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炮王 >

第168章

炮王-第168章

小说: 炮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述同样的情景,在四段壕沟前不停的上演。尽管很多骑兵在冲锋途中就被枪林弹雨所撂倒,但三分之二的人马依然顺利抵达壕沟前沿。

    骑兵们纷纷效仿吉尔洛夫斯基的做法,亲手将他们的坐骑送进布下尖锐木桩的壕沟,送到地狱深渊,只为后续的骑兵铺平通向胜利的道路。一些轻骑兵或因临阵犹豫来不及跳马,或因骑术不精而避闪不及,不慎连人带马一同跌入满是陷阱的壕沟中。

    处于奔驰中的战马一匹接着一匹,一批接着一批,重重摔在宽阔的壕沟之内。它们庞大身躯已被无数的尖锐木桩所刺穿,鲜血直冒,汇合成一道道血溪。弥留之际,战马们依然在悲切的嘶鸣着,声声呼唤主人来解除自己的痛苦,一遍又一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就在吉尔洛夫斯基吹响最后冲刺军号的前一分钟,近卫骑兵团里所有能骑马,能拿起武器,能参与战斗的骑兵,大约600人,在各级军官的指挥下,士兵们齐声高喊着“近卫旅,向前!”的激昂口号,迅速向联军山脊阵地发动了第二波攻势。

    在目睹法国人居然以牺牲战马,甚至自己生命的方式填满了一段段防骑兵壕沟,阵地上的联军士兵似乎吓坏了,很多人不由自主的停止了装弹,一个个呆如木鸡,盯望着阵地前沿,在壕沟里面,那一层堆叠着一层的战马尸体。

    “该死的混蛋,别停下,快向进攻中的骑兵队开火!”赫瑟尔上尉气得上蹿下跳,指挥葡萄牙人奋起反击。现在距离最后的撤离时间至少还有1个小时,战地医院里的大量伤员尚未转移,大车辎重依旧停放在不远处。此外,地雷还没有铺设到位。

    密集的炮弹与子弹仍然在向第二波法国骑兵们的头上倾泄,但是万幸的是,现在的火力比起之前减弱了很多,这是因为守军火炮与枪械的发射效率大大降低。之前更大的伤亡,已被参与第一波进攻的敢死队员们提前承受。

    600名骑兵努力在陡峭的山坡上快速进军,在抵达山隘顶口的联军防线时,他们依然驱动着已经口吐白沫的坐骑,踏着由无数战马尸体,甚至是战友遗体铺就的血腥而光荣的道路,越过壕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冲到步兵胸墙与炮兵炮台。

    骑兵们不停的挥舞战刀,刺动长矛,左右砍杀,与坚守此处尚未撤离的三千余名葡萄牙士兵展开激烈的肉搏战。

    与此同时,就在第二波攻势如火如荼的展开之后,接到作战任务的来复枪团士兵也在勒内上校带领下骑马及时赶赴战场。大量生力军的加入,以及来复枪士兵的精确打击,成为压倒联军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终,葡萄牙士兵还是承受不住进攻者持续不段的凶猛攻击,彻底崩溃了。面对疯子一样,无所畏惧的敌人,他们不再顾及身后督战队手中的屠刀,纷纷丢下武器,转身就跑……

    亲眼目睹此景时,德赛在心中不禁叹道:“太壮观了,这才是我想要的磅礴军魂!”

    的确,这样短促而猛烈如飞蛾扑火般的冲锋举动,极为壮烈。规模虽不大,令军队气势大增,变得锐不可当;又令敌人胆战心惊,溃不成军。就如同波兰,尽管弱小,但她不曾屈服。一次跌倒后,又一次站起来,以大无畏的英勇气概,就像唐吉可德那般,反抗实力超过自身十倍,数十倍的强大敌人。

    第一次,德赛感觉统治羸弱的华沙大公国不再是一件太过糟糕的麻烦事,因为麾下有这这么一批忠诚而勇敢的士兵,他们不知疲倦,不怕牺牲,拥有钢铁一般的顽强意志。他们唯一缺少的,是一个强而有力的睿智君主,安德鲁。德赛将填补波兰复兴史中的这一重大缺憾。

