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从封王开始-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人虽身形瘦弱,可来到这一帮武夫之间,却是半点没弱了气势。
这让在场众人有些惊讶,暗道这姓王的难道转了性子?
没错,在场众人都认识王林,以前就是他代表朝廷,和东南大营接洽各项事宜。
王林当然不可能短时间内转性,今日他之所以昂首挺胸,是因为他背后站着强大的朝廷。
立时有人问道:“王主事,你这次过来,莫非是投奔我们的?”
王林表情严肃,沉声道:“本官是来宣诏的!”
“宣诏?皇上都没有了,你宣什么诏?”
“你说错了!”王林一脸认真。
“我说错了什么?”
“是伪帝死了!”
众人还以为皇帝没死,哪知王林会冒出这句话,顿时都被逗笑了。
眼见众人狂笑,王林从随从手中接过一道卷轴,而后说道:“本官这次过来,是传达雍王殿下的诏命!”
一听到“雍王”两个字,现场的笑声戛然而止。
所有人的脸上都带有凝重之色,前后表情切换可谓迅速,足可见赵延洵凶名之甚。
称帝也好为王也罢,自身强大才是真的强,如赵维隆那般的皇帝,只会管出一帮骄兵悍将。
如今兵将还是那些人,可对上赵延洵这位猛人,他们就骄悍不起来了。
“诸位,这诏书……你们接是不接?”
众人尽皆沉默,还是主位上的朱成明问道:“不接又如何?”
“殿下说,他一向以宽仁为本,所以先礼后兵!”
目光扫视现场众人,王林接着说道:“如果尔等不少好歹,殿下会派手下大军,亲自与诸位讲讲道理!”
听到这话,立马有脾气暴躁的人呵斥道:“你敢威胁我们,就不怕人头落地?”
王林怡然不惧,看向那人说道:“杀了我,等同和殿下宣召,你们也一个都别想活!”
“说不定,未等殿下派出大军,你们手下的兵士们,会先把你们给办了!”
王林这话说到了众人痛处,在困守北江府这些天,全军上下其实都是乱的。
别说万众一心抵御外敌,眼下约束住士兵不乱来,就已让在场众人手忙脚乱了。
一但得知,上司们惹来雍军进攻,还真有可能
眼见众人凝重表情,王林便知这帮人外强中干,于是冷笑道:“诸位,东河府的事,可难保不会重演!”
东河府发生的事,是指禁军哗变弄死了大将张安,而后向雍军投降的事。
这件事在场众人都有耳闻,此刻被王林提起来,便让他们更没了胆气。
此刻,王林没有再说话,而是等着北江府这些人答话。
不得不说,这种底气十足且掌握主动权的感觉,让王林觉得很爽。
这样一想,雍王当皇帝没啥不妥,如今这乱世就是需要强人,才能收拾这乱七八糟的局面。
“哼……且听听诏书里说的什么,咱们再做计较也不迟!”
虽然语气和倔强,但这些人态度都很诚实。
见部下众人都愿接诏,朱成明便说道:“既然大家伙儿都想听听,王主事你就念吧!”
看着前方的朱成明,王林极为认真道:“大将军,既然愿意接诏,那你就该从主位上下来!”
朱成明本想说些什么,可看到在场其他人都没开口,于是他便很自觉从位置上起身。
王林拿着诏书走到上位,居高临下看向众人道:“大王诏命,尔等跪听!”
既然是接诏,那就该有个接诏的样子,王林没有丝毫变通。
众人虽有些不情愿,但还是老老实实跪到地上。
眼见这些人跪下,王林才打开了诏书,朗声念道:“尔等皆为大晋之臣,先前受伪帝蒙蔽而从贼!”
“古语云,不知者不罪,若尔等迷途知返,孤王可以开恩,赦免尔等罪过!”
