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从封王开始-第3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蛮有近七十万大军,如今已是我朝乃至我神州之民……生死存亡之际!”
“诸卿以为然否?”
在场官员对局势很清晰,所以他们知道赵延洵所言不虚。
那些西蛮子烧杀抢掠,真要是被他们攻入神州,那就不只是赵家江山倾覆之危,更可能是礼仪文化的覆灭。
赵家江山没了,其他人做皇帝也没啥,可若连礼仪文化都覆灭,土地宫阙被蛮人所侵占,那可就什么都没了。
“皇上所言极是,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成文光极为郑重道。
“朕膺天命,护神州牧万民,保卫国家乃是朕的职责!”
“所以朕打算,亲临西北督战!”
赵延洵最后一句说出,让在场众人大受震动,但他们又不觉得意外。
毕竟赵延洵乃实打实的马上天子,从太安二十四年就藩到现在,也就今年消停了一段时间,其他时候不是在砍人就是在砍人的路上。
“皇上,请三思!”成文光第一个跪下。
皇帝身系国家,如今赵延洵继位不到一年,整个天下到处都是问题,成文光又岂愿赵延洵离开。
紧接着,关和泰也跟着跪下,劝解道:“皇上,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前线刀剑无眼,若是伤着皇上,岂不为国家大祸!”
随即两位枢密使也跪下,全都劝赵延洵要三思,不要拿自己生命去冒险。
虽然赵延洵提出上战场很正常,但他毕竟是皇帝,牵扯的干系实在太大,众人反对也属正常,这恰恰是忠心的表现。
如今朝廷危机四伏,皇帝要是在前线有个什么闪失,那乐子可就真的大了。
“诸卿,朕有天命在身,谁能伤得了我?”赵延洵平静一笑,神色间自信无比。
他也确实有资格自信,毕竟他这几年前后征战,都对敌人是碾压而胜。
第909章 宴会
乾安宫内格外安静,赵延洵等待着大臣们的回答。
对此大臣们心中反对,但一个个却不敢明言,所以众人都无声抗议着。
见众人不说话,赵延洵也有些迟疑,并反思这样做是否正确。
可这不想还好,仔细权衡后赵延洵更坚定了想法,西北他是无论如何要去的。
为了保证西北防线稳固,赵延洵还会往西北调派更多兵力,不亲自统兵去他实在不放心。
“诸君,朕意已决,你们非要朕为难吗?”赵延洵沉声反问。
见众人还是不发声,赵延洵目光扫向了陈关二人,说道:“枢密院听旨!”
这便是正式下旨了,赵延洵具有绝对权威,两位枢密使只得行礼听旨。
“着枢密院从各都司,抽调兵力五万北上天山郡布防!”
现如今,朝廷下辖有十五个都司,除了北地陇右两个都司,余下十二个都司有战兵三十七万多人。
西北危机到现在,敌军的强大越来越突出,赵延洵今日总算忍不住调兵了。
三十七万调走五万,各地都司还有三十多万兵力驻防,外加驻扎余各地的禁军,在赵延洵看来维持稳定不成问题。
当然了,促使他下定决心抽调兵力,最关键的一点是朝廷财政宽裕了些。
这都得益于今年秋收后,朝廷把能征的税收上来,可以调派物力财力变大,国内矛盾自然缓解了许多。
“臣等领旨!”
紧接着赵延洵又补充道:“这次抽调的卫所,不调明武司受训军官所部!”
这些经过“培训”的人,赵延洵要信得过一些,所以他要把这些人留在地方,替他看着那些心有不轨之人。
至于没受过训的,调去西北用一阵子,赵延洵觉得会变成信得过的人。
“成卿……”
“臣在……”
手指的敲着桌面,赵延洵平静道:“税制改革先放放,你下去后召集各部,准备大军所需粮草器械!”
“要保证西北储存的物资,至少可以维持大军三个月!”
