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夺唐-第3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定方看着钦陵,对刘仁轨道:“这些都还是后话,且先看看次子能否过得眼前这一关再说,此次东征,咱们身上的担子可不轻,光是大军登陆便需费些精神。”
苏定方说着,话题又被拉回了战事本身,对于此战,刘仁轨倒是颇有几分自信,刘仁轨道:“大将军放心,且看我登州水师为大将军先夺这第一胜。”
苏定方问道:“沿岸渡口想要取之不易,百济必有重兵防守,正则已经有法子了?”
刘仁轨抱臂道:“渡口之上自然是重兵防守了,但谁说咱们一定要自渡口登岸?”
第七十四章 夺岸
唐军大军都是自水路而来,而依常理而言,自水路登岸,必要先取渡口以为大军登岸之用。而现在沿岸的渡口都在百济大军的手中,唐军想要夺渡口绝不容易。
沿岸渡口皆囤有百济重兵,唐军要夺渡口,无异于攻坚,而且还是自水路攻坚,其难度与攻城无异,所以这一仗对唐军来说绝对是个硬仗,免不了也要添上许多死伤。
这一仗是登州水师的第一仗,务必要打地漂亮,对于这一仗,刘仁轨也钻研多时,早有计划,故而也敢在苏定方面前打下包票。
而刘仁轨之所以敢这么说,就是因为他从头到尾都没想过要在海边的渡口登岸,他选择的登岸之地是熊津江的江口。
熊津江的江口正是熊津江入海的海口,水势平缓,但却有足够的水深,足可供大船停泊之用。又因为江口临山,货物上下通行不便,难于运输,所以江口一带才没有被建成渡口,不为人重视,但这里用来前部的大军夺岸却是足够了。
刘仁轨虽然已经有了这样的计划,但要想顺利实施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战船在海上航行不比陆路骑马,非但调头不易,就连速度也慢上许多,如果直奔江口而去的话必会引起守军察觉,说不得又要多费一番功夫。
用兵之道,虚实相辅,刘仁轨先以水师大部为幌子,命麾下大部人马直奔渡口而去,做出要强攻渡口的模样,而他自己则乘于主船之上,率一队偏师居于大部之后,借着其他战船的掩饰往江口行船,欲打守军一个措手不及,伺机夺取江口。
百济西岸,洪城渡口。
百济守军主将鬼室福信正策马立于渡口岸上,看着远处扬帆蔽海而来的大唐战船,面色凝重。
鬼室福信是百济王扶余义慈从弟,也算是百济的王室子弟,位高权重,百济官计十六品,而鬼室福信便是官居三品的恩率,奉扶余义慈之命领军三万在此,阻截唐军。
百济不是大国,论及兵力尚不及新罗,除去东线防备新罗的人马,鬼室福信手中的三万士卒已经是国中可调的近半数兵力了。
百济虽然仗着北面有高句丽庇护,一度违背大唐的意思,勾结高句丽攻伐新罗,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有和大唐生死一战的自信。
相反的,就在百济得到唐军或将渡海攻取百济的消息后,各地纷纷收缩兵力,龟缩于城中,就连国都泗沘也是如此,期望着凭借城池和唐军周旋,绝无城外一战的胆气,就是鬼室福信的这三万人马还是扶余义慈挤出来给他的。
