上的很多,书桌上下摞起了很高。
坐在龙椅上,赵延洵开始翻看这些文书,周围则是他新收的四女服侍。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小时之后,赵延洵看完了三十多份,并在上面给出了自己的处理意见。
而剩下的奏章文书,少说还有两三百份,这还只是京畿河内几个郡的。
如果在三年前,大晋二十郡全都在,每日送往京城的奏章公文,至少会有上千件。
所以,当皇帝确实是个苦差事,才会有那么多皇帝夺清闲,才会有内阁这种机构出现。
好在赵延洵身体被强化,这点儿工作量并不算啥,只是很耽搁时间而已。
事实上,也只是初掌朝廷,赵延洵各方面都不放心,所以才会亲自看这些。
就在这时,赵延洵响起了系统提示声。
“叮,新增百姓五万人……”
放下手里的东西,赵延洵露出了笑容。
事实上,关于新增百姓的提醒,这两天他收到了很多条。
以至于现在,系统显示的实空人口,已刷新到三百四十万。
随着朝廷恢复运转,赵延洵摄政的公文,在中原几个郡陆续传达。
只要地方官府,愿意听从朝廷安排,此地百姓就会成为赵延洵的实控人口。
根据户部的最新数据,京畿河内清河南阳淮阳五个郡,人口大约有八百万人。
而在丧尸爆发之前,这五个郡至少有一千五百万人,丧尸爆发直接害死了一半的人。
虽然如此,中原几个郡剩下的八百多万人,依旧可以让赵延洵的军队,发生质的飞跃。
“叮,新增百姓六万人……”
十几分钟后,系统又响起了提示声。
“叮,新增百姓八万人……”
“叮,新增百姓十一万人……”
“叮,新增百姓六万人……”
一上午,系统提示声连续不断,林林总总加起来又新增了百多万人,以至于失控人口达到了三百万。
或许再过两天,把这当各路文书全部传到时,把这八百万全收入囊中,也不是没可能的事。
中原几个郡,时刻处于丧尸威胁中,他们需要一个强大的朝廷庇护,所以自然会响应朝廷号召。
虽说雍王是“反贼”,但眼下生死存亡之际,谁管你坐朝的是谁,只要能保大家平安就好。
“王爷,几位指挥使禀告说,得赐神武之力的名单已议定!”
这件事,还是前天交代下去的,如今两日才议定下来。
但在前天,升级的名额只有三千多人,可这两日时间过去,升级名额已快接近两万,显然三天前拟定的名单已“过时”了。
想了想后,赵延洵说道:“让各卫所,选出一万人来,全部补入侍卫司中,再让他们从归降军中,选拔士卒充实军队!”
“两万个一级士兵升级名额,意味着有一万的一级士兵名额,刚还把侍卫司进一步加强!”
按照现在雍军的实力,对于击败南方不服着,赵延洵也感觉不到难处。
如今又有这些升级名额,往南打更是轻而易举,赵延洵此刻自然高兴得很。
“是!”
“还有,传令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卫指挥使,让他们进宫见我!”
“是!”
赵延洵的意思,是要将这两万个一级名额,给这四个卫所整体升级。
如此一来,这四个满编卫所,将会有极强战斗力,用去评判也就够了。
待林全领命而去,赵延洵放下了手中奏章,然后从龙椅上起了身。
走向大殿门口,几个“侍妾”立马跟上,神色间唯有顺服。
茶水,擦手毛巾,时令果品,被她们几人端着,摆放在赵延洵面前。
“你们不必如此,想必父母送你们入宫,也不是让你们端茶倒水来的!”
赵延洵虽语气和煦,但他举手投足间的威势,仍让现场四女噤若寒蝉。
“能侍奉殿下,是奴婢几人的福分!”
说这话的,乃是清平侯嫡幼女,闺名张凤秀。
在赵延洵身边四人中,这个张凤秀胆子是最大的,这两天也就她和赵延洵多说了几句话。
转过身来,看着面前少女,赵延洵微笑道:“既然侍了寝,就不必再称奴婢了!”
一听这话,张凤秀心头大喜,这总算有了个名分了。
她们四人都是名门闺秀,本该有很好的姻缘,如今被族中送入宫里,幻想的好姻缘没了着落,如今也只能求个名分。
“启禀殿下,两位阁老求见!”
两位阁臣来了?这可是稀奇事。
“让他们进来!”
吩咐完这句话,赵延洵对身后几女说道:“你们都下去吧!”
“是……奴婢(臣妾)告退!”
自称为臣妾的,自然是刚才说话的张凤秀,其他人都没习惯改口。
仅这一点,赵延洵不免多看了张凤秀一眼,后者妩媚眼神当真是勾人。
几女退出大殿,个个才回复了神采,再无半点儿拘束压抑。
“秀秀姐,王爷刚才可一直盯着你看呢!”
