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夺唐-第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恪缓缓地点了点头,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李恪的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李恪道:“如今薛延陀正同大度设开战,夷男手中最是短缺的便是粮草牛羊,若是我大唐向薛延陀索重聘,要牛羊杂畜十余万,押送至灵州,如何?”
武媚娘道:“郁督军山相距灵州外千里之遥,要将十万牛羊足额运抵灵州确非易事。”
李恪道:“我正是此意,十万牛羊,以眼下薛延陀的国况要拿出来谈何容易,而且自郁督军山至灵州途径戈壁,水草不丰,牛羊存活不易,恐怕到了灵州后连半数都未必能存。”
武媚娘接着问道:“三郎所言不错,可此法还是难保万无一失,万一夷男早有准备,多备了饮水干草之类,使牛羊能够过得了戈壁呢?总不能把赌注都压在薛延陀的身上吧。”
李恪笑了笑,对武媚娘道:“漠北隔壁荒涂,纵横数百里,沙匪无数,为夫自有法子叫薛延陀的牛羊出不了戈壁。”
第八十三章 和亲定议
正如李恪此前所担忧的,李世民在长安,而李恪身在太原不在御前,禀事不便,太子李承乾自然想趁着李恪反应未及将和亲之事尽快定下。
不过好在李恪的速度也够快,就在李恪拿到李世民手书的午后,便下急书去了长安,终究还是赶在了朝会之前递到了李世民的手中。
“启禀陛下,时已入秋,气候渐寒,我大唐与薛延陀和亲之事还需尽早定议,以免拖得久了,时候入冬,误了事情。”朝会伊始,鸿胪寺卿高季辅便出列道。
自打去岁岁中,前鸿胪寺卿萧璟去职,李世民便将高季辅自中书舍人任上擢拔,升至鸿胪寺卿。
两国和亲之事份属国交,也在鸿胪寺权责之内,高季辅身为鸿胪寺卿,过问此事自然份数应当,而且高季辅所言不错,眼下已是秋时,若是再拖地久了,拖到了草原入冬,此事便就不妥了。
高季辅性情直率,亦是铮谏之臣,虽不似魏征那般刚直,但也持身端正,并无结党之行,故而也不是太子党中人,他方才所言不过是职责所在罢了。
高季辅未曾参与储位之争,所言也并非是在针对李恪,但他的话却在无形中助了太子党人一臂之力,给他们开了口。
高季辅之言才落,便也不停地有人出言,劝李世民早些定夺,不便拖延。
不过他们倒是不知,其实李恪的密件早在今日晨间便已经加急送至了李世民的手中,李世民得知李恪也赞同此事,哪里还有犹疑。
李世民听着众臣之言,当即应道:“朕今日已经收到楚王回书,既然太子、楚王和众卿都赞同此事,此事便就这么定了吧。”
李世民之言一出,此事就此定论,大唐和薛延陀两国和亲之事自然就算是成了,但太子一众的心中却并未因此而觉着丝毫的轻松,因为他们自李世民的口中听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李世民收到了李恪的回书,李恪也赞同此事。
在长孙无忌和李承乾的眼中,李恪绝对是个无利不起早的小狐狸,和亲之事分明于他不利,可他却赞同此事,长孙无忌和李承乾的心里不禁多了些不安,但就是长孙无忌这只老狐狸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出哪里不对来,只能由着此事继续推进下来,且走且看了。
“启禀陛下,此乃鸿胪寺连夜草拟好的和亲章程,请陛下御览。”李世民话音刚落,鸿胪寺卿高季辅便上前呈上了鸿胪寺事先草拟好的和亲章程,对李世民道。
李世民自內侍手中接过了高季辅递来的章程,只是粗略地看了几眼,便慢慢地摇了摇头,显然李世民对这个章程颇不满意。
李世民放下了手中的奏本,对高季辅问道:“我大唐此前并无公主和亲先例,鸿胪寺的章程是依何而定的?”