这一仗不管是对于鬼室福信还是对于百济来说都意义重大,鬼室福信是百济朝中坚定的反唐一派,百济和唐朝断交也有他的功劳在。百济人怯于和威名赫赫的唐军一战,鬼室福信正需这一仗打出百济人的胆气,拒唐军于国门之外。
“唐军战船集结于此,想必是欲强攻渡口夺岸了,即刻传令全军聚兵于此,准备和唐军一战。”鬼室福信看着已经在洪城渡口外集结的唐军大部,只当唐军已欲强攻,对其子鬼室集斯下令道。
鬼室福信一声令下,三军集结,三万人马纷纷聚集到了渡口,原本还算宽敞的渡口顿时变地拥挤了起来,围的水泄不通,大有唐军下船便要近战搏杀的架势。
“五百步、四百步、三百步、两百步”
唐军的战船慢慢地向渡口靠近,鬼室福信算着距离,眼看就快到了弓箭的射程之内。
鬼室福信看着甲板上站着的唐军,再次下令道:“唐军远渡而来,势必乏累,命箭手准备,待唐军到百步之内后先以弓箭袭扰,挫一挫唐军的锐气。”
鬼室福信想的固然是好的,也颇有些道理,唐军航海十日才至此地,靠的就是一股气势,若是百济人当真能以箭雨挫了唐军的锐气,虽然百济士卒不及唐军善战,但至少也有了一战的机会。
百济士卒从鬼室福信之命,张弓搭箭,盯着渐渐上前的唐军战船,眼看着他们就快要到达射程之内的时候,却突然停了下来,不再进船了。
“唐军这是何意,可是也是惧怕爹的箭阵?”鬼室福信身边的鬼室集斯看着不再近前的唐军战船,对鬼室福信道。
鬼室福信也不知唐军的用意,但只看着唐军不敢上前,对自己也有些忌惮。
鬼室福信道:“唐军这只怕是不愿平添伤亡,在此与我军对峙,欲再伺机另取。”
鬼室集斯问道:“那我们该当如何?可要先行试探一下唐军?”
鬼室福信想了想,回道:“我们静观其变便可,现在正是涨潮之时,唐军若是在此时攻来,反倒于我们不利,我们若是能和唐军僵持到退潮,地利便在我们。”
海水涨潮,推船上前,自然有利于唐军夺岸,而待过上一个多时辰便该到了退潮的时候,海水一旦退潮,船只再想近前便要更多费几分力,唐军愿意在此空耗时间,贻误战机,鬼室福信倒也乐见其成。
鬼室福信只当唐军不通此地的水文,看着唐军自己误了好时机,心情也好了许多,不过鬼室福信的好心情却没有延续太久,因为不到半个时辰后,看着唐军仍旧没有丝毫进攻的意思,反常地太过厉害,他就发现了异常。
眼前的唐军船队秩序井然,进退得宜,但就是没有发现指挥的主船在哪里,一开始鬼室福信只当是唐军主船故意隐去了旗帜,以免成为众矢之的,可就在鬼室福信仔细对看了一遍后,却发现不对劲的地方。
唐军船队中各船旗帜鲜明,并没有发现故意隐去旗帜的船只,而且通常来讲,海上交流不便,主船常居于船队正中,以旗语指挥各船进退,但唐军的船阵中却没有真正意义上居于正中的主船。
没有主船下令,这些船只却能做到进退一致,显然这是早已就定下的计划,他们这是在等着主船给他们下新的命令,可他们的主船又在哪里?
就在鬼室福信百思不解的时候,他抬眼望去,突然依稀看见在相距渡口数里之外的熊津江口出现了几艘未悬旗帜的海船,开进了江口。
“不好,唐军在江口登岸了。”鬼室福信猛然醒悟,懊恼道。
