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从封王开始-第3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一刻,赵延洵出现在宫门处,但因光线太暗众人缇雅看不清他面容。
但随着赵延洵靠近,他的那张脸越来越清晰,缇雅忍不住惊呼道:“赵延洵!”
好家伙,她这一嗓子,引得现场众人全都石化。
“赵延洵”这三个字为圣讳,在公开和私下场合都不能叫,偏偏缇雅一时激动喊了出来。
“放肆……”
第886章 东撤
对这无礼至极的匈奴女子,曹妙音怒不可遏。
缇雅当然不傻,她也知道自己突然叫人莽撞了,于是她连忙向太后请罪。
“母后,臣妾错了!”
突然被缇雅叫了名字,别说在场其他人,就连赵延洵本人都很惊讶。
从他穿越到这个世界,几乎没有人直呼过他大名。
“皇上,这匈奴女子不懂规矩,臣妾会尽力教导,请皇上恕罪!”
能在这个时候为缇雅求情,薛宝筠这皇后已经很够意思。
只听赵延洵平静说道:“要是懂规矩,也不是匈奴人了!”
紧接着,赵延洵走进了殿内,越过跪地的缇雅走向了太后。
“儿臣叩问母后圣安!”
“皇帝免礼!”
从太后口中,缇雅确定了赵延洵皇帝的身份,这让她的心里极为高兴。
她喜欢的是赵延洵,她要嫁的是皇帝,这两个身份是一个人,又如何让她不高兴。
只不过,她先得渡过眼前的难关,才能向赵延洵问出心中疑惑。
“洵儿,这匈奴女子直呼圣讳,你打算如何处置?”曹妙音冷声道。
“母后,宫里的规矩多,她不过才来几日,学不全也很正常,所谓不知者不罪……依儿臣看,就恕其无罪吧!”
看向坐在身旁的儿子,曹妙音脸上冷意消散,说道:“皇帝宽厚,是她的福气!”
“缇雅初入宫廷,往后还需母后多加教导!”
一时间,母子二人相谈和煦,倒让缇雅直接被无视了。
因为有赵延洵的到来,这次请安时间更长,以至于天快黑了才回去。
出了延寿宫后,赵延洵就被妃嫔们簇拥着,让缇雅完全没有靠近的机会。
听着众妃嫔的闲聊,赵延洵神经逐渐放松,前朝的烦恼被他暂时忘却。
最终,赵延洵与薛宝筠去了长春宫,众妃嫔这才陆续散去。
赵延洵躺在软榻上,一旁薛宝筠正提笔书写着。
作为后宫之主,每月开销全都得薛宝筠审核,她这份差事其实不轻松。
安静的大殿内,唯有这夫妻二人独处,气氛平和而庄肃。
就在这时,赵延洵突然问道:“缇雅该封何等位阶?”
听到这话,薛宝筠这才抬头,说道:“皇上自有主张,臣妾岂敢妄议!”
坐起身来,赵延洵拿起薛宝筠所写册子,一边翻看一边说道:“你是中宫皇后,这本就是你的职责,又怎能说是妄议?”
沉默几息后,薛宝筠才开口说道:“如今匈奴与大晋约为兄弟,若给缇雅的位阶太低,只怕会伤了两国的和气!”
“臣妾以为,至少得封个嫔位,最好是……”
“有话你就直说!”赵延洵放下手中册子。
“最好是封个妃位,但臣妾又担心,太后那边过不去!”薛宝筠很是无奈。
后宫妃嫔都是以太后的名义册封,如果皇太后不同意的话,那这事儿还真不好办。
赵延洵点了点头,说道:“太后那边,我会去说和!”
