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夺唐-第3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西突厥也罢,最不济也可往西域,以阿爹的声望,加上咱们众兄弟齐心协力,必能闯出一番富贵了,总好过留在长安等死。”
大唐刚和高句丽开战,关系绝无缓和的可能,而大唐刚开始经略西域,在西域声望还不重,张亮投奔高句丽或者西域都能被接纳,甚至被待为上宾。
但这些又何曾是张亮想要的结果,张亮乃大唐国公,有开国之功的从龙功臣,如今却要出逃长安,依附于藩国小邦求存,他一时间实在是难于接受。
片刻之后,张慎几见张亮仍旧未有决断,拉着张亮的手臂,几乎是在哭诉道:“阿爹,再不走,府中上下恐无人能活,咱们都要死在长安了。”
张慎几声泪俱下,倒也有几分触目惊心的意思,张亮看着张慎几的模样,心里也愈发地害怕了。
正如张慎几所言,张亮不为太子李恪所容,就算现在李世民不动他,将来李恪也会动他,他早晚难逃一死,既如此,何不早走,还能保住性命。
张亮咬了咬牙,对张慎几道:“好,那便依你所言,我们走,先往相州,而后另做打算。”
张慎几闻得张亮应了下来,转悲为喜,拱手道:“阿爹英明,唯有如此咱们才有一条活路。”
张慎几说完,又对张亮道:“现还有内侍在外院候着,阿爹需使人将他先行稳住,咱们方可从后门从容而退。”
张亮点了点头,将门外候着的管事唤了进来了,对管事吩咐道:“我此间还有点奏章要整理,一会儿进宫后要当面呈递给陛下的,不可疏忽了,你先去外面将内侍请到正厅稍坐,我片刻后便至。”
“诺。”管事应了一声,往正厅去了。
第六十二章 搜捕
太极宫,甘露殿,李世民和王玄策两人分坐于主次之位,两人的脸色都难看地厉害,因为前往郧国公府传人的内侍竟独自又回来了。
“你是说张亮不见了?”李世民坐在殿上,盯着下面站着的内侍,问道。
内侍回道:“张亮说他还有些紧要的奏章要整理,好进宫一并呈递给陛下,奴以为陛下传召张亮正是为了此事,于是便在府中等着,可不曾想等了一炷香多的功夫,遣人再问时张亮竟早已从后门走了。”
李世民召见张亮,而张亮却从府中后门逃了,这本身就是抗旨之举了,这也叫李世民越发地相信了。想必是张亮知道公孙常检举自己,故而杀了公孙常,而后见得内侍传召,知道自己谋逆之事已经败露,便就潜逃了。
王玄策对李世民道:“陛下,这张亮想必是畏罪潜逃了,如此看来这检举信所言属实,他必是谋逆无疑。”
李世民脸色难看地厉害,怒地一拍桌案,道:“张亮该死,罪当千刀万剐!”
自打侯君集后,李世民对谋逆之人便就最是痛恨,尤其张亮还是李世民的心腹,李世民待他从来不薄。
李世民之所以没有直接命人擒拿,就是考虑到当年薛万均羞死牢中之事,不愿在重蹈覆辙,可张亮却辜负了他的信任,直接潜逃了,李世民自然生怒,也动了杀心。
王玄策道:“张亮当治重罪,但眼下当务之急是命人将他擒回长安,免得叫他流窜他国。”
李世民点了点头,对一旁的常涂吩咐道:“即刻传令关中各州部擒拿张亮,不必顾及其他,生死不论。”
“诺。”常涂应了一声,下去传令了。
其实对于张亮畏罪潜逃这个结果,王玄策并不觉着意外,因为这种结果从头到尾都是李恪和王玄策一手造成的。
张亮毕竟是开国功臣,李世民的心腹旧部,而光凭公孙常的一面之词也未必就会定了张亮的死罪,所以张亮不逃,这罪就未必能定,可一旦张亮逃了就彻底坐死了谋逆之罪,李恪也愿意看到张亮潜逃的结果,这反倒帮了李恪的忙,省了李恪的事情。
不过李恪之所以急着要坐实张亮谋逆之罪倒也不只是为了要张亮的性命,李恪还想借此机会除掉程公颖。
程公颖不止给李世民上贡丹药,甚至造谣东宫嫡长之事,在李恪的眼中已是非死不可。
王玄策接着对李世民道:“启禀陛下,张亮虽逃了,但此事却还没有就此了结。张亮在朝中多年,颇有些故旧,还需彻查。”
张亮身为国公,掌权工部和刑部多年,在朝中得他恩惠和提拔的人不少,这些人虽不能一棍打死,但也要排出张亮的同党,免得流恶朝堂。
而且王玄策所说的朝中同党不过是个说辞而已,他真正暗指的就是张亮举荐到李世民身边的程公颖。
李世民闻言,问道:“张亮谋逆之事你可曾告知于太子?”
