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夺唐-第3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军人数不多,也正是因为唐军人数不多,所以能出现在这里的唐军必是派上了大用场的,必定都是精锐中的精锐,莫说是同等数量的吐蕃军了,就是倍于唐军数量的人马恐怕也不是对手。
这一瞬间,扎隆终于知道了那些孔明灯的作用了,那些孔明灯想必就是这些唐军伏兵出兵的信号。
对于现在的扎隆来说,除非他现在就做出反应,命人灭了后营的唐军,并且尽可能多地救回粮草,他才有转危为安的希望,但实际上的客观情况根本不允许他这么做。
身后的唐军奇兵是唐军精锐,甚至其中就有许多是自北衙禁军中选出的,战力惊人,以唐军的战力和吐蕃军现在的状态,要想击退他们非数倍于他们的人马不可。
但现在攻城的唐军攻势正急,莫说是数千人了,他连一千人都抽不出去,若是抽出去了,城池的防卫马上就会空虚,城池必破。
扎隆顿时觉着通体冰凉,后背也仿佛有许多针在扎他,扎地他快失去了知觉,他已经意识到自己落入了唐军的陷阱,这些天来唐军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演戏,演给他和雄骨看,雄骨中计,多半已经战死或是被擒了,现在他也快了。
扎隆的心里不禁对雄骨多了几声抱怨,若不是雄骨一意孤行,非要贪功冒进,夜袭唐军大营,以致全军覆没的话,现在阁川驿中还有两万精锐,凭借这两万精锐,守城绝不会如此吃力,也不会拿这区区不到千人的唐军毫无办法。
扎隆虽然心里不承认,但他知道,这一战他败了,已经败了,阁川驿易主,唐军叩开藏南大门已是必然,接下来整个吐蕃都将会暴露在唐军的兵锋之下,吐蕃腹地将面对天可汗的怒火。
第二十三章 启用禄东赞
这些天来,贡日贡赞过的并不舒服,随着唐军入侵高原,连战连捷,吐蕃四如俱都损失惨重,贡日贡赞的在吐蕃的威望几乎是低到了极致。
明里暗里的,现在吐蕃朝堂也有许多人在抱怨禄东赞,有说贡日贡赞肆意妄为,竟然命人行刺唐皇,以至于给吐蕃带来祸患的,也有说贡日贡赞指挥不利,使得吐蕃陷入危局的。
总而言之也就是一句话,那就是贡日贡赞自己无力解决眼下的危局,现在吐蕃急需要一个能够解决眼下不利局面的人来。
最有能力解决困局,也最叫吐蕃人怀念的是开创吐蕃盛世的弃宗弄赞,但弃宗弄赞已经死了,自然不会出面,所以现在呼声最高的就是当年定鼎吐蕃的第一功臣,名望极高的禄东赞了。
贡日贡赞坐在布达拉宫里,看着一封封自地方送来的信件,脸色难看到了极点,这些信件无一例外的都是劝,甚至是威胁贡日贡赞重新重用禄东赞,着他领兵拒敌的。
看着这些信件,贡日贡赞也不禁有些感叹,当年在他登基之初,帮助他稳固赞普之位,给他机会和底气对禄东赞动手的就是李恪,可现在李恪却又在客观上打击了自己的威望,帮了禄东赞。
就在这一瞬间,他才意识到李恪的可怕,原来如果不是因为李恪之前的纵容,他贡日贡赞这个赞普连对付一个禄东赞都显得如此吃力。
不过纵是如此,贡日贡赞倒也不是拿这种情况全无办法,现在贡日贡赞手中还有一张底牌,那就是雄骨和他镇守的阁川驿。
只要阁川驿还在吐蕃手中,唐军的主力大军就越不过大山,只要越不过大山,光对付唐军其他的几路兵马,吐蕃还是能应付地过来的。
