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末世从封王开始 >

第353章

末世从封王开始-第353章

小说: 末世从封王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有秀才及以上功名,只要通过考试,皆可入学!”
  以前唯举人可入国子监就学,若真如赵延洵所说这般,到了秀才就可入国子监,那招生范围未免太大了些。
  这时,礼部尚书潘奇风问道:“皇上,招收这么多人,只怕监内师资、场地皆有不足!”
  “此事朕已有计划,前理政学堂有百名学子毕业,如今还未授官,可由他们入国子监教学!”
  理政学堂培养出的,是赵延洵的自己人,让他们去教书赵延洵信得过。
  “皇上,非臣轻视,理政学堂之学子,不过入学一年,圣贤教诲怕是都没读遍……”
  没等潘奇风把话说完,赵延洵便道:“他们只负责教数学律法,不教圣贤之书!”
  学了这两样,就能成为合格的工具人,担任基层府县官吏毫无问题。
  “至于先圣之训,便由礼部酌定教授人选!”
  对于赵延洵此番任命,在场除成周二人,其余对此都比较反对,但慑于赵延洵凶威不敢开口。
  这些人什么心思赵延洵清楚,反对他的人注定会很多,他就等着谁跳出来。
  强军在手,谁跳出来,他就按死谁。
  “好了,你们各自办差去,周承平留下!”
  “遵旨!”
  一众大臣退出了大殿,周承平人躬身侍立。
  “周卿,随朕出去走走!”
  “是!”
  没有让人跟随,赵延洵带着周承平,才前朝大殿间散步。
  路上,赵延洵问了些都察院的事,后者一一仔细回答。
  “周卿,你在都察院,纠察天下,只怕也难顾周全!”
  “这次朕出京,所见所闻触目惊心,百姓之苦实在难以言喻!”
  在周承平心中,赵延洵继位一事虽不大光彩,但其爱民之心着实让他敬重,这也是支撑他追随的主要动力。
  “皇上所言极是!”
  “比如了京畿郡龙应知府高文柏,此人伙同豪绅掠夺民财,简直丧心病狂!”
  “他手下知县胡礼贞,品行端正以民为重,却被他打压欺辱,只怕连官儿都要丢了!”
  听到这些话,周承平无疑极为愤怒,眼皮底下的事他竟没发现。
  “臣失察,请皇上治罪!!”
  赵延洵摇了摇头,接着说道:“龙应府的事,你们要严查,要一查到底、府衙、藩司、巡抚乃至六部……”
  “无论牵涉到谁,你绝不能姑息,朕会严加治罪,以警天下!”
  之前听高文柏的一番话,赵延洵知道其关系网庞大,弄掉一个知县毫无问题。
  最新的消息,胡礼贞在县衙已完全被架空,高文柏已在活动关系,罗织罪名罢掉胡礼贞的知县。
  这几天,赵延洵都未干涉,想必事情活动得差不多了,如今也该到了收网的时候。
  “臣领旨!”
  这一刻,周承平充满了斗志。
  有皇帝全力支持,他终于不用纠结各种人事关系,可以放开手大干一场了。
  停下脚步,赵延洵微笑着说道:“你去吧!”
  “是!”
  然后,赵延洵又命人去传了林全,以及锦衣卫指挥使苏楚云。
  如今这两个衙门,是赵延洵监视天下的眼睛,这次办案少不得他们出力。
  乾安宫内,当这两位特务头子到场后,赵延洵没着急吩咐任务,而是先问了近期各地的情况。
  其中最要紧的有两件事,一是西北胡人动向,二是南方谢孝方的差事。
  如今西北关外,草原上胡人回迁已成定局,派出的探子还查出了更重要的消息。
  胡人回迁,既不是自愿,也不是因为丧尸,而是迫于西方蛮子的压力。
  “西方蛮子?”赵延洵反问,这就让他好奇了。
  苏楚云点头,答道:“这是胡人贵族交代的,只不过他们层级较低,也不知西方蛮子具体情况!”