庶子夺唐
第七十五章 首捷
海边渡口和熊津江口还是有些距离的,当鬼室福信看到疑似唐军战船的海船出现在熊津江口的时候,鬼室福信就已经知道了唐军的意思,也知道一切都迟了。
此处渡口相距江口恐怕有将近五里的地,就算是快马加鞭赶过去,至少也要盏茶的功夫,而唐军已经行进了江口,只凭借江口上屯驻的那点人马,根本挡不住唐军哪怕片刻。
一瞬间鬼室福信就明白了,唐军主帅的战船必定就是在江口,正在指挥着唐军夺岸之战。
事已至此,百济军已经失了先机,在极短的时间内,鬼室福信在心中做着极快速的衡量,找到了解除眼下危机唯一的法子。
他意识到了一点,那就是江口的那些唐军士卒不过是唐军小部,大部人马还在此处,只要能够先行扑杀登岸的小股唐军,同时挡住欲在渡口登岸的唐军,那么这一仗百济就还有的打。
鬼室福信当即下令,一面命鬼室集斯领军两万在渡口固守,而他自己则抽调后方的一万人马直扑江口而去,要将唐军围杀在江口的山上,不使两部唐军对渡口行程合击之势。
鬼室福信的想法原本倒也不差,却是也是眼下能够做出的最好的选择了,毕竟唐军登岸已成定局,未免被唐军内外夹击,最好的法子就是吃下这股抢先登岸的小股唐军,毕竟只依唐军登岸的船只数量来看,已经登岸的士卒不会超过七千人,他们在人数之上还是颇有优势的。
熊津江口,沿江的山地之上。
苏定方和刘仁轨于江口的山地登岸,刘仁轨站在山上高地,看着已经远远奔江口而来的鬼室福信,对苏定方道:“大军已然登岸,末将水师的任务已经成了一半,眼下有百济军前来阻截,末将看大将军扬威了。”
苏定方道:“我大唐大军压境,百济朝中势必观望,进退维谷,我正要以此战彻底碾碎百济人反抗的斗志,让他们知道,我大唐天兵,非力可阻。”
唐军大部分战船都在渡口吸引鬼室福信的注意,此番登岸的不过是小部分人马,这部分人马加起来也不过六千之数,比起鬼室福信的一万百济士卒看数量自然是有所不如的,但苏定方看着人数几乎是倍于自己的百济军,却丝毫不显得担忧。
因为苏定方领军东征,麾下主力是山东府军和登州水师,但这却不是全部,在苏定方亲自统属的中军中,还有六千李恪特准随扈苏定方的精锐,这六千精锐便是自南衙禁军左右骁卫中抽调而出的劲卒,而这六千人大部分就都在此地了。
唐军虽然人数不及百济,但战力却绝对在其之上,莫说鬼室福信只一万兵了,就算再翻上一番,苏定方也浑然不惧,更何况唐军居高临下,还据有地利。
“三军备战,重骑在前,轻骑在侧,步卒在中,布锋矢阵!”苏定方看着直奔己方而来的百济士卒,一声高喝道。
苏定方一声令下,唐军士卒纷纷以苏定方为中,直奔中央集结,前宽而后窄,形似箭矢,蓄势待发。
锋矢阵之用在攻而不在守,其强在前,弱于后,苏定方命麾下士卒成锋矢阵,显然是不欲固守,要借着居高临下的地利冲杀百济军。
苏定方跨于马背之上,远远地盯着靠过来的百济大军,双眼无波,静地像一潭深水,哪怕是据有地利,哪怕是面对百济这样本就不强的对手,苏定方仍旧没有丝毫的大意和松懈。
苏定看着他们慢慢地靠近,就在他们靠着山坡越来越近的时候,苏定方知道最好的机会来了。
苏定方瞳孔微张,猛地一挥令旗,高喝道:“杀!”