高季辅也听出了李世民语气中的不满,如实回道:“此章程所依此前历代公主和亲之先例而定。”
李世民道:“依朕来看,你这道章程中多有不妥之处吧。”
高季辅道:“臣主持草拟的这道章程乃是依礼法而定,又参照历朝历代的规矩,还不知何处不妥,望陛下指明。”
李世民道:“你参照历朝历代的规矩来定我大唐之事,便是不妥,便是错谬。”
高季辅被李世民这么一说,一下子也有些慌了,忙问道:“臣不知错在何处,还请陛下指正。”
李世民道:“自西汉始,有和亲之说以来,凡中原之国与外族联姻,俱是中原弱,而外族强,是为中原之国求姻与北族也,然眼下却是不同,我大唐威服四海,兵压海内,乃天下至强,外族之人更奉朕为天可汗,我大唐与薛延陀和亲,乃是夷男所求,岂能再循旧制,堕我大唐声威。”
李世民此前对和亲的章程等事从来只口不提,可自打收到了李恪的手书后竟当即便应了下来,提了这些事情,李世民能有今日的想法,多半也是出自李恪了。
长孙无忌听着李世民的话,心中暗道不好,他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李恪竟是在这里等着他了。
李恪知道自己不在长安,一时间难当和亲之议,竟然出此策,在这里为难了一招。
高季辅闻言,也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此番和亲,乃是薛延陀畏惧大唐兵势,而后所求,薛延陀自然要拿出他的诚意,而大唐作为天朝上国,李世民身为天可汗,自然也要端着自己的身份,李世民是要借这次和亲,向天下彰显大唐之强盛。
高季辅问道:“此事此前倒是从无规例,臣不知陛下圣意,还望陛下示下。”
李世民笑道:“夷男要娶我大唐公主,这聘礼自然是不能少的,朕要薛延陀以马匹五万、牛四万,以及骆驼和羊各三万为聘,由薛延陀帕夏梯真达官亲自押送,往灵州迎亲。”
李世民之言一落,大殿之中顿时哗然,两国联姻,李世民要薛延陀帕夏亲自来灵州迎亲并无不妥,倒也在情理之中,只是马匹五万、牛四万,以及骆驼和羊各三万,这张口便是十五万匹,李世民的胃口实在是大的吓人,要知道,薛延陀之所以急于求和,就是因为如今漠北东西开战,薛延陀力不能两顾,这才如此。
眼下的薛延陀本就粮草紧张,李世民还如此狮子大开口,薛延陀在这种局面下,想要拿出这般多的聘礼,怕是要搬空北国各部落的牧场了。
李世民话音才落,便有太府少卿梁务俭出列道:“启禀陛下,我大唐乃天朝上国,于薛延陀联姻自当彰显尊贵,但若是如此巨额地索要牛羊,是否显得有些市侩,而且以薛延陀眼下的国力恐怕未必拿出的来,难免叫人觉着我大唐是在为难薛延陀。”
梁务俭与李承乾一向交好,就连他的这个太府少卿的官位都是李承乾举荐而来的,梁务俭所言自然是在帮着李承乾了。
可梁务俭方才禀事毕,也不必李世民说话,梁务俭的顶头上司太府卿萧钦便开了口。
萧钦轻哼了一声,道:“梁少卿何时担忧起了薛延陀的库藏,却不知梁少卿掌管的是他薛延陀的太府还是我大唐的太府?陛下要薛延陀重聘,既是彰我大唐尊荣,显天可汗之威,更是为削薛延陀国力,使薛延陀再无南顾之能,确保我北疆太平,怎的到了梁少卿口中反倒成了轻慢之举?”
