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炮王 >

第264章

炮王-第264章

小说: 炮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河一般的队伍继续向前,俄国士兵裹着大擎,风尘仆仆,惶恐慌乱。法国的前哨部队紧紧跟着俄军的后卫。两位司令间似乎订有默契一般:俄军由哥萨克士兵殿后,行动缓慢地后撤,而缪拉的骑兵则在间隔不远处紧紧相随,但并不动武。

    这情景简单犹如两支盟军同时在被征服的城里参加检阅一般。

    ……

………………………………

第101章莫斯科方向的战斗。。。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第101章莫斯科方向的战斗(8)

    库图佐夫绝望之余,忽然受到启迪,竟拒绝向东走上通往梁赞的大道,反而斜插到旧卡卢加大道上去。几天之后,由于“侧翼行军”成功,他把部队带到莫斯科以南的塔鲁丁诺宿营地,安顿下来。

    接着,他从乌克兰等富庶省份征调粮草,着手改组和加强部队,命哥萨克拦截前往莫斯科古城的车队,切断法国人在城市附近补充给养的后路。身居塔鲁丁诺营地,他还威胁着敌人向斯摩尔棱斯克后撤时必经的大路。

    最后,如果拿破仑决定直捣圣彼得堡,则当地的俄军可以迅速北上,包抄至敌人的背后进行袭击,而维持根斯泰因的部队将从正面扼制敌人。库图佐夫认为,只有如此行动,撤离莫斯科才不会徒劳无益。

    这期间,亚历山大正在几百俄里之外等待着前线的消息,忧心忡忡,焦虑万分。

    8月29日信使抵达,向他禀告不久前在博罗季诺附近进行的大规模战役。他彻夜不眠。次日是他的父名日,上午他接到库图佐夫的颇为乐观的报告。喜出望外,便迫不及待地让人在亚历山大?涅夫斯基隐修院大教堂里,唱完感恩赞美诗后,立即予以宣读。

    关于“胜利”的传闻在城里不胜而走,迅速传播。民众纷纷涌上街头,向返回王宫的沙皇及其家人欢呼。亚历山大自忖,在战事的结局尚不大明朗之前就激起公众的热情是否妥当?但他已不能后退,库图佐夫立即被晋升为陆军大元帅,他的妻子被授予“佩像贵妇”的荣誉称号,各大将领全部获得荣誉称呈,每个士兵奖赏五个卢布。

    但这仅是昙花一现。沙皇很快就接到罗斯托普金的报告和其他消息,得知军队虽经苦战,却已被迫放弃莫斯科城。罗斯托普金伯爵的如下报告:“库图佐夫公爵的副官给我带来一封信,他在信中要求我派警官把军队引领到梁赞大路。他声称他遗憾地放弃了莫斯科。

    陛下!库图佐夫的行动决定了古都和您的帝国的命运。一旦听到俄国伟大事物集中之地、您的先人遗骨埋葬之地——那座城市失守,俄国定将为之战栗。我去追随军队。我已运走一切,我唯有恸哭我祖国的命运。”

    收到这封急报,皇上派沃尔孔斯基公爵将下列诏书带交库图佐夫:“米哈伊尔?伊拉里奥诺维奇公爵!从八月二十九日起,我就不曾接到您的任何报告。但在九月一日,我收到莫斯科总督自雅罗斯拉夫尔送来一则可悲的讯息,说您已决定率领军队放弃莫斯科。您自己可以想象这一消息对我产生怎样的影响,而您的沉默加深了我们惊愕。我派侍从将军沃尔孔斯基公爵送去此份诏书,向您听取军队的情况和促使您采取如此可悲决定的理由。”

    在莫斯科不战而弃的消息被证实后,公众不再欢欣鼓舞,代之而起的是震惊、气恼和狂怒。人心惶惶,慌乱、恐惧。皇太后、君士但丁大公、鲁缅佐夫首相、阿拉克切夫、沃尔康斯基都倾向于尽快议和。

    但是叶卡德琳娜女大公在雅罗斯拉夫给亚历山大写信,言词激烈,“众人都在对帝国的灾难,全面的幻灭,历次的失败,最后就国家声望下降和您本人名誉扫地等等高声指责您??不,不用担心会发生革命的灾难。我只是让您想到,在一个公众蔑视其领袖的国家中,局势将会如何??幸亏,议和之说并不普遍。相反,莫斯科失陷的耻辱已经激起复仇的欲望。”