  随即,赵延洵沉声道:“密切关注,多加打探!”
  “遵旨!”
  在粮食物资有限的情况下,这些东迁的胡人,必定会向南边动手。
  此刻在赵延洵心中,西北局面的重要性又提高了许多。
  又问了西北一些事,对其有了更清晰的掌握后,赵延洵便问林全:“胡礼贞那边,是何情况?”
  “胡礼贞已被架空,前天连开堂审案都不能,此皆是高文柏在后捣鬼!”
  说到这里,林全微微抬头,问道:“皇上……要不将高文柏拿下?”
  赵延洵沉声道:“你们只需探查情报,办案有都察院刑部大理寺!”
  “是!”
  “本次清查春季征赋,辑事监要多加探查,底下作奸犯科有多少,你肯定比朕要清楚,查到了全都报上来!”
  虽说辑事监情报网铺得更全,但他们这帮人也不是万能的,所以赵延洵要给他们施压,逼他们尽可能把差事办更好。
  “遵旨!”


第817章 罢官
  二月初八,龙应府高会县。
  县衙内,知县胡礼贞身着官服,神色之间满是凛然。
  从和高文柏正面冲突后,这几天他完全被架空,做事可以说是处处掣肘。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用各种手段收拾了几个大户。
  今天,本来他打算再出去转转,却从府衙来了信使,告诉他一会儿知府就到。
  所以现在,胡礼贞就只能待在县衙,等高文柏过来两人过招。
  大概半个小时后,县衙外传来了动静。
  县丞主簿等人都出去迎接,唯有胡礼贞仍坐愿位,整个人丝毫没有动弹。
  没一会儿,知府高文柏走了进了,神色之间满是阴郁。
  进入大堂,高文柏厉声质问:“胡礼贞,你放肆,上官到来,为何不迎?”
  从椅子上起身,胡礼贞平静答道:“高府台,大晋律那一条说了,上官到场务必亲迎?”
  “你……”
  对此,高文柏还真不知道说什么,因为这确实不是法律规定。
  冷笑两声,为自己掩盖了尴尬,高文柏从随从手中接过公文,说道:“这是吏部的公文,因你掠夺民财,专横跋扈,本官上奏朝廷后,吏部免去了你的知县之职!”
  近期各种变动非常大,只要理由足够充分,只且非赵延洵亲自任命的官员,免掉一个知县不算很难。
  当然了,这也得许多人合力才行。
  听到高文柏这番话,胡礼贞满是不敢置信之色。
  “给他看!”
  县丞从高文柏手中接过公文,然后将其放到了胡礼贞书案上。
  仔细看去,胡礼贞双手紧握,眼中有怒火燃烧。
  见胡礼贞这幅表情,高文柏心中大感畅快,今日他亲自前来,就是为了眼前一幕。
  紧接着,高文柏冷声道:“此人已非知县,好像已不该坐在堂上!”
  旁边欣然会意,作势就要上前撵人。
  “我自己会走!”胡礼贞怒斥。
  虽已被免去知县,但他仍有一股浩然正气,此刻含怒一吼,直接把现场众人镇住。
  言罢,胡礼贞一甩袖,然后起身离开了大堂。
  看着胡礼贞的背影,高文柏冷笑道:“一会儿随本府回去,臬司衙门的人正等着你!”
  按察使司的人在等着,意味着还要追查胡礼贞的罪过,显然高文柏是下了死手。
  对于高文柏的狠辣,县衙内众人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没一会儿,胡礼贞收拾好了东西,被高文柏带着离开了县衙。
  为了刻意羞辱,高文柏惺惺作态,以可怜他徒步艰难为名,强邀他一同乘坐马车。
  “你也三十来岁了,知县任上干了五年,怎还如此不明事理?”
  “如今落得这步田地,也是你咎由自取!”
  面对奚落,虽然此刻已经丢了官,虽然还将沦为阶下囚,但胡礼贞根本没有服输的想法。
  “天日昭昭,你们猖狂不了多久!”胡礼贞怒斥。
  冷笑一声,高文柏说道:“你可真是头脑简单,落得现在这步田地,你以为只是我一人之意?”