萧钦所言,正和李世民心意,李世民这般狮子大开口,确是有从李恪之意,借机削弱薛延陀的意思。
李世民道:“萧太府所言正是朕之所思,若无异议,此事就此定了。”
第八十四章 夷男筹聘
漠北,郁督军山,薛延陀汗庭。
夷男也是善于隐忍之辈,虽是堂堂可汗,漠北之王,在铁勒九部中也是说一不二的人物,但为了求亲,年过四旬,比李世民还要年长的夷男竟然甘愿自降辈分,做了李世民的女婿。
而且薛延陀和大唐这一和亲,夷男不止是成了李世民的后辈,李恪年长于所有李世民所出的所有未婚公主,若依唐礼,日后夷男若是见了李恪,还需唤李恪一声内兄。
夷男意欲和亲,是为求和,是为求得数载的喘息之机,让他和薛延陀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平定大度设,修养生息,而后重整旗鼓,再留有和大唐争锋的资本。
而李世民也给了夷男这样的机会,准两国和亲,许边线和平,下嫁公主于他,可夷男万万没想到,李世民索要的聘礼实在是多的吓人。
马匹五万、牛四万,以及骆驼和羊各三万,合计十五万匹牛羊牲畜,在眼下漠北东西征战,存余本就不足的情况之下,这几乎是要掏空郁督军山汗庭才能拿出来的数量了。
夷男不知道李世民是何来的数字,但这不多不少,正正好好是夷男拿的出,但却要夷男掏空家底才能拿的出的数字。
夷男身为薛延陀可汗,执掌漠北万里疆土,虽然未能有幸见识到中原丈母娘的本事,但丈人和内兄却代为效力,他们狮子大开口的本事夷男却是见着了,如此掏空国库的天价重聘,纵是放在千年后,也无不及,也同样叫后人汗颜,自愧不如。
不过虽然时隔千载,但站在女婿的立场上,这时夷男这个可汗所想的倒也和常人无异。当夷男看着昆谷带回的诏令时,看着上面的数字,不禁面色赤红,额头上的汗珠也滴下来了,这份礼单,实在是让他太为难了。
“帕夏,你以为唐皇这是何意,为何既允了和亲之事,又索要如此重聘?”夷男看着手中重若千钧的诏令,面色难看地对梯真达官问道。
梯真达官回道:“这究竟是谁的主意,唐皇虽未明说,但从昆谷带回的消息来看,多半是李恪挑唆的,可汗和亲为难了李恪,李恪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也在此为难了可汗。”
夷男问道:“帕夏以为唐皇的诏令如何?”
梯真达官回道:“我虽然年迈了,但手脚还算利索,为了我薛延陀大事,去一趟灵州倒也不妨,只是唐皇索求的牲畜实在是太多了些,要凑出来,恐怕我薛延陀是要伤筋动骨的。”
夷男也道:“帕夏所言正是,如今突利失正在金山作战,麾下八万人马每日损耗极大,我薛延陀供给金山大军尚且吃力,又何来的余力再去凑这般多的牲畜。”
突利失率大军正在金山与大度设厮杀,八万人马,每日粮草损耗巨大,每个月突利失都需遣人往汗庭催粮,夷男已经为之头疼,可如今李世民开口又是十五万匹牲畜,这对薛延陀这个本不富裕的汗庭来说就更是雪上加霜了。
一时间,夷男甚至有些后悔求亲之举了,他哪里知道,求娶大唐公主,不止是降了辈分,竟还要搭上这么多的牛羊。
夷男是有了些后悔,但梯真达官却道:“可汗已经遣使进京,求娶大唐公主,唐皇也已经下旨准允,此事恐怕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了,无论如何,这亲非和不可,这牛羊非送不可。”
梯真达官的意思,夷男自然清楚,是夷男自己请求的和亲,他现在若是反悔,无异于是在蔑视大唐和李世民的威严,毕竟两国和亲不比儿戏,大唐公主更非轻易可以怠慢的。
在夷男的眼中,河东的李恪屯兵关外,早就有意北上浚稽山,否则李恪也不会三番两次地在边线寻衅,他如今若是拒了和亲之事,无异于是授李恪以柄,李恪的十万河东边军恐怕顷刻北上,到时可就不是这十五万匹牲畜就能解决的问题了。
夷男问道:“帕夏也赞同我应允唐皇的条件,拿出十五万匹牲畜作为聘礼,求娶大唐公主吗?”
