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从封王开始-第3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句话的意思谢孝方听懂了,所以此刻他很激动。
只要办完这件差事,他就可以平安落地,回家过安生日子去了。
“叩谢皇上隆恩!”谢孝方大礼参拜。
“去吧,好生准备一番,三天后就出发!”
“是!”
待谢孝方离开后,吴宏走进了大殿,禀告说三法司大臣觐见。
这些人的到来,赵延洵微微有些意外,他本以为还得过个七八天,税赋一案才会到总结的时候。
“让他们进来!”
“遵旨!”
没一会儿,左都御史周承平,刑部尚书温宗国,大理寺卿严培基进入大殿。
“臣等叩见皇上!”
“免礼,平身!”
“谢皇上!”
待几人起身后,赵延洵问道:“今天一同过来,所谓何事?”
“启禀皇上,关于赋税舞弊一案,各地方案情已基本审结,大批轻案臣等已经处置……”
“唯此番牵涉重大案情,刑部不敢自专,乃拟刑法请皇上御览!”
说完这话,温宗国将手中公文高举,吴宏立刻上前将其接过,然后送到了赵延洵的案头。
赵延洵也不迟疑,翻开公文就查看起来。
这一份公文,足足有五十多页,上面记述了罪行严重的豪族,刑部给出的意见多数人砍头,然后家产充公家人流放。
按照以往惯例,根本不会有这样的处置结果,甚至连这种案情都不会发生,如今情形都是拜赵延洵所赐。
看到最后,赵延洵拿起朱笔,在公文最后写下了个“准”字,决定了涉案七十多个大族的命运。
吴宏重新收起公文,然后将其交还给温宗国,这件事就算了了。
紧接着,大理寺卿严培基开口道:“启禀皇上,近期严查之下,所牵涉四品以上官员,共有八人……”
“臣等不敢擅自缉拿审讯,请皇上圣裁!”
说完这话,严培基递上了公文。
在此之前,地方和朝廷上,已有两百名官员为此被罢官,其中不少人受到了严惩。
而这些人,品级都在四品之下。
即便如此,在处置这些人的时候,大理寺都格外谨慎,何况眼下要动四品以上的官儿。
“礼部侍郎吴嘉羿,通政使司左通政张有繁,南阳布政使周穆谌……”
这些人都是中央高官,在他们上面除了六部尚书,就只剩几位内阁大臣了。
想到这些人也涉案,而且干的是欺上瞒下之事,赵延洵心情有些不爽。
拿起朱笔,赵延洵写下:即刻缉拿,着三法司严加问罪!
随后,公文回到了严培基手中。
赵延洵沉声道:“照此办理,严加审讯,着重治罪,务必以此警示百官!”
“遵旨!”
事实上,本次案件牵涉范围如此之广,处置人数如此之多,已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震慑。
从他继位到现在,先是对勋贵逆臣动手,后又对南方豪族下手,如今又借税赋案对官绅治罪……
粗略估算,自赵延洵入主京城,几次大案办下来,被砍头流放抄家的人,已超过了十万。
这才一年不到,就有十万人被施以重刑,这无疑是个很夸张的数字。
即便这些人罪有应得,但也反映出赵延洵手段暴虐,往后一个“暴君”评价少不了。
看着周承平几人离去的背影,赵延洵想到了后人评说,一时间不由感到怅然。
此刻的他,很理解前世那位朱皇帝,有些人不收拾真的不行。
“古今暴君,为洪武与洵尔!”赵延洵低声自嘲。
第837章 交卷
时间接近酉时,会试已将近尾声。
贡院内,陆续有学子交卷,只是交了卷也不能离开,只能在考试结束时一起走。
终于,代表交卷的钟声响起,安静的贡院变得热闹起来。
学子们从考棚里出来,有人欢喜有人愁,总体来说还是愁的人比较多。
今日会试猝不及防,虽能勉力答题,但多数人还是觉得,没能尽展自己所学。
当学子们汇集在一起,向同伴们讲述自己答题思路时,贡院大门外进来了几名官员。
赶来的官员一共有七人,为首之人是礼部侍郎刘长青,也是兼任的国子监祭酒。
站在大门口,刘长青高声道:“诸位学子,本官乃礼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刘长青!”
“如今国子监扩招,诸位若有意愿,可到国子监参试入读,本官欢迎之至!”
国子监要扩招,这件事在场举子们都知道,但却没有太大兴趣。
只因圣旨中说,入读国子监的门槛,从举人调到了秀才。
举人和秀才一起进学,这对举子们来说很跌份儿,所以他们没太大兴趣。
所以,在刘长青话音落下后,在场众人基本没有回应,只直勾勾的望着他。
但对刘长青来说,他的目的已经达到,刚才他喊的那句话,必然会在学子之间传播。
当然了,今天他来贡院,主要目的不是为国子监招生。
所以,刘长青说完之后,就带着身后的几名官员,快步往贡院内走了去。
“这位刘大人,是带着圣旨来的!”有眼尖的人开口道。
众人仔细看去,果然看到刘长青手中,拿着一道明黄色的信封。。
“想是有什么变故,我们进去瞧瞧!”
