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从封王开始-第3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官员,不体皇上圣心,私下有诽谤君父之嫌,言皇上太过残暴……刚愎!”
虽然知道,以赵延洵的气度,绝不会因这句话向自己发火,但林全答话时仍极为忐忑。
接着赵延洵又道:“总不会全都是骂朕的!”
“不识时务者终究是少数,元阳王府老人,以及被皇上重新启用的旧臣,都未有不敬之语!”
听到这话,赵延洵不由发笑:“未有不敬之语,可明着为朕声援之人,怕是也没几个!”
谁知林全却道:“皇上,官员中虽少有,然到京举子之中,却有人大力称赞皇上!”
“哦?竟有此事!”赵延洵有些诧异。
按理说,庭杖打死了御史,年轻气盛的举子们,应该会表示愤慨。
在未入仕之前,表现得的“谄言媚上”,很容易在士林坏了名声,往后入仕可谓寸步难行。
但是,那是一般情况来讲,如果皇帝看重抬举,那么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诚如前世那位道君皇帝,只要愿意为他冲锋陷阵的,张璁夏言严嵩这些人,照样可以位列宰执。
“他都是如何说的!”赵延洵徐徐问道。
如果只是称赞,但不能自圆其说,那等于说其能力不行,却是不值得重用的。
于是接下来,林全就将杨安那番话,原原本本讲了一遍。
这种事情比较稀奇,所以林全多了解一番,所以此刻能说得头头是道。
一番话讲完后,赵延洵笑道:“投桃报李,这样的人才,正是朕所需要的!”
“正是如此!”林全欠身答道。
正说这话,赵维宏已来到了附近,并直挺挺向赵延洵跑来。
“父皇……”
“哎!”
赵延洵面带笑容,将跑到面前的赵维宏抱起,后者发出嘻嘻哈哈的声音。
“这孩子,长得还是瘦了些,皇后莫非舍不得粮食?”赵延洵目光扫向薛宝筠。
走到近前,薛宝筠满是无奈道:“皇上,这您可冤枉臣妾了,臣妾再吝啬,也不会短了宏儿吃喝!”
赵延洵笑了起来,说道:“开个玩笑,皇后不必认真!”
薛宝筠无奈道:“皇上一字千金,臣妾岂敢等闲视之!”
“这话,倒也有那么些道理!”
抱着长子,赵维宏看着远处的亭台楼阁,说道:“走……去那边转转!”
这两天他比较放松,只因一切都在有条不紊进行。
曹家的事,如今已算尘埃落定。
打死官员的村民被判了斩刑,其余村民全部流放西北。
虽然其中有人捣鬼,但这一结果无法避免,赵延洵只能尽可能少杀人。
而各地大小地主,在被查出漏税之后,除了不叫税赋,还被罚了两倍倍的税款。
几乎所有人都逃了税,所以国库的收成,等于接下来会多两倍。
可即便如此,国库依然十分空虚,粮食其实是捉襟见肘的。
在各地重新征缴税赋的同时,朝廷如今的重点事务,是对各级衙门进行调查。
这几天时间内,地方外加朝廷,已有一百八十名官员被罢官,其中九十六名被打进大狱。
而事情到现在还没完,各地的严查还在继续,接下来会有更多人被查。
按赵延洵的估计,这次被流放西北的人,至少会有三五万人。
至于有人反抗,赵延洵从来就没怕过,散布于各地的军队,谁敢冒头就收拾谁。
正当赵延洵游玩间,吴宏急匆匆找了过来。
“皇上,您召见的六位知府,已经在乾安宫外觐见!”
“原以为他们下午到,谁知这么快!”
说完这话,赵延洵转向薛宝筠,道:“皇后,诸事缠身,朕就只能失陪了!”
“恭送皇上!”薛宝筠郑重行礼。
作为皇后,六宫表率,薛宝筠一向很得体。
另一头,六位被召见的知府,如今正等在乾安门外。
这六个人,是赵延洵从西北召回的老班底,要给他们加更重的担子。
这次清查赋税,布政使按察使倒下了几个,这些六名官员将会升到这些位置。
藩臬二司主官,已称得上是封疆大吏,足可见赵延洵对这些人的信任。
当然了,即将被提拔的六个人,在最艰难的时候能撑起局面,其能力手段也确实很出众。
“乾安门啊,几年前我不过是一小吏,哪能想到自己会有机会出现在此处!”
说这话的,乃是顾蒙知府郑定,此人原位县衙一小吏,被解救之后得了暂理会平县的差事。
后面正式得任知县,再升通判,如今成了知府。
即便以如此离谱的升官儿速度,区区知府也就基本没有进宫觐见的机会,偏偏他又有了从龙之功。
所以,此刻的郑定有些恍惚,只因这一切太过离谱。
郑定的话,道出了在场众人的心思,也让其他几人心潮澎湃。
站在这里,有了更大的舞台,他们也能立下更大的功业。
元阳知府张光仕说道:“皇上有大志向,咱们万万不可携带,绝不能误了皇上大事!”
“正是如此!”
