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庶子夺唐 >

第143章

庶子夺唐-第143章

小说: 庶子夺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媚娘看着武顺颇为神秘的模样,摇了摇头道:“阿姊不说,小妹如何猜得到。”

    武顺自衣袖中取了一份帖子,对武媚娘道:“陛下上元节于芙蓉园设宴,邀京中权贵前往,阿娘特要我来将帖子转给你。”

    武媚娘从武顺手中接过了帖子,缓缓地拿在手中,脸上也露出了笑意。

    武顺看着武媚娘手中的请帖,带着几分艳羡,对武媚娘道:“听阿娘之言,这芙蓉园宴非比寻常,非朝中权贵,地方要员不得与宴,就连阿娘都是沾着阿妹的光才得特许随阿爹入园,而且阿妹的这张请帖似乎比阿爹的还要好看许多。”

    武媚娘的请帖和武士彟的请帖同为浅紫色,大体相似,只是武媚娘的请帖更多镶一圈金边,显得华贵了许多。

    武媚娘仔细端详着请帖,对武顺道:“确与阿爹往年的有所不同,我也不知是何故,但想来是别有用处的,兴许殿下的也是如此吧。

    武媚娘虽不知缘故,但倒也猜出了大半。这紫色乃是朝中三品大员所配,武士彟为国公,请帖自然是紫色,而武媚娘请帖外面镶着的一圈金边则是亲王府独有,这就是光禄寺对这位准楚王妃的礼遇了,也是光禄寺变相地向武媚娘示好。

    武顺看着武媚娘,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对武媚娘道:“阿妹,你既要看这些邸报,又要忙着去芙蓉园赴宴,如何得空来做女红。不如你告诉我,你可有想做的女红款样,我左右无事,便替你做了,免得你出嫁当日来不及,只能用外面买来的绣面,叫人说出话来。”

    武媚娘闻言,笑道:“如此最好了,阿姊女红走线手法正与我相似,代我做了旁人也看不出端倪来。”

    李恪大婚,一应所需虽有宫中筹备,李恪生母杨妃又是贵妃,正管着后宫六司局,宫人自然不敢怠慢,但枕面、被褥、手帕一类终于还是要有自己做的女红,有了武顺这句话,武媚娘便是无忧了。

 第二十七章 芙蓉园宴

    正月十五,上元节。

    武媚娘虽是因李恪而收的帖子,但因还未真正嫁入楚王府,武媚娘仍旧是随着武士彟前往了芙蓉园。

    芙蓉园位处长安城南,曲江池畔,乃京中胜景,景色秀美,自前隋始便为皇家御苑。

    当武媚娘随着武士彟还有杨妃乘马车来到芙蓉园外时,已近午时。

    “阿爹,此间便是芙蓉园吗?”武媚娘下了马车,看着迎目临水而设的一处园林,高高的白色围墙,周回十余里,宛如一条镶在水边的丝带,好奇地对武士彟问道。

    武媚娘虽也常随武士彟来京,但芙蓉园乃皇家园林,外人莫得近前,故而武媚娘也从未进过。

    武士彟道:“不错,芙蓉园园墙与长安外郭相连,每次你自明德门南归,远远看见的便是此处了。”

    “原来如此。”武媚娘说着,跟在武士彟的身后,往园中走去。

    时值早春,严冬刚过,又值正午,气候比之以往已经暖和了许多,武媚娘随武士彟入园,看着满园嫩绿的草芽,还有身着朱紫,行于园中的朝中权贵,倒也颇有几分热闹的味道。

    芙蓉园并非一处简单的,占地大些的园林,而是由多个雅致的小园嵌合而成的林苑,大大小小的近十处。

    而今日又值御宴,人等复杂,皇帝并着一众朝中要员俱会来此,故而这园中也是戒备森严,各处园林的出入口都不乏禁军值哨。

    这些禁军值守宫城,来往的宗亲权贵已经见了不知多少,加之职责所在,这些禁军将士不管来者何人,也都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模样,武媚娘一路走来俱是如此。