“看来王爷,是极喜欢秀秀姐的,往后怕是要宠贯后宫了!”
听着身边几人的奉承,张凤秀心中虽感畅快,嘴上却说道:“什么宠贯后宫,你们别忘了……这位王爷还有王妃和两位侧妃!”
三年前雍王完婚,在京城可是大新闻,同为高门大户,她们自然晓得情况。
“是啊,也不知那位薛姐姐,是否好相处!”
“我离家时母亲说,后宫最是凶险,真是令人忧心……”
看到身边三个头脑简单的丫头,张凤秀安抚道:“所以,咱们姐妹几个,必要同心协力,才能互保周全!”
听到这话,几女自然同意,张凤秀则自信的笑了。
所谓互保周全,自然是以张凤秀为首,此刻她已搭建起自己的小“班底”。
王妃薛宝筠是元平侯之女,她张凤秀也是侯门嫡女,又岂会比人薛家女儿差了?
至少,在这后宫里,她张凤秀也得争个贵妃之位。
第752章 平叛事
两位内阁大臣,不约而同出现在承乾安门外。
得到太监通知后,他二人才一同迈步,往宫门内走了去。
二人面色沉重,只因作夜他们得到消息,知晓了咸福门外发生的事。
端妃心狠手辣,他二人最是了解不过。
偏偏他二人,与端妃也有“过节”,雍王心胸宽厚饶恕了他们,可难保端妃不寻他们麻烦。
关系到一家老小性命,他二人岂能不重视,所以此刻在一起觐见。
很快,二人来到了大殿外,被门口外值守的太监带了进去。
“叩见殿下!”
以往,他们面见赵维隆时,多数情况都无需下跪,小皇帝会以他们年高而免礼。
但在赵延洵面前,这二人可丝毫不敢托“大”,只得老老实实参拜。
“起来吧!”赵延洵随口说道。
“两位阁老,此来所为何事?”
“殿下……”
王庭鹤声音显得沉重,只见他又跪到了地板上,双手呈上了一道奏疏。
一旁的谢孝方,也做了相同的事,反倒把赵延洵看得愣住了。
“臣有罪!”
殿内侍奉的太监,小心翼翼将奏疏接过,放到了赵延洵的面前。
捏住其中一份奏疏封皮,赵延洵问道:“卿有何罪?”
“老臣糊涂,当年受了谣言蒙蔽,才对殿下心生误解,所以极力反对殿下为太子!”
“而而又受先皇后李氏和伪帝挑唆,让端妃娘娘出宫受难……”
“因老臣昏聩愚昧,使殿下娘娘身犯险地,老臣罪该万死!”
在听王庭鹤陈述时,赵延洵也在翻看奏疏,里面其实说得更详细。
看过内容不仅让赵延洵怀疑,这两个到底是请罪来的?还是推卸责任来的?
“二位爱卿,孤此前已经说过,弃暗投明者既往不咎,你们所谓的罪过一笔勾销了!”
这两个老头,把内阁打理得井井有条,说真的赵延洵真舍不得杀他们,此刻自然要宽这两人的心。
“殿下宽宥,臣等感激不尽……”
“然臣二人知晓,娘娘心中愤懑,所以甘愿领罚,以消娘娘心头之气!”
谢孝方这一句,点出了问题的关键,让赵延洵明白了他二人的担忧。
这个时候,赵延洵也不拐弯抹角,直言道:“如今你二人操持国政,称得上是本王的臂膀!”
“母妃她有远见卓识,当下求稳之际岂会迁怒于你们?”
“两位阁老不必多心,回去安心处置政务,以保朝政运行为要!”
虽说是在安慰,但赵延洵的这番话也不无敲打之意。
要保全自己和家族,先老老实实把活儿干好。
接下来,这件事就算说清了。
正好这两位阁臣过来,赵延洵与他们交代起来,关于近期施政的的策略。
简单来说,还是以稳定为主,整编军队和秋收,是当下最要紧的事。
一番商讨下去,时间已近中午。
“臣等告退!”
领会了赵延洵的意图,这二人退出了大殿,刚好与侯召的四位武官遇上。
武官入殿,这是很多年没有过的事,这一幕让这二人心寒。
这意味着,文武相制的局面再度出现,文官集团“一家独大”的时代远去了。
他们是两类人,相互之间没有交流,王谢二人就匆忙离开了。
“王爷宣你们觐见!”
“是!”
四人一同进了大殿,被引到了西侧一处偏厅内。
站在门槛外,四人一同叩拜,神色间满是谨慎。
威风凛凛的大将,在赵延洵面前也是诚惶诚恐的心态,这其中并不矛盾。
示意这四人起身后,赵延洵开口道:“你们的部下,本王打算全部赐予神武之力!”
仅这一句,就让这四人震惊了。
全部赐予神武之力,这可是侍卫司那些人才有的待遇,他们可从来没奢望过。
“叩谢王爷!”
