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末世从封王开始 >

第386章

末世从封王开始-第386章

小说: 末世从封王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几天时间准备,新一期中级军官培训的课程,以及授课老师全都安排妥当,眼下正呈送赵延洵过目。
  两位枢密使神色间可见疲态,只因最近的事情实在太多,尤其是西北军务让人心忧。
  看完了枢密院的安排,赵延洵将奏本放下了一旁,说道:“就照此议施行吧!”
  “这些人什么时候到?”
  “回禀皇上,臣已传令各都司,本月二十五日到明武司点卯!”
  “你们安排一下,到时候朕要见见他们,就在明武司学堂!”
  “遵旨!”
  这次培训,本就是为进一步拉拢地方都司军官,作为皇帝赵延洵自然要示以恩宠,见一面是非常有必要的。
  “昨天锦衣卫传回的消息,说他们已经确认,匈奴冒褚单于已死,如今已是禺山继任单于!”
  “为稳固地位,返回王庭的禺山,从南线带走了两万精骑!”
  说到这里,赵延洵端起茶杯说道:“如此看来,匈奴南线东撤,也算是情有可原!”
  赵延洵说着,两位枢密使则认真听着,脑子里飞速权衡着局面。
  “依你们看,我朝是否要重新开关,继续向匈奴运送粮食!”
  事实上,对此赵延洵已问过内阁,眼下更想听听专业人士的分析。
  “皇上,臣以为不可!”陈安明答道。
  放下茶杯,赵延洵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无论是否情有可原,匈奴东撤已让天山郡遭受威胁,他们已经帮不到我朝,我朝送粮已毫无意义!”
  “其次,匈奴历任单于交接,都有内讧之事发生,那禺山要提两万骑兵护驾,只怕他这单于之位极其不稳!”
  说道这里,陈安明格外严肃道:“往后谁为匈奴之主,只怕还是未知之事,我朝是与匈奴合作,可不是和他禺山合作!”
  “臣浅薄之言,请皇帝三思!”
  这一论断确实新奇,也让赵延洵权衡发生偏移。
  说实话,他还是希望匈奴人顶在前面,给国内更多休整喘息时间,而不是仓促间陷进战争泥潭之中。
  事实上,只近期西北的军事调动,就已经让国家财政有些吃不消,已让赵延洵起了再加征粮饷的心思。
  各地安置的流民,各地都司的士兵,西北军事调动……对赵延洵而言全都是无底洞。
  好早马上秋收就到了,只要再熬个把月时间,财政危机就能得到极大缓解。
  按赵延洵的想法,如果能有三年和平时间,他就能把国内诸事理顺,到时候就能腾出手对外了。
  只可惜,敌人不太原有给他机会。
  就比如现在的天山郡外,已经有西蛮骑兵出现,或许这个时候已在引走挡路的丧尸。
  若是西蛮全力施为,只怕要不了几个月,天山郡的“丧尸屏障”就会被瓦解。
  “关卿,你可有话要说?”赵延洵看向了关和泰。
  事实上,关和泰还真有话要说,而且他和陈安明的看法不太一样。
  再三思索后,关和泰开口道:“臣以为……匈奴不能垮!”
  陈安明思考问题角度清奇,那么关和泰这句话就更清奇了。
  现在讨论的是与匈奴合作的问题,怎么又扯到了匈奴能不能垮。
  赵延洵没有说话,仍示意关和泰继续往下说。


第891章 军国大事
  “皇上,不管怎么说,臣以为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要好!”
  “那匈奴有二十万骑,若是倒向西蛮……后果只怕不堪设想!”
  说这些话,关和泰极为小心,但赵延洵也听进去了。
  匈奴二十万骑,再加西蛮西蛮捣乱的骑兵,这股破坏力量可不是一般的大。
  如今大晋朝廷,可用骑兵不过四万,派到西北的只有三万。
  虽说大晋步兵极强,可人家骑兵来去自如,步兵要始终处于被动地步。
  “到时候,只怕天山、北地甚至陇右,我大晋都得失守卫!”
