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末世从封王开始 >

第325章

末世从封王开始-第325章

小说: 末世从封王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种思维,是南方士绅的共识,是依照这个时代价值观很容易推出来的。
  换句话说,他们希望赵延洵“安分”些,但又觉得这不可能。
  既然赵延洵不做他们希望中的皇帝,他们自然也会生出“违抗”之心。
  连法统稳固的赵维隆,他们都可以阳奉阴违,一个得位不正的反王,他们又如何会放在心上。
  “听说了吗,几位都司老爷,已经在商议对策了!”
  “是该提前商议对策,若那雍王要掠夺民财,咱可不能由着他胡来!”
  “只怕他那虎狼之兵……”
  “他有虎狼之军,我南方五郡钱粮充足,难道就练不出虎狼之师?”
  “这倒也是……”
  众人议论之间,各大家族算是交了底,也就知道回去后如何行事了。
  就在这时,有人高呼道:“老先生来了……”
  听到这声呼喊,现场众人陆续安静下来,所有人目光都扫向了院子北面。
  只见大厅内,几名中年簇拥着一老者走出,外面众人连忙躬身行礼。
  这不是以权势服人,而是因高洁的品行,才让所有人敬重。
  “见过老先生!”
  经历“国难”之后,此时方弘基明显消瘦了许多,就好像一盏风中摇曳烛火,随时都有可能熄灭。
  面对众人行礼,方弘基点头致意,而后在学生搀扶着坐下。
  “多少年了,没来过这儿了,看着你们这些……年轻人,老朽就想起了年轻时……在书院求学情形!”
  方弘基的开场白,以这样的普通的言语开启,如果别人这么干就是肚子里没货,而他只会让人认为是大巧不工。
  “其实今天到这里来,也不是什么讲学,一把年纪了,该说都说过了,还有什么可讲的!”
  前一句众人还能笑笑,只意味着老先生回忆往昔,可这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不是来讲学,难道是找大家来说闲话的?
  “今日来到书院,其实就是想跟诸位聊聊,我与雍王的一面之缘!”
  随着方弘基的这句话说出,众人心情便由惊疑转向好奇,难道方老先生与雍王有啥密切关系?
  但方弘基的下一句话,直接打掉了众人幻想。
  “当日雍王陈兵济水以西,朝廷列大军于东岸,两军对峙之际……老朽请命渡河劝降雍王!”
  这件事虽未刻意隐瞒,但传到南方只有少数人知晓,现场众人没几个人知道。
  “老先生深入虎穴,以身犯险……我等钦佩!”
  底下夸赞之声不绝,方弘基只是微笑,等待众人安静下来。
  众人安静之时,底下便有人问道:“老先生久经世事,必有识人之明,可知雍王是何样人物?”
  有人问话,正好符合方弘基的需求。
  面对众人一片殷切目光,方弘基说道:“雍王此人……”
  说到这里,方弘基再度回忆起那个上午,赵延洵那慑人之概仿佛扑面而来。
  眼见方弘基表情复杂,底下众人更是期盼答案。
  雍王造逆数月以来,关于他的消息众多繁杂,可以说什么样的传说都有,让南方几郡的人难得其真面目。
  方弘基见过赵延洵,由他来描述赵延洵,在众人看来自是最客观真实的。
  “雍王此人,有龙虎之姿,有日月之明,有包藏宇宙之心,有气吞天下之志啊!”
  好家伙,方弘基形容的这四句话,直把所有人都震惊了。
  这样的四句话,拿来形容天上神明也不为过,用来形容一个人真实吗?
  “老先生,雍王当真如此……厉害?”
  有人发出疑问,只因不知用什么词来形容,于是只能总结出“厉害”二字。
  这也问出了众人之心声,如果不是信任方弘基的人品,他们只会认为刚才那番话是在拍雍王马屁。
  方弘基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叹息道:“哪怕傲视古今帝王的太宗皇帝,年轻时也比不上这位雍王!”