好家伙,一个造反的贼,居然称他们为贼,而且还要赦免他们。
虽然心中不忿,但雍王的实力摆在那里,说他们这些人是贼那就是贼。
“诚如所言,尔等愿弃暗投明,当立即率部返回京畿,接受朝廷改编!”
诏书念完,王林将诏书收起,而后看向面前众人道:“诸位……是否接诏?”
大堂内一片沉默,是否率军返京接受改编,他们一时间难以决断。
但总是有念头通达者,知晓这是生与死的选择,所以答案是唯一的。
如果不奉诏,要么与雍军作战,要么率军渡河难逃,两个选择都是必死之局。
几息之后,有人叩头道:“臣愿奉诏!”
有第一个人做出选择,现场众人全都磕了头,表示愿意奉诏。
将诏书交到朱成明手中,王林笑着说道:“诸位,你们这是明智的选择,不瞒你们说……殿下大军早就准备好了,正打算找个不听话的家伙,好灭了他杀鸡儆猴!”
这话听得众人直冒冷汗,看来雍王是真没把他们这帮人放在眼里,但人家确实有这个实力。
既然已经愿意投降,一众武官对王林的态度立刻有了变化。
有人热情说道:“日后同殿为臣,还得王大人多多照应了!”
王林抱拳道:“我一个六品官,可照应不了列位指挥使!”
一时间,殿内气氛极为轻松。
对一众武官来说,今日奉诏,他们解决了当下最大的麻烦。
第754章 永顺府的雍字旗
“大将军,您是忠臣,弟兄们敬佩您!”
“可跟着您老做忠臣,弟兄们就活不成了,所以……大家伙儿也是没法子了!”
大堂之内,卢立清看着地上被斩杀的亲兵,目光扫向了涌进大堂内的众人。
没错,在困守永顺府二十天后,他被部下兵谏了。
可即便如此,面对满堂刀光剑影,卢立清仍旧没有放弃。
“诸位,尔等是大晋之臣,为何要从贼造逆?
“雍军虽强,可独木难支,朝廷虽败,却有南方半壁江山,兵多粮足,定能扑杀雍王逆贼!”
仍由卢立清说得再多,大堂上的几位神色毫无变化。
其中一人立刻回怼道:“大将军,难道你不知道,京城已破,朝廷已灭,皇上已亡?”
这些传言卢立清当然知道,为了不影响到城内守军士气,卢立清严格管控了这些消息。
只有查到有人传播,就会受到严惩。
“这是谣言!”卢立清沉声道。
谁知堂上千户冷声道:“大人,不管您说什么,眼下弟兄们都降了,您如果不想弟兄们动粗,就跟我们出城去吧!”
在这个时候,辩论其实是说废话,这位千户已不想耽搁时间。
“给我一把刀,让我自行了结!”
听到这话,现场众人无不动容,对卢立清的赤胆忠心更是敬佩。
“大将军,朝廷的钦差说了,雍王殿下并未伤害您的家人,只要您愿意归降……殿下不会为难你的!”
他手下的这些人虽然反了,但还是希望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至少不愿意卢立清去死。
听到这番话,卢立清笑了。
“你们说的对,如今大局已定,却是本官逆天而行,阻挠大势了!”
“卢某世受国恩,领兵剿贼却屡战屡败,有何颜面活于世上!”
这时底下却有人说道:“大将军,好死不如耐活着,相比于其他人……您已经够对得起朝廷了!”
“是啊大将军!”
“大将军,您不为自己想想,也该为家里人想想吧!”
“您若自行了断,岂不冲了殿下的颜面,到时候……只怕害得族人性命!”