所以贡日贡赞也打定了主意,主要阁川驿还在吐蕃的手中,他就可以压着暂不用禄东赞,这样也出不了大的问题。
贡日贡赞想的固然是好的,但他哪里知道,雄骨其实已经被李恪擒拿了,阁川驿的城上已经悬上了大唐的龙旗,他最大的倚仗已经没了。
“噔噔噔”
一连串急促的脚步声在贡日贡赞的耳边响起,贡日贡赞的近侍出现在了殿外。
“赞普,大相求见。”近侍站在殿外,对贡日贡赞道。
贡日贡赞一听这话,心里顿时有了一种不详的预感,心知多半是发生了大事。
时已入夜,已经是贡日贡赞歇息的时候,如果不是紧急的要事,不会是这个时候来打搅贡日贡赞,也不会是大相赤桑扬敦亲自出现在这里。
“快请。”贡日贡赞翻身下床,对近侍吩咐道。
近侍得令,便应了一声,出门领了赤桑扬敦进来殿中。
片刻之后,赤桑扬敦进殿,赤桑扬敦先是行礼拜道:“臣拜见赞普,深夜搅扰赞普休息,请赞普恕罪。”
贡日贡赞知道赤桑扬敦来此必是有要事,忙扶起赤桑扬敦,道:“大相深夜来访,必是有要事。”
赤桑扬敦起身道:“刚才自阁川驿送来的消息,雄骨夜袭唐军大营中计,战败,已被唐军生擒了”
赤桑扬敦的话只说了一半,刚说到了雄骨战败,已被唐军生擒,贡日贡赞就已经彻底坐不住了,贡日贡赞一点都等不及了,忙打断了赤桑扬敦的话,问道:“什么!雄骨战败,那阁川驿,阁川驿如何?”
在这个关头,雄骨的安危和生死贡日贡赞已经不太关心了,因为对于贡日贡赞来说,只要阁川驿在,就算没了雄骨,唐军主力也进不了藏南,但如果阁川驿没了,就算有一百个雄骨,也是白搭。
赤桑扬敦回道:“雄骨中计被擒,就在当日午前,阁川驿也丢了,现在阁川驿已为唐军所有,现在唐军大军已经过城,二十万主力正往藏南而来。”
贡日贡赞听着赤桑扬敦的话,顿觉通体一阵凉意,贡日贡赞之所以还能在布达拉宫坐的住,他最大的倚仗就是阁川驿,如今阁川驿已失,他再没了倚仗,他还拿什么去和唐军争。
贡日贡赞无力地坐在榻上,对赤桑扬敦道:“唐军战力本就是胜于我军,如果我军又失了阁川驿天堑,可该如何退敌啊。”
贡日贡赞说的话听着有些懊恼和无助的味道,不过想来也是,他本就不通军事,面对这么大的变局,他慌了神也是正常的。
赤桑扬敦看着贡日贡赞的模样,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无奈地叹了口气,贡日贡赞是弃宗弄赞之子,但相较于弃宗弄赞差距也太大了些,今日如果面对唐军的是弃宗弄赞,绝不会是这般局面。
但现在去想这些已经无用了,弃宗弄赞已死,唐军已经兵临国门,他们必须要尽快拿出一个对策来。
赤桑扬敦道:“唐军已得阁川驿天堑,再加上苏毗归顺,这一仗唐军已经立于不败之地,现在咱们吐蕃只能力求固守国境,而要守国,最好的人选只有禄东赞。”
赤桑扬敦的话,贡日贡赞很清楚,吐蕃上下,论用兵之能,无出禄东赞之上的,而且除了禄东赞本身用兵的本事外,禄东赞在军中还有极高的威望。
现在唐军临门,吐蕃上下人等俱都惊慌不已,这个时候最需要一个镇得住局面,安地住人心的人来领兵,给吐蕃人信心。禄东赞无疑就是最好的人选,甚至是优于吐蕃赞普贡日贡赞的人选。
对于任用禄东赞,贡日贡赞从心里就是不愿的,因为当初外放和打压禄东赞就是贡日贡赞的意思,现在如果贡日贡赞再自己召回禄东赞,贡日贡赞这个赞普在吐蕃就再无威信可言了,甚至会就此沦为禄东赞手中的傀儡。
贡日贡赞问道:“用禄东赞就能解决眼下困局,击退唐军吗?”