    可就当武媚娘走到西侧的一处院门时,院中守卫的将士竟突然发出了声来。

    “末将拜见应国公,拜见小娘。”院门前守卫的禁军将士拱了拱手,对武士彟和武媚娘道。

    眼前的一幕虽不至吓住看武媚娘,但也足以叫武媚娘讶异,武媚娘不禁抬头看向了武士彟。

    武媚娘的这幅模样,武士彟也知道武媚娘在好奇什么,看着这些将士衣裳的豹骑绣徽,回道:“这些将士非是旁人,乃殿下麾下右骁卫率。”

    武媚娘闻言,顿时明白了过来,李恪身兼右骁卫大将军,眼前的这些豹骑将士便是他的麾下,他们见到武士彟和武媚娘问声礼也就不奇怪了。

    武媚娘对右骁卫卫率问道:“这位将军,你可知殿下可到了?”

    右骁卫卫率指着北侧的方向回道:“殿下盏茶前刚自此过,往流觞园去了。”

    所谓流觞园便是芙蓉园主园,也是大宴所设之处,因前隋炀帝于园中雕刻水饰,效魏晋曲水流觞故事而得其名。

    武媚娘听了右骁卫将士的话,知李恪已在园内,心中倒也定下了几分。这园中权贵太多,也不知他们和李恪的亲疏,李恪在园中,她便无需为难了。

    武媚娘跟着武士彟到了流觞园,果然,在流觞园中,她一眼便看到了正在园中坐着的李恪。李恪的席位很是靠前,便在上首主位的右手边第一个,武媚娘只是稍一抬眼便瞧见了。

    此时的李恪正坐于席位之上,于下手边身着紫服官员寒暄,武媚娘看到了李恪,李恪也看到了武媚娘,同她招了招手,微微点头示意。

    武媚娘虽已得李世民赐婚,算是半个楚王妃了,但终究还未成婚,故而并未上前,只是回了一笑,便随着杨氏在女眷席坐下。

    流觞园占地甚大,约莫五百余亩,又是临水,故而这坐席排序也颇有些意思。

    两张主位在曲江上游,待坐的自然就是皇帝李世民和太上皇李渊,李恪所在的上席则紧邻着主位,而能与李恪团簇而坐的自然也就只能是朝中的亲王宰相和大邦使节了,而在李恪所在上席之下,则是朝中武百官、番邦来使,这些人大多身着朱紫,武媚娘之父武士彟便在席中。

    而在次席之下,才是武媚娘和杨氏所在的女眷席,距上首坐着的李世民和李渊颇远,甚至都看得不甚真切。

    但武媚娘也很清楚,就是这样的席位,也是朝中多少人求之而不得的,至少她的阿娘便是眼巴巴地看了数年,直到今日才能进得园来。

    武媚娘就坐在女眷席中,也不甚起眼,原本她也以为自己的第一次芙蓉园宴也就这样过去了,可她万万不曾想到,太上皇李渊竟提起了她。

    酒才过一巡,李渊坐在上首主位,左右无事,扫视下面坐着的众人,当他看到李恪时,突然想了起来,于是对李恪问道:“恪儿,你怎的一人坐于此,武家小娘何在?”

    李恪坐于下首,原本正顾着饮酒,不曾想到李渊竟会这么问,听得李渊的话,一口佳酿卡在喉头,一下子被呛住了。

    “咳咳咳”

    这酒虽不烈,但卡在喉间终归难受,呛地李恪连连咳嗽了出来。

    “禀皇祖父的话,方才入园时孙儿见得媚娘一面,想必现还在园中吧。”李恪放下手中的酒杯,起身回道。

    李渊看着李恪一时间手足无措的模样,不禁也觉得好笑,武士彟是李渊至交,李渊视武媚娘如后辈,李恪娶了武士彟的女儿,也算是亲上加亲了,李渊看着李恪倒是比其他皇子更要顺眼几分。

    李渊压了压手,示意李恪坐下先歇着,而后转头对武士彟问道:“信明武士彟字,你可能告诉我,我的孙媳何在?”

