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庶子夺唐 >

第65章

庶子夺唐-第65章

小说: 庶子夺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恪抬头看了看撷玉楼正堂的布置,倒是与他所想的大不相同,没有太多艳俗的布置,反倒显得雅致非常,甚至就连店内迎客的姑娘都颇有几分颜色,不似外面的庸脂俗粉。

    李恪回道:“倒也没有什么熟识的姑娘,我们不过是来听听曲子的,你给我们寻个雅间,找几个嗓子清亮些的姑娘便是。”

    姐儿听了李恪的话,又看了看李恪的架势,心中已知,李恪想必是头回来的生客。

    但凡是熟客,都不会如李恪这般说话,而且他做了这么些年的青楼请来送往的活计,如李恪这般带着自家婢子逛青楼的,还是头一遭呢。

    不过这姐儿断不会因为李恪是个雏儿而有丝毫的怠慢,反倒越发的殷勤了,因为越是李恪这样出身富贵的雏儿,出手便越发地阔绰。

    姐儿忙引着李恪和王玄策上楼道:“公子楼上请,奴家这就为公子安排去。”

    姐儿将李恪和王玄策引起了一间临院的雅间,便下去安排了。

    这些姐儿在青楼混迹多年,看人的本事自然练地准当,她心知如李恪这般少年贵公子恐不喜那些样貌美艳的打扮,故而专门为李恪寻来了几个模样清丽可人的姑娘来。

    这青楼中的女子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娼妓,以出卖身子为活,而另一种则是清倌人,这些清倌人自幼养在青楼,才色俱佳,非但样貌好看,更能识文断字,吟诗作画,李恪不是常人,姐儿为李恪找来的姑娘便是清倌人。

    李恪一身锦袍华服,又生的唇红齿白,进了雅间的湥з亩患死钽〉哪Q阒悄幕ü笕思椅瓷婊冻〉墓樱奔瓷伺矢街摹

    毕竟李恪这样的人在青楼中并不常见,一旦李恪当真相中了她们,动了真心,将她们赎回府中,哪怕只是做个侧室也比在这青楼中看人眼色要好上无数。

    可她们哪里知道李恪的身份,李恪若当真有这份心,只消他开口,宫中比她们颜色妍丽的宫婢大有人在,李恪根本就不是冲着姑娘来的,所以尽管她们使尽了浑身解数,李恪依旧不为所动,只是老神在在地微阖双目,不解风情地干听着曲子,看着姑娘们都心焦。

    倒是李恪身后站着侍候的丹儿,看着李恪面对美色丝毫不为所动的模样,脸上颇有几分得意。

    这曲子听了许久,光是这茶水都换了两遭,也唱的姑娘们口干舌燥,喉咙都快冒了烟。

    谁能想到,眼前这少年竟如此稳得住,害的他们自讨没趣,他们看着李恪的眼神都多了几分幽怨。

    就在姑娘唱地都快没了气力的时候,李恪要等的东西终于等到了,雅间外的阁院中突然响起了一阵喧哗声。

    李恪抬眼朝着院中努了努嘴,王玄策知意,立即命门外守着的王府卫率下去查问。

    不多时,王府卫率便探查到了消息,回到了雅间。

    “回禀公子,楼下是两人为了一个姐儿大打出手,还见了血,动静倒是闹得不小。”王府卫率对李恪道。

    “哦?竟有此事?”李恪说着,脸上竟露出了一丝趣色。

    李恪的反应看在唱曲儿的几位清倌人眼中,眼神便越发地幽怨了,谁能想到,多么好的一位贵公子,可偏偏对她们生不起半点兴致,看着她们,甚至还不如看着楼下为了争风吃醋动手的两个男子来地热闹。

    不过此时的李恪哪还顾得及她们的感受,李恪对身旁的王玄策问道:“先生,这坊内斗殴,归何部管辖?”

    王玄策回道:“依制属右武侯卫管辖。”

    李恪道:“立刻拿我的贴子下到了右武侯衙门,要他们即刻处置此事,最好是能叫来右武侯将军执失思力,我要把事情弄得越大越好。”

    “诺。”王玄策当即应了下来。

 第五十八章 所谓风流

    右武侯卫,掌长安城内防卫,除了每日轮值宫城之外,更领各坊武侯铺,兼巡街职责,寻常百姓报了案,尚且需遣坊丁或军士前往调停,更何况还是楚王李恪命人送来的帖子。

    李恪的帖子下到有武侯卫执失思力处,执失思力心知这是李恪之意,生怕李恪也在其中,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即刻亲自带上上百兵将,竟是将撷玉楼围了起来,任何人不得进出。

    待一应查明之后才知此时本与李恪无关,将闹事之人狠狠地责罚了一顿,收兵回衙了。

    一起寻常的街坊争斗竟引来了右武侯卫将军,本就怪异地很,寻常人自然不知因果,但却恰好叫当日轮值的监察御史看出了端倪,于是一番查证之后,一封弹劾李恪的奏疏,又送往了皇宫。