    沙皇回复给妹妹叶卡德琳娜的信称,“某些事固然难以逆料,但我请您相信,对于战争,我从未动摇,而且现在尤为坚定。我宁死也不同‘世界的灾星,妥协??我寄希望于上帝,寄希望于我国那具有令人钦佩的刚强不屈的民族,寄希望于自己的恒心:我已下定决心,绝不忍辱偷生。”

    几天以后,他接待了库图佐夫派来的使者法国人米肖上校(效忠路易十八的流亡分子),他用法语对上校发表了下述谈话,请他转告军队:“您所到之处,请务必广为向我善良的臣民宣布,一旦军队荡然无存,我将率领亲爱的贵族和善良的农民,利用国家剩余的资源,坚持下去。

    但是,万一天意要在我的朝代结束我祖先所开创的王朝,则我宁可在弹尽粮绝之际,蓄发退隐,前往西伯利亚腹地深处,与卑贱的农民同甘共苦,也绝对不会忍辱媾和,有负于我亲爱的祖国。我深知祖国付出的牺牲有多么惨重??

    米肖上校,别忘了下面的这句话,有朝一日,我们可能还会乐于忆及此事。拿破仑和我誓不两立,非他即我,从今以后,我们已不可能共为君主,我已了解他,我不会再看错他!”

    话虽如此,但亚历山大仍然焦急地思忖着,拿破仑进驻莫斯科以后,下一步将会如何行动。一般的估计是,大军会很快就向圣彼得堡推进。这也是一场战役的自然发展。

    为应付不测,沙皇已下令准备转移档案、帝国国库财宝、学校、医院转往国外。居民见采取这些疏散措施,便也准备离京,纷纷去外省寻觅避难处所。一旦找到好客的远亲,就打点行装,买舟备车。涅瓦河及其支流上,泊满堆着木器和行李的船队,警报一响即可启锚。

    9月18日,第二个噩耗传到圣彼得堡。在波罗的海方向,麦克唐纳的第10军团在数天前攻下了里加要塞。屠城之后的普鲁士军团,还准备朝爱沙尼亚的塔林方向进发,再沿着波罗的海,转而由西线向东,直接威胁两百公里外的俄国首都,圣彼得堡。

    数天之后,德赛的波罗的海联合舰队组织了9艘各级战列舰,34艘巡防舰,以及20多艘武装补给舰的庞大舰队,在芬兰湾与波罗的海交汇处,成功围堵并击败了前来决战的俄国海军,令其损失了三分之二的主力舰船。

    尽管由于瑞典海军与英国舰队的干涉,联合舰队未能顺利追击并全歼俄国舰队,但也令俄国人丧失了自由航行在波罗的海的努力,芬兰湾已成为被封堵大门的一团死水,圣彼得堡危在旦夕。

    9月20日,普鲁士军团联合德赛的一支部队进入爱沙尼亚。数天之后,塔林要塞宣告沦陷。此时一旦拿破仑同样挥师北上圣彼得堡,罗曼诺夫王朝的俄罗斯帝国也许真要彻底完蛋了。

    然而,事情往往却在紧要关头出现转机!

    在英国人与瑞典王储的威逼利诱之下,波兰国王不得不放弃了让联合舰队深入芬兰湾,围攻圣彼得堡的企图。在陆地方面,由于得到了英国人与瑞典人的保证,德赛可以自由获取法国盟友的任何领土,尤其是普鲁士王国在波兰北面的东普鲁士。

    于是波兰国王暗地以兵变的方式,不流血的解除了第10军团指挥官,麦克唐纳元帅的职务,并将他和他的参谋副官们一同送上驶向哥本哈根的一艘商船上。与此同时,麦克唐纳率领的那支剩下1万5千人的普鲁士军团也被德赛收归己有。