  大晋太宗赵洪章,在当世之人心目中,其古往今来的帝王中,绝对排得进前三之为。
  如方弘基所说,如果赵延洵比太宗皇帝还厉害,那众人大致就能想象到,这位雍王到底有多厉害了。
  事实上,方弘基的这句话还真不好反驳。
  当年太宗赵洪章自陇右起兵,花费了近两年时间才打进京城,同样的路线当下这位雍王只用了两个多月。
  此刻,书院内众人心情凝重,有这样的雄主在,他们不得不担忧未来。
  也只有方弘基的强大影响力,才会起到如此效果,换个人来说别人只会当成疯子。
  然而对方弘基来说,今日他要做的事才刚刚开始。
  在接下来的时间,他会通过在中原所见所闻,进一步讲明雍军的强大。
  只有了解到赵延洵的强大,才会让南方这些士绅大族收起小算盘,让他们熄灭和雍王作对的愚蠢想法,才能消弭战争减少百姓伤亡。
  这一思路,是方弘基结合人心,想出用来挽救南方五郡的办法。


第756章 宁王府
  靖安府城,为江西郡治所在。
  南方向来富庶,江西郡更是久有盛名的鱼米之乡,作为郡城的靖安府城,便是一等一的繁华之地。
  虽如今末世降临,但因有大江横贯南北为阻,所以北方之乱并未波及南方。
  如果非要说有所波及,那便是南方接受了许多流民,以及必须向北方提供大量钱粮,极大影响了南方百姓的生活。
  当然了,也只是普通百姓生活受到的影响大,越是有权有势之人受到的的影响就越小。
  比如就藩靖安的宁王府,末世降临到现在,他们的生活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那害死千万人的大灾难,在府中人口中,便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听说了吗?王爷今日要会见几位贵客,还要把天马苑的宝马,送给今日那些客人!”
  “王爷最喜搜寻好马,天马苑中的骏马可是他的心头肉,这也能舍得送出去?”
  “你可别不信,我可是听胡管事说的,他可是专管天马苑的!”
  “啊?真要把那些好马送出去?也不知今日来的是何等贵客,也没听说谁和王府有深交啊?”
  靖安府城西北角的宁王府内,几名小厮一边摆弄花卉,一边忙碌着手里的活计。
  之所以如此精心准备,显然也是为了接待贵客。
  按照大晋祖制,藩王就藩后不得私自离开府邸,自然也少有客人会来王府。
  藩王日子虽过得富贵,但这包藏荣华富贵的王府,也是藩王的一座囚牢而已。
  但近个把月,官府对王府的管控松缓了许多,也让王府来往的人多了一些。
  此刻王府内宅的某处书房,已经三十五岁的宁王赵永慎,正被王妃服侍着穿戴袍服。
  书房内只有这两人,这是极为反常的现象,毕竟这王府这二位绝不可能缺侍奉的人。
  “王爷,会见这些人,真的不会出事?”王妃神色间满是担忧。
  赵永慎沉声道:“赵延洵那小儿,打下了京城,把赵维隆那小儿杀了,如今皇帝都没了……谁还能来管我们?”
  “可是官府那边……”
  虽是皇亲之尊,可在太宗赵洪章之后,朝廷对藩王的约束越来越严,就藩的宗王时刻处于文官监管中。
  没错,如果说王府是囚牢,那么地方文官就是狱卒,藩王稍有逾制便会被其弹劾。
  赵永慎冷笑道:“朝廷都没了,他们还能向谁弹劾?”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赵永慎接着说道:“更何况……如今君位虚悬,我赵家宗亲谁都可能承继大宝,他们岂敢约束孤王!”