王玄策掌御史台,虽然是李恪旧部,但也不能当着李世民的面便毫不遮掩吧,王玄策当即回道:“事态紧急,而且干系重大,臣还不曾告知于太子。”
李世民点了点头,对王玄策道:“此事告知于太子无妨,这事便由太子主持,你领御史台从旁协助吧。”
李世民的语气中带着些许无奈,神色上也多了些疲态,想必是张亮所为着实伤到了李世民的心,李世民已经觉着心累了,故而全权交给李恪。
其实对于李世民的反应王玄策也不觉着奇怪,自打李世民东征还京后,朝中的许多事情都在慢慢地交给东宫处置,说的委婉些是磨炼储君的能力,说的直白些就是李世民染病,心力不及从前了。
“诺。”王玄策得令,当即应了下来。
——————————————————
随着张亮潜逃,李世民一声令下,原本朝中勋贵之一,叫许多人仰望的郧国公张亮已经成了过街老鼠,不过现在整个郧国公府潜逃在外的还不止一个张亮,还有张亮的夫人李菱。
张亮不是瞎子聋子,对于李菱的脾性和她的所作所为张亮还是清楚一二的,只不过张亮有把柄在李菱手中,故而张亮不敢发作,只能忍着。但是张亮和李菱早已没了夫妻之情,所以当张亮潜逃之后甚至没有想过李菱,自己便带着心腹溜走了。
不过李菱倒也是命不该绝于此,就当宫中下令,命有司查封郧国公府,捉拿府中上下人等的时候,李菱恰巧在程公颖那边,在那边得知了这个消息,逃过了一劫。
“程郎,张亮谋逆被陛下查知,现在已经倒了,我该当如何?”在程公颖的府上,李菱才一得知这个消息,便连忙跟程公颖商讨了起来。
程公颖道:“张亮谋逆被查,又没人知道你在我这边,你暂时应该还是安全的。”
李菱道:“张亮已经倒了,你是张亮举荐给陛下的,难道你觉得自己还能置身事外吗?”
张亮谋逆被查,程公颖是张亮举荐的,难免会受到牵连,程公颖想了想,有些不太自信地回道:“我眼下正得陛下信任,应当无事吧。”
其实程公颖并不傻,只是在眼前的富贵面前失去了理智,张亮潜逃,他作为张亮举荐之人,自然逃不掉,但面对已经在手的富贵和李世民的信任,要程公颖放弃,实在是难了些。
李菱也知道程公颖的心思,李菱道:“若是以往也就罢了,但你已经开罪了太子,又有张亮之事,太子必定会寻机对付你,你如何受得住?”
听着李菱的话,程公颖的脸色也难看了起来,虽然他不愿承认,但他眼下的处境确实难堪地厉害,有张亮谋逆之事,再加上李恪视他为眼中钉,他想保得眼下的富贵实在是太难了,甚至连保全自己的性命都极是不易。
程公颖问道:“你想要我学张亮,也逃离长安吗?”
