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炮王 >

第128章

炮王-第128章

小说: 炮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直到一支奉命北上,增援葡萄牙军团的法军(苏尔特部),德赛这才下令信使随同这支增援部队,前往阿尔梅达要塞,传递这份迟到的胜利捷报。

    在通向军团指挥所的途中,刚刚赢得科阿河战斗胜利的内伊元帅感觉很高兴,至少待会可以向“好色的老家伙”炫耀自己的勇武功勋。尽管内伊元帅并不赞同司令官的战略部署,作为葡萄牙军团的前头部队,他的第六军成功履行了自身职责,完全扫清了阿尔梅达要塞外围。

    在科阿河一带,内伊元帅亲自率领6千兵力(含2千骑兵),冒着暴风骤雨,连夜发动猛烈攻势,一举击溃了希尔将军指挥的万余名英葡联军(历史上,是贝尔斯福德担任该军指挥官),使得阿尔梅达要塞彻底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战后,内伊元帅在他的战报中称:法军有530人伤亡,但打死打伤联军60名军官和1200名士兵,还缴获了一面军旗(团级)。

    科阿河战斗是法军第三次入侵葡萄牙时,在葡萄牙境内的第一次战斗,也是法国葡萄牙军团跟英葡联军的第一次交手。虽然战斗规模不大,但对双方来说却都意义重大:英葡联军首次试探了法军的实力,了解到了对手的战斗力和作战方法,确信己方无法正面胜敌;而法军则完成了夺取阿尔梅达要塞的第一步工作——清扫外围。

    然而,内伊元帅的好心情没能持续太久,等到他来到军团司令部后,一进门,发现马塞纳元帅,雷尼埃将军(第二军),朱诺将军(第八军)等人都已到场,一个个抽着加泰罗尼亚产的香烟,闷不吭声,指挥所的气氛显得相当沉闷,很压抑。

    内伊期初有些紧张,以为是马塞纳元帅带领众人准备向自己发难,那是他刻意篡改了有关科阿河战斗的军报,事实上,内伊的部队仅打死打伤600不到的联军官兵,敌我伤亡比差不多。至于缴获的所谓英军军旗,也是某个英国…军官私下保存一面的英国国旗。

    直到马塞纳元帅的参谋长,将一份战报送到自己面前阅览后,他才明白,那是小混蛋德赛惹出的麻烦。在采石镇战役中,一举围歼1万名西班牙正规军当然是好事,不仅仅是德赛师团一方的荣耀,也能鼓舞起7万名葡萄牙军团官兵的高昂士气。

    可问题是,整个葡萄牙军团在5月31日出兵以来,近两个月内,先后攻占罗德里戈城,扫清阿尔梅达要塞外围的一系列战事中(含科阿河战斗),也不过消灭了6千多名西班牙或联军士兵,这还是凭借该军团7万人的绝对优势兵力,其中的战果包含着不少水分。

    与此同时,仅有葡萄牙军团兵力三分之一的德赛师团,却能在短短10多天内,围歼包括3千骑兵在内,1万余名西班牙正规军,而不是装备简陋的游击队,自身伤亡忽略不计。

    拿着这份友军的战报,内伊同样感觉老脸无光,不再考虑与司令官斗气,他直接向马塞纳问道:“埃斯林亲王,小德赛的战报是否属实?居然围歼1万多正规军?这怎么可能?”

    马塞纳扔下手指上半截烟头,点头说道:“在西班牙叛军的总部,加的斯议会发布的战情通报中,确认了德赛师团在采石镇战役取得战果的真实性。除了德赛师团参战部队的真实数字,不是加的斯方面宣扬的5、6万人,而只有2万左右。”

    他又指着内伊手中拿着的战报,提醒道:“在这份战报之后,是小德赛派来的信使对采石镇战役的详细汇报,你看过之后,就会打消所有疑虑。”

    先是以屠杀事件,通过间谍特工来挑拨敌军之间的内讧,诱骗西班牙军队进入事先设定好的伏击圈,法军凭借以铁丝网、壕沟、胸墙为核心的立体防御,连续打退西班牙的三次疯狂进攻,在成功切断敌人在峡谷一侧退路,最后才全线反攻,一个不放过的加以围歼。