  说到最后,关和泰声音变得越来越小,显然这些话他也感觉到“不合时宜”。
  “关大人,你未免也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陈安明冷声道。
  两人私下关系虽好,但朝堂议事却不会顾及私情。
  “不是我长他人志气,军国大事岂能意气用事?”关和泰反驳道。
  但看见赵延洵阴郁的脸色,二人连忙闭嘴不言,这点儿眼力见他们还是有的。
  内阁那两位,总体上是从财政角度考虑,觉得不应继续对匈奴输血,更准确说他们是从一开始就反对。
  加之有陈安明的反对,结果似乎已经可以确定,但关和泰的话又让赵延洵迟疑了。
  如果说匈奴人跳反,那可是几十万的骑兵,真要打起来那麻烦可就大了。
  国内各地的军队,如今是绝不能调动的,西北那十来万军队守得住吗?
  对西蛮和匈奴人来说,南下入侵是为了生存,他们可绝不会有半点儿保留,为了活命肯定会拼死一战。
  “此事暂且缓缓,待匈奴情势明朗,再做定夺吧!”赵延洵沉声道。
  “皇上圣明!”
  换句话说,这件事就暂时搁置,而所谓局势明朗,却也不知要等到何时去。
  接下来,君臣之间又谈了些其他事,赵延洵才让两位枢密使离开。
  可没过一会儿,外面就有小太监禀告说,和妃前来觐见。
  相比于后宫其他女子,缇雅自有一番风情,这让赵延洵很是喜欢,所以最初几天长去就寝。
  匈奴出事这几天,赵延洵就没去找过她,相反还刻意避开了她。
  谁知道,如今人家主动找过来了!
  想起两人好的那几夜,自己说出的那些甜言蜜语,赵延洵一时竟有些汗颜。
  “告诉她,就说朕要议事,有事可向皇后禀告!”
  缇雅被禁足一事,赵延洵自然清楚,如此处罚自然也有他推波助澜。
  内侍领命之后,赵延洵本以为可以亲近下来,谁知没一会儿对方又进来了。
  开启系统感知能力,赵延洵发现缇雅还在宫门外等待,雨是他问道:“又怎么了?”
  “回禀换上,和妃娘娘说,若皇上……皇上厌弃了她,她便不会苟活于世!”
  “娘娘她,拿发簪顶着脖子,已经出血了……”
  听到这话,赵延洵不由扶额。
  缇雅是个刚烈的女子,她如果说自己不会苟活于世,那是真的会自杀。
  无论出去私情,还是考虑到和匈奴的关系,缇雅眼下都不可以死。
  “带她进殿来!”
  “是!”
  没一会儿,披头散发的缇雅走进了大殿,此刻她的目光中带有决绝。
  “皇上,臣妾有话要问你!”
  这不是臣子对君主的问话礼仪,反倒像是夫妻之间起了冲突。
  整个后宫,哪怕是最不知礼的黄蓉蓉,也从未用“质问”的语气跟赵延洵说话。
  没有理会缇雅,赵延洵目光扫向一旁侍奉的吴宏,说道:“你们都出去!”
  没一会儿,殿内只剩男女二人。
  “你何苦要伤害自己?”赵延洵开口道。
  “皇上厌弃臣妾,臣妾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缇雅答道。
  “朕何时说过厌弃你?莫非是谁跟你胡说了些什么?”
  如果是那个嫔妃,通过卑劣手段离间关系,那确实该受到严惩。
  “朝廷和匈奴交恶,皇上又何必瞒着臣妾?”缇雅走近了一步。
  “谁跟你说的!”赵延洵眼中露出寒芒。
  仅这一个眼神,缇雅便被吓得心颤,这一刻她才知什么叫做皇帝。
  “是臣妾逼问的宫女!”缇雅赶忙解释,她不愿宫女因此丧生。
  “你已进宫,便不再是匈奴公主,而为我大晋后妃,这些不该你过问!”赵延洵语气严肃。
  “安心过你的日子,听从皇后的教导,其他的不要多问!”