就在这时,只见吴宏从乾安门内走出,站在台阶上高呼道:“皇上有召,尔等进谏!”
众人顿时整肃精神,在排好班列之后,便往宫门内徐徐走去。
第835章 会试
二月二十,太阳初升。
京城贡院内外,此刻已被军队严密守卫,只因将在此举行会试。
到京参试的举子,总共有两千多人,此刻正陆续进入贡院。
为防止有舞弊之事发生,进入考场详细的检查规则,每人进入会场至少要花费三分钟。
为了提高效率,总共有四百名士兵专门负责搜身,他们都是从禁卫中抽调过来的。
除了他们,新设立的锦衣卫,也派了几十号人过来,专门负责巡考监督。
“这架势,和以往真是不同啊!”有年长举子感叹道。
看他这四十多的年纪,考试经验自然丰富。
随即有人玩笑道:“知道的说是贡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军营呢!”
周遭众人顿时笑了起来,空气中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实打实的说,考试之前众人都很紧张,所以需要这样来调节心情。
而在靠前方,已经轮到王歆等人搜身,他们一个客栈住的走在了一起。
“轻点儿轻点儿……”陈鸿青忍不住抱怨。
他家虽非豪门望族,但从小也是锦衣玉食过来的,那曾被如此粗鲁对待过。
而一旁被搜身的王歆,脸上却极为平静,他正回忆着自己之前所思所想。
几分钟后,对他们一行的搜身结束,众人便往贡院内走去。
进入大门,每人会领一张条子,上面写了座位号码。
进门处有一小吏,大声向众人喊话:“二门处,有参试规则,要看一遍……”
实际上不需他多言,二门处挤了一大堆人,正在阅读所谓考试规则。
“考试时间,三个时辰!”
“竟只有三个时辰,这可如何是好?”
规则里改动最大的是考试时间,从原来的两天半改成三个时辰,已经和殿试时间差不多。
听到前方众人议论,陈鸿青忍不住说道:“这……这怎么够!”
王歆却淡定道:“皇上出题,必非寻常!”
“王贤弟好气度!”杨安追了上来。
王歆只笑了笑,便与众人一道,查看关于考试的细则。
看完之后,众人按照手中条子所指,便往各自考房赶去。
分别之际,只听杨安道:“预祝诸位拨云见日,鱼跃龙门!”
“共勉之……”
“共勉!”
众人分别之际,在另一头的皇城内,礼部郎中陈吉安,正双手捧着一个铁匣,正往宫门外走去。
铁匣里面,存放的是会试考题,所以上了一把铜锁,钥匙在随行太监手中。
而除了随行的两名太监,锦衣卫还派了两名百户随行,出了大安门又有五十名禁卫随行。
当陈吉安一行赶到贡院时,举子们入场已经过了多半,还有半个时辰可以全部入场。
进了贡院,有眼尖一些的人,把陈吉安给认了出来。
这位乃是前科状元,今日来参加会试的,大多参加过前次考试,自然认得这位明星人物。
“这位劝进皇上,有从龙之功……如今可算平步青云了!”
“何尝不是如此,否则今日,哪有他来送题的机会!”
“唉……太安二十二年,我还和他一同参试,哪知如今他已成了考官,我却还在此处应试!”
众人议论纷纷时,陈吉安已走进了贡院正堂。
主考官礼部尚书潘奇风,带着其余四位副主考,以及十位考官连忙迎出。
考题乃是皇帝所出,自然等同于圣旨,他们自然要出来恭候迎接。
“臣等叩问圣安!”
见到跪在自己面前的众人,陈吉安得意无比。
自从当日第一个参与劝进,陈吉安就一发不可收拾,在“媚上”之路越走越远,与他的清贵出身好不相符。
“圣躬安!”陈吉安朗声道。
待众人起身后,陈吉安将铁匣递到了潘奇风面前。
“潘大人,考题送达,请验收!”
当着所有考官,以及辑事监和锦衣卫,潘奇风接过了沉甸甸的匣子。
匣子上了锁,上面还贴着封条盖着火漆,自然是没有打开过。
“完整无缺!”
说完这句,见其他人没有异议,潘奇风捧着匣子,徐徐往大堂内走去,最终将匣子放在了大案上。
时间陆续过去,很快到了午时,开考的时间也到了。
“开匣吧!”潘奇风沉声道。
两名太监随即上前,拿出钥匙开了锁,然后又揭了匣子上的封条。
随即潘奇风亲自打开匣子,里面有一明黄色兴奋,上书“会试考题”四个字。
拿起信封,潘奇风当着所有人的面打开,他也很好奇考题内容是什么。
“考题内容……”
听到这话,几位主副考官拿起了笔,在他们面前分别摆放着一块牌子,他们会把考题写在上面,然后命人持牌向举子们展示。
“考题内容:试言国之大弊!”
“答题要求:作文千字以上,简洁明了,体裁格式不限!”
然后考题念完了,在场所有人都是懵的。
考题不从圣贤书中拟定也就罢了,还把答题规则改得乱七八糟,所有人都跟吃了屎一样难受。
还是陈吉安先开口道:“皇上如此拟题,果然别具一格,不同凡响!”