眼下的场景很奇怪,兵谏的众人劝卢立清活着,二者说是对立貌似又不成立。
这些人之所以如此劝解,除了对卢立清有敬佩,更是担心卢立清死会导致变故。
被众人反复劝解,本已心存死志的卢立清,一时间有些动摇了。
半个小时后,稀里糊涂之间,卢立清被部下裹挟着,打开了永顺府的南门。
所有千户级别的军官,解除武装后簇拥着卢立清,走出了永顺府的正大门。
此刻在车门外,雍军起兵默默驻守着。
只用了一支骑兵,城内的三万军队便无法动弹,只能困守着走向末路。
被留下的骑兵,便是许洪统帅的第四卫。
在许洪身旁,还有一名兵部官员,此人是代表朝廷传旨来的。
可惜他来四天不得其门,今日才在许洪的帮助下,使得城内放弃抵抗出城。
一众军官走过吊桥,来到了许洪等人马匹前。
目光冷淡看着重任,许洪发出了声冷哼。
就是被这些人拖住,使得许洪没能参与到最后决战,功劳簿上少了这重重一笔。
只这一点,就让许洪对这些人没好脸色。
还好,一旁兵部官员是“钦差”,是赵延洵意志的代表,才让许洪把火气压住了。
“诸位,殿下诏命,尔等跪听!”
既然已经选择归降,众人对跪着听诏自然不会抵触。
待众人跪地之后,这位“钦差”就大声念了起来。
这份诏书内容和北江府的差不多,只要这些人选择归降,就要接受改编。
念完诏书,兵部官员沉声道:“诸位,你们可陆续率军出城了!”
“且慢!”
这两个字是许洪所说,让归降众人心头一紧,以为许洪是要报复“寻仇”。
许洪当然没这胆量,入赵延洵诏书中所说,这些人归降后便是自己人,他又岂敢对自己人动手。
一旁的兵部官员随即问道:“不知许指挥使有何见教?”
“既然已经归降,这城楼上伪帝的旗帜该先取下来,把王爷的龙旗挂上去!”
说完这话,也不等其他人同意,许洪便往身后招了招手。
只见十几名士兵,扛着一杆大旗走上前来,越过众人后径直走向了城门处。
进入城门,在城内守军注视下,这些士兵来到了城楼上,将代表朝廷的龙旗扔下了城楼,然后将赵延洵的旗帜立了起来。
看着远处的雍王大旗,许洪微笑说道:“这才对了!”
这一幕,看得现场众人心头难受,虽觉憋屈但也只能忍着。
“现在,让你们部下撤出城,接受改编!”
加上永顺府这些人,赵延洵接受的卫所军,已经超过了十万人。
要将这些人利用起来,就必须大乱原有编制,把不同卫所的人凑在一起。
非但士兵如此,上下军官们一样也要大乱,让他们相互之间无法串联。
虽然这样会导致战斗力下降,但赵延洵本没打算让这些军队担任主力,只是需要他们去占地方罢了。
何况,只要用新的练兵方法严加训练,赵延洵相信这些军队会脱胎换骨。
当永顺府外开启改编时,城北三里处的一处水沟里,有人正在窥伺城池方向的情况。
看到城楼上的雍王旗帜,此人便知大势已去,于是立即打马离开了藏身处。
经过一天时间潜心,此人来到永顺府北部的一处山坳,这里因没有好的田地,所以官府暂未开辟这里。
“你是说,卢立清也降了?”
茅草屋里,身形狼狈的赵维隆,不可置信的看向袁征。
这是今天,赵维隆得知的第二个坏消息,第一个坏消息是北江府投降。
这两处地方,是赵维隆最后希望,如今这最后希望也都破灭了。
袁征当即说道:“皇上,咱们还可以去南边儿,南边儿还有朝廷的军队!”