“对对对!”
于是乎,走到贡院大门口的举子们,多数转身往里面走了去。
进了二门内,刘长青带着几名官员,站到了大堂门口。
此刻,大批吏员正在整理答卷,十几位考官则站在周围监督,见刘长青一行到来,他们都感到奇怪。
“刘大人身后那几个人,好像前两天从陇右来的!”
“就是他们几个,听说皇上要重用他们!”
“还是他们命好啊!”
“也是跟着皇上尸山血海闯过来的,该他们青云直上啊!”
“只不过,他们此刻来此作甚?”
众人议论纷纷时,只听刘长青上了台阶站定,手举明黄色的信封,朗声道:“皇上有旨!”
这个时候来了旨意,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意外,但他们还是第一时间选择接旨。
众人纷纷规定,哪怕是跟着看热闹的举子们,此刻也都本能的跪下。
自赵延洵继位后,皇帝的威权得到了极大加强,没有人敢在明面上对皇权有丝毫不敬。
而高高在上的皇权,是靠一个个破碎的家族,一颗颗砍掉的人头堆砌起来的。
打开信封,刘长青朗声念道:“皇上有旨,今会试已然结束,礼部尚书潘奇风等主副考官,当各归其位领本部差事……”
“会试考题,由礼部侍郎刘长青,携六位钦差评阅,钦此!”
圣旨内容言简意赅,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会试答卷由刘长青这些人来批阅。
很明显,这也是不符合科举考试惯例的。
潘奇风当即抬头,怒道:“刘侍郎,这与惯例不符……”
有他们当考官,就能选拔自己需要的人才,才不会让皇帝的胡闹进一步扩大。
可眼下这份圣旨,却打乱了潘奇风的计划,这让他愤怒无比。
“潘大人,这是圣旨,您要抗旨吗?”刘长青平静问道。
对方虽是自己顶头上司,但作为皇帝心腹大臣,刘长青丝毫不惧潘奇风。
其他主副考官,此刻都看着潘奇风,只希望他能撑住场面。
看着眼前的刘长青,潘奇风压制愤怒,极为艰难答道:“臣领旨……”
“这就对了!”刘长青淡然笑道。
将上谕接到手中,潘奇风刚站起身来,就听刘长青说道:“诸位,你们该走了!”
冷哼一声,潘奇风沉声道:“本官会向皇上陈情,请他收回成命!”
听到这话,不止刘长青,张光仕等人也都露出了笑容。
“我等着潘大人的好消息!”刘长青越过潘奇风说道。
“我们走!”潘奇风冷声道。
紧接着,十几名主副考官离场,让原地一众小吏不知所措。
“都别愣着,该做什么做什么!”刘长青开始发号施令。
当潘奇风等人离开后,一切又都恢复了正常。
贡院内的举子们,刚才看了一场大戏。
多数人只是看了一场稀奇事,但头脑灵活的人,已在思索背后的利害关系。
贡院门口,王歆喃喃道:“原来……皇上早就想到了!”
“唉!”
为了不被考官针对,王歆收敛了锋芒,哪知此刻考官换成了皇帝亲信。
藏拙意味着,他在会试下排名不会很高,对殿试的排名影响很大。
这次要拿状元,难度被王歆自己提高了。
“王兄,何故唉声叹气?”
听到这熟悉的声音,王歆很快收拾好心情,然后转过身问道:“陈兄,你答得如何?”
陈鸿青正要答话,却见周边人多眼杂,便拉着王歆往贡院外走了去。
出了贡院,走出老远后,陈鸿青才大笑起来。
“王兄,多亏了你的指点,这次全答到了点上,会试高中可保无虞了!”陈鸿青极为高兴。
“你是如何答的?”王歆问道。
“王兄你糊涂了,自然是按你说的答!”
听到这话,王歆更郁闷了。
“王兄你怎么了?”
“我……饿的,有些头晕!”王歆随便编了个理由。
“今天我请客,走……咱们好好吃一顿!”
言罢,陈鸿青拉着王歆便走。
会试虽然结束了,但接下来还有殿试,那才是最要紧的一关。
如今有王歆这位“大神”在,陈鸿青自然要“舔”到他,为自己高中增加把握。
更准确的说,陈鸿青是想让自己排名更靠前一些。
一甲他没奢望过,他只盼望着二甲能入前二十名,那样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而另一头,杨安脸上也堆满了笑容。
今天的文章他一气呵成,历数了朝廷如今各项弊端,还将皇帝继位后的各项政策夸了一遍,自以为整篇文章字字珠玑。
“看这些人愁眉苦脸的样子,会试入前三十,想来不算太难!”杨安心中暗道。
他家虽是小地主,但有清正家风在,杨安从小受到的教育,让他有勇气直述朝廷弊端。
在加上他来自山南,那边相对穷苦许多,使他对基层暴露的问题认识更深刻。
如今皇帝有改革积弊之大志,杨安自然愿意舍命陪君子,抛开一切秉笔直书。
第838章 放榜日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是十天过去。
三月初二,贡院大门牌坊外,此刻聚集了大批举子。
他们之所以聚在这里,是因为今日是会试放榜,参试学子们都迫切想知道结果。
只不过,贡院大门外,已提前有兵丁守候,将所有赶到之人隔绝在外。
在这些士兵身后,则是空白的木坊,一会儿会试结果将张贴在上。
“来了来了……”
人群中有人高呼,随即众人目光扫向贡院内,果然见里面有官吏走出。
只见前方几名小吏手中,正拿着明黄色的长卷。
走出贡院后,有士兵搭来了梯子,从吏员手中接过榜单后,就往坊牌上爬了去。
榜单将张贴在一丈高的位置,贴这么高是为了防止看榜时被人损坏。
贴榜是件麻烦事,纸张脆弱得慢慢来。
乘此间隙,刘长青高声道:“诸位学子,本次会试……取贡士一百三十八名!”
