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夺唐-第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李恪知道公孙常的心思,也不等着公孙常接话,自己便接着问道:“你知道张亮义子五百人,为什么偏却是你到这里来吗?”
公孙常道:“小人不知。”
李恪道:“因为张亮义子众多,其中不乏他擢拔于行伍的军中部下,对他忠心耿耿,他们不会出卖张亮。而你是个江湖术士,为了富贵从一开始就欺骗了张亮,所以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更无忠贞可言。”
公孙常听了李恪的话,不禁汗颜,李恪说的所是实情,但却也直白地厉害。公孙常所谓黄白之术都只是骗术而已,他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富贵拜入张亮门下,更投其所好,才有了今日。
公孙常道:“上官之言实在叫小人羞愧。”
李恪道:“你无需羞愧,比起他们你至少还有活命的机会,你如果不是如此,现在已经死了。”
如果公孙常当真对张亮忠心耿耿,他可能已经死在相州了,就不会出现在此地,李恪所言倒也不虚了。
李恪越是说的如此直白,公孙常越是老实地厉害,公孙常对李恪问道:“不知上官要小人做何事?”
李恪道:“张亮私养义子五百人,我要你往御史台检举他。”
“不知该检举什么罪名?”公孙常接着问道。
李恪笑了笑,口中说出了叫他通体透凉的两个字:“谋逆!”
公孙常忙道:“私养义子虽是大过,但谋逆之说又是从何而来?”
公孙常起初只当李恪是为了打压张亮,与张亮争权,可谁能想到竟然是要置张亮于死地,一下子有些惊慌了。
李恪道:“你是江湖术士,难道谶语谋国之说还要我教你不成?”
第五十七章 灭口
谶语谋国自古有之,远的有秦时的“亡秦者胡”,使得秦始皇大兴土木北修长城,防备胡人,但最终还是亡国于胡亥之手。近些的有隋末传的极广的“桃李子,得天下”之说,倒也应验了大唐立国之事。
谶语之说沿传已久,有准的,也有不准的,有人为杜撰的,也有所谓天象所示的,但人们大多对那些不准的视而不见,将准的记于心中,深信不疑。故凡有谋逆,将欲篡位的,大多会搞出几句谶语来,以示自己是承上天之意。
对于这种说法,李恪也不知真伪如何,也不愿轻断,毕竟在李恪自家可就有一个本该在三十年后应得“女主昌”谶语,坐有天下的人。
但这些都只是载于史册的东西,其实在更多情况下,谶语不过是一种政治手段,便如李恪这一次。
张亮是李世民爱将,要动张亮,寻常的把柄自然不行,若是不能一次打地他万劫不复,就是给自己添麻烦。
李恪依稀记得唐史之上的张亮便是死于谋逆,但怎么死的却不清楚了,只不过这一次他是要死在李恪的手中了。
张亮专信术士,好黄白之道,自然也就愿信谶语,用谶语来给张亮做局正是再好不过。
至于张亮的死活,冤枉与否,李恪是不甚在意的,毕竟只是举荐术士给李世民这一罪,便足以杀了他,就算李世民不杀他,将来李恪登基之后也不会放过他。
“公孙常的事情本宫已经问清了,你可把人带走了。”
这一次奉萧月仙之命带公孙常来洛阳的人是萧月仙的心腹齐镇,李恪交代完后,便就命人将公孙常带了下去,传进了齐镇,对齐镇吩咐道。
齐镇道:“属下进京前小娘便交代过属下,待太子见完公孙常后再请太子示下,不知眼下该当如何处置此事。”
李恪问道:“仙儿的意思是什么?”
齐镇回道:“小娘的意思是公孙常将要检举的毕竟是张亮,此事还是交给御史台会好些。”
张亮乃当初国公,刑部尚书,三法司中刑部和大理寺是动不得他的,要动他除了直达省部外,最好的法子就是通过御史台上达天听。
李恪赞同道:“仙儿说的不错,就按她的意思办,但此事干系不小,所以本宫不能交给东宫的人来办,只能交给你,你明白吗?”