换句话说,这件事就敲定了,将封缇雅为皇妃。
…………
翌日,赵延洵端坐乾安宫偏殿,听着两位枢密使汇报情况。
枢密院负责管理地方各都司,虽然地方都司战力弱些,但用来镇压地方叛乱却足够。
所以对各地都司的建设,赵延洵一样非常关心,时不时就会提出一些想法,并让枢密院下派落实。
经过近一年的改造,如今各地都司裁退了老弱,兵力缩减但战斗力却有极大提升。
以至于各地都司,都有往西北抽调军队,参与对边关的防守。
“各地都司严格训练是好事,但你们也不可掉以轻心,还是得派人多加督促,不能让
皇帝做得越久,猜疑之心就会越强,这一点赵延洵已无法改变。
皇帝是孤家寡人,那真不是说说而已。
只听陈安明答道:“臣等明白,本月初五,训练司就派出了人手,开始本年第三次巡查!”
“如此甚好!”
放下手中奏报,赵延洵起身接着说道:“明武司最后一期培训班,已经结束了对吧?”
“回禀皇上,六月二十就结束了!”
枢密院下的明武司,其前身便是讲武学堂,如今成了正式的“军校”。
从正月到现在,明武司一共开办了三期,培训了近千名百户级军官。
除了对这些人教授兵法,更主要的是改变他们的思想,让这些基层军官忠于皇帝。
“下一期培训班八月开始,让各都司挑选千户一百五十人到京参训,具体名额分配你俩商量着来!”
两位大臣当即答道:“臣等领旨!”
也正是在此时,只见一小太监进了偏殿,手里拿着一份奏报。
“禀皇上,锦衣卫密报!”
吴宏随即接过密报,然后小心递到了赵延洵面前。
打开来看,赵延洵神色顿时垮了下来,这让两位枢密使对密报内容很好奇。
“锦衣卫上报说,匈奴的南线军团,往东撤走了一百多里,而且还有继续东撤的迹象!”一边说着的,赵延洵还将密报递给了两位大臣。
也正是因为其连续后撤,才让锦衣卫感到反常,于是上报了这个情况。
看完密报,两位枢密使表情也凝重起来。
只听关和泰说道:“匈奴人东撤,已将我大晋天山郡暴露出来,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大晋在西北有天险,唯一的缺口就是天山郡,这也是曾经匈奴人入侵主要通道。
如今天山郡丧尸密布,且有匈奴人在更西北顶着,那么大晋根本无需担心西蛮入侵。
可如今匈奴人东撤,对天山郡的屏障效应就消失了。
一但西蛮进驻,他们用骑兵引调的法子,或许花不了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将天山郡的丧尸引走。
到那时候,天山郡就再无屏障了。
锦衣卫对西蛮专门有过调查,情报显示这些人对付丧尸确实有一套,所以此刻赵延洵很忧心。
“前几日锦衣卫上报说,匈奴和西蛮交战得胜,胜了如今却撤走了,你们说这是什么意思?”
“他们是什么用心?”
两位大臣面面相觑,随后陈安明开口道:“皇上,匈奴人不怀好意,他是想把咱们拖下水!”
这时关和泰也说道:“皇上,臣也觉得如此,他们不愿我朝捡便宜,心思已昭然若揭了!”
“若真是迫不得已撤退,也该是压力最大的中线撤!”
对匈奴人,两位枢密使自然信不过,此刻达成了一致意见。
赵延洵遂问道:“此事我朝如何应对?”
陈安明当即答道:“首先要让禁军严加防备,其次应对匈奴断粮以示惩戒,最后再让锦衣卫探明详细情况!”
不得不说,陈安明虽一般年纪了,但脑子思路却很清晰。
这其实是因为,这老头一直在家推演,今日这种情况他曾有过预设,所以能够从容应答。
“就这么办!”
第887章 布防
西北总督署某大厅内,一众文武高官,皆跪于“电话”前。
总督罗伦,北地镇守太监张兴,锦衣卫指挥使苏楚云跪在最前方。
只因皇帝的旨意,要由他们三人分别完成。
匈奴人东撤这件事,大厅内众人全都知晓,也都分析了其后果。
所以当赵延洵旨意传来,在场众人并不意外。
“臣等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罗伦领衔山呼,在场官员尽皆高呼。
众人起身后,罗伦沉声道:“诸位,时局动乱,边关不稳,吾等食君之禄,则应实心任事,方不负皇上重托!”
