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从封王开始-第3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此时见面,二人却如阔别老友一般,在赵延洵眼前从容叙旧。
只听王庭鹤答道:“还好……还好,却比不上陆阁老有福气,致仕归乡躲清闲去了!”
可他二人终究是“仇敌”,闲扯两句维持体面也就够了,毕竟赵延洵还坐在龙椅上。
“王阁老,孤已让陆阁老重回内阁,关于内阁往后分工,孤觉得现在要明确一番!”
听到赵延洵这句话,两位阁沉寂尽皆转身,面向赵延洵躬身行礼。
“请殿下训示!”
“经历怪物侵袭,如今中原五郡外加西南两郡,有大批土地荒芜,百姓逃籍者数不胜数!”
一听赵延洵提起这一茬,王庭鹤心中就感到不妙。
“所以,孤打算择一能臣,专职负责丈量中原及西南土地,并将各地流民,以及藏匿人口登记造册,以便朝廷知晓各地实情……”
毫无疑问,这是很难办的差事,甚至比谢孝方的行还要难办。
不管怎么说,谢孝方至少是打着清查叛逆的招牌,虽然得罪人但道义上说得过去。
可丈量土地核实人口两样,却是在挑战地方大族的脆弱神经,毕竟谁愿意把底全漏出来呢!
可再难,既然赵延洵提出来了,他王庭鹤就不能拒绝。
他羡慕谢孝方“平安”落地,如今机会已在眼前,他又如何敢放弃。
可仔细思索后,王庭鹤却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一些事。
“殿下,臣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王庭鹤极为诚恳,生怕引起赵延洵误会。
“你说!”赵延洵平静道。
“如今天下初定,怪物仍旧肆虐,人心惶惶不安……贸然行此大事,臣担心引起大乱!”
说这番话,王庭鹤绝对是出于公心,他是真的担心引起大乱,到时候他完蛋朝廷也得遭殃。
“此事干系重大,老臣以为……还需从长计议,与朝中官员仔细商讨,议出个妥善章程才能施行!”
眼见王庭鹤还要说下去,赵延洵示意他停下。
紧接着赵延洵起身,然后走向一侧架子,从上面取下了呈放的佩刀。
“王阁老……”
见赵延洵拿刀,王庭鹤着实被下了一跳,此刻回话他弯下了老腰。
“如今坐到龙椅上的是谁?”
“是殿下!”
“我坐上了龙椅,做什么事还需要与朝臣商议?”
赵延洵语气虽平静,但王庭鹤却更谨慎了。
“回禀殿下,朝廷要靠官员们做事,若不与官员们商议,只怕难以推行殿下意志!”
“噌”的一声,赵延洵抽出佩刀,而后慢悠悠说道:“是吗?那你恐怕忘了,孤是如何坐上的这张龙椅!”
他是如何坐上的龙椅?自然是一路杀过来的,所以赵延洵不会受任何人掣肘。
“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想做官的,若是有官员质疑反对孤的意志,孤不介意把他们换一批!”
联想到了乾安门外,那大批等候召见的国子监学子,以及前段时间赵延洵安插的大批官员,王庭鹤顿时明白了这位的决心。
如此看来,这位已经贴了心对士大夫阶层动手,哪怕为此会杀得人头滚滚。
正当王庭鹤思索间,只听赵延洵说道:“你是内阁大臣,对太安朝时的弊端,定然比我更清楚……”
“孤要做的,就是替朝廷清除毒瘤,王阁老若是愿意帮忙,那就接下这份差事,孤必鼎力相助!”
言语之间,这位大王杀伐之气四溢,其气势犹如泰山压顶,让人不敢直面……陆朝文暗自咋舌。
他不由感叹,难怪赵延洵轻松打进京城,果然是千年一遇之帝王。
此时,赵延洵收刀入鞘,语气越发捧平静:“若阁老畏难怕险,孤也不会强人所难!”