齐镇应道:“太子放心,属下省得,今日属下便会让他写明检举书,安排送进御史台,决计和东宫没有半点关系,就算是查,也查不出来。”
“如此便好。”李恪满意地点了点头。
此番给张亮设局,为的就是能一次做死张亮,李恪最担心的就是东宫的人涉及其中,不过好在萧月仙知晓轻重,也安排地妥当,此事从始至终都不必东宫出面,而此事无论成与不成也都与东宫无关了。
齐镇看着李恪并无异议,于是又接着道:“小娘特地交代过了,公孙常此人不可靠,乃反复之人,事成之后便可就地除掉,免得夜长梦多。”
李恪听着齐镇的话,想了想道:“仙儿所言很是稳妥,但不必秘密除掉他,将他除掉后可留尸于驿馆,让御史台和父皇知道他已横死长安,如此便很好”
“诺。”齐镇闻言,应了下来。
——————————————
李恪手眼通天,神通广大,可以寻出公孙常,并把人轻而易举地带来长安,张亮虽然远不及李恪的本事,但张亮毕竟也是当朝国公,不是聋子、瞎子,就在公孙常被带到长安后,张亮报信的人也到了长安。
长安城,安兴坊,郧国公府。
“儿公孙节拜见阿爹。”公孙常之弟,张亮养子之一的公孙节急匆匆地进了郧国公府,对张亮拜道。
张亮抬了抬手,让公孙节起身,问道:“节儿不在河北待着,怎的急匆匆地回京了。”
公孙节起身回道:“阿爹,兄长不见了。”
张亮闻言,稍有不悦道:“公孙常不见了,他又不是三岁小儿,此事也需知会我吗?”
公孙节道:“若只是人不见了儿自然不敢搅扰阿爹,只是阿兄已经失踪几日了,就连家中妻儿都不知他去了何处,儿几番调查也没有丝毫的消息,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
张亮皱眉道:“竟有此事?”
公孙节道:“兄长去岁曾在相州遍寻风水之地,为阿爹择选祖茔及封堆之址,此事绝密,一旦传出去恐于阿爹不利。”
其实仔细说起来,李恪倒也没有冤枉了张亮,张亮虽然并无实质上谋逆之举,但张亮在相州任官期间却相中了相州这块宝地,着公孙常在相州为他择选风水最盛之地安置祖茔,将张家历代的先祖坟墓也都迁了过来,而公孙常选的地方正是前齐荒废的宫城所在。
相州州治邺城,乃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亦是王霸之地,张亮将祖茔秘密移来了邺城,还偏生是北齐旧宫故址,心中揣的是什么心思,还不是昭然若揭。
张亮听着公孙节的话,心里顿时有些惊慌了,他迁祖坟之事乃是绝密,只寥寥数人知晓,一旦这事因为公孙常被擒之事传了出去,传到了李世民的耳中,那他必遭严惩,说不得是要丢掉性命的。
张亮大急,忙对公孙节道:“那你可曾命人去高阳寻过,公孙常会不会回高阳了。”
公孙节道:“若是兄长回了高阳,又怎会连家中妻小都不知此事,怕只怕兄长现在已经身不由己了。”
张亮道:“你是说有人故意拿了公孙常,想要借他来对付我。”
公孙常消失地诡异,公孙节甚至没有丝毫的消息,不会是寻常人干的,而这种人如此大费周章的动作不会是为了对付区区一个公孙常,多半是冲着他张亮来的。
公孙节道:“儿遍寻邺城也不曾寻到兄长的踪迹,儿猜测兄长会不会被人带来了长安。”
张亮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道:“你说的有理,我即刻命人去寻。”
第五十八章 入彀
在长安,张亮还是很有几分本事的,尤其是他执掌刑部,消息这一块至少是灵通地很,张亮撒开网来命人去寻,不过两日的功夫还真叫张亮给寻到了公孙常的踪迹。
长安城,东市,正是长安城最是热闹的几个地方之一,张亮命人去彻查公孙常在长安的踪迹,还真就在此处查到了。
“阿爹,下面人送来的消息,有一个河北来的人在此住店,名字也作公孙常,和兄长一模一样,想必就是了。”在东市的一家邸店外,公孙节指着这家邸店的大门,对张亮道。
张亮带着一众人,站在这家邸店的门口,心中也难免有些纳闷,这家邸店的位置很好,正在热闹的地方,如果公孙常是被人掳来了长安,又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地方住下呢,就不怕引人注目,被张亮被发现吗?