赤桑扬敦回道:“用禄东赞未必就能击退唐军,但如果不用禄东赞,那就一定不能击退唐军,唐军兵力强胜,胜于我吐蕃,如果吐蕃上下还有一个人能为赞普退敌的话,那这个人就只可能是禄东赞。”
赤桑扬敦所言,贡日贡赞虽不想承认,但却也不得不承认,眼下的局面如果连禄东赞都无法处置的话,那真的就再无旁人了。
赤桑扬敦看着贡日贡赞的模样,见他脸上还有犹疑之色,于是道:“赞普的担忧臣也知道,但比起赞普一时的颜面,显然是吐蕃的存亡更加重要,为了保住逻些,为了延续我吐蕃国祚,还请赞普勿要犹豫了。”
贡日贡赞抬头看着赤桑扬敦,思虑了片刻,终于无力道:“有劳大相传令,着象雄都督禄东赞放弃象雄,抽调全部兵力回逻些,主持拒敌大事。”
作者的话:
今天是中秋佳节,感谢各位新老书友对谨言的支持,谨言在这里祝各位书友节日快乐,阖家幸福,希望各位书友生活、家庭、事业、学习顺利,一切都能像今晚的月亮这样圆圆满满。
第二十四章 撤兵象雄
对于大唐之后的人而言,被问起高原之上最著名的国度,脱口而出的一定是吐蕃。
因为吐蕃的名气太大的,不止拥有弃宗弄赞、禄东赞、钦陵等等这样的英雄人物,吐蕃还创造了高原政治和文明的高峰。
但在大唐之前,如果提起高原国度,那第一个被想起的一定不是吐蕃,而是吐蕃更西面的象雄国。
象雄在高原之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吐蕃一统高原之前,象雄就是高原最强的国家,也代表着高原之上最高的文明顶峰。就是后来的吐蕃,也有许多继承和借鉴象雄的地方,比如吐蕃的文字就是自象雄文中脱胎出来的。
当初征服象雄国是吐蕃的第一等要事,战胜象雄对吐蕃来说意义重大,不止是在国土和人口上给了吐蕃很大的支持,而且在文化上也对吐蕃助益极多,可以说,有象雄的吐蕃和没有象雄的吐蕃是全然不同的两个国家。
当初战胜象雄也是给了弃宗弄赞极大的信心,这也才有了后来吐蕃使节敢在长安求亲逼婚的事情,正是象雄战场的胜利给了弃宗弄赞这样的底气。
但现在,弃宗弄赞和禄东赞呕心沥血,历时多年谋划才得的象雄之地却不得不准备放弃了,因为现在唐皇李恪御驾亲征,吐蕃正面临亡国之灾,如果吐蕃再拘泥于象雄一地的得失,摊薄吐蕃的兵力,那整个吐蕃都会有灭国的风险。
所以为了度过眼下困局,吐蕃务必是要放弃象雄的,既是为了收缩有效兵力,也是为了召回国中最是善战的禄东赞,让他领兵前往北线退敌。
赞普贡日贡赞下令,很快消息就送到了身在革吉领兵的禄东赞的手中。
“阿帕,这是什么时候的消息。”禄东赞的主帅大帐中,三子赞婆看着禄东赞递给他的信件,对禄东赞问道。
禄东赞回道:“这就是方才才送来的消息,到我的手中也不过才片刻。”
赞婆看着手中的信件,惊讶道:“赞普竟然要阿帕放弃象雄,想来逻些那边的战局已经坏到了极点。”
象雄对吐蕃的意义赞婆是知道的,身为赞普的贡日贡赞既然叫禄东赞放弃象雄,收缩兵力前往逻些增援,想必是逻些战局吃紧,贡日贡赞已经应付不来了。
禄东赞道:“唐皇天纵英姿,此番他御驾亲征,麾下更是兵强马壮,对吐蕃可是志在必得,赞普应付不来也是正常。”
李恪领唐军主力来势汹汹,莫说是不通军事的贡日贡赞了,就算是换成行伍出身,功业无数的弃宗弄赞,只怕心里也没有底。
赞婆问道:“那阿帕准备怎么办,从赞普之命放弃象雄吗?此前为了守住象雄阿帕费了许多心力,军中将士更是损失惨重,若是就此放弃象雄,未免太可惜了。”
象雄旧王室受李恪相助,起兵复国,声势极大,身为象雄都督的禄东赞为了镇压他们,几番征战,好不容易才慢慢稳住了局势,保住了革吉以东的象雄核心地域。为了保住象雄,吐蕃付出了许多,现在若是要赞婆就此放弃,难免有些不舍。
禄东赞道:“大唐南下,国都都将不保,若是逻些丢了,这象雄要或是不要又有什么区别,而且统领唐军西路大军的任雅相也将至,一旦唐军西路大军到了,到时象雄战局必定又添变数,我们也未必还能守得住象雄,不如早做打算。”
如果只是应付象雄旧王室的复国,禄东赞自问还是能够应付得了的,但如果再算上唐军西路主将任雅相的六万精锐,禄东赞就没有足够的胜算了。
左右对于对战唐军并无把握,与其在象雄孤注一掷,禄东赞还不如早些抽身出来,保全兵力,留着备战唐军主力。
赞婆问道:“那阿帕准备何时撤军?”