    内伊不停的翻页,在匆忙看完过后,他心中的第一个感触就是小德赛太坏了,太过阴险,一个阴谋接一个诡计,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别说可怜的加利西亚将军会上当受骗,哪怕自己设身处地在采石镇指挥那支西班牙军队,也无法挽救全军覆灭的危险。

    内伊胡乱抹去额头上不停流淌的汗水,随意找了一个位置坐下,和其他将军们一样,掏出怀中香烟,闷闷不乐的他也大口大抽起来。众人的真实感受,内伊同样清楚,包括自己在内,所有人心中都涌现被这份战报赤…裸裸打脸之后的羞愤感。另外,在座的元帅将军们还要强忍欢笑,向各自部下大肆渲染德赛师团的辉煌胜利,借此来鼓舞军中士气。

    好在内伊、马塞纳等人德赛的私下关系不错,所谓的羞愤感,更多是对葡萄牙军团未能取得丰盛战果的自我懊恼。

    “先生们!”马塞纳元帅的声音促使众人重新抬头,将目光投向司令官一面。元帅继续说道:“在我们恭贺赫鲁纳公爵赢得一场重大胜利的同时,诸位也要团结一心,加紧努力,尽早拿下阿尔梅达要塞,以此来显露葡萄牙军团强壮无比的肌肉,锐不可挡的战斗力。”

………………………………

第45章被解放的迪亚哥(上)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7月12日,葡萄牙东部边境,在埃尔瓦什城和埃斯特雷莫什城之间穿越许多峡谷的大道上,在浓密而炙热的泥土里,一支由2百人马组成的骑兵队,正护送着一辆由军官与随从乘坐的四轮敞篷马车,缓缓向着西北方向的一座葡萄种植庄园行进。

    两天前,担当北线支队情报官的雅克中尉,在行军途中看到一辆歪斜着停靠公路边,外观内设不俗的四轮敞篷马车。它应该是某位葡萄牙贵族或庄园主,在法军进攻葡萄牙之前,马车主人逃亡埃武拉或里斯本途中因车轴损坏,来不及而被迫遗弃的。于是,这辆四轮敞篷马车就成为北线支队法军的战利品。

    由于严重损坏的马车阻碍了辎重队大车的道路,一群步兵就围上马车,他们嚷嚷着要将“这个不能动的破玩意”送到伙房里当柴火烧掉。不远处的雅克却动了心思,他拿出50里亚尔从士兵手中买下这辆被遗弃的马车,又花钱让随军工匠更换掉破损车轴,随后将自己与蒂亚斯的两匹马套在马车前端,最终成为情报官的私人代步工具。

    尽管北线支队占领葡萄牙境内的这条公路已得到工兵团全力修复,但路面依然坎坷不平。在摇晃不定的敞篷车厢里,蒂亚斯正顶着烈日,头冒大汗,一副面色痛苦状的死咬起手中铅笔头,他在猛攻膝盖上的一本法语入门教材。

    在采石镇战役过后,雅克中尉信守了自己的诺言,担保蒂亚斯获得了阿拉贡人的身份,同时投诚者还获得3千里亚尔的奖金,以及一匹战马。原本,雅克只是想打发蒂亚斯到北阿拉贡团效力或是回阿拉贡地区自谋生路,但后者却死活不肯,一个劲的赖在情报官身边。

    蒂亚斯想与自己同事,也未尝不可,雅克同样喜欢这个给自己带来好运的“幸运星”,但首要条件是后者懂得法语,不仅能说会道,还要会写。雅克答应给蒂亚斯3个月时间来学习法语,并在事后再向帕斯赛尔少校推荐到军情局。如果愚蠢的家伙学不来法语,还是让蒂亚斯去北阿拉贡团里当兵。

    于是,蒂亚斯接受了雅克提出的条件。他不知从哪里买来一本半旧不新的法语入门教材,并每天纠缠情报官做自己的法语老师。作为等价交换,蒂亚斯也要负责雅克的日常起居,无偿担当起中尉的勤务兵,包括洗衣做饭,端茶送水。

    如果把英语比做小学生的话,法语就是研究生。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法语的严谨与精确的确是欧洲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纯正标准的法语,是以其繁杂的语法、众多的动词变位,和飘忽的单词阴阳性等“不近人情”的规则为代价。