李菱回道:“不错,眼下最重要的是保住性命,张亮已经潜逃了,你若再留在长安早晚必难逃一死,何不乘着现在还能走就早些逃掉,至少还能保得性命。”
“你说的在理,只是”程公颖说着,脸上的表情显然还是有些不舍。
李菱看着程公颖的神色中还有些犹豫,于是接着道:“你每日给陛下吃的是什么东西,难道你自己不知吗,凭着这些东西你还能骗陛下到哪日,早晚都是要露馅的。”
李菱的话自然在理,程公颖所为的丹药都是假的,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与其冒着被李恪打压的风险等着早晚被拆穿,不如早些逃了,还有一条活路。
程公颖道:“好,咱们也走,现在就走。”
第六十三章 瓮中之鳖
李世民一面命人查封了郧国公府,于关中下文书捕拿张亮,一面命王玄策率御史台协助李恪,清除朝中张亮逆党。
当王玄策自太极宫出来后便径直回了东宫,向李恪禀告此事。
东宫,光天殿,偏殿。
“臣王玄策拜见太子。”李恪正端坐在殿中茶案之前,倒水烹茶,王玄策在此时走进了殿中,对李恪拜道。
“自己人不必见外,坐吧。”李恪抬手示意王玄策坐在自己的对面。
王玄策是李恪的心腹,最早跟着李恪的几个人,是李恪一手提拔的,陪李恪出生入死,跟随李恪多年,亦君臣亦挚友,比起在太极宫的拘束,回到东宫的王玄策就显得随意和舒适了许多。
偏殿中,王玄策和李恪在茶案前相对而坐,王玄策就坐在李恪的正对面,看着李恪在他的面前烹茶,动作细致,行云流水,可见李恪也确好此道。
“算着时间,玄策应该是刚出宫吧。”李恪手上的事情不停,口中对王玄策道。
王玄策回道:“太子说的是,臣正是刚自宫中出来。”
李恪问道:“怎么样,张亮之事父皇怎么说?”
王玄策道:“一切正如太子所想,张亮奔逃出京,陛下盛怒,已经命人查封了郧国公府,张亮这次是完了。”
李恪道:“如此便好,父皇可还有什么交代?”
王玄策道:“陛下命臣协助太子处置此事,想必是对张亮失望透顶了,也是陛下借此事对这些老臣的一次警告。”
正如王玄策所言,张亮是李世民的从龙功臣,此番谋逆李世民把此事全权交给了李恪处置,一方面是因为李世民对此事心累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世民有意借着此事让太子李恪在众位开国老臣跟前立威,为李恪日后继位铺路。
李恪笑了笑,对此不置可否,因为现在的王玄策是朝中新贵,但将来也是会成为有从龙之功的老臣的,李恪不愿就此事多说,免得叫王玄策日后多想。
李恪坐在案前,慢慢把茶煮好,而后亲自提壶分倒在了两人的杯中,对王玄策道:“茶好了,玄策快尝尝。”
“太子今日亲自烹茶,臣是有口福了。”王玄策看着身前的茶杯,对李恪笑道。
“闲来无事而已,玄策请。”李恪抬了抬手,示意王玄策用茶。
王玄策端起了身前的茶碗,放在鼻尖一嗅,而后浅尝一口,片刻后笑道:“太子泡的茶只轻轻一嗅便是满腹清香,入口后回甘更重,太子的茶艺又精进了。”
李恪虽然酒量很好,擅饮酒,但他却不嗜酒,相反地,李恪好茶,尤其好饮清茶,因为李恪的影响,东宫上下也多好此道,王玄策更是如此。
不过对于王玄策而言,李恪烹的这杯茶的好坏倒是其次了,因为李恪的这杯可不是寻常人能够喝到的。
李恪乃大唐储君,未来的皇帝,除去李恪的亲长,李恪的这杯茶能喝到,又能喝地下去的,天底下应该不会超过五个人,而王玄策正是其中之一。
李恪问道:“玄策可能猜到这茶产自何地?”