这位袁征,便是龙直右卫指挥同知,龙直右卫被打残后,袁征便带着残部返回京畿休整。
在赵维隆出逃京城时,正好被袁征的勤王军给遇上,于是保护赵维隆到现在。
原本袁征部下有一千多人,一路逃亡走散逃跑了许多,如今只剩下百十号人保护赵维隆。
事实上,人少也不全是坏处。
赵延洵虽宣布赵维隆已死,但从未停止对赵维隆的搜捕,他们人少些反而不容易被抓到。
“没用的,大势已去了!”赵维隆闭上眼睛,泪水从眼角滑落。
此刻的他惶惶如丧家之犬,身家性命都朝夕不保,能否逃去南方都得打个问号。
更何况,指望南方那些人对他效忠,还不如指望赵延洵认罪悔过。
更关键的是,即便南方那些人愿意舍命效忠,只要雍军一来依然是败亡的结果。
换句话说,哪怕是最乐观的情况,赵维隆也看不到半分翻盘的希望。
“只要皇上活着,就有东山再起的可能,臣……定会护皇上周全!”袁征斩钉截铁道,他也是十足的忠臣。
虽然袁征说得带劲,可赵维隆已不想说话。
连日逃命的高度紧张,外加今日坏消息的连续打击,已让他陷入无尽绝望中。
眼见皇帝如此,袁征也不知该如何劝解,叹了口气只能退出了草屋。
一旁,皇后甄湘潋拉住丈夫的手,她的眼神中有无助和惶恐,亦有对赵维隆的心疼。
“潋儿,朕……害怕!”
“朕真的怕了,从坐上皇位那天起,朕就一直在怕……”
这是头一次,赵维隆坦明了心声,展露了自己内心的懦弱。
此刻的他,已完全放弃所谓皇帝尊严。
一身布衣的甄湘潋,双手握住丈夫的手,泪眼婆娑道:“皇上,无论有多难,臣妾陪着你!”
此刻他二人,不是什么皇帝皇后,而是相互扶持的普通夫妻罢了。
第755章 雍王此人
都说乱世摆不下一张书桌,大略上来讲确实如此。
但这话不是绝对的,比如位于南方的金山书院,在这末世依旧正常运转。
能在这里读书的,都是南方几个郡的大族子弟,这些家族自然有能力维持书院运行。
事实上,这地方说是读书,其实演变到了如今,更多是作为各族子弟交流联系的平台。
在书院内能够交到更多朋友,以后无论科举为官还是居家掌权,都是极有好处的事。
在这种模式下,朋党就此而形成,并对朝政施家影响。
也正因为书院的独特作用,之前林观海才会以在书院讲学的方式,对南方几个郡施加影响。
只不过,林观海的号召力实在差了些,所以当日听讲的人不是太多。
可在今日,金山书院比以往热闹了许多,山脚下的马车至少停了上百辆。
上山道路上,学子士绅络绎不绝,这些人显然是从远处来的。
平时大家都很忙,何至于今日远道而来?只因当世大儒方弘基老先生,今日要在书院讲学。
方弘基在南方人望很高,自从收了关门弟子,他已有近十年未公开讲学。
平日里想要拜会,那是去的人多见着的人少,所以今日方弘基讲学吸引了许多人来聆听。
除了对方弘基的敬仰,那些从各地赶来的士绅大才们,更对方弘基的讲学内容很是好奇。
当太阳高升时,金山书院第二进的院子里,此刻已站满了三四百号人。
本来是设了座位的,但因院子面子限制,最多只能摆上四五十个座位,根本容不下原来而来的许多人。
现场人声鼎沸,许多相互熟识的人,此刻都高谈阔论着。
近期发生的事太多,尤其是雍王打下了京城,称得上是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说是改朝换代了,但那位雍王还未称帝,对南方几个郡也未展开行动,一切都处于不确定中。
所以,在场这么些人,多数都是在讨论京城的事,以及各家对此事的看法。
“说句犯忌讳的话,只要雍王不穷兵黩武,不掠尽民力……他当皇帝也没啥不好!”
“只怕事情没这么简单,雍王得位不正……若不穷兵黩武,如何能夺回北方几个郡,如何能向列祖列宗和天下人交代!”
这两种思维,是南方士绅的共识,是依照这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