张亮心中有些疑惑,但仅仅也只是一闪而过的疑惑而已,毕竟事情紧急,他也没有时间去考虑太多,一旦叫人逃了,再想寻到他们的踪迹可就难了。
张亮当即问道:“他住在哪里?”
公孙节回道:“二楼的地字甲号房。”
张亮一摆手,对身后带着一众人吩咐道:“你们分散前往堵住邸店各个出口,没有我的允许,任何人不得进出。”
“诺。”张亮带来的二十多人轰然领命,四散开来了。
待邸店的各个出口被堵住,张亮这才又带着人浩浩荡荡地上了二楼,在邸店内外众人的注视下,张亮一众直奔公孙常住着的房间而去。
当张亮带着人到了二楼地字甲号房门外时,此时房门正是紧闭着的,公孙节上前先推了推房门,却不曾推开,显然是上了锁了。
公孙节对张亮道:“阿爹,里面锁了起来。”
张亮道:“若是公孙常是被人绑来的,他们会将房门上锁也不是怪事。”
张亮说完,摆手示意公孙节退开,自己抬腿蹬起一脚,便踹向了房门。
张亮也是行伍出身,军中宿将了,气力不小,这一脚下去力道很沉,一脚便轻而易举地将房门踹了开来。
房门被张亮踹开后,张亮纵目望向了屋中,第一眼并没有看到公孙常的身影,紧接着却有一股子奇怪的味道传进了张亮的鼻中,张亮久经沙场,也是尸山血海杀过来的,这种味道他再熟悉不过了,这正是血腥味,而且是刚刚有的血腥味。
张亮闻着这股味道,心中有些不安,连忙快步走进了屋中,循着血腥味走向了里面的床边,却看到公孙常正挨着床边在床上躺着,只是在他的小腹之上插着一把短刀,还有丝丝鲜血顺着刀刃流了下来,浸到了床上的被褥,公孙常已经死了。
“阿兄!”公孙常和公孙节是手足兄弟,公孙节看着公孙常被人所杀,心中悲恸,连忙靠了上去。
“阿爹,看样子公孙常刚死不久。”看着眼前的一幕,张亮的另一个养子张慎几对张亮道。
张亮点了点头,问道:“你们没有走漏消息吧。”
张慎几回道:“儿和公孙节一同寻得的踪迹,一得知公孙常的下落便立刻禀告阿爹了,绝不可能走漏半点消息。”
张慎几说着,又想起了什么,对张亮道:“儿看公孙常刚死不久,会不会是他们得知了阿爹赶到的消息,自知带不走公孙常,故而将他杀了。”
张亮带的人不少,而且已经封堵住了邸店的各个进出口,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将人带出去确是绝无可能。张慎几的话传入张亮的耳中,张亮觉着颇有些道理,但又觉得似乎没有这么简单。
若是他们是为了避免公孙常落入张亮的手中而杀掉的公孙常,那么他们想必会对自己的行踪万分谨慎才是,寻了偏僻、不易寻的地方住着,怎地会住在东市,还选了如此热闹的地方,这不是摆明了好叫张亮寻着吗?