众人连连点头,个个都表了忠心,拍着胸脯说会做好本职工作。
警示了众人,罗伦便让他们退下,大厅内只剩苏张二人。
“两位就依圣谕,各自行事吧!”罗伦平静道。
接下来,三人又商议了一番,然后他们才各自散去。
苏楚云要回去制定策略,打探出匈奴东撤的真实原因;张兴要到北地郡西北,去向禁军诸将传达皇帝旨意。
而总督罗伦,他要吩咐天御关严加戒备,还要下令断掉送往匈奴的粮食和武器。
晋朝三个方面一起发力,其中停运粮食影响最大,只停了一天匈奴人就找上门来。
天御关外,仓兰王打马靠近,在他身后跟了五名护卫和一名翻译。
“匈奴仓兰王,有话要问天御关守备将军!”
停了粮食,为的就是让匈奴人上门,让他们自己解释明白。
“你要问什么?”张子明大声喊道。
作为总督署参军,他被罗伦派到了天御关,专门负责和匈奴人沟通。
“昨日该交的粮食,为何你们没有送出来?难道你们要背弃两国盟约?”仓兰王大声质问。
听到这话,张子明直接反问:“你们左贤王,为何要东撤?”
“打仗行军,东南西北都可走得,这有什么不对?”仓兰王回道。
实际上,得知己方主力后撤,仓兰王也无法理解,毕竟左贤王禺山还打了胜仗。
这是因为,仓兰王远离中枢,很多消息他都无法得知,所以才会看不明白。
当然了,不管心中多么不理解,为己方做正义的辩解,是作为一名“外交”人员的基本功。
见仓兰王不说实话,张子明干脆明言道:“当初两国签订盟约,是让你们匈奴替我大晋顶住西蛮,如今你们南方诸部后撤,把天山郡暴露给西蛮,你们就对得起两国盟约?”
明言断粮内情,让匈奴明白晋朝意图,并对此尽快做出回应,乃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
这个时候拐着弯儿说话,很容易产生战略误判,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现在,你立刻去见你们单于,当让他对此做出解释!”
“言尽于此,你们回去吧!”
说完这些话,张子明直接转身离开,那叫一个干脆利落,任凭仓兰王呼喊都无济于事。
“大王,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当然是尽快派人返回王庭,向大单于禀告情况!”仓兰怒骂道。
随即他们一行打马离开,也带走了前来运粮的车队。
“张大人,你说这匈奴人到底什么意思?是真的扛不住了,还是想拖我大晋下水?”孟海忍不住问道。
“只怕兼而有之,从锦衣卫的消息可知,那西蛮军队势力庞大,匈奴人顶不住也正常,何况他们也不想咱白白占便宜!”
孟海极为不忿道:“露出天山郡,让西蛮可以入侵我朝,反让我们替他们缓解压力,这可真是打的好算盘!”
拿了好处却不办事,匈奴人所为确实很不地道。
“所以,只怕还是得靠自己!”张子明叹息道。
孟海接着说道:“西蛮兵力极多,若他们大举进犯,只凭禁军恐怕防不住!”
如今进驻西北的禁军有三万,但西蛮军队有七八十万,哪怕只分出三分之一来进攻,那也是二三十万人。
禁军虽强,但毕竟兵力太少,防不住也是有可能的。
而如今朝廷,能抽调的兵力已达极限,国内改革正值关键时刻,为保证安稳绝不可能再抽调。
随意西北面对的问题,只能西北现有的兵力应对。
只听张子明说道:“想必,会从各卫所抽调兵力!”