是否要拒绝?王庭鹤一时间难以抉择。
他不想死,更不想连累家族血亲,所以他根本没有选择。
他若不愿体面,眼前这位绝不会给他留体面。
“殿下志存高远,臣愿为殿下分忧!”
听到王庭鹤的这句话,赵延洵脸上终于露出笑容。
“办成此事,王卿便是我大晋之忠臣,青史留名必然不在话下!”
青史留名,留下骂名还差不多……
心里这样想着,王庭鹤嘴上却说道:“能为殿下伟业效力,是臣的荣幸!”
微微点头,赵延洵转身面向陆朝文,说道:“王卿既然领了专差,那往后内阁事务,就由陆卿来主持!”
主持内阁事务,已是实质上的首辅,这让陆朝文欣喜无比,这个位置乃是文官的最高追求。
“臣领命!”陆朝文躬身答道。
面露笑容,赵延洵说道:“内阁的事安排妥当,往后你二人,可要尽心办差!”
“谨遵殿下教诲!”
“接下来,你二人便随孤一道,接见等候在外的国子监学子!”
“是!”
第795章 会见
乾安门外,御阶之下,一众国子监学子们,已在随行礼官安排下站定。
此刻他们虽都低着头,但却忍不住偷偷打量前方宫门,随即就会引来礼官呵斥。
“殿下驾到,跪迎!”
听到礼官高声提醒,在场众人纷纷跪地,而后向宫门内行大礼。
“臣等叩见殿下!”
走到宫门处,看着前方一众学子,赵延洵面带微笑,说道:“请起!”
众人纷纷起身,但这时却不敢东张西望,只因前面站的是雍王。
赵延洵的赫赫凶名,他们在京城内待了这么久,感受是最为深刻的。
在这样一位杀伐果断的君王面前,无人敢有半点儿放肆。
见到眼前这百多号人,一时间让王庭鹤心思有了转变。
这世上确实不缺当官的人,赵延洵本次授官如此多人,下次还可以这么干。
反对朝廷的官员,无论罢官下狱还是砍头,都很快会被这些新人顶替,外加赵延洵手下无敌强兵,这天下确实乱步起来。
此刻,赵延洵已开始对学子们讲话。
先是夸他们忠于朝廷,然后说这样的忠正之士必须要得到重用,所以决定向他们授予官职,希望他们在新的岗位上,为朝廷做出更大的功绩。
“诸位,眼下天降灾祸,万民处于水火,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
手指众人,赵延洵越发郑重道:“孤很相信,你们之中……定会出万世流放的名臣,贤臣!”
在场众人,多为二十多岁青年,如今正是干劲十足的年纪。
听了赵延洵的热血演讲,他们心中都慷慨激昂起来,并在心中立下了建功立业的决心。
赵延洵虽是造反上位,但他表现出的强力手腕,却让众人相信他将会是一位伟大君王。
想起太宗一朝那些直到现在,仍熠熠生辉的贤臣名臣,现场众人又岂能不心驰神往。
“殿下万岁!”
“殿下万岁!”
当赵延洵讲话结束,现场响起了热烈的呼喊声。
但喊着喊着,口号是就变了味儿,最终成了“皇上万岁”。
随时随地,这些人都想着劝进,大家太需要一位皇帝。
面对这些呼喊,赵延洵并未出言制止,而是把现场交给了两位阁臣,他本人则转身进了乾安门。
“肃静……肃静!”
在礼官再三呵斥下,这些青年官员终于安静下来,一个个目光都聚集到了御阶上。
“那位可是首辅王阁老,旁边那位……好像是……”
“那是陆阁老!”
“陆阁老?原来是他,他不是被革……原来如此!”
众人议论纷纷之时,两位阁臣已交换了意见。
只听陆朝文说道:“诸位,接下来你们去吏部,等会儿本官会对你们考较一番,然后再定授官之事!”