张亮心中想着此事,一时间也没了主意。
张慎几不知张亮正在想着什么,但张慎几看着躺在地上的公孙常的尸体,还是对张亮道:“阿爹,公孙常死在了此地,眼下当务之急是要处置妥当公孙常的尸首,免得为人所知。”
张亮赞同道:“你说的在理,你命人再多拿几床被褥来,将公孙常捆结实了,我们先将他带出去。”
“诺。”张慎几当即应了下去,便出门去办了。
可就当张慎几出了房门,准备依命行事的时候,楼下却突然嘈杂了起来,似是起了冲突。
紧接着,便有几个身着御史台官服的官员带着一众差役走了进来,张慎几看着御史台的人,心里“咯噔”一下,知道事情坏了,便连忙折回了屋中。
东宫,光天殿,书房。
“属下此来特向太子复命。”齐镇站在李恪跟前,对李恪拜道。
李恪看着齐镇入内,对齐镇道:“那边的事情都办完了?”
齐镇回道:“太子放心,那边的事情都已经处置妥当了,一切尽如太子吩咐,张亮此番的谋逆之罪是坐实了。”
李恪道:“很好,你是仙儿的左右手,你办事本宫是放心的。”
齐镇笑着应道:“属下谢太子信任。”
李恪点了点头,问道:“此间事了,你准备何时回洛阳。”
齐镇回道:“若是太子没有其他吩咐,属下今日便回。”
李恪接着问道:“你是几时随仙儿去洛阳的?”
齐镇如实回道:“属下是贞观十五年初随小娘去的洛阳。”
李恪道:“贞观十五年,这一去已经三载了,你此番回去替本宫带句话给仙儿。”
齐镇道:“太子但请吩咐。”
李恪道:“你带话给仙儿,就说以往长安无事,魏王方才之官,她在洛阳待着倒也无妨,但如今魏王已不成气候,长安城风云渐起,也快热闹起来了。”
齐镇神色一凛,问道:“太子可是要小娘择日返京?”
李恪道:“不错,本宫正是此意,张亮一死,朝中必起风波,本宫正是用人之际,可着她速反长安,本宫这边离不开她。”
“诺。”齐镇闻言,当即应道。
第五十九章 死局
屋外,当张慎几看到御史台来人的时候,心中便知不妙,他知道今日之事只怕难以善了了,张慎几顾不上再去另寻被褥,连忙就回了屋中。
“我不是让你出去找被褥来裹尸吗,你怎么还在此处?”张亮看着张慎几又空着手回了屋中,有些不悦道。
张慎几道:“阿爹,事情不妙啊,御史台的人来了。”
“什么?御史台的人怎会在此?”张亮听着张慎几的话,惊讶道。
张慎几对张亮问道:“公孙常死于此地,御史台的人会不会是来查公孙常的?”
张亮摇头道:“公孙常不是官员,他死于邸店,是万年县的事情,偏却不是他御史台的事情,他们来此何干。”
御史台闻风奏事,纠察百官,自然是权柄极重,但御史台节制的是百官,而不治民,公孙常的死活自然也就与他们无关了。
张慎几道:“如此说来他们是冲着阿爹来的了。”
楼下御史台人多,怕不是有数十人,这般大的阵仗自然不会是来拿什么小角色的,而在这里能值当他们如此大动干戈的也就只有郧国公张亮了。
“坏了,中计了,这是一个圈套。”张亮看着公孙常的尸首,想着寻得公孙常如此顺利的过程,心中猛地醒悟了过去,猛地一拍大腿,懊恼道。
张亮固是醒悟了过来,但他醒悟地太迟了,因为他已经身在此地,御史台的人也马上到了。
就当张亮还在思索着该如何解释此事的时候,御史台的人已经上了楼。
“御史台办案,闲杂人等速速退散。”一阵呵斥声自门外传进了张亮的耳中,御史台的人已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