王玄策又端起了手中的茶碗,品了品,片刻后回道:“臣在太子身边这么多年,也算尝尽天下名茶,这茶像是蜀茶,但比蜀茶多几分清香,又像是浙茶,却又比浙茶淡了几分微苦,臣实在是猜不出。”
王玄策是李恪心腹,又同好饮茶,每李恪得了好茶,也会命人给王玄策送去一些,故而李恪喝过的茶王玄策大多也都喝过,这天底下的名茶王玄策没喝过的还真不多。
李恪笑着回道:“这是闽中福州刺史容安命人送来的闽茶,本宫也是第一次喝。闽中虽离京甚远,亦非富庶之地,但没想到闽茶竟这般不错。玄策若是喜欢,待会儿带些回府便是。”
王玄策听着李恪的话,问道:“哦?可是闽中的消息到了?”
李恪好茶不假,但福州刺史容安不会好端端地就给李恪送茶。李恪命容安查程公颖的底细,这茶必定是随送给李恪的消息一起送来的,茶到了,消息自然也到了。
李恪点了点头道:“不错,消息方才送到。”
“如何?”王玄策连忙对李恪问道。
李恪端起手边的茶碗,轻轻吹了吹,小啜了一口,回道:“闽中倒是有一座武夷山,却没有紫阳宫,更不曾听过什么南华真人,这观名、道名俱是程公颖臆造的。”
王玄策道:“如此说来这个结果倒也和太子的预料一致,这程公颖确是欺世盗名之辈。”
李恪道:“这天下哪有什么延寿丹药,不过都是诓骗人的把戏而已,当不得真的。”
王玄策问道:“张亮已经逃了,恐怕程公颖闻得风声也会逃掉,太子打算怎么处置他们?”
李恪道:“这个局就是本宫做的,本宫若想拿他,他就算是长了翅膀也飞不出长安。依本宫看程公颖逃了最快,他一逃便和张亮一样,就会彻底坐实张亮同党的身份。”
听着李恪的话,王玄策问道:“太子已经做了安排?”
李恪道:“那是自然,本宫既然想要程公颖的性命,又怎会叫他真的逃了,现在他府上外面都是本宫的眼线,只要他出了长安城,在雍州地界内就会被生擒。”
就在王玄策进宫弹劾张亮的时候,李恪的眼线就已经布到了程公颖的府门外,凡是府上的出入口,都被李恪的人死死盯住了,就算是只苍蝇飞出来也逃不过李恪的眼睛。
王玄策闻言,问道:“太子想要活的?”
李恪点了点头道:“唯如此才可正视听。”
“那张亮呢?太子对此事早有准备,想必以太子的本事,张亮也逃不走吧。”王玄策接着问道。
李恪道:“张亮必死无疑,张亮活着对本宫只有阻碍,本宫会让张亮会死在潼关。”
张亮毕竟是功臣,李世民顾念旧情,万一李世民见了张亮心软,留了他的性命,便有日后重新翻案的可能,这自然不是李恪希望看到的,所以在李恪的眼中张亮非死不可,而且要死在长安之外。
第六十四章 招供
张亮行伍出身,虽然后来管了工部和刑部,但他行事却还是难免以往的行伍作风,大大咧咧的,不甚细致。
所以就张亮而言,他做的事情会暴露并不是什么怪事,以至于在程公颖在得知张亮谋逆被举之时甚至都没有多想,只当是张亮行事不慎叫人察觉了,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对手其实是李恪,自己已经落入了李恪设下的陷阱中。
程公颖带着李菱潜逃出府,原本倒还算是顺利,也出了长安城,可就当程公颖以为自己已经出了长安,万事太平,已经逃出生天的时候,却在蓝田县就被拿住了。
程公颖被拿地很巧,很好碰上了蓝田县搜寻张亮的禁军士卒,又恰巧士卒中又有识得程公颖的,便将他们拿下了。
当然了,禁军中虽有将士识得程公颖,但毕竟是少数,世间少有如此巧合的事情,这一切只不过都是李恪的安排而已。
东宫,光天殿,外殿。
“太子,程公颖并李菱在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