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庶子夺唐 >

第177章

庶子夺唐-第177章

小说: 庶子夺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夷男闻言,脸上满是惊色,问道:“大度设率五万大军南下,竟还不敌阿史那思摩吗?”

    夷男已知大度设南下,强取定襄城去了,可在夷男眼中,阿史那思摩所率的五万突厥胡骑实在不堪一击,为何竟能打得大度设大败。

    咄摩支如实道:“据那逃兵所言,在诺真水大败特勤的不是阿史那思摩的突厥兵,而是唐军。”

    夷男自咄摩支的口中听到“唐军”两个字,心里明显多了一丝惊慌,忙问道:“唐军,可知唐军主帅是谁?现又在何处?”

    咄摩支道:“唐军的主帅乃是唐廷的楚王李恪,李恪率军一路追来,恐怕已经快到浚稽山了。”

    “什么?竟是李恪?”夷男听到李恪的名字,脸上的惊讶越重了。

    早在七年前,夷男便曾同李恪打过交道,也算是相熟,可没想到今日在这草原之上竟又遇上了李恪。此番大度设南侵,李世民竟遣了爱子亲自北上,只怕是动了真怒了。

    可真正叫夷男震惊的还远不止此,就在夷男和咄摩支还在说话的当口,前军竟也急传来了消息,前方隘口突现唐军重兵,人数之众,怕不在六万之下。

 第三十五章 议和

    上次李恪同夷男可汗相见,还是在金山脚下的突厥汗庭,如今时隔数载,早已物是人非,昔日的突厥汗庭已经是薛延陀牧马的草场,而当年不可一世的颉利可汗也化作了一抔黄土,埋于地下。

    夷男盘卧郁督军山,雄踞漠北;李恪掌军十万节制河东,奉旨经略漠南。昔日枭雄已逝,不知何在,反倒是当初在突厥汗庭中寄人篱下的李恪和夷男,竟成了突厥故土真正的主宰。

    诺真水和浚稽山之交,南下必经的山谷隘口。

    当夷男率众四万行抵隘口北面的河岸时,抬眼望去,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对岸的山谷之上已布有唐军重兵,纵谓之漫山遍野也不为过,恐怕正如斥候所言,不在六万之下,甚至或在八万之数。

    大度设率军五万南下夺取漠南,诺真水战败,损失惨重,如今已近乎全军覆没,连大度设都不知所踪。可就在唐军全歼了大度设五万大军后,人数竟还有如此之众,难不成唐军竟是河东十万大军尽数出塞,大举北伐来了?

    夷男此番领军南下,正是因为知晓了大度设越过诺真水欲攻打定襄城的消息。

    定襄城乃漠南要地,非是诺真水可比,大度设若打了定襄城,无论胜负与否,都已是与大唐撕破了脸面。

    原本在夷男的设想中,左右大唐已命突厥重返漠南,薛延陀和突厥,和大唐早晚难免一战,若是大度设大胜,取下了定襄城,自是最好,那夷男便可乘势全据漠南,效仿当年的颉利可汗以定襄城为要塞,与唐军周旋。

    若是大度设败了,那他便可入浚稽山,收大度设兵权,问罪大度设,以此息李世民之怒,也可整军防备唐军北扑。

    可夷男想的固好,但当他率军南下到了浚稽山后一切都出乎了夷男的意料,大度设不知所踪,手中的五万兵将也折损殆尽,哪里还来的兵权可收,他手中所能依仗的也只有自汗庭带来的四万精锐了。

    可光凭着他麾下的四万精锐,当真能敌得过对岸的近“八万”唐军吗?

    夷男策马慢慢地走到河岸边,看着对岸的唐军,不止是在山野布防,甚至对岸还有唐军正在伐树垒木,大有要搭桥渡河的意思。

    夷男看着唐军的动静,顿时有些慌了,大度设战败,生死不明,如今唐军又做渡河强攻之势,只怕是要乘势夺取浚稽山了。

    浚稽山乃郁督军山东南险要,若是浚稽山丢了,那郁督军山之前便再无天险可守,故而浚稽山万不容有失。

    不过唐军人众,若是唐军当真大举北攻,夷男自问也没有必胜的把握,甚至是败多胜少。

    夷男策马立于河岸,仔细看去,就在何对岸不远处的小坡之上,那个模样俊秀,身骑白马的少年可不正是李恪?