    大唐风气开放,男女大防不似宋明,权贵高门间便更是如此。而且武媚娘已经被下圣旨说于了李恪为妃,有了御赐的名分,此时李渊称一声孙媳虽然早了些,但也并无不妥。

    武士彟起身道:“禀上皇的话,小女现在女眷席坐着。”

    武士彟本就是从龙功臣,李渊尚是太原留守时便跟随李渊身边,与李渊亦臣亦友,相交甚笃。

    李世民本也有心与李渊多缓和些关系,于是看着李渊兴致颇高的模样,对身后伺候着的內侍道:“武家小娘既已受旨册封,又过了三礼,自当是我李家媳妇儿,岂可坐于女眷席,当与我儿共席而坐,你速速请上来。”

    “诺。”內侍应了一声,下去请武媚娘去了。

    眼前的一幕着实叫武媚娘有些受宠若惊,可当她在众目之下,跟着內侍上前时,看着上首坐着的李世民和李渊时,心中却一下子犯了难。

    武媚娘想起了一个看似寻常,但却最难决断的问题,皇上与太上皇,一父一子,她又该如何前后见礼?

 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

    李世民和李渊对旁人而言只是君臣,自是以李世民为尊,论及先后自然简单,可武媚娘与旁人不同,她不只是武士彟之女,更是李恪即将明媒正娶的楚王妃,是他李家的儿媳。

    皇帝李世民,太上皇李渊,一个海内之主,君临天下的皇帝,一个是德高望重,皇帝生父的太上皇,眼前的两人她究竟先拜谁,着实有些难办。

    若论公,李世民为君,又是武媚娘的赐婚之人,武媚娘自当先拜李世民,可若论私,李渊乃李世民生父,又是其父旧主,武媚娘当先拜李渊。她先拜谁,都有道理,可这也就意味着她先拜谁,又都没有道理。

    今日是武媚娘第一次在这样的场合,以准楚王妃的名分向李世民和李渊见礼,若是做得差了,非但连着李恪叫着满朝武笑话,甚至还决定了李世民对她这个儿媳,对楚王府主母的印象。

    能坐在这主席之上的,有几个不是人精,众人看着武媚娘上前。也都明白她眼下的处境,纷纷都看向了她,有看热闹的,也有担忧地,反倒是一旁的楚王李恪,神色却显得还算平常。

    武媚娘是李恪未来的楚王妃,与李恪攸息相关,李恪自然关心武媚娘,但是李恪尽管也有些担心,但心里却对他这个王妃有着一种莫名地自信,李恪不觉得眼下的场合能够难得住她。

    也正如李恪所想,武媚娘虽然年少,也还是第一次遇到这般大的场面,但她仿佛天生便是为大场面而生的一般。

    武媚娘依李世民之言,自女眷席而上,八十余级石阶,在众人注目之下,武媚娘轻提裙裾,慢踏莲步,神色平和如常,不见分毫的慌张和急促,一步一步,落落大方地沿着石阶走向了上席。

    “端庄娴雅,林下风致,正是我李家儿媳,我儿好福气。”武媚娘举止淑雅得体,与寻常同岁的女郎全然不同,甚至就连李世民都不禁赞叹出了声来。

    武媚娘拾阶而上,不疾不徐,片刻后走到了上首的主位之前,在李恪所坐的桌案前停下。

    众人之前,李恪看着眼前的武媚娘,也不便同她交代太多,只是对她笑了笑,也是要她不必担忧。

    武媚娘也回以一笑,而后看着上首坐着的李世民和李渊二人,顿了顿,先走到了李渊的身前,屈膝拜道:“小女拜见上皇。”

    而后,武媚娘才起身来到李世民的跟前,再次屈膝拜道:“小女拜见陛下。”

    凡上前见礼,必有先后,很显然,武媚娘选择的则是先拜李渊,再拜李世民。

    李渊乃太上皇,李世民之父,武媚娘先拜李渊在有些人看来虽有些不妥,但也无可指摘,就是李世民的脸上也未见不悦。

    不过李世民虽未开口,李渊却笑了笑,对武媚娘道:“皇上乃帝王,海内之主,你日后行礼当先拜皇上,而后拜我,可不能因少年无知,乱了次序。”

    李渊之言,本意在提点和回护武媚娘,怕她行事不知前后,恼了李世民,故而也特别加重了“少年无知”四个字,要李世民不必动怒。

    李渊本是好意,武媚娘也知,不过武媚娘说话,也绝非全无打算,她在走来的路上早已经想好的说辞。

    武媚娘笑了笑,回道:“上皇、陛下容禀,小女先拜上皇,后拜陛下非是因少年无知,而是另有思量。”