    所以,要在三个月内学会法语,显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事实上,雅克只是想验证蒂亚斯忍耐性与自我约束能力。但事情发展的结果,是雅克自己的耐心被好学的幸运星消磨殆尽。无论何时何地,蒂亚斯总会拿着那本法语入门向老师讨教法语语法的诸多问题,令其烦不胜烦。因此在1小时前,雅克果断下令,让蒂亚斯不准出声,更不准提问。

    背靠车厢内松软的沙发靠垫,雅克闲情逸致的品尝起红葡萄酒,时不时还瞟上一眼,看着蒂亚斯一幅愁眉苦脸,嘴唇紧闭的古怪摸样,心中感觉一阵好笑。

    “好吧,禁言期结束,但不能提问有关学习的事!”雅克最终开恩,但同样限制条件。

    蒂亚斯总算松了一口气,“是的,中尉!”

    雅克又对着蒂亚斯问道:“你在西班牙应该见过黑人,感觉印象如何?”

    蒂亚斯点头回答道:“之前,我跟随阿隆索少校曾驻防梅里达城时,看到过不少黑奴。说实话,在所有西班牙人眼中,他们只是一个极其懒惰、身体肮脏、性格懦弱、思想狭隘的种族,黑人除了能在皮鞭下充当奴隶外,其他的狗屎不如!”

    对于蒂亚斯的解说,雅克并不感觉意外。别说最早的黑奴贩子(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就连德赛师团的大多数法国士兵也怎么不喜欢黑人,尤其是在拿破仑派兵镇压海地**运动失败后。所谓“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精神,那是针对生活在欧洲文明国度的白人而言,至于黑人,永远只能充当皮鞭下的奴隶。

    有关种族歧视的话题,不是雅克想要探讨的,他关心的是如何完成德赛公爵曾经下达给军情局的任务:挑动葡萄牙境内的黑奴闹事,以残暴血腥的手段,反抗他们之前的主人。

    遵照师团参谋部的统一军事部署,在返回巴达霍斯要塞后,巴尔巴内格尔将军的步兵三旅,随即与博奈将军的步兵五旅,奥特斯尔中校的工兵团(大部)汇合,组成近8千人的北线支队。7月8日,北线支队离开巴达霍斯要塞,以德赛师团的名义,大张旗鼓的向西进发,进入葡萄牙国土。

    沿途之上,北线支队不仅要努力修复被毁的公路,遇到河流架设浮桥,还要高度警惕到来自葡萄牙游击队的不间断袭扰。所以,在一周过后,整个北线支队行走40公里不到,先头部队才刚刚抵达埃斯特雷莫什,一座空无一人的城市。

    这一切自然是在巴尔巴内格尔等人的意料之中,北线支队现阶段的主要目标,也就要牵制英葡联军的部分兵力,为师团长率领的主力部队创造偷袭埃武拉城的有利时机。

    不过,该死的游击战术太惹人嫌了。葡萄牙将军保罗?科埃略将麾下的3千葡萄牙正规军与1万7千游击队,被重新整编为18个步兵团,每天轮流出动2到3个团,以连队为小股单位,从四面八方向北线支队发动突袭。无论胜败战果,一击便走,绝不恋战。

    短短一天之内,法军会遭受不下10余次攻击,几乎是每隔1小时1次。尽管自身损失甚微,通常状况下,葡萄牙人只是在法军营地外乱放几枪,用谁也听不懂的葡萄牙语干吼几声“葡萄牙万岁!打倒法国佬!”的口号罢了。然而被袭扰的次数实在过于频繁,巴尔巴内格尔等人也感觉心力交瘁,疲以奔命,决定给混蛋们一点颜色看看。

    在北线支队出征葡萄牙的第四天,巴尔巴内格尔将军精心设计了一个诱敌圈套,他让北阿拉贡团一部乔装打扮冒充工兵,一个个手持铁锹与锄头,在某段极易遭受当地游击队伏击的山区公路间,漫不经心的修复被损坏道路。