    夷男一面命麾下士卒严加布防,一面上前对对岸高声吼道:“楚王殿下,夷男请见。”

    李恪听得夷男的呼喊,回身望了一眼,而后策马缓缓策马了山坡,走到夷男的对岸,喝问道:“夷男,你竟还敢来见本王?”

    夷男明知故问道:“我知殿下驾临浚稽山,特来拜见,不知殿下何以罪我?”

    李恪道:“你命你子大度设南下,犯我边州,父皇特命本王北上问罪,你竟还不知罪在何处?”

    夷男解释道:“大度设南侵乃是他自作主张,非我所命,还望殿下明察。”

    夷男所言虽有弃车保帅的意思,但倒也并非尽是虚言,当初夷男只准大度设南下侵扰诺真水,谁曾想他竟直接越过白道川,兵围了定襄城,才彻底激怒了大唐君臣,叫夷男如此被动。

    李恪闻言,冷笑了一声,不屑道:“好一个非你所命,你一句非你所命便可将自己摘地干净不成?这些话,你还是留到长安,再同父皇说吧。”

    李恪说着,显然是对夷男没了耐心,竟欲打马离去了。

    李恪若有所恃的模样叫夷男越发地忧心,李恪对夷男越是不耐烦,便越说明了李恪有率军攻打渡河的意思,夷男看着对岸的唐军,心中反倒越发地没了底气。

    这一战李恪以身犯险,自然输不得,但夷男又何尝不是如此?

    薛延陀号胜兵二十万,其中五万驻于南面浚稽山,可如今随着大度设战败,这五万人已经打了水漂,另有五万驻于西北防备西突厥并震慑铁勒余者八部,两万坐镇辽东,余者八万尽在郁督军山,夷男此番带出的四万精锐已经是汗庭半数人马,这四万人决不能折在了此处。

    夷男若是没了这四万人马,铁勒九部中便难免成枝强干弱之势,到时且不论回纥、契苾两部,就连思结、仆固等部兵力都在薛延陀汗庭之上,夷男又该如何服众。这一仗,夷男输不起,更不敢输。

    夷男见得李恪欲打马离去,顿时大急,连忙道:“我此来并无与殿下为敌之意,还请殿下留步。”

    李恪刚才转过身去,听得夷男的话,嘴角勾勒出了一丝笑意,他知道,夷男既说出了此言,今日之事多半便是成了。

    其实这一仗李恪也不愿打,所谓漫山遍野的八万唐军,不过是李恪的障眼法罢了。李恪把一万余士卒分散于山野各处,多掌旗鼓,做出人多势众之状,而后又故作模样,假意欲渡河强攻,逼得夷男退让,真正要打的话,李恪也没有底气。

    李恪转过身去,颇不耐烦地瞥了夷男一眼,问道:“还有何事?”

    夷男忙道:“我绝无同大唐为敌,冒犯殿下的意思,一日,殿下只需给我一日的功夫,我定当拿了逆子大度设,亲自向殿下请罪。”

    李恪笑道:“大度设?本王要大度设作甚,若可汗的诚意只至于此,你我便不必谈了。”

    夷男听着李恪的话,这一仗似乎也不是非打不可,连忙问道:“那不知殿下何意?”

    李恪道:“本王要浚稽山,你若是将浚稽山让于本王,再赠牛羊三万,以供本王退兵粮耗,本王便可就此罢兵,也可劝父皇息怒。”

    夷男闻言,眉头一下子便皱了起来,浚稽山乃漠北要塞,断不可让,若是让了,无异于是饮鸩止渴,薛延陀早晚亡于大唐兵锋之下。

    夷男道:“殿下所言实在是为难我了,浚稽山乃是薛延陀屏障,请恕我不可相让。”

    夷男顿了顿,又指着身前分隔两地的河道:“但殿下大可放心,只要殿下愿与我言和,两方罢兵,牛羊明日便可送上,而且我薛延陀将士从此绝不过浚稽山,绝不出此河半步,还望殿下代为向陛下通禀。”