坐回椅子上,看着眼前四人,赵延洵沉声道:“如此好处给你们,自然有重任要交给你们!”
四人当即回应:“请王爷吩咐!”
有差事就有功劳,如今朝廷都被拿下,可立的军功越来越少,他们又岂能不珍惜。
待赵延洵登基之后,必然会论功行赏,到时候公侯伯子每一级,可都差得老远。
眼见此人斗志高昂,完全没有大胜后的安逸懈怠,赵延洵十分满意。
“你们四个卫所,武建清陈玉和所部为骑兵,丁宏郑凡所部为步兵,合计有两万多人……”
“本王打算,八月秋收之后,由你们领兵出征,讨伐不臣!”
西南和南方一共七郡,他已经以朝廷的名义派出钦差,号召他们听从朝廷管束。
没错,是无条件的听从朝廷管束。
如果这些人识趣,借着这个机会归于朝廷统治,事情就可以和平解决。
如果他们要讲条件,亦或者谋求自立,那赵延洵绝不会对他们手软。
眼下正常归顺朝廷,这些人都不情愿,日后他的各项改革,这些人岂不更要作乱?
所以在赵延洵看来,威服比恩福要更可靠,所以他更希望能把南方打下来。
向各地派出钦差说明他的态度,再到他们向朝廷回应,前后至少得大半个月时间,刚好那时秋收就快结束了。
“所以,该给侍卫司送去的人,要尽快送去,中间不可有藏私之心!”
“把这些人送走了,你们要尽快完成士兵选拔,确定好兵员后本王才行赐予!”
“明白没有?”
“臣等明白!”
这件事聊定了,赵延洵走到几人面前,神色已变得和煦。
“只让你们两万人去平叛,你们可有难处?”
听到这话,陈玉和当即说道:“王爷,哪怕只让臣领兵平叛,臣也丝毫不惧!”
当然了,陈玉和这叫勇气可嘉,即便他手下有五千一级兵,想单独平叛也托大得很。
经过两次大规模战役,赵延洵对一二级士兵组成的军队,战斗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一级士兵组成的军队,可以击败三倍于己的步兵精锐,二级军队可以击败五倍于己的军队。
这一结论,是在双方装备差不多的情况下得出,如果敌军装备更好的话,三倍五倍也可能不成立。
这其实,已经是很恐怖的战斗力。
他们这两万人,顶得上六万精锐步兵,赵延洵自然是放心得很。
秋收之后,空闲下来的民夫,又能保证后勤供应,平叛的战役其实非常简单。
当然了,这也要求秋收务必顺利完成,否则粮食供应不上,反倒会使中原几个郡先乱了。
“你既有如此雄心,那好……此番评叛战役,便由你为主将!”
这是突然而来的惊喜,陈玉和万万没想到,这好处既然会落到自己头上。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远近亲疏了。
陈玉和是最开始的一批老臣,乃是王府侍卫百户出生,赵延洵绝对的嫡系部下。
在雍王府体系中,也只有侍卫司那些个人,才比他资历更老一些。
“臣领命,定不负王爷重托!”陈玉和跪在地上,语气坚决答道。
第753章 臣愿奉诏
北江府,位于淮阳郡最南端。
因其地处大江“拐角”出,犹如一枚楔子嵌入南方,所以朝廷在此设立了东南大营,用以威慑南边儿各郡。
在最强大时,东南大营共有正军八万,其中还包括三万禁军。
可在雍军入侵后,这里的军队被连续不断抽调,到现在只剩下四万多卫所军。
事实上,这剩下的四万大军,前些天也曾被抽调参战。
可他们还未进入京畿郡,就得知了京城陷落的消息,然后就在主将朱成明的带领下,返回了北江府观察的情况。
安国公朱成明,一直以来他都是东南大营主将,后率领禁军主力参与西线防御。
可他在担任西线主将时,无法弹压部薛小将帅,最终朝廷启用卢立清为主将,把他换回了东南大营。
此时府衙内,朱成明面色沉重,将手下各卫所指挥使召集到了一起。
“诸位,朝廷来了使者,如今就在城门外,你们说咱们是见还是不见?”
朱成明的权力是朝廷授予,如今朝廷都没了,他的权威自然遭受削弱。
所以即便是这么件小事,他都得征求部下意见。
当然了,朝廷的使者到来,其实也不算小事。
“见见也好,看看他说些什么!”
“我看该见见!”
众人陆续发布意见,好在对此没有争论,于是朱成明就命人请“钦差”进来。
大概十几分钟后,一名身着正六品官府的男子,带着两名小吏走进了府衙。
此人虽身形瘦弱,可来到这一帮武夫之间,却是半点没弱了气势。
这让在场众人有些惊讶,暗道这姓王的难道转了性子?
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