    为有事敌人大胆进攻,巴尔巴内格尔撤掉平日为工兵担当警戒任务的大批士兵,并将所有数千伏兵隐藏在3公里外,以避免提前暴露,继而耐心的等候游击队上钩。

    下午1时,葡萄牙人“如期赴约”。正当冒充工兵营的数百名阿拉贡团士兵相互聚在一起,享受午餐的悠闲时光之际,上千名游击队突然从周围山岗上的树丛里跳出来,他们手持步枪,挥舞马刀,歇斯底里般的高声叫嚷着,向法国人一路猛冲过来。

    心中早有准备的北阿拉贡团士兵在不慌不忙的吃完最后一口食物后,纷纷拾起自己的武器。他们三五成群躲在绕成一个大圆圈的车队后面,凭借手中米尼枪的强大威力,在350米远的距离,精准射杀每一位试图冲上前来的游击队员。

    对法国工兵的突袭行动,结果变成对己方的屠杀。在损失1百多人后,游击队指挥官果断停止进攻,命令大家迅速向身后的山岗树林里撤退,想着化整为零,突围出去。但在2公里外,逃窜中的葡萄牙人遭遇法军伏兵的围堵。然而,巴尔巴内格尔将军并不急于下令士兵进行围攻,却不紧不慢的将游击队统统赶回原来的山岗上固守求援。

    巴尔巴内格尔准确预测了战斗的前半截,又没料到其后的场景。直到下午5点,战斗过去近4个小时后,居然没有一支葡萄牙军队赶来增援被围困的友军。看到黄昏将至,无奈之下的巴尔巴内格尔将军命令隐藏起来的炮兵连开火,配合步兵围歼这支孤军奋战的游击队。

    整个战斗下来,法军死伤以不足20人为代价,击毙(重伤者一律枪决)并俘获了800多名葡萄牙游击队员,其中还包括27名军官。按说这场战斗结果还算不错,但巴尔巴内格尔并不高兴。那是负责阻击北线支队的葡萄牙指挥官太过交换,他宁可眼睁睁的看着落入法军圈套中众多部下被团团困守于山岗上,最后惨遭围歼,也不愿意派兵前来增援。

    所以在以后的战斗中,葡萄牙将军决不会轻易上当,他宁愿放弃一些看似唾手可得的胜利。只要确保法国…军队的前进步伐每天不超过5公里,保罗?科埃略甚至严令各级指挥官不得主动出击,暗中监视即可,借此来消磨敌方的耐心。

    与此同时,巴尔巴内格尔将军再也寻找不到绝佳的打击目标,每日派出的大批伏兵除了侥幸打掉几个零散的冒失鬼外,几乎一无所获。加之北线支队兵力严重不足,算上随行的工兵团也只有8千人不到,各个部队难以支撑长时间的往返调遣。

    不得已,巴尔巴内格尔将军不再做暗中设伏的无用功。很快,法军的北线支队与担当阻击的葡萄牙军队之间,双方再度恢复到之前若即若离,不战不和的非交火状态。

    每天,轮岗的葡萄牙游击队会跑到山岗上、岩石下、丛林里,或是河流边,严密监视法国工兵的一举一动,只要法国人向前的推进速度不超过5公里,那么就会皆大欢喜,紧张状态下的敌我士兵开始和和气气打声招呼,在一片和…谐友好的气氛中,各自散去。

    巴尔巴内格尔将军派信使向驻守莫朗镇的德赛公爵报告,北线支队已成功牵制的葡萄牙军队,人数为1万5千到2万人之间;而科埃略将军也向东线联军指挥官贝尔斯福德将军,叙述前方军情,他已抑制德赛师团的推进步伐,8月1日之前,法国人无法抵达埃武拉城下。看似这两位将军的最初战略目的均已达到,大家随时可以开启庆功酒宴。

    不过,情报官雅克却怎么不安分起来。天性喜好冒险的他在征求巴尔巴内格尔将军的同意后,借调来两个骑兵中队(利用采石镇缴获的千余匹战马组成的步骑兵,冒充德赛师团的骑兵旅),协助自己做一个大胆的尝试。

    “蒂亚斯,你知道如何让种植园里的黑奴站在我们这边,起来反抗葡萄牙人?”马车上,雅克对着随从抛出一个新话题。

    蒂亚斯想了想,脱口而出的说道:“给他们自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