如今在西北,除了三万禁军骑兵和四万西北军,还有各地都司抽调五万兵。
各地都司抽调的五万人,进驻天山郡靠南各府县城内,将能更好配合禁军行动。
而西北两郡的士兵,牢牢守住天御关长城即可。
事实上,罗伦也是这一思路,所以这两天他一直在细心谋划。
天山郡为丧尸占据,但其与北地郡接壤的城池和坞堡,在年前被北地都司拿了下来。
因为发现匈奴的存在,赵延洵叫停了对天山郡丧尸的清剿,否则天山郡实控的城池会更多。
城池连同有防御价值的坞堡,如今一共有二十八个,罗伦已经想好了如何分布兵力。
在拿出计划之后,他把各都司的指挥使召集了过来。
作为西北总督,除了调动指挥禁军,其余军队都要受罗伦节制。
所以当他发令之后,当天受召之人都赶到了。
大厅内济济一堂,众将都看着罗伦。
“诸位,西北的情况,如今你们都知道了!”
“为了巩固西北防务,本官会同两位都使,制定了一份布防计划!”
说完这话,罗伦看向了一旁的书吏,后者立刻开始分发手中方案。
当众人领到了文档之后,罗伦接着说道:“你们都仔细看看,有不解之处可以提出来,若无异议遵照执行便是!”
这份计划书,可以说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现场众人也挑不出错来,于是纷纷表示赞同。
“如今秋收将近,征调民夫断无可能,所以转运粮草一事,得靠各部自行解决!”
这个时候征调民夫,西北的粮食就可能烂在地里,这样的损失根本承受不起。
还是那句话,大晋如今的财政已濒临崩溃,规模稍大的损失根本承受不起。
众人面面相觑,对此也没多说什么,自运军粮这事儿不新鲜。
“好了,都各自回去布置,明天一早即可开拔!”
众人纷纷领命而去,在走出总督署之后,他们才各自打开了话匣子。
入驻城池的人喜笑颜开,进驻坞堡的则愁眉苦脸,毕竟坞堡比城池要难守。
“也不必担心,不是还有禁军在,他们能让西蛮围攻我们?”
对于禁军的战斗力,正常这些人都是服气的,所以他们会拿这话来宽慰人。
事实也是如此,卫所军队进驻北地郡,不过是给禁军打辅助,禁军才是真正的防卫主力。
第888章 王庭有变
草原上,马蹄声大作。
营地大门提前开了,外面赶来的一队骑士,得以顺利进入大营。
进入营寨,禺山勒住缰绳下马,立马有人跑来牵马。
跟在他身后的几十名骑士,此刻也全都跟着下马,并将禺山簇拥在中间。
很快,禺山来到了一处大帐外。
看着大帐后方,随风摇摆的天狼旗,禺山脸上越发阴郁。
就在这时,军帐内走出了一个汉子,是禺山的侄子乌蒙。
“大王,快请进,大单于在等您!”乌蒙肃然道。
禺山不敢怠慢,于是他快步走进了大帐。
大帐里边,乌泱泱有十几号人,全是禺山的子侄辈,全都是信得过的人。
军帐中央的软榻上,现任单于冒褚躺在上面,身上缠着染血的绷带。
因为失血过多,冒褚脸色惨白,说是活死人也不为过。
看到这一幕,禺山心中大受震动,他很难想象英雄一世的父亲,竟然会变成这个样子。
记得上一次二人分别,那还是大约半年前,当初父子二人还约定好了,下次见面一起去打猎。
“父亲,儿子回来了!”禺山跪在了床前。
几息之后,冒褚睁开了眼睛,微微转头看向了儿子。
“你……带来了多少人?”
虽然很想关心儿子,但眼下对冒褚来说,匈奴的传承无疑更重要。
“儿子带来了两万精骑!”
听到这话,冒褚点了点头,说道:“一会儿,你……以我的名义,召集……各部议事,不来者……尽快诛杀!”
冒褚说话断断续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