  事实上,赵永慎如此有勇气,除了他自身野心滋长,也是因为有人主动找上了他,给他了成事的希望。
  说起这宁王府,其实真有些故事。
  百多年前太宗赵洪章起兵,把自己大哥殇帝赶下了皇位,为了显示自己的宽仁,他将留下了自己大哥一系幼子奉嗣。
  这传承百年的宁王府,其实是殇帝一系的血脉,与如今大晋皇室血缘已经极远。
  但在宁王系藩王们心中,皇位本该是他们这一脉的。
  所以,当着乱世降临,皇室大宗内乱之时,当代宁王赵永慎看到了夺位的希望。
  “臣妾只是担忧!”
  眼见爱妻担忧如此,赵永慎知道这时官府威压多年所致,一时间是劝不过来的。
  只听他叹息道:“你以为,本王不主动挑事儿,那些人就会放过我?”
  他口中的“那些人”,便是指支持他起势的人。
  这些人既然找上来他,如果拒绝将会有极其严重的后果,直接灭他的口也不是没可能。
  其中牵涉的干系实在太大……可以说,一但走上了这条路,其实就没有回头路了。
  眼见妻子越发担忧,赵永慎不由露出苦笑,这件事他就该自己瞒着干。
  “爱妃,赵延洵赵维隆这样的小儿,都能操持国柄……本王活了三十多年,难道差他们多少?”
  事实上,赵永慎心性手腕极强,这也是许多人支持他的主要原因。
  想起这些赵永慎心里就不平衡,于是冷声道:“无非,是这两个小儿会投胎而已,祖宗江山……就是败坏在这些秦王后人手中!”
  秦王是太宗赵洪章称帝前的封号,对这位仇人历代宁王都私底下称其为秦王,教导继承人勿忘血仇。
  就在这时,书房外响起的脚步声,吸引了房内夫妻二人的注意力。
  “儿臣求见父王!”
  听到这个声音,赵永慎神色松缓下来,随即应道:“进来!”
  几息之后,一个身着宝蓝色云纹袍的少年,迈步走进了书房内。
  这少年虽只十七八岁,但脸上却有与其年龄不相匹配的沉稳。
  “儿臣叩见父王母妃!”
  此人便是王府世子赵延珏,为宁王夫妇之嫡长子,房内三人乃是正儿八经的一家三口。
  “让你出去迎客,客人未至何故来此?”赵永慎板起脸问道。
  虽然表现得很严肃,但赵永慎对这位世子其实很满意,只是作为父亲必须要维持威严,所以显得难以亲近。
  “父皇,金山书院那边,传回了消息……”
  听得这话,赵永慎随即郑重起来,连忙问道:“可是老先生已经同意,来我王府做客讲学了?”
  所谓做客讲学是假,利用方弘基在南方五郡的声望,为自己赢得人心才是赵永慎的算计。
  赵延珏摇头,看得赵永慎直皱眉头。
  “到底怎么回事?”
  “本月十三,那位方老先生在金山书院,宣扬雍王之威雍军兵锋之盛,劝告到场众人勿要与赵延洵为敌!”
  听得这话,赵永慎大惊失色,这一结果他完全没想到。
  “此事当真?”
  其实赵延珏得知消息时也不信,可事实让他不得不信。
  “千真万确!”
  赵永慎当即骂道:“他方弘基自诩清正,还做过赵维隆那小儿的师傅,如今赵维隆被弑而亡,他不思为君复仇也就罢了,居然还为逆贼摇旗呐喊……当真无耻至极!”
  “此等老贼,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
  虽然骂得痛快,赵永慎可没失去理智,随即又问道:“听讲之人,有何反应?”
  赵延珏答道:“回报之人说,现场众人皆有戚色,恐是为了赵延洵凶威所慑!”
  怒急之际,赵永慎打翻书桌上的茶杯,沉声道:“妖言惑众,蛊惑人心,不能让他胡来!”
  如果所有人都怕了赵延洵,谁还跟着他搞事情?
  方弘基所行之事,与赵永慎的利益背道而驰,两者此刻已是敌人。
  思索一番后,赵永慎盯着自己儿子的眼睛,说道:“找些精干之士,把他杀了!”
  杀方弘基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儒,不得不说赵永慎够疯狂,着实有成大事的果决。
  点了点头,赵延珏沉声道:“孩儿这就去安排!”