    9月29日,在得到圣彼得堡支付的300万英镑的赎城费(向英国人贷款)之后,波兰军队开始从塔林撤离,向南退出了爱沙尼亚全境,又重新在里加一带组织布防。依照与圣彼得堡达成的密约,德赛承诺将不会入侵爱沙尼亚,但俄国沙皇也必须默认立陶宛、拉脱维亚、东普鲁士、涅曼河流域(白俄罗斯的西部领土)等地归属波兰王国的事实。

    这显然不是什么停战协定,更非和平协议。实际上,亚历山大与德赛,这两个家伙都不准备认真执行,之所以要达成暂时的妥协。无非是沙皇不愿意首都受到敌人在两个方向的围攻,好让俄国获得喘气的机会;而德赛必须要先巩固后方,尤其是要解除来自柯尼斯堡(东普鲁士)方向的威胁。

    事实上,圣彼得堡并不好打。除了它那易守难攻的独特地势外,隐藏在沙皇亚历山大身边的秘密间谍也告诉波兰国王,俄国人宁可放弃芬兰,沙皇调集了精锐的芬兰军团,南下进驻圣彼得堡,绝不会向弃守莫斯科一样,放弃俄国首都,而是要做誓死捍卫。

    穿越者自然记得在后世,苏德战争爆发之际,希特勒就曾经妄图的想要占领这座城市,但未能得逞。尽管强大的德军对圣彼得堡(列宁格勒)进行了长达900天的围困作战,65万人被饿死或是冻死,2万人死于德军的空袭和炮击,然而俄国人依然没有屈服。

    所以,德赛并不在乎俄国城市的得失,除了财富的掠夺外,他更在意摧毁俄国人的有生力量与战斗意识。而两种东西的载体,不仅仅是指俄国的军队,还包括生活在俄国土地上的4千5百万民众。

    他需要继续等待时机,在乌克兰、白俄罗斯一带爆发最为严重的粮食危机的最佳时机;等待库图佐夫与拿破仑在俄国的冰雪荒原上,相互耗尽气力之后的最佳时机;等待立陶宛爆发的农奴解放运动,对4千万俄国社会体制造成巨大冲击的最佳时机;等待土耳其、波斯、瑞典等居心叵测的准盟友们,在俄国极度虚弱之际,共同瓜分胜利果实的最佳时机。

    ……。

………………………………

第102章莫斯科方向的战斗。。。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9月下旬,就当德赛即将从塔林南撤时,驻留但泽走廊的东布罗夫斯基命令勒内将军的第四军,由西向东进入东普鲁士;而在东面,雷德斯将军新组建的立陶宛军团在留守柯尼斯堡城内波兰军队的接应下,不费吹灰之力的占领了这座城市。另外,西里西亚军团、维瓦斯军团、华沙军团(收编贵族派的军队)与萨克森王国的军队也在明里暗地予以配合。

    仅仅五天不到,整个东普鲁士与立陶宛、拉脱维亚一样,重新归位波兰版图的一角。一周之后,普鲁士赶来救援柯尼斯堡的军队在渡过奥得河时,突然遭遇到东布罗夫斯基指挥的第一军与西里西亚军团的伏击,2万4千名普鲁士军队损失殆尽。随后,柏林方面不得不再度接受城下之盟,宣布放弃柯尼斯堡(东普鲁士),以及奥得河以东的所有领土。

    ……

    与此同时,在莫斯科,来自科西嘉岛的欧洲征服者和他的士兵遇到了大麻烦。

    15日晚上8点左右,中国区传来了发生火灾的报告,那里有众多的作坊以及各种珍贵的货物及商品,有皮毛制品、精美的衣物和来自印度及中国的丝织品等等。然而,所有的救援及灭火工作都是徒劳,火势迅速蔓延,现在已危及了整个城市……城市已像个巨大的熔炉。

    开始,拿破仑和他的军官们并没有把这场火灾看得太严重,认为这场火灾只是由一些喝醉了的士兵或是脚夫们引起的小骚乱。

    “皇帝陛下很早就休息了……但是晚上10点半时,”科兰古回忆道,“我的副官叫醒我并告诉我城市已着火,大火已持续了40多分钟了。我对此一点儿也没怀疑,因为我的房间已被蔓延的火势烧着,我及时离开了那里,还被浓烟呛了好几口。随后,我又叫醒了克里斯多夫……帝国卫队已待命,但我们仍决定再让皇帝陛下多休息一会儿。我迅速上马亲自去查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并看看我能组织什么样的救援工作……但是从北方吹来一股强风,正是从最初着火的两处火源的方向而来,风助火势,浓烟滚滚,弥漫了整个城市,并对城市造成极大的危害和破坏。”