“臣领旨!”
如今内阁四位大臣,在京有陆朝文和成文光,但赵延洵明显更信任后者。
“好了,此事就一定了,往后你们要……”
把基调给定好了,接下来赵延洵又吩咐了一些事,都是这段时间他还在京要完成的。
如今已到九月下旬,枢密院调兵差不多要个把月,赵延洵打算最迟十一月启程北上。
送走了一众官员,赵延洵眼下还有件事,便是如周承平所说,下旨神驰西北总督署和禁军诸将。
放在手中御笔,赵延洵随即说道:“通知皇后,今晚在清思殿设宴,请太后和后宫诸妃赴宴!”
吴宏连忙答道:“奴婢遵旨!”
在赵延洵入住皇宫后,后宫更进一步开展了节俭模式,所以很少举行宴会。
上一次举宴还是中秋,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之所以要举行宴席,是赵延洵要借着宴会,宣布自己亲征的事。
他向四位心腹大臣表明心迹,接过四个人都反对,可想而知在朝堂宣布时,会遇到多么大的阻力。
所以接下来的这段时间,赵延洵会尽可能说服其他人,其中就包括地位尊崇的太后。
国朝以孝治天下,又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若是太后也表露出反对意见,也将是不小的麻烦。
整个下午,赵延洵都在翻看奏本,尽可能多的了解国家情况。
而随着他那一道谕旨,整个后宫可就忙翻了。
宫女太监们要布置场地,御膳房的人要准备食物,而后妃们则掏空心思打扮。
整个后宫,只有皇后薛宝筠和林静玉比较澹定,一个是没必要争一个是不想争。
时间过得很快,宴席开始之前,后妃们提前到了延寿宫请安。
众后妃陪曹妙音说着话,同时也等着皇帝到来,然后一块儿往清思殿去。
延寿宫内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曹妙音随便说点儿什么,就有后妃接话捧跟。
看着眼前一切,曹妙音记忆回到了十几年前,她那时也是想尽办法讨太后欢心。
“皇上驾到!”
听到外面传来的声音,后妃们都停下了谈话,一个个起身之后,都把目光扫向了殿外。
眼下已是傍晚,外面光线有些昏暗,众人只见远处有黑影靠近。
“皇上万福!”
在薛宝筠的带领下,现场一众妃嫔尽皆行礼,而此刻赵延洵已踏入大殿。
“免礼!”
说完这两个字,赵延洵亦来到大殿正中,向曹妙音躬身行礼道:“儿子问母后安!”
“洵儿不必多礼,快坐下说话!”曹妙音澹然笑道。
因为赵延洵太过强势的缘故,对外朝曹妙音已不再有想法,如今只安心颐养天年了。
有的没的说了一阵,在薛宝筠的提醒之下,赵延洵才带着众人往清思殿去了。
既是摆宴,便不只单单是吃饭,一应歌舞戏文都是连番上。
当气氛越发和谐欢快时,赵延洵对太后说道:“母后,再过个把月,儿子要往西北去一趟!”
正专心看着戏,赵延洵这一句话,直接把曹妙音拉回了现实。
“何故往西北去?”曹妙音转过头问道。
端起酒杯,赵延洵一饮而尽,随即说道:“西北形势严峻,大战一触即发,此战关系我大晋存亡,儿子岂能不亲自前去!”
曹妙音接着问道:“可如今朝廷内外,心怀不轨者甚多,你走了他们起祸心又该如何?”
她虽荣养后宫,但消息渠道却没断,对外面的情况了解颇深。
放下酒杯,赵延洵谈了口气,说道:“两害取其轻罢了,母后难道不信儿子的判断?”
这一句话,让曹妙音无法反驳,只因赵延洵的判断从没错过。
“你身系天下,万一有个闪失……”
作为母亲,不管多么有心机手段,也是发自内心担心儿子的。
赵延洵解释道:“母后,我又不是亲自上前线,您不必过于担心!”