实际上,这一条是赵延洵临时加的,为的就是替陆朝文造势立威。
当两位阁臣离开后,礼官便引导在场众人,徐徐往宫门外走去,六部位于皇宫外。
这些人虽离开了,但赵延洵的事情却没结束。
只休闲了十几分钟,他又接见了两位官员。
黄远清和余承尧,是理政学堂第一批学子中的佼佼者。
他二人在地方衙门干得很出色,后来赵延洵起兵靖难,他二人负责后勤转运任务,非常圆满完成了长史司的调度方案,保证了整个大军的粮草供应。
今天他俩出现乾安殿,是来汇报在中原调粮情况。
如今秋收完成,粮食虽多却分布不均,需要调集粮食赈济。
各地清剿丧尸的军队,也需调粮供给军需,他两人的事情不是一般的多。
听完这二人的禀告,赵延洵不由笑道:“有你们办差,孤很放心……”
“你们职在户部,现挂主事之衔,如今可升为郎中,以便往后办差!”
他俩只是挂职在户部,却基本不归户部管理,而是直接奉赵延洵之命行事。
这样的官员,只要往后不出差错,位列中枢基本不成问题。
“多谢殿下!”
看向前方两位年轻官员,赵延洵示意他二人起身,然后说道:“眼下最紧的事有两件,一是把粮食分到各处,二是把南方粮食运到中原!”
“黄远清负责前一件,余承尧就领第二件!”
分配粮食到各地去,虽然事务繁琐但却简单,而从南方把粮食收上来,就得跟地方势力斗智斗勇。
可以说,赵延洵把难差交给余承尧,显然更认可他的能力。
“臣领命!”
点了点头,赵延洵接着说道:“你们难得回来一趟,孤就不多留你们了,回去和家人团聚吧!”
“谢殿下,臣等告退!”
二人行礼之后,慢慢退出了大殿。
直到出了乾安门,他二人表情才轻松起来。
只听余承尧叹息道:“多日奔走在外,母亲虽已到京,却未能见上一面……真是不孝啊!”
虽是在自责,但仍无法掩盖,他脸上额意气风发。
如今简在帝心,日后必当青云直上,他又如何能不高兴呢!
可一旁的黄远清,此刻一言不发,神色间带有难色。
“远清,你怎会如此模样?莫非遇到了什么难处?”
作为好朋友,余承尧自然要关怀一二。
可这时,黄远清停下了脚步,让余承尧只能跟着停下。
在他二人身后,高大的皇帝巍峨耸立,阳光照耀下反射出金光。
“半个月前,你往河东郡送粮,死了三百多民夫,是不是?”
余承尧万万没想到,黄远清会在此时此地,把这样的事拿出来说。
“你什么意思?”
“我问你是不是?”
沉默几息后,余承尧神色凝重道:“是……但那没办法,以后我再跟你细说!”
无论怎么说,这样的事都不光彩,所以余承尧不想多说,为了压下此事他费了不少功夫。
但黄远清却不打算放过,接着追问道:“什么叫没办法?”
这一刻,即便关系再好,余承尧心中也燃起怒火。
“为殿下之大业,死再多人都可以,做大事有牺牲不是很正常?”余承尧低声吼道。
谁知黄远清冷笑道:“为了殿下大业?我看是为了你自己的功绩吧?”
“你竟如此看我?”余承尧难以置信问道。
“暴雨时你要运粮,怪物横行之处你要运粮,人力不足时你要运粮……都是因为你不恤下属,才会死那么多人!”
黄远清能指责这些,说明他本人兼顾了这些方面,且一样按时完成了任务。
对此,余承尧是知晓的,所以面对黄远清的指责,他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紧接着,黄远清又问道:“如你所说,这些人是为殿下大业而死,可为何……他们死了你未禀告殿下?”
“之前在陇右转运粮食,供应军需,我就听说了一些事,那时我还不信你是如此冷酷无情之人!”