    午夜12点半又发生了另一起火灾,接着又连续发生了另外几起火灾。情势已十分危急,因此,大家决定叫醒整夜一直在沉睡中的拿破仑皇帝陛下。据发现,城内所有的水管等灭火设施都被罗斯托普金离城前给毁坏掉了。仆役和士兵们搬运成桶的水及沙土来灭火,然而火势太大,虽然军火库有大量的士兵保护,但宫殿的窗子已经开始纷纷碎裂脱落。

    “刚开始,拿破仑认为这场大火是由我们不守规矩的士兵疏忽大意造成的,”科兰古继续道,“他无法相信……俄国人会为了阻止我们占领这座城市而狠心放火焚烧自己的都城。”但是,被法军抓获的纵火犯很快就招认了是罗斯托普金下令焚烧城市的。“接着我又检查了帝国的马厩,那里有一些欧洲的马匹及沙皇的御用马车。”

    科兰古报告说,“这场火灾使我们全军总动员——我应该这么说——这里的所有人都在全力救火。我们呼吸的不是空气而是烟火,我们的肺里充而满了烟尘。”

    在那一晚,墙壁和天花板的断裂声、訇然倒塌声、火焰的呼啸和毕剥声、人们的狂叫呐喊,时而动荡不完的烟云,时而腾空升起,夹杂着明亮的火星,虽烟滚滚闪出道道火光,此处是禾捆状的通红的火柱,彼处是沿着墙蔓延的鱼鳞状的金色火焰。

    好在帝国卫队的帮助下,通往克里姆林宫南面的桥梁总算保住了。热浪席卷之处热得让人无法多待上一分钟,士兵们皮帽上的毛也由于过热而焦枯了。

    当天下午4点半,拿破仑最终下令撤离莫斯科城,他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位于通往圣彼得堡公路上离莫斯科仅数英里之遥的彼得罗夫斯柯耶宫。

    在彼得罗夫斯柯耶宫,拿破仑显得很安静,因为缪拉确定俄军已受到重创,士气十分低落,过不了多久沙皇就会被迫投降的。这一消息促使拿破仑决定延长在莫斯科的逗留时间。

    于是,9月18日,拿破仑回到了克里姆林宫。在两天的时间内整个城市遭到浩劫,就连在火灾中扑救下来的房屋也遭到洗劫,斯洛博达宫,这座极其奢华的宫殿是拿破仑在克里姆林宫外为自己保留的住所,已在火灾中被夷为平地,而整个莫斯科城近四分之三都被付之一炬,这其中包括近800多座教堂。法国军队不得不将刺刀对准自己过于放纵、趁火打劫的伙伴,并就地正法了一些人。

    在回到克里姆林宫数天之后,拿破仑宣布他决定在莫斯科过冬。军队向城里搬进越冬需要的食物、皮毛、衣物等;防御工事有待加强……

    9月20日拿破仑在给亚历山大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向贵国开战,并无个人敌意。富庶、美丽的莫斯科城已不复存在了,因为它已被您那行为不端的莫斯科总督付之一炬了……如果您在博罗季诺战前或战后给我来一封和谈信件的话,想必可以阻止这场战争……如果陛下您仍然有意与我和解的话,就应考虑发出这封信……”

    当然,沙皇对此并没有作任何答复,他直接将拿破仑的书信扔到垃圾桶里。

    另外,库图佐夫代表亚历山大在回复法国使节时说:“我并没有接到和谈的指示,因为在俄国人民眼中,法国人是一帮野蛮的掠夺者、毁灭者!如同他们眼中的鞑靼人的可汗一样。”

    此后,拿破仑曾两次命令科兰古以前任大使的身份到圣彼得堡同沙皇举行谈判,而两次都遭到科兰古的拒绝,后者干脆指出:十分明显,亚历山大并没有打算向法国投降。

    于是在10月3日,拿破仑已悄悄开始准备撤离了。那天,他命令部队做好准备于15日或16日离开莫斯科。不知为何这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