  眼下胡礼贞将被问罪,高文柏的心情还算不错,便起了给胡礼贞上一课的想法。
  只听他接着说道:“历来做官,都得攀附上司,拉拢乡贤,组成联盟,利益一致……”
  “在任时才能如鱼得水,施政才能面子光烫,如此才有更进一步的机会!”
  言及于此,高文柏语气变冷,说道:“而你做官,不但没攀好关系,还把所有人都得罪了,大家自然要收拾你!”
  “所以你想错了,不是我要打压你,而是官场容不下你!”
  高文柏本以为,自己这番话能打击胡礼贞,可后者此刻全然无感。
  “高府台,你以为说得多,自己就是对的?”
  “天日昭昭,你们会有遭报应的时候!”
  眼见胡礼贞如此顽固,高文柏本想嘲笑他迂腐,但看到对方淡定自若的样子,高文柏根本笑不出来。
  “带他下去!”高文柏冷冷道。
  继续让胡礼贞坐在车上,只会让他感到难受,自然是眼不见为净。
  “哈哈哈……”
  听着胡礼贞畅快的笑声,高文柏只觉无比刺耳。
  从县城到府衙,足足耗费了半天时间,当赶到时太阳已经落山。
  可当高文柏踏进府衙,却发现了除了按察使司来了人,连京畿巡抚陈雨山也来了。
  除此之外,衙门里还有一位陌生官员,高文柏对其毫无印象。
  高文柏连忙迎向陈雨山,问道:“大人,您这是?”
  谁知陈雨山根本不看他,而是转过身对那陌生官员,说道:“刘大人,此人便是高文柏!”
  陈雨山的介绍,让高文柏感觉到不妙。
  正常跟人介绍,都是先称官职后言姓名,那有陈雨山这般直呼姓名,就好像……关系生分一样。
  “大人,敢问这位是?”
  转过脸来,陈雨山脸上笑容消失,说道:“这位是都察院佥都御史,刘景辉刘大人,专门来查你的事!”
  如此年轻的佥都御史?很大可能,是陇右过来的那批人……高文柏暗暗想到。
  还别说,这厮脑子确实转的快,很敏锐捕捉到了信息。
  来查自己的事?自己犯了什么事?
  “你就是高文柏?”
  不管对方多么年轻,人家不但品级比自己高,而且与皇帝关系亲厚,绝非是自己可以轻视的。
  想到这些,高文柏极为谦卑答道:“是!”
  “外面那个就是高会知县胡礼贞?”
  “此人是胡礼贞,却已被革职!”
  刘景辉瞥了高文柏一眼,随即说道:“没错,他确实已经不是高会知县,而是都察院的监察御史!”
  听到这话,不止高文柏感到震惊,大堂外的胡礼贞同样如此。
  这到底什么情况?一会儿罢官,一会儿又是监察御史。
  见陈雨山等人不说话,高文柏直到自己惹上了麻烦,但此刻他还是尽力维持淡定,问道:“大人,您莫非是在说笑?此人才因罪革职,怎又能到都察院去任职?”
  “罪?什么罪?有何证据?”
  连问三句,刘景辉拿出公文,说道:“这是吏部的最新任命,你要不要看看?”
  高文柏刚想去接,却被陈雨山狠狠瞪了一眼,下一刻他便浑身冒冷汗,人家正主都没看他凭啥看去。
  冷哼了一声,刘景辉大声道:“胡礼贞,还不赶紧接过任命!”
  此刻,胡礼贞感觉像做梦,因为这一切都显得不太真实。
  从一个知县,到都察院御史,他不但没罢官反而升官了。
  走进大堂,从刘景辉手中接过公函,看着那熟悉的吏部大印,胡礼贞顿时热泪盈眶。
  朝廷终究还是有正气的,这天下终究是希望的!
  大堂内众人各有心思,却听刘景辉肃然道:“春季加征赋税,有人趁机掠夺民财,皇上龙颜大怒,特命三司及户部严查!”