苏定方一声令下,麾下精锐齐出,直扑百济军而去。
在此之前,鬼室福信不曾到过长安,更不曾接触过唐军精锐,甚至连唐人都见地极少,他对唐军的了解只在高句丽人的描述中。
而高句丽人一向自大,又曾让前隋大军惨败,李世民也攻之未下,故而在对唐军的描述中也大多是诋毁轻蔑之词,自然也就大大地失了实。
百济朝中人大多对唐军颇多畏惧,尤其是主张亲唐的官员,甚至都有主张降唐的,但鬼室福信却是反唐一派的骨干,他更愿意采信高句丽的话,既然高句丽都已经挡住了唐军大部,那他们百济和高句丽差地也没有那么多,打败唐军偏师应该也不是什么难题。
现在百济朝中上下急需一场对唐军的大胜来树立阻敌的信心,鬼室福信把这一切的希望也都放在了这一战之上。
巧的是鬼室福信这么想,苏定方也同样如此,以至于苏定方不惜投入了麾下最精锐的左右骁卫的禁军,就是要一举破了百济人的胆气。
鬼室福信对这一战本是抱有极大的期望的,但就在麾下士卒和唐军一碰之后,他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多么可笑的错误。
唐军成锋矢阵,而锋矢阵外围最锋利的矢刃便是右骁卫的精锐重骑,右骁卫曾是李恪旧部,在李恪成为太子后才把右骁卫又交给了苏定方,右骁卫的重骑大多是当年跟随过李恪北伐的,面对铁勒胡骑尚且占尽优势,更何况是百济的士卒。
唐军本就强过百济,同时唐军又占据了地利,使得百济人数上的优势根本无从发挥,两军初一交战,不过盏茶的功夫,场面上的局势已经开始有了一边倒的意思。
唐军前排的重骑如山上石流般滚滚而下,滚入百济的军阵之中,唐军重骑举刀挥斩,往前推进,一次碾过,百济的士卒已经去了四成,剩下的也乱了阵脚。
剩下的六成虽然躲过了重骑的屠刀,但就在他们惊魂未定之时,在重骑之后的步卒也持长枪补刺了过来,收割掉了他们的性命。
而最要命的还不是这个,居于前排的百济士卒看了前面同袍的死状,本就不是视死如归的百济人刹那间就没了斗志,竟都扭头往回跑了,还生怕跑地慢了,丢了性命,于是乎,很快的时间,山下的百济人已经成了一团乱麻,全无军纪可言,宛如菜市一般。
鬼室福信策马立于军后,看着眼前的一幕已经被震惊到了,战场上的局势完全出乎他的意料,百济军败地比鬼室福信想地还要快地多,不过一炷香的功夫,除去那些还在后阵死守的士卒,前面的已经死地死,伤地伤,逃地逃,可用之人已经去了半数。
“唐军之势已不可当,绝不能把将士都折于此处,快撤。”
和军纪森严的唐军相比,鬼室福信也不知道自己麾下的这群无头苍蝇还能不能算是将士,但看着眼前的局势,鬼室福信自知再无力挽回,当即下令撤军了。
第七十六章 破胆
若是两军还未真正交锋,鬼室福信想撤兴许还能撤得掉,但随着两军交战,唐军和百济人已经混在了一起,这个时候鬼室福信再想撤,就等于是送给唐军追杀了。
百济军的阵型已乱,重骑的任务也完成了,当百济军撤退的时候,原本隐在两翼的唐军轻骑就杀了出来,自两侧往中间合围,剿杀着百济士卒。
百济士卒中骑马逃地快的,保住了性命,但稍慢些的就立刻丢了性命,亡于唐军刀下,从山下到渡口阵地之间的距离,成了唐军的屠宰场,唐军在其中肆意围杀着百济人,随鬼室福信而来的一万人马,至少有八成死在了这里。
剩下的两千人虽然随鬼室福信已经逃到了渡口的大军阵地,但也没有就意味着他们安全了,因为唐军的轻骑并没有就此止住攻势,而是开始在阵地的外围不断地骚扰着百济军。
这两千人逃回,原本就在一定程度上冲散了百济的阵地,在阵地之外来回游弋骚扰的唐军轻骑更是叫百济人不胜其扰。
而与此同时,海面上原本停泊不前的唐军战船突然动了起来,往岸边靠去,配合岸上已经杀到的唐军一同攻取渡口。
鬼室福信在渡口布阵本就是为了阻击唐军的战船登岸,精锐兵力都布于前部,后方空虚,若只是用来对付唐军的战船还行,但腹背受敌,用空虚的后方面对精锐的大唐禁军,则无异于以卵击石。
唐军前后夹击,百济人首尾难顾,百济军阵地中的鬼室福信见状,顿时大急。
渡口之上,已经有小股唐军开始慢慢登岸,而后面追击而来的禁军精锐也已经杀到,他心中也清楚,这渡口多半是守不住了。
“爹,先撤吧,唐军已经围剿上来,前后都难抵挡,再不退只怕就迟了。”鬼室集斯看着腹背受敌的百济军,对鬼室福信道。
鬼室福信有些不甘道:“此时若是退了,这可就是把渡口拱手让给了唐军,不日唐军便当兵临都城,百济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