    ……

………………………………

第105章第105章胜利之顶。。。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当山脊防线最终崩溃之前,希尔将军正带领7百余名英军掩护联军指挥部、辎重队与战地医院向塞图巴尔港口撤退。在他们走出蒙桑图山隘不到两英里,一名传令兵带来了噩耗:十多分钟前,三支法国骑兵以不计自身伤亡为代价,攻占了联军设置在山脊的最后一道防线。

    其中,包括赫瑟尔上尉在内军官督战队,或是战死沙场,或受伤被俘;而负责殿后的3千多名葡萄牙士兵大都缴械投降。此外,负责在山隘出口铺设雷场的一队工兵连,由于遭遇法国轻骑兵的意外袭击而四下溃散,未能完成布雷任务。

    这时,在英国人背后不到3英里的距离,千余名法国骑兵正在乘胜追击,想要一举围歼希尔将军和他的联军指挥部。为此,希尔将军不得不要求所有的战斗与非战斗人员务必加快撤离步伐。同时,他意识到再继续带着庞大的辎重物资撤退是不可能的。

    随即,这名英国将军果断下令,将大多数的马车连同所有物质堆积在一座木桥上,付之一炬。希尔亲手放火烧了装着指挥部各种文件的车子,而多出来的马匹组队轮流拉伤兵的大车,这一做法的确提升了撤退的速度。同样,桥梁遭遇焚毁,也能推延法国骑兵的追击速度。

    尽管没了辎重大车的拖累,但这似乎还远远不够。由于沿途道路依然蜿蜒起伏,通行不畅,使得本来就行动不快的战地医院的转移速度变得越发迟缓,他们落在骑兵身后数百米外。

    望着眼前川流不息的撤退队伍,希尔将军的表情变得一筹莫展。此时,夕阳开始西沉,天际边的乌云慢慢爬了上来,但天色似乎反而更亮一些。希尔明白,这鬼天气显然不是什么好兆头,光线充足就意味着法国骑兵拥有大把的时间,围追堵截这支撤离中的英国溃兵。

    一名救护兵从移动中的战地医院跑过来,他向指挥官报告说,阿尔文少校已经苏醒,副官希望得到希尔将军的接见。很快,在拖运重伤员的白帆布大车内,希尔看到了自己的副官,尽管阿尔文仍旧身体虚弱,脸色无比苍白,但至少已脱离了生命危险。

    “将军,请允许我与战地医院的其他伤兵,一同留下来!”阿尔文躺在稻草棉絮铺垫的车厢里,他继续以虚弱的语气,对着面前的指挥官解释说:“刚刚,我已知道前方的不利战况。按照目前的行军速度,或许法国骑兵只需半个小时,就赶上我们。而我们却由于医院的脱离,军心涣散,士气低下,根本无力作战。所以,请您同意我的请求!另外,战地医院的军医官与其他医护人员也赞同了我的看法,他们都相信法军不会为难这些非战斗人员。”

    少校副官的这番肺腑之言,自然点到希尔本人的心坎上。实际上,他也明白阿尔文的话语中意犹未尽,尚有一点理由没能具体表述。那就是遭受德赛师团屡次沉重打击之后,英国远征军与英国内阁,再也无法承受另一位高级指挥官战败被俘的糟糕事实。

    军情紧急,希尔没有过多的矫揉造作,他紧握住少校的双手,在松开之后,他简单的道了一声“谢谢!”于是转头便走,英国将军不愿在部属面前暴露自己软弱的一面。

    抛弃战地医院与大量伤兵的断尾求生之举,使得马背上的数百名英军不再有任何负担,他们在崎岖山路上的撤退速度猛然提升到每小时12英里,令尾随而至的来复枪团步骑兵望尘莫及。正如阿尔文等人预料的那般,安德鲁。德赛和他麾下的法国…军队,一直在尊重两个强国之间的文明交战法则,没有虐待被俘的英军伤兵,更不曾刁难自愿留守的医护人员。

    奔出山隘之后,勒内上校一马当先,率领千余名部下竭力追赶,一直冲杀到距离塞图巴尔港口不足3公里的位置,但也仅俘获了因筋疲力尽而坠马掉队的两百多名联军士兵。包括希尔将军在内的三百多名英国官兵,则在英国舰队强大炮火的掩护下,最终得以逃出升天。