  “龙应府该项事宜,由监察御史胡礼贞负责!”
  看向胡礼贞,刘景辉脸上难得露出笑容,说道:“胡大人,从现在起,你就是奉旨查案了!”
  听到刘景辉最后这一句,高文柏整个人都僵住了,紧接着无尽恐惧萦绕在心。
  胡礼贞做知县,就能搞得他焦头烂额,如今让他成了钦差,还有自己的活路?
  此刻高文柏总算明白,为何陈雨山态度冷淡,原来这老家伙收到了风声,竟是想要提前做切割。
  想着这些,高文柏却听耳边传来胡礼贞的声音。
  “高大人,你还好吗?”
  下一刻,高文柏急火攻心,竟直接晕了过去。


第818章 举子们
  当朝廷掀起大案时,天南地北的举子们,也都陆续赶来了京城。
  因为丧尸之乱,原本三年一次的会试,从太安二十二年之后,就再也没举行过。
  如今大河以南的中原大地,丧尸已基本被肃清,才让各地举子有了入京参试的条件。
  尤其是中原各郡的举子,这几年他们饱受丧尸侵袭之苦,一直处于惶惶不安之中,如今更明白这份安宁来之不易。
  “当今圣上,武功卓然,扫平乱世,易如反掌……”
  “真是我等之幸,苍生之幸!”
  京城某处客栈内,当着一众学子们,有年轻人大声宣扬着,自己对皇帝陛下的敬仰。
  事实上,举子们年龄多数偏大,所以大多沉稳寡言,很少有少年意气风发之象。
  不得不说,此刻开口这人够年轻,仅从外观看绝不超过二十五,已经是年轻有为之事。
  所谓人以群分,此刻他这一桌子人,多数都比较年轻。
  而其中最年少的,看起来不过二十左右,相较于其他人张狂得志,此人虽少言却更有几分自信。
  同桌紧接着有人说道:“是啊,不过半年多时间,皇上就派兵清空了大河以南的怪物,我看最多两三年时间,北方四郡也能平定下来!”
  “正是,正是……”
  “想起三年前,天降灾祸,生灵涂炭,那时我都以为,这天下没救了……如今看来,恍如隔世啊!”
  此刻,不只是年轻学子在说话,年长一些的也在感叹。
  三年前末世降临,面对那几乎无解的情况,不止说话这人感到绝望,在场其他人亦是如此。
  以至于如今回想起来,仍让他们感到恐惧。
  可现在,有赵延洵这位猛人在,总算让这些人安心下来。
  举子们聊得越欢,便让小二上了更多酒菜,反让店家赚了更多钱。
  考中了举人,手里还真不会缺钱花。
  当然了,这里所说的不缺钱,只是只是相对于普通人来说。
  真正有实力有门路的举子,绝不会挤在客栈里落脚,不说单独租住院落,最不济也要投靠亲友。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儿,单独租住虽然安静,但也无客栈内这般谈笑快意。
  虽是考场上的对手,但只要话匣子一打开,客栈就成了束发志向的好地方。
  对这些举子们来说,参加会试除了考取功名,多认识几个朋友扩大交际圈,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众人有称颂当今皇帝的,有讨论家乡风土人情的,有吟诗作对切磋学问的……
  客栈上下热闹无比,可最年轻的那位举子,在吃饱喝足后却直接离场。
  “王歆,王歆……”
  一路追上楼去,陈鸿青才叫住了离开那人。
  “何事?”
  “大家一起聊着,你为何独自离去?”
  王歆答道:“外面嘈杂,我想回屋去温习!”
  “再过几天才考试,你又何必急于一时!”
  “如何能不急呢!”
  王歆笑了笑,然后转身继续往里走去。
  “鸿青兄,下来喝酒!”
  听到楼下的喊话,陈鸿青看了看前方,最终选择跟上了王歆。
  陈鸿青可能学问不是最好,但他自忖看人尤其准,这些天交际下来,让他对科考前列者有了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