“你是个有主意的人,母后不会让你为难,只希望你保全自身,勿要逞匹夫之勇!”
听到这话,赵延洵松了口气,这表示他已说服了太后。
“儿子谨记!”
而在一旁,靠得最近的是皇后薛宝筠,刚才的对话她都听到了。
此刻在她眼中亦有担忧,只不过眼下不是她说话的时候,所以也只能接下来找机会叮嘱了。
接下来,宴会气氛越发尔热烈,妃嫔们已变着花样儿逗赵延洵高兴。
最终宴会结束,送了太后回宫之后,赵延洵去了林静玉宫中。
安静躺在床上,今晚上喝了不少酒,以至于微微有些醉。
其实吧,如果他非要清醒也可以,但他挺享受现在这微醉状态,只因可以暂时不去想烦人的事。
看着林静玉的背影,赵延洵抬起头问道:“爱妃,朕就要离京,你就不想说些什么?”
在宴会最后,赵延洵直接宣布了这件事,所以林静玉是知道情况的。
此刻林静玉正在卸妆,听到这话她转过身来,平静道:“臣妾想说的,她们都已经替臣妾说了!”
“既然如此,还是等皇上凯旋,臣妾向皇上道贺吧!”
听到这话,赵延洵笑了起来,妃嫔们话说得那么多,但唯有林静玉只盼着他回来。
“朕会尽早归来!”
第910章 上谕
西北大地,在进入十月之后,温度进一步降低了。
或许再过个半月,天上就该飘雪下来了,一般来说这种时候不适合打仗。
但那只是一般来说,毕竟对极西的蛮子来说,他们不往南开进必死无疑。
既然必死,那为何不为自己拼一把呢?
所以随着时间推移,当天山郡的丧尸密度越来越低,也意味着大战将很快发生。
正因如此,不管是禁军诸卫所,还是西北总督署下辖各卫所,都处于积极战备状态。
这也导致,所有文武官员忙得飞起,只因要安排落实的事太多。
可在今日,西北总督署的高官们,此刻却聚集到了一起,全都站在大堂外的院子里。
即便是这样聚着,众人仍在商讨公事,他们确实很难得到闲暇。
当然了,这些人里边也有例外,他们在讨论今天所谓何事。
“镇守太监张兴来了,莫不是又有什么大事?”
有人忍不住埋怨道:“每天做的都是大事,还有能什么更大的事?”
就在这时,总督署外响起了马蹄声,没一会儿外面就起了喧闹声。
众人目光扫向外边儿,可惜有影壁遮挡什么都看不见。
可当外面来的人靠近,听到他们谈话的声音后,总督署的官员们总算知道来人是谁。
“要我说,一会儿就别给他们脸面,他娘的……真以为咱们好欺负!”
“张兴也不是个东西,偏偏要在这里宣旨,就不能去咱们那儿宣?”
眼见众人越说越过分,作为主将许洪忍不住说道:“越说越没规矩,张兴乃是传旨钦差,也是你们可以乱说的?”
这一句起了作用,众人也知自己失言,接下来也就没说话了。
而他们这番对话,却让里边儿的官员们抓住了关键。
原来今天把人召集到一起,却是为了传达圣旨,那么圣旨是为何而来呢?
在场众人都是人精,稍微前后联想一番,也大致猜到了会是什么事。
几天前两派人马相互弹劾,这本就是了不得的大事,朝廷早就该对此有个说法了。
圣旨现在才来,略微显得迟了一些。
众官员想着这些,禁军将领们已进了内院,两方人此刻互相看不顺眼。
好在他们都有理智,知道前几日已闹出大麻烦,所有此刻没有人再互相挑事。
也正因为互相看不顺眼,以至于院内安静了下来,气氛变得越发凝重。
得知人已到齐,在内堂与张兴叙话的罗伦,才与他一道走了出来。
在刚才的谈话中,罗伦得知了京城的最新情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御驾亲征这件事。
皇帝要御驾亲征,再联系今日到的这份圣旨,罗伦可以想象到,皇帝对西北的局面有多失望。
他与张兴来到大厅外,看着沉默不言的众人,罗伦一句话都没多说。
只见他独自走下了台阶,而张兴一人留在了上面。
张兴手中拿出了一份明黄色折子,神色威严道:“上谕!”