    蒙桑图山山隘一役中,英葡联军再遭重创。希尔将军指挥的6千名联军官兵,几近全军覆灭。人员方面损失殆尽,1千2百名官兵战死,4千5百人受伤被俘或缴械投降。法军还成功摧毁并缴获了50多门火炮,数千支枪械与军刀,以及大批未被及时销毁的粮秣辎重。此外,联军战地医院的数十名医护人员,与自愿留守的数百个葡萄牙劳工未计入内被俘名单。

    与此同时,德赛师团的两支主要参战部队中,近卫旅与骑兵旅的合计损失同样惊人。其中,不幸阵亡者有7百多,受伤官兵高达近千人,战马损失超过两千匹,另外还有300名被俘的骑兵旅官兵(遭遇欺骗的采德罗上尉等人),仍被关押在里斯本附近的联军俘虏营内。

    当然,法军付出的上述代价都是值得的,其中最主要的两点:一是彻底打开了德赛师团通向里斯本的胜利道路;另外一点,就是在亲眼目睹波兰骑兵奋不顾身的非凡壮举后,德赛的内心世界被深深触动,他不再视拯救波兰命运为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

    ……

    隘口的战斗刚一结束,内心急切的德赛就策马向前,随从副官与侍卫队紧紧跟上。他忘却了身体上的种种不适,沿着蜿蜒坎坷的山路,奔驰而上。一路之上,德赛看到满地是七横八竖的葡萄牙士兵的尸体,还有一些人正躺在血泊中挣扎求生。法军战地救护严格规定:首先施救的必须是德赛师团的士兵,再次轮到英军士兵,最后才是葡萄牙士兵。

    在抵达山隘的最后一道防线时,在众多随从的努力下,德赛最终找到了率领2百多名敢死队冲锋陷坚的那位波兰勇士,吉尔洛夫斯基。

    然而,这位波兰籍的骑兵没能在第一时间里察觉到君主的驾临。期初,他拒绝战地救护兵为自己包扎伤口,后又爬到血流成河的壕沟里,寻找到早已逝去的战马,他死死搂抱着死不瞑目的大脑袋,整个人像个小孩子一样,坐在血水染红的泥土,痛哭流涕。

    德赛同样深受感动,他骑着马,静静立在一旁,默默注视着眼前的一切,并不准侍卫们上前打搅。直到吉尔洛夫斯基回头,望见王储殿下正位于自己的头顶上方。

    满身鲜血的吉尔洛夫斯基用手肘撑起身子,他摇摇晃晃的奋力站起来,并用手指壕沟两侧已被摧毁的敌方阵地,气喘吁吁的说:“殿下,伟大的王储殿下!您忠诚的臣民和英勇的士兵,马扎尔。吉尔洛夫斯基,攻占了两座炮垒,还缴获了8门大炮,另外……”话未说完,始终处于摇摇欲坠状态的波兰骑兵,最终坚持不住,他双眼一黑,重重摔倒在地,不省人事。

    德赛急忙令马尔丹副官去叫军医官与救护兵,他翻身下马,亲自跳入壕沟,双膝跪在士兵的身旁,紧紧握住他的手,一遍又一遍的感谢士兵在山隘战役中所展现的英勇献身精神。等到两位救护兵用担架想要带走负伤昏迷的波兰骑兵至战地医院时,德赛取下自己脖子上挂着的一条银质十字架项链,缠绕在昏迷士兵的右手腕,祈求上帝来保佑这位勇敢的骑兵。

    10分钟后,但近卫骑兵团的600名勇士,包括那些伤口经过简单包扎能够独自站立的轻伤员,重新列队完毕,准备接受师团长的检阅时,安德鲁。德赛以激昂的语调,大声颂扬说:“你们,是我见过的最勇敢的骑士;而我,将会给予你们最崇高的荣誉!”

    尽管身心疲惫,体力严重透支,但骑兵团的全体官兵仍旧以饱满的热情,机械般的精确,一同欢呼他们在冲锋时的雄壮誓言:“近卫旅,向前,永远向前!”