  本来缇雅气势汹汹,可被赵延洵一番训斥,她反倒心虚起来。
  男人家的事情,她确实不该插手,眼下来问着实出格了些。
  但她也确定了一件事,朝廷和匈奴的关系,确实出了些问题。
  只不过,眼下她更关心另一件事。
  “皇上若是厌弃臣妾,可以送臣妾出宫!”缇雅鼓足勇气说道。
  这个时候关心儿女情长,倒不是说缇雅没心没肺,只不过她根本想不到,自己离开后匈奴会有大变局。
  “朕何尝说厌弃于你?赶紧回宫抄书去!”赵延洵板起脸道。
  只见缇雅转身离开,没走出几步却折返回来问道:“皇上,臣妾父亲兄长,可还安好?”
  这个问题,还真问到了关键。
  本来是可以随后回个“都好”,但迟疑几息后赵延洵说道:“你父亲生病了,你大哥在照顾他!”
  直接说出真相,赵延洵怕缇雅难以接受,所以给出了委婉些的说法。
  一时间,缇雅愣住。
  她的神采消失不见,整个人有些木然走出了大殿。
  赵延洵叹了口气,这个世界不是童话,有些事情必须要自己面对。
  缇雅此一行,让他重新思索如何处理跟匈奴的关系。
  过了大概十几分钟,赵延洵终于提笔蘸墨,在纸上书写起来。
  他的决定是,不管匈奴如今有何回应,得等他们局面稳定下来,再重新商谈合作的事情。
  至于如何算其局面稳定,赵延洵认为需要得到锦衣卫的确认。
  很快,一张圣旨已经写好,赵延洵将吴宏唤了过来,让他把内容传给罗伦。
  这件事情,自然得西北总督罗伦总领。
  忙完了这些事,赵延洵又伏首于奏疏之中,每天翻阅几百分奏疏,这是雷打不动的事情。
  若非有内阁给出意见,他的工作量会更大,一刻不得安歇都是极正常的。
  虽然是全国各地的事,但无论赵延洵看多久,他总是会想到西北的乱局。
  没办法,眼下他最大的压力,就是来自于西北。
  半个时辰后,赵延洵撂下手中奏本,起身走到正殿,说道:“去把内阁,枢密院,六部主官请来!”
  这样的阵容,显然是要议军国大事,吴宏丝毫不敢怠慢,立刻就安排了人去通传。


第892章 改变
  大概十几分钟后,十位大臣全部来到乾安宫外,吴宏带着他们进了正殿。
  两位枢密使刚刚才得召见,回去屁股还没坐热,此刻又被请到了这里。
  进入偏殿,看着殿内摆好的沙盘,众人便知是要议西北的事。
  如今西北压力大增,朝堂上已是人尽皆知。
  还不仅如此,外部压力的大增,也会影响到国内局势。
  别看现在国内局面安稳,但那是各地驻军镇压着,才会让各地利益受损的人,不敢如靖安府那般作乱。
  一但西北有变,国内有人起事,也不是没可能的事。
  这就意味着,现在国内各地的驻军,包括禁军在内绝不能动。
  事实上,若能保证地方都司绝对可靠,各地禁军也能撤走一些,用以支援西北
  只可惜……各地都司,赵延洵他还是有些信不过。
  首先是信不过他们的能力,即便各地都司已进行改编整训,但要镇压极端反叛情况,赵延洵还是力有未逮。
  另一个方面,各都司各卫所将领,是否绝对忠于朝廷,这其实也要打个问号。
  虽然赵延洵派了不少人,去各都司做指挥使千户百户,但人数相对来说还是少了些。
  提升军队战斗力,要时间长些才能见效,倒是军官们的思想改造,相对来说可以速成,所以赵延洵近期开了千户培训班。
  “臣等叩见皇上!”
  听到身后的见礼声,赵延洵缓缓转过身来,说道:“都起来吧!”
  待众人起身肃然站立,赵延洵便说道:“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今日想到这一句,有豁然开朗之感!”