虽然心里不痛快,终究是圣命难违,众考官也只能老实抄写。
很快,三十几块牌子誊写完毕,然后有兵丁进入大堂,举着牌子便往各自区域赶去。
千呼万唤始出来,科考终于开始,举子们都兴奋起来,到了他们一展所学的时。
可当真正看到题目,举子们便和考官们一样,一个个也都懵了。
“这……这算怎么回事?”
“从未有过这等考法,真是……真是乱了套了!”
众人议论纷纷时,外面监视的士兵可不惯着他们。
“肃静,否则逐出考场!”
士兵们表情严肃,看得出来他们是认真的,谁敢喧闹一定会被丢出去。
多数人眉头紧皱,但却有少数人不以为意,这些人皆是机敏之辈,能够应对这突然的变故。
而另外还有一些人,此刻心里已乐开了花,只因他们提前有准备。
“王贤弟,你可真是厉害,此番若不高中,我也无颜再见你了!”陈鸿青感慨道。
另一边,王歆则是眉头深锁。
题目与他所想虽不差,但要把握好答题分寸却难。
官员和皇帝有矛盾,答得太好主考官那一关也难过,要人前显圣必须等到殿试才行。
看着题目,王歆思索了半个时辰,然后才提笔开始书写。
经过半个时辰,所有人都接受了题目的冲击,不管有没有深刻见解,此刻也都提笔书写起来。
实打实的说,让这些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站在天下的角度分析问题,着实有些难为他们了。
“皇上此举,实在太过胡来!”潘奇风忍不住吐槽。
他已经打定主意,若有举子“胡言乱语”,他一定让其知难而退。
第836章 唯洪武与洵尔
举子们正冥思苦想,奋笔疾书时,乾安宫内的皇帝也在忙碌。
王庭鹤主持的土地清查,每天都有最新情况反馈,这些他都要认真查看。
除此之外,安置流民已在具体实施,河西与河东两郡不断有人口迁入,想来今年的春耕不会耽搁。
除了这两件事,西北的事也在持续变化。
胡人动迁部族越来越多,虽然他们在清剿草原丧尸,但其巨大的吃喝压力,极有可能导致其向关内进军。
毕竟关内既安全又有粮食,反正都要死很多人,为何不死在战场上呢?
以上三件事,都是极其重大之事,需要赵延洵每天跟进情况,并对重大事项做出指示。
处理完以上三件事后,今日赵延洵还要安排一件大事。
此刻,谢孝方站在大殿内,正听着赵延洵讲述情况。
“谢卿,丈量天亩之重要性,无需朕多言了,想必你已清楚了!”赵延洵平静道。
如今丈量土地,京畿郡已进行大半,南阳郡淮阳郡也在开始推行,不出意外今年内可以完成。
实打实的说,能在今年能清完这个三个郡,速度已经算快了。
之所以选这三个郡,是因为他们被丧尸祸害过,地主官绅们损失惨重,无法形成太大的阻力。
事实上,整个中原都是如此,相较而言比南方要容易些。
“臣明白!”谢孝方此刻有些忐忑。
他现在只想回家抱孙子去,根本不愿意掺和这些是非,只可惜赵延洵不放过他。
“如今中原已在开始清查,而南方五郡还未推行,朕打算派老成持重之人,去江西郡主持清查天亩事宜!”
南方五郡,一起搞一方面人手不足,另一方面则是阻力会极大,所以只能挑一个郡试点。
江西郡位于南方中心,用来开刀最合适不过。
“谢卿本是南方人,之前又在南方查案,对南方情况了如指掌,朕认为是最合适的人选!”
说完这话,赵延洵盯着谢孝方的眼睛,接着说道:“卿以为然否?”
这是最坏的结果,谢孝方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躬身答道:“老臣遵从皇上旨意!”
“既如此,谢卿就挑起这副担子吧!”
“朕会派专人协助你,江西镇守太监也会帮你,卿按部就班发号施令即可!”
如果真是发号施令就能行,那十个人都可以主持此项事务。
问题的关键在于,命令发布之后的执行,已经执行时的监督和纠正。
而在这一过程中,得罪的人必然不少,漫天弹劾定然是少不了的。
“臣遵旨,多谢皇上!”谢孝方一脸真诚。
“谢卿去了不必着急,要认真谋划运算,认要多和当地人讲清情况,分析利害关系!”
这句话的重点在“利害关系”四个字上。
王庭鹤清查天亩时,有些人不识时务,煽动百姓作乱阻挠,最终主使者全被砍了脑袋,然后家产充公族人流放。
而这些,则是阻挠官府最蠢的法子,更难的是谎报虚报瞒报天亩,甚至有些官绅还和地方官府勾结,只叫人防不胜防。
对这些人的处置,朝廷一直都比较严厉。
所以赵延洵才会说,让谢孝方给那些人说清厉害,不要搞到最终人财两空的地步。
“臣明白!”
赵延洵目光变得随和,只听他淡淡道:“今年之内,你若能把江西的差事办完,交旨时若有所请,朕无有不准!”
这句话的意思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