虽然不是正儿八经的圣旨,但仅仅“上谕”两个字,已让现场众人心头一颤,紧接着连忙跪在地上。
“前几日你们相互攻讦,让朕可谓大开眼界,也让朕在百官面前丢尽了颜面……”
好家伙,这上谕的第一句话,就让在场众人颤栗难安。
君忧臣辱,君辱臣死……他们让皇帝丢了脸面,这可是妥妥的死罪。
事实上,在当日相互攻讦之后,无论罗伦还是许洪等人,心里其实都非常后悔。
面对皇帝如此指责,在场众人皆以头抢地,他们已经不敢抬头。
“西北局面关乎天下安危,尔等有韬略谋断乃朕之肱骨,故朕委尔等入西北任事,尔等便是如此报谢皇恩?”
这第二语句,指责意味已经更浓厚,在场众人心中已满是恐惧。
无论功劳多大,无论谋略多深,无论职位高低,他们现在的心情是一样的。
面对赵延洵这样的强势皇帝,他们的身份其实一样,都是卑微到尘埃的臣子而已。
“尔等混账至极,深负朕恩,正该严惩……”
见众人已经恐惧到极点,张兴语气一转接着说道:“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念着以往的情分,朕可以给你们将功折罪的机会!”
“若尔等再不能精诚合作,那边前罪后过一起罚,那时朕绝不姑息!”
“钦此!”
好家伙,到这里上谕总算念完了。
包括罗伦在内,刚才都被吓得不行,实在是赵延洵执政之后,对下属官员惩处极为严厉所致。
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但此刻众人那还敢有半分怠慢之心。
此刻他们只有一个想法,那便是如上谕中所说那样,精诚团结办好皇差。
“诸位,都起来吧!”张兴笑呵呵说道。
在上谕未拆开之前,他也不知道其中内容,在读到前面的时候,就连他也以为在场这些人完了。
众人缓缓起身,此刻皆有劫后余生之感,许洪等人在无半点儿嚣张桀骜之色。
紧接着张兴又说道:“诸位若非皇上腹心之人,只怕就不是这一顿骂了……皇上爱护之心,你们可要多加体谅!”
听到这话,众人皆深以为然,真要是旁人只怕真得人头落地了。
“要好好做事,等过些日子皇上来了,你们也好交差不是!”
听到张兴最后这一句,众人心里可都泛起了滴咕,什么叫过段时间皇上来了。
“张公公,皇上要到西北来?”许洪忍不住问道。
按道理说,这件事还未正式宣布,张兴不该乱说这些。
但他主动提起,也是得到了赵延洵的授意,目的是让院子里这些人更老实些。
“没错,皇上要御驾亲征!”
一听到这话,禁军几位指挥使心态顿时变了,他们心中唯有“立功”两个字。
皇帝亲自到前线来,正是他们表现的时候。
把上谕交到罗伦手中,张兴又与众人叮嘱了一番。
就在他打算离开时,只听许洪说道:“罗大人,诸位大人……我们都是一帮糙人,之前多有得罪,还请见谅!”
上谕申饬他们内讧,如今许洪主动认错,罗伦等人又岂会干站着。
“我等也有疏忽怠慢之处,也请诸位将军多多包涵!”
双方互相道歉,这一幕让张兴很是满意,今日所见所闻他都会如实上报。
等张兴告辞离开后,许洪几人也跟着告辞,毕竟军中还有许多事等着他们。
而罗伦等人,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