“如今看来……”
黄远清本想说出肺腑之言,但他和余承尧终究是至交,所以他还是给余承尧留了面子。
“往后,你好自为之吧!”
言罢,黄远清越过余承尧,径直往宫门外走了去。
原地,余承尧神色变幻不停,最终他松开了攥紧的拳头。
“非常时期,非常手段……”
看向黄远清远去的背影,余承尧喃喃道:“行大事者不拘小节,即便是殿下知晓,定也不会因些许贱民,似你这般小题大做!”
第796章 宣诏
进入九月中旬,天气已逐渐转凉。
此刻靖安府城北门外,此刻大批士兵列队,在官道两侧围出了一片空地。
空地中间的官道上,则是大大小小的官员,以及接到通知赶来此处的藩王。
粗略估算,出现在此的官员和藩王,至少有两百多人。
从早上到现在,他们已经等了三个时辰。
当然了,这三个时辰他们不是一直站着,毕竟他们出行都有侍从,桌椅吃食这些都带着。
半个时辰前,他们收到禀告,说钦差据此不足二十里,他们才屏退侍从按班战立。
可即便只站了半个时辰,他们中那些身体不好的人,此刻已是气喘吁吁几欲晕厥。
“坚持住,钦差一会儿就来了!”
巡抚周茂松到处游走,规正着所有人的言行。
事实上,现场不止他一位巡抚,南方五郡巡抚及藩臬主官,眼下全都在这里。
只不过,因为此地是江西,作为东道主的周茂松,自然要忙碌一些。
当他到处游走时,却见张克泉小跑过来,禀告道:“大人,钦差来了!”
周茂松不敢耽搁,立刻来到了队伍前面。
放眼看向前方,果然有旌旗舞动,后方更有军队随行。
钦差队伍逐渐靠近,后方的军队也越来越近,左右两边还提前有军队赶来。
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对比,周茂松这些人可以轻易分辨出,都司的军队与雍军的巨大差别。
这一刻,他们理解了杨洪文这些人,他们投降是无比合理的选择。
终于,钦差的队伍在前方二十米处停下,几位巡抚立刻迎了上去。
“臣江西巡抚周茂松……”
“臣南海巡抚……”
“臣岭北巡抚……”
众人各自报完名号,直接跪在了钦差队伍之前,同时大礼参拜道:“叩问殿下圣安!”
钦差代表着赵延洵,他们此刻自然要称臣问安。
侍从掀开轿帘,谢孝方从里边走了出来。
迈步走到几位巡抚面前,谢孝方徐徐道:“殿下圣安,都起来吧!”
“谢殿下!”
几人起身后,才对谢孝方本人行礼。
“见过阁老!”
“许久未见,阁老精神焕发……”
谢孝方是内阁大臣,地位尊崇无比,他们这些人自然要奉承。
更何况,如今这位携王命而来,一言一行都代表赵延洵的意志,旁人又岂敢轻易得罪。
事实上,南方的五位巡抚,有两人和谢孝方关系不错,严格来说他们是一个派系的。
正因如此,谢孝方才要提点这些人。
所以,当成文光下轿走向前方,谢孝方便为众人引见。
“这位是安抚副使,原为雍王府长史,你们认识一下!”
他这句话的重点,在于道出成文光是雍王府长史,仅这一句就让在场众人瞬间明白,成文光的地位有多超然。
于是乎,众人看成文光的眼光都变了,一个个全都行礼问好。
与众人简单认识后,成文光提醒道:“阁老,我看不必耽搁时间,还是今早宣诏吧!”
“正是,正是!”
说完这话,二人一起走向前方,五位巡抚则跟在后面。
很快,他们一行来到了前方,现场众人纷纷见礼。
“诸藩王听诏!”谢孝方表情严肃念出了这一句。
很来和谐的气氛就此打住,被点到的藩王们,在短暂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