    夕阳西下,在隆重而庄严的气氛中,德赛首先为英勇无畏的骑兵团授予近卫旅团旗。两小时后,等到勒内上校率部押解俘虏回归之际,他又亲自给来战功卓越的复枪团授旗。夜幕降临,德赛临时决定在战事惨烈的山隘上留宿一夜,等待明天一早为立功官兵颁发勋章。

    第二天清晨,蒙桑图山山隘的顶部开阔地。

    一身戎装的赫鲁纳公爵屹立在近卫军旗之下,旗杆顶端戴着紫罗兰、来复枪和军刀的图案标志,旗帜随风飘动发出飒飒声响。上位者叉开双腿站着,军靴似乎牢牢扎根在泥土之中,他以自己的伟岸身躯抵住肆虐的山风,以便给近卫旅颁发荣耀勋章。

    德赛大声喊出每位晋级军官或是得到嘉奖的士兵,好像是君主授骑士勋位的盛大典礼。站在旁边的副官马尔丹少校手上捧着一定倒置的高筒军帽,他从中拿出一枚枚勋章来颁发。

    ……

    与此同时,在距离蒙桑图山山隘北部入口仅有5公里的公路上,由里斯本议会副议长,毕叶罗侯爵率领的一支葡萄牙贵族代表团,正风尘仆仆的乘坐数俩四轮马车,奔驰而来。上述贵族议员是来向法军乞和的,并迎接这个弱小国家的新一任征服者,安德鲁。德赛!

………………………………

第106章第106章来自里斯。。。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在19世纪的欧洲,倘若要评选最具惰性,最没进取心的国家(民族),葡萄牙绝对堪称第一,西班牙可以担当副班长,而奥地利将与意大利将参与第三名位置的争夺。

    1807年,当朱诺将军指挥3万法国…军队,联合当时仍是法国盟友的西班牙人围攻葡萄牙时,里斯本王宫里的摄政王若奥王子(后来的若奥六世)在众多王公大臣们的协助下,居然花费5个多月的时间,才研究得出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正确结论:以新兵为主的葡萄牙军队应该打不过横扫欧洲列强的精锐法军。所以,王室与贵族决策迁都南美的巴西。

    同样可笑的是,在布拉干柴家族全体成员决心避难巴西殖民地后,整整30天内,若奥王子与他的母亲,那位年老体弱患有精神病的玛利亚女王,一直没有为远航到巴西避难做好任何准备。直到当年11月27日,朱诺的军队距离里斯本只有几英里时,众人这才慌了神。

    葡萄牙王室领着政…府官员,以及效忠布拉干柴家族的数千名贵族朝特茹河的港口集结,他们在匆忙的登船过程中造成一片混乱。然而此时,若奥王子的脑海里似乎还抱有一种神秘主义的奇异幻想,他希望得到圣母玛利亚的祝福,让气势汹汹、不请自来的法国…军队由于一场瘟疫或某种大灾难,不战而败,离开他的国家。

    于是,海船上的众多贵族又在恐怖与不安的气氛中,漂泊于大风大浪的特茹河上,停留了差不多两天。等到法军吹响入城的军号声时,若奥王子的疯狂而可笑念头才最终被放弃。

    事实上,布拉干柴家族能够逃出里斯本,似乎还要感谢朱诺将军。这位法国指挥官的愚昧与鲁莽,根本不注重部队的军纪,居然纵容士兵在里斯本附近进行私下劫掠,行动迟缓的法军白白耽搁了进攻里斯本的最佳时机,未能及时擒获布拉干柴家族的主要成员。

    3年之后,具体的说,也就是1810年的8月3日下午,在德赛的近卫旅顺利攻占整个蒙桑图山山隘后不到两小时,里斯本贵族们就获知了防线最终失守的消息。

    但这仅仅是消息,根本谈不上噩耗。

    这一次,葡萄牙王国的留守政…府早已做好了充分准备,除了数百多名不愿成为法国占领军统治下的亡国顺民,而提前登上远洋商船外,里斯本的上流社会统一意见,拟定好了和平投降方案。毕竟有了3年前的经验与教训,使得懒散贵族们的效率总算是提升了不少。

    按照议会与政…府的部署,里斯本郊外军营的3千多名来不及撤离的英国…军队被礼送出境,这些外**人在特茹河港口登上英国舰队,离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