    李恪等的就是夷男这句话,但李恪听了夷男的话,却先故作模样地思虑了片刻,似乎有些为难,过了半晌才道:“如此也罢,明日那你且将大度设和牛羊一并送上,而后本王去信长安,先行禀奏父皇,请父皇再做定夺。”

 第三十六章 戍堡

    于李恪而言,所谓待到明日,所谓向李世民请奏,不过都是李恪的拖延之词罢了,李恪的目的就是为了再拖上了些时间,等唐军的大队人马赶至。

    白日,李恪以障眼法诓骗住了夷男,拖过了最是艰险的时间,抗住了风险和压力,待到天色渐黑,入夜戌时,三万余大唐步卒并突厥胡骑赶至,浚稽山南处隘口的唐军人数已达四万余,加之地形险要,李恪便再无顾忌,处处被动的就真的成了夷男。

    浚稽山南侧山脚,薛延陀军大帐。

    “今日可汗答应将达布河以南尽数让于唐军,实在是有些武断了,达布河南乃山谷隘口,据山面河而守,将此地给了唐军,无异于被唐军扼住了咽喉,日后两军对垒,唐军可就占尽先机了。”大帐中,薛延陀帕夏宰相梯真达官对夷男道。

    达布河一带,本为薛延陀所有,此处处诺真水和浚稽山之交,达布河南的隘口位置险要,扼守住了浚稽山南下,诺真水北上的要道,李恪知晓,梯真达官身为薛延陀帕夏自然也清楚。

    若是旁人如此质问夷男,恐怕夷男早就生怒了,可梯真达官不同,梯真达官乃薛延陀部落大酋,当初夷男起兵反突厥,就是梯真达官力排众议,助他压住了各部的异议,夷男才有今日。而且梯真达官在薛延陀国内位份甚高,夷男也不得不重。

    夷男摇了摇头,无奈地叹了口气道:“今日之事,你以为是我所能定的吗?李恪人多势众,达布河隘口本就在李恪的手中,我让于不让,又有何干系?今日见李恪之状,大有强夺浚稽山之意,我应了此事,至少还保住了四万牙廷精锐,保住了浚稽山。”

    梯真达官叹道:“可汗也是为了过今日这关,可汗不易,我也知道,只是唐军对漠北虎视眈眈,本就欲亡我薛延陀,如今达布河隘口已失,我薛延陀日后更显被动,只怕处境越艰了。”

    夷男闻言,眉头拧地更紧了,夷男对梯真达官问道:“大度设这逆子的消息还无半点进展吗?”

    梯真达官回道:“还是如此,只知大度设已经率残军似是往西去了,别的再无消息。依我看,恐怕大度设已经不在浚稽山了。”

    夷男问道:“帕夏的意思是?”

    梯真达官道:“可汗想一想,浚稽山往西是何处,大度设抗命在前,损兵折将在后,他畏惧可汗降罪,多半是已经逃了。”

    夷男听了梯真达官的话,只是稍稍想了想,也明白了梯真达官的意思,浚稽山往西可至金山,而金山脚下科布多草场有他的母族,大度设往西去,多半是投奔他的母族去了。

    大度设已走多时,又不知走的何路,想要将大度设追回自是已无可能,可大度设偏偏又是李恪点名要的,一时间夷男竟有些手足无措。

    “这可该如何是好,李恪要大度设向唐皇交代,可大度设已经逃去了金山,万万是追不回了,明日一早给不了人,恐怕李恪不会善罢甘休啊。”夷男面色沉郁,担忧地对梯真达官道。

    梯真达官看着大度设满是担忧的模样,安慰道:“我以为大度设之事,可汗倒是不必过分忧心。”

    夷男不解地问道:“这是为何?”

    梯真达官道:“我曾听闻唐人有句话,叫养寇自重,不知可汗可曾听过?”

    夷男闻言,想了想,摇了摇头道:“不知帕夏何意?还请帕夏仔细说来。”

    梯真达官道:“此处相去长安千里之遥,一来一去,纵是再快也需十日,李恪若要攻打浚稽山,早就动手了,又怎会空费时日,命人去长安请示唐皇。”

    夷男问道:“帕夏的意思是李恪并无攻打薛延陀的意思?”