梯真达官苦笑了一声道:“可汗,此事不是臣赞同,而是这公主可汗非娶不可,若是不娶,可汗便是戏耍唐皇,李恪在河东的十万边军可不是摆设,顷刻间便是我薛延陀的灭顶之灾。”
夷男闻言,自知已无退路,于是咬了咬牙道:“如此也好,只要能求娶大唐公主,两国和谈,到时不止可以为我薛延陀求来十载太平,更可以壮我薛延陀声望,这十五万匹牲畜拿了出去,倒也不是一无所得。”
梯真达官道:“可汗能这么想便是最好了,当年突厥颉利之威更甚唐皇,之前我薛延陀都熬了过来,今日自然也能如此,只要熬过了这一关,娶回了大唐公主,咱们薛延陀这个坎,便算是过去了。”
夷男道:“帕夏说的不错,只是”
夷男说着,脸上露出了满满的难色,顿了顿,才又接着道:“只是这十五万匹牲畜却不知从何而来,总不能当真把整个郁督军山掏空,送给唐廷吧。”
梯真达官想了想,道:“不可,过冬在即,这一岁征战,我薛延陀粮草本就不足,若是在此事掏空了汗庭的话,恐怕这个冬天就难熬了。”
夷男问道:“那帕夏的意思是?”
梯真达官回道:“迎娶公主,不止是我薛延陀一族之事,也是整个铁勒的事情,怎能只由汗庭出聘,可汗可命人向各部征收,铁勒九部,分各部人数多少摊派份额即可。”
夷男担忧地问道:“回纥、契苾、同罗等部本就对我薛延陀掌国有所不满,若是我们强行自各部征收,恐怕各部反弹,怨声太重。”
梯真达官回道:“纵是各部怨怼也别无办法了,只要可汗娶回了大唐公主,与唐廷联姻,就算各部不满,也拿我们无可奈何,我们大可慢慢收拾他们。”
夷男点了点头道:“帕夏说的极是,眼下当以汗庭为重,当以迎娶公主为重,其他的尽可先放一边。”
第八十五章 沙匪
李世民要的聘礼的数量实在是大地惊人,夷男和梯真达官都在忙于筹措聘礼之事,以至于夷男和梯真达官都忽视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灵州,为什么李世民为何圣旨达下,要梯真达官押着牛羊往灵州迎亲?
自郁督军山往大唐,共计有两条便捷些的路,一条是取道浚稽山,过诺真水往太原,还有一条便是过扎布汗河,经方圆数百里的戈壁,往灵州。
若只看距离,自然是往灵州更近些,可往灵州再往长安虽然稍近些,但因往灵州需得经由戈壁,干旱难行,故而南北来往的客商都甚少取道灵州,而是大多先往并州,而后才往长安,宁愿多绕些路。
仔细计较起来,梯真达官其实也不愿走这条路,但李世民已经下旨要他往灵州迎亲,他也是别无选择,明知戈壁干旱难行,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走过去。
其实他也还有另外一种选择,那就是多绕些路,取道浚稽山隘口,然后在漠南再转到灵州,这样也能绕过戈壁,但这条路梯真达官却是万万不敢选的。
他若是专挑远路往灵州,还专门在浚稽山隘口李恪的辖区过道,岂不是有些专程寻衅的意思,两国和亲,李恪本就心有不悦,他哪里还敢去找李恪的晦气。
无奈之下,他只得在薛延陀四处好不容易才征得了足额的牲畜之后,带着一众使团往启程往灵州赶去。
而当梯真达官小心翼翼地启程南下时,此时的李恪反倒轻松了起来,至少在外人看来便是如此。
不过想来也是,因着两国和亲在即,边州已无战事,他这个并州大都督自然就轻松了下来,不必如往日那般忙碌了,甚至趁着太原秋色渐浓,气候凉爽之时,李恪还带着王妃武媚娘和一众府中女眷出城郊游去了。
李恪所选择的郊游之所便是晋阳城外景色秀丽的悬瓮山,不过既到了悬瓮山,又怎能不往晋祠,于是李恪便欲顺路前往悬瓮山下的晋祠祭拜一趟。
晋祠始建于周,位于悬瓮山麓,所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