如今北方几个郡沦陷,但考生数量并未有明显减少,按以往惯例,贡士该有两百五十名左右。
如今只取一百三十八人,录取比例可谓极低。
当然了,到场的学子们,认为是出题方式改变所致。
“依照皇上圣谕,往后入仕只有两条路,要么殿试得中,要么国子监毕业!”
“本次会试未中者不必忧心,如今国子监正在扩招,入学之后只要通过考试,一样可以为朝廷效力!”
刘长青说了这么多,意思就只有一个,号召学子们入国子监。
他的话众人听进了耳中,可这时候他们更关心会试结果,所以根本没功夫多加思索。
只不过,眼下他们被兵丁隔开十几米,即便眼下已有部分名单露出,但基本没有能清晰看到。
很快,名单展开完毕。
见到举子们热切的目光,刘长青摇着头离开了,而士兵们则放开了管制。
举子们一拥而上,全部都涌到了榜下。
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聚向了第一名。
“会试第一名,山南郡古俞府张安……”
“张安是谁?”
“没听说过……”
“这厮都写了什么文章!”
众人议论纷纷时,站在圈外的张安惊了,自己竟成了会试第一名。
在他身边的同伴,此刻比张安还要感到惊奇,某些人甚至感到不平衡,乃至于升起了嫉妒之心。
“张会员在此!”
不知谁喊了这么一句,把所有人都目光都聚了过来。
张安年近三十,看起来成熟稳重其他不了解底细的人,只认为他实至名归。
“恭喜恭喜……”
周围人开始向张安道贺。
当然了,真正有雄心的人,现在更关心自己的排名。
“第二名,陇右郡天金府韩云飞!”
“第三名,蜀郡蓉城府陶瞿勘!”
有人大声念着,只希望后面的人安分些。
可惜,在场众人都希望亲自看,所以仍有更多举子往前挤。
近三千人参加考试,聚集过来的人实在太多,注定有许多人短时间看不到。
当然了,许多人此刻没来,因为他们预料到眼下的清情形,所以在等专门的人誊抄榜单,到时候买一份就行了。
此刻,陈鸿青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挤到了前面去,开始顺着榜单往下查看。
当看到了第十七行,出现自己的名字,陈鸿青顿时激动得不行。
他想要跟人分享喜悦,可惜周遭全是陌生人。
在喜悦的同时,陈鸿青也觉得奇怪,只因他没看王歆的名字。
于是他只能继续往后看,终于在第五十八名,陈鸿青看到了“江西郡王歆”。
“这……王老弟怎会是五十八名!”陈鸿青更是奇怪。
连他都能考到第十七名,作为辅导自己的老师,不应该比自己差才对,偏偏如今还差了这么多。
想起这些天,王歆的种种怪异之处,陈鸿青顿时有所明悟。
“或许王歆早就知道,自己此番发挥失常了!”
想到这些,陈鸿青收起自己的喜悦,他决定回去好生安慰这位王兄弟。
毕竟这些天,人家又跟他讲了许多,有关于殿试的种种情况。
当陈鸿青马不停蹄往客栈赶时,此刻王歆正在闭目沉思。
“这些天,清查税赋的案子,已陆续结案……”
“近万人或被砍头或被流放,可见皇上意志坚定,为求法制不惜代价……”
“犯案的朝廷官员众多,等于说当下对官员的监督不够……”
“如今中原田亩清查不到两成,皇上又派谢阁老前往江西,可见对税制改革之迫切……”
王歆嘴里低声念着,里面有对现实情况的分析,也有对一些问题的应对方案。
如果赵延洵在场,一定会惊叹于王歆的想法,只因此人很多项措施,都与他不谋而合。
就在这时,王歆的房门被推开,也打断了他的思索。
“王兄,你可真坐得住,我佩服你!”陈鸿青笑着说道。
倒了杯茶递给陈鸿青,王歆笑着说道:“看你这样子,想必考得很好!”
谈到自己,陈鸿青颇为得意道:“还行,第十七名!”
“你就不想问问,自己是多少名?”
“中了就行,管他多少名!”王歆淡定道你
“我是真服了你!”陈鸿青竖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