    梯真达官回道:“李恪若真想为难可汗,今日早就出兵渡河了,何必再多此一举遣人进京。李恪所要的,不过是达布河隘口,逼我薛延陀再度称臣罢了。否则李恪当真同我薛延陀决战,无论胜负如何,此战之后他都再不可手握兵权,肆意横行大漠了。”

    梯真达官所言,倒是正和了李恪的性子,当初在突厥时夷男便知李恪必是野心之辈,绝非等闲,养寇自重,这倒像是李恪做出来的事情。

    夷男同梯真达官正说着话,似乎正是为了印证梯真达官所言,而就在此时,咄摩支突然掀开帐门走了进来。

    咄摩支进门便道:“可汗,对岸渡河备战的唐军退了。”

    夷男闻言,脸上露出了笑意,显然正如梯真达官所言,李恪并无渡河决战的意思。

    “帕夏,随我亲自去看看。”

    说着,夷男推开帐门,快步走出了大帐,直往河边赶去。

    果然,正如咄摩支所言,当夷男走到河边时,抬眼望去,河对岸的唐军已经开始渐渐后撤,除了在河岸边放哨巡视的士卒,已经寥无几人。

    就连原本白日里搁在河岸边的木料土石之类,也被唐军搬往了后面,显然已经没了渡河强攻的意思。

    夷男看着眼前的一幕,心里的一块大石也算是落地了,松了口气。

    可事情却又不似夷南所想的那般简单,咄摩支突然指着对面的山坡高地,对夷南道:“可汗,帕夏,你们看,唐军似乎在把这些土石木料往山上搬。”

    夷男和梯真达官闻言,连忙顺着咄摩支所指的放心纵目望去,只见明朗的月光下,清晰可见山坡之上正有许多唐军手担肩扛,抬着白日里堆在河岸的木料和土石正往山坡上走去。

    “唐军这是要作甚?”唐军如此费力,把这许多重物往山上搬,必然是另有所图,梯真达官见状,讶然道。

    夷男看着山坡上来回忙活着的唐军,对梯真达官道:“此处位置险要,易守难攻,看唐军这模样,只怕是要在山上筑堡了。”

    梯真达官担忧道:“唐本就视我薛延陀为敌,这戍堡一旦成了,浚稽山和诺真水的南北之路可就真被唐军切断了。”

    夷男自郁督军山起兵,能整和九姓铁勒,据有漠北,也是知兵之人,岂会看不出这处戍堡的紧要所在。

    可夷男看着山上的唐军,无奈地叹了口气,道:“眼下敌强我弱,也只能眼看如此,眼下当务之急是安整好浚稽山防务,而后速速回兵,处置大度设这个逆子,免得内外受敌。”

 第三十七章 陌刀营

    李恪五万大军出塞,粮草本也不甚充沛,但随着次日薛延陀将许诺的牛羊送来,李恪便没了后顾之忧。

    李恪驻扎在浚稽山南侧隘口的第十日,山上兴建的戍堡已初有其形,李恪装模作样地遣去长安请示圣意的信使也回了此处,李恪便同夷男言和罢兵,留下左屯卫将军阿史那忠率军两万在诺真水据险屯守,自己则率众回了河东。

    李恪出塞北战,非但一举全收诺真水,兴建戍堡,扼住了薛延陀南下的咽喉,甚至一举歼灭大度设麾下的五万士卒,建功甚重。

    李恪所立之功,乃数载间大唐北战之最,待捷报入朝,自然厚赏,但就是如此,李恪的心情却也不甚轻松。

    毕竟李世民命李恪北上督边,可不是为了固守诺真水而已,他要做的是筹备北伐,灭人国祚。

    此次一战,虽创薛延陀,但却并未动其根本,薛延陀人生于马背,男儿人人皆可为战,区区五万人,不消一载便可补上。

    “定方,你行伍多年,又善领骑兵,可知有何善破轻骑的法子?”李恪回去的路上也在思索破敌之法,突然开口对身旁的苏定方问道。

    苏定方道:“殿下想的是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