  示意众人来到沙盘前,赵延洵接着说道:“国与国之间,除了伐兵罚交,其实还可伐谋!”
  “匈奴与我中原百世之敌,如今亦能联手抗敌人,可知化敌为友是可能的!”
  “现在,最大的敌人是西蛮,站在咱们的立场来看,他们是一个整体!”
  拿着长杆指着沙盘上,罗列着的西蛮各部形势,赵延洵接着说道:“可从他们内部来看,就一定是铁板一块?”
  “据朕所知,西蛮内部弱肉强食,从无公平正义可言,故而……可以拉拢分化之!”
  前面说了一大堆,最后一句才是重点。
  在场诸位大臣,都看过有关西蛮的情报,此刻正在思索赵延洵所言,是否具有操作性。
  “皇上所言极是!”成文光答道。
  坐回龙椅上,赵延洵慢悠悠道:“叫你们过来,就是让你们一块儿议议,这件事该如何去办?又该派谁去办?”
  拉拢分化敌人,虽然不是正面交手,但也算是主动出击了。
  只不过,能去西蛮初使的人,着实不太好找。
  且不说领队之人,要各方面素质过硬,仅是寻找翻译就是个难事,毕竟西蛮内部种族太多。
  一场议事,耗费了一个多时辰,也只拿出了初步方案,接下来还需要认真细化。
  倒是在此过程中,对于接下来可能爆发的战争,全体大臣达成了一致意见。
  如果西蛮入侵天山郡,务必让禁军打一次漂亮仗,最好是全歼敌军一支主力。
  如此一来,敌人才会认可大晋的实力,朝廷派去的使者说话才有人听。
  小朝会散去,赵延洵站在乾安宫大殿外,目光看向遥远天际。
  就出使西蛮一事,朝臣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一一解决至少也得等到明年,西北只怕真的打上一仗了。
  “左右骁骑卫,左右骁武卫,左右龙直卫,如今互不统属,只怕难以形成合力!”
  这可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若是万人作战,以左卫指挥使为主,若是三万人一同出击,则由……许洪统兵!”
  从建立军队到现在,赵延洵面对的多数战争,己方都具有极大优势,对敌完全是碾压过去。
  这就导致,他手下领兵的将领,基本没有传奇故事,其能力无法得到凸显。
  除了明显差一些的,无论点谁做主将,其实差别都不太大。
  从另一角度来说,这算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吧!
  “就这么办!”
  确定了这件事,赵延洵又返回了大殿,继续翻阅奏疏和查看情报。
  虽然这些东西看不完,但也是能看一点是一点,看得多掌握的情况也就越多。
  对赵延洵来说,最期待的就是夜晚,至少不用再那般操劳。
  夜晚,赵延洵背着手走在宫墙内,在他身旁跟着皇后薛宝筠。
  二人吃过晚饭,如今正是出来纳凉,入暑之后确实热了起来。
  只可惜,如今系统已无法兑换空调典试,且陇右的那些搬运后全部损毁,否则他们不会如此无聊。
  夫妻二人难得一同漫步,所以屏退了奴婢,只让贴身三四人远远跟着。
  “本来打算,入暑之后,带你们出宫避暑……”
  “可如今国事艰难,出宫亦多增靡费,所以只能搁置了!”
  “跟着朕,你们都受苦了!”
  赵延洵语速极慢,声音显得有些低沉。
  薛宝筠轻声道:“皇上,臣妾等女流之辈,不能为朝廷分忧解难,又岂敢为一己私欲,给朝廷增添麻烦!”
  “陪伴在皇上身边,臣妾不觉得苦,只感无上荣光!”
  赵延洵笑了,说道:“还记得,当年因为五石粮食,朕跟你发火的事吗?”
  这件事,是夫妻之间第一次有不快,道现在还是薛宝筠心中的一根刺,她又如何可能忘记。
  见薛宝筠不答,赵延洵接着说道:“这件事你不知情,朕却没听你辩解,只为拿你给王府上下立威,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