禄东赞皱眉思虑了片刻,回道:“赞普之命下地急,想必是等不了多久了,从此处到逻些还有些距离,我即刻动身,领兵回国都复命,而后请命前往白毕泽防卫。”
唐军已经破了阁川驿,下一个目标就是重镇达木城,以李恪的本事和唐军绝对优势的兵力,达木城恐怕守不了太久,一旦达木城再丢了,那在逻些北面的可守之地就只剩下一个白毕泽和一个褚杂城了。
如果禄东赞赶到逻些时唐军已经兵临国都城下,那他的到来也没了意义,所以禄东赞一定要在唐军行抵白毕泽前先到一步,如此才可与唐军周旋。
赞婆看着禄东赞紧皱的眉头,不禁对未来的局势也多了些担忧,赞婆又问道:“与唐军一战,不知阿帕有几分胜算?”
禄东赞如实回道:“如果阁川驿还在我吐蕃手中,我当有五成胜算,至少可保藏南北门不失,但现在阁川驿已失,免不了要与唐军正面交锋,这一战的胜算只怕我吐蕃不足两成。”
禄东赞不是狂妄的雄骨,禄东赞去过长安,和李恪,和大唐打的交道很多,他很清楚大唐的实力。没有天堑可守,只在开阔之地与唐军接硬仗,他实在是没有求胜的信心。
赞婆对情况虽然早有自己的判断,知道此战不会容易,但是当他从禄东赞的口中得到这个数字的时候,他的心还是猛地沉了下去,不禁也是一慌。
赞婆咬了咬牙道:“只要阿帕在,就算胜算不足两成,儿也愿随阿帕前往,与阿帕同生共死。”
赞婆的话,将自己与禄东赞共同进退的决心表露无遗,若是平常,禄东赞必会多赞扬两句,但这一次,禄东赞却果断地回绝了他。
禄东赞道:“不,你不必随我往逻些,你领兵去普兰,我虽从赞普之命放弃了象雄,但普兰是吐蕃前往象雄的锁钥之地,普兰不能丢。”
赞婆问道:“阿帕可是要儿守住普兰,以待来日阿帕退了唐军,好再图象雄?”
普兰位置显要,易守难攻,居于吐蕃和象雄之间,雪山环绕的谷地,是两国来往最重要的一条路,只要留着这条路,将来吐蕃再收回象雄就不会太难,至少保存了火种。
赞婆的话有些道理,但他却估错了禄东赞的意思,禄东赞虽有些这方面的意思,但却不是主要,禄东赞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保住赞婆的性命。
禄东赞道:“这普兰不止是象雄和吐蕃之间的咽喉要道,更是你安身立命的所在,只要你拒守普兰,将来无论高原的局势怎么走,你都可以在大局已定后待价而沽,保住性命。”
第二十五章 吐蕃君臣
尽管禄东赞的次子钦陵在大唐为官,拜唐皇李恪为师,身居高位,甚至还娶了大唐宗室女,但这并不影响禄东赞对吐蕃的忠心,因为在禄东赞的眼中,今日的吐蕃也是他的心血和成就。
不过禄东赞虽然忠于吐蕃,但也不是那种全无半点私欲的愚忠,在禄东赞忠于吐蕃的前提下,禄东赞还尽可能地保住了诸子的性命。
次子钦陵不必说,自然是无恙的,长子赞悉若现在噶尔家族的封地,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