第757章 时不我待
  宁王一脉自诩太祖嫡长,有不安分的想法其实很正常。
  换个角度来说,同为皇室血脉的藩王们,又有几个会对乾安宫那张龙椅没想法。
  只不过正常来说,他们的野心不可能实现,所以就当自己没这想法。
  如今天降大灾变,再有雍王造逆夺权,在赵永慎眼里中原已打得稀烂。
  而南方五郡钱粮足备,虽说现在兵力不足,但只要守住大江拖延时间,三五年也能练出一支强兵来。
  所以,在赵永慎的世界观里,南方只要挺住开始一波压力,到时候就攻守之势易也。
  事实上,对天下格局的看法,南方不少人和赵永慎一样。
  之所以会如此,一是因为当下消息传递缓慢,且混乱无需,难以让人看清整体情况。
  二是赵延洵的战绩太逆天,会让人很能觉得水分很大,判断是朝廷方面调度指挥失当,才使雍军一路高歌猛进。
  所以赵永慎无法理解,作为帝师且为人清正的方弘基,为何会为反贼说话,号召南方五郡归顺赵延洵。
  当然了,这些问题赵永慎不会去多想,在他眼里方弘基已经是死。
  眼下他担忧的是,一会儿见客如何应对,让这些人选择支持他
  要对抗中原的雍军,第一件事就是把南方五郡团结起来。
  虽然南方五郡钱粮充足,但雍军的武力优势是客观存在的,必须要小心应对才能顶住压力,才能争取到发展的时间。
  而要保卫南方的安全,最重要的的是团结南方军队。
  所以今日赵永慎要会见的,是五个都司的几位高官。
  他在七天前就发出了邀请,刚好这些人也有意愿过来聊聊。
  待赵延珏退出书房后,王妃给赵永慎穿好袍服,王妃叹了口气便退出了书房。
  她只希望一家人平安,心底不赞同丈夫搞事情,可她一个妇道人家,在这种事情上基本没有话语权。
  当王妃离开,赵永慎便一个人在书房独处。
  所谓书房,自然侧重于私密性建设,在这里除了读书写字,更适合商量隐秘之事。
  脑子里想着事,时间过得得飞快。
  半个小时后,屋外响起了脚步声。
  只见门口出现一中年男子,躬身道:“禀王爷,几位贵客来了,现在花厅等候!”
  能出现在书房,便是赵永慎信得过的人。
  “带他们到这里来!”
  “是!”
  此刻,赵永慎端正了仪态,甚至来捋了捋胡须,整个人越发威严起来。
  没一会儿,书房外出现了几名锦袍男子,在小厮带领下进入了书房。
  “参见王爷!”
  这些人来自都司衙门,和宁王府从未有过交集,此刻面见赵永慎心里都有些别扭。
  “诸位免礼,坐吧!”
  对于这些手握兵权的官员,赵永慎给了足够的礼遇,只为让接下来的番谈话气氛轻松些。
  进入房内的几人也不客气,各自坐到了两侧椅子上。
  在这五个人里面,只有江西南海两郡来的是都指挥使,其他三郡要么是同知要么是佥事。
  并非是另三郡不给面子,实在是他们隔得远了些,想来一趟十分的不容易。
  目光扫向众人,赵永慎说道:“雍王造逆,朝廷蒙难,社稷倾颓,诸位饱受国恩,此时何以报国?”
  这话简单直白,直接就问众人态度。
  已经来到他府上,今日要谈什么众人心里都明白,所以赵永慎不想浪费时间。
  众人一时间都没说话,实在是他们缺乏互信,都不想提前表态。
  沉默几息后,江西都指挥使胡安尴尬一笑,问道:“不知王爷有何高见?”
  “雍王造逆,若为朝廷忠臣,就该扑灭反贼,重塑社稷!”
  当然了,这一条实在太难,于是赵永慎接着说道:“可如今贼军势大,我们需要暂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