    李世民一代圣君,何等气度,魏征时常在朝上同他争地面红耳赤,他尚且能容得魏征,更何况是一个小女子。哪怕武媚娘人前无意冒犯了他,他又怎会同她一个小女子计较。

    李世民原本看着武媚娘上前,举止大方得体,本就颇有好感,觉得武媚娘非是寻常女子,如今听了武媚娘的话,反倒越发地感兴趣了。

    李世民笑问道:“哦?你有何道理,且说来。”

    武媚娘应了一声,不紧不慢地回道:“小女尤记得在江陵时,殿下同小女谈心时曾说过,殿下与陛下虽是君臣,但更是父子。殿下在外每每以君臣之名相称陛下,但心里却更愿意以父子相处,唤陛下一声阿爹,只是殿下羞于男儿情面,难于开口而已。”

    “哈哈。”

    武媚娘话还未尽,李世民闻言,已经当场笑了出来,李世民指着面色微红的李恪,大笑道:“你所言,倒也正和虎头的性情,像是他说的话。虎头少年老成,与朕颇为相似,故而虎头在朕的面前也是沉闷非常,寡言少语,不曾想他在你的面前竟是尽数说了出来,难得难得。”

    父子情重,正是李世民所愿,武媚娘的话很得李世民的心,李世民大悦之下,竟当着满园宾客,叫出了李恪的乳名,甚至说出了李恪性情与他颇为相似的话来,可见对李恪的宠爱。

    李恪看着李世民正在兴头上,于是也起身道:“小儿之言,叫阿爹见笑了。”

    李世民摆了摆手笑道:“无妨,无妨,你的性情朕自是清楚,你且坐下,朕要听武家小娘接着说。”

    “诺。”

    武媚娘见状,也知道自己的话正说中了李世民的喜处,心中也更多了几分底气,于是接着道:“常言皆道,子性随父,殿下最是敬重陛下,想必陛下也是如此,最是敬重上皇,故而小女斗胆,先拜上皇,而后拜陛下,想必陛下仁孝,不会见怪。”

    自打玄武门兵变后,李世民和李渊之间的关系便大不如以往,虽然明面上仍旧和睦,但背地不经意间已经疏远了许多,甚至时常有人暗议天家父子之事,于李世民声誉颇为不利。

    此番武媚娘当着满朝武说出这番话,倒是正中李世民的下怀,合了他的心意。

    李世民笑道:“小娘之言甚合朕意,亦是朕之所思,朕岂会见怪。岑本,你亲自替朕拟诏,日后凡宗室子弟,非在朝堂之上,均需先见上皇,而后拜朕,以示朕恭顺仁孝之心。”

    “诺。”席间坐着的中书侍郎岑本闻言,起身应道。

    原本还是叫武媚娘为难之事,可武媚娘不过区区数言,非但化解了难局,还连带着李恪和武媚娘一起讨得了李世民欢心。

    席间坐着的长孙无忌看着眼前的一幕,眉头不禁微微皱了起来。

    李世民命武媚娘上前本就是临时起意,今日之事武媚娘断没有提前知晓的可能,也就是说武媚娘方才所言乃是临机应变而出。这当真是一个年仅十二的少女能够的聪慧和手段吗?再十载她又该如何?

    一瞬间,长孙无忌忽然有一种担忧,他一力促成李恪和武媚娘的婚事是否真的就是对的?

 第二十九章 献马

    武媚娘今日的表现与长孙无忌所想浑然不同,武士彟商户出身,而后资助李渊起兵才有今日,论才干,论家世,武士彟都不过尔尔,可怎的就能教养出武媚娘这等女子?

    年不过十二,可当着满园权贵的面非但举止贤淑雅度,落落大方,甚至在不经意间便能连带着李恪,讨得李世民和李渊的欢心。这一点是李恪都不曾做到的,可武媚娘却轻而易举地做到了。

    长孙无忌自幼看着长孙皇后长大,甚至连同样年岁的长孙皇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