    “陛下,御史台递来一本折子,又是弹劾楚王擅自插手部务。”次日午前,立政殿中,李世民正如往日一般在书房批阅奏章,黄门侍郎王珪又将一封刚刚送来的奏折,对李世民道。

    李世民闻言道:“楚王之事,朕已做区处,他们还待如何?莫非真的要朕为了这等小事重责楚王不成。”

    李世民身为帝王,每日所需批阅奏章无数,精力不及,而李世民又对王珪很是信任,但凡是五品以下官员所上之奏章,均有王珪先行阅览,按紧要轮序,再交由李世民批阅。

    监察御史不过八品官,他递上来的折子王珪自然是先行看过了的。

    王珪苦笑了一声,对李世民道:“启禀陛下,此封奏折所言乃昨夜之事,与之前非是一事。”

    不是一件事情?

    李世民听了王珪的话,脸上露出了怒色。

    李世民已经下旨,命太子听讼三法司,就是为了告诫李恪,而且后来还专程命人嘉奖李恪,这又是另外一种告诫,可李恪竟然丝毫不予收敛,还如此大胆,李世民岂能不怒。

    难不成李恪当真是仗着自己的宠爱,偏要插手三法司之事?还是非要借为民伸冤之举攒望,收拢人心?

    李世民问道:“楚王又给大理寺下帖子了?”

    王珪将手中的奏折递到了李世民的案头,对李世民道:“此次殿下倒是没下给三法司,而是下给了武侯卫。”

    “他下帖子给武侯卫做甚?”李恪身为皇子,能与武侯卫有什么瓜葛?李世民听了王珪的话,好奇地打开了案头的奏折。

    李世民方一打开奏折,不过看了两眼,李世民脸上露出一丝怪异之色,惊讶道:“这不屑子,色胆包天,小小年纪竟敢上青楼寻欢?”

    李世民看着监察御史的奏折,第一时间倒不是因李恪擅自给武侯卫下帖子而怒,而是因李恪往平康坊寻欢而怒。

    李世民诸子中,包括太子李承乾在内,李恪一直都是李世民最为得意的麟儿,可他没想到,李恪一向说话老成,没想到他做事竟也如此“老成”,其他皇子还在读书的年纪,他仗着自己开府在外的便利,已经开始上青楼找姑娘了。

    所谓“食色,性也。”

    身为男子,李世民自己也不是什么不近美色的正人君子,但他自己也是一十五岁方才娶的妻,以李恪的年纪便如此贪色,实在是太早了些。

    王珪道:“楚王久居塞外,塞外民风开放,与我大唐大不相同,殿下这个年纪去青楼,未尝不是这个缘故。”

    王珪说着,提及了李恪久居突厥之事,李世民心中原本的不悦也消散了许多。

    李恪久在突厥,接触的都是胡人,看得多了自然也就是成了习惯,所以此事倒也不尽是李恪之过,而且此事传出去虽不好听,但以李恪的身份,年少风流倒也算不得什么大事,无伤大雅。

    李世民想了想,心中还是将此事暂且放过,转而对王珪问道:“楚王以亲王身份下帖子至武侯卫,叔玠以为妥否?”

    王珪回道:“寻常百姓见了坊中殴斗尚可前往武侯卫检举,殿下既亲眼见了此事,下帖命金吾卫来此处置自无不妥,只是这动静实在是大了些。”

    街坊中有人围斗,百姓前往武侯铺检举本就是应有之意,而维护京中治安也本就是武侯卫之责,李恪检举本无过错。

    只是李恪堂堂亲王,他下了帖子到武侯卫,武侯卫上下岂敢怠慢,武侯卫将军执失思力竟是亲自前往。

    堂堂右武侯将军,执失思力竟亲自率军前往撷玉楼调停,吓走了许多撷玉楼的客人,动静着实闹地不小。

    王珪之言,也正是李世民心中所想,不过除此之外,李世民还有其他的念头。

    先前李恪插手三法司,擅自给大理寺下帖子,李世民一度担心李世民有借此收买人心,邀买名望之嫌,故而特地命太子听讼,借此敲打李恪。

    可看李恪近日的举动,丝毫没有因为李世民的敲打而有丝毫的收敛,反倒越发地变本加厉了。

    以往还只是给大理寺下帖子,今日帖子已经直接下到了武侯卫,难不成李恪不担心李世民因此动怒吗?

    不过李世民这么想着,心中原本对李恪的猜疑反倒动摇了几分。

    若是李世民敲打之后,李恪从此战战兢兢,谨小慎微,李世民反倒觉得李恪似有所图,可偏偏李恪却依旧是一副有恃无恐的模样,和以往并无二般。

    李恪的作为叫李世民不禁怀疑起了自己原先的判断,莫非李恪本就没有觊觎太子之位的意思,只是他们多疑了?

    李世民对王珪问道:“叔玠以为此事如何?”

    李世民这么问,王珪自然知道李世民的意思,李世民问的不是李恪下贴武侯卫之事,问的是李恪其人。

    王珪曾因参与皇子之争吃过亏,还险些丢了性命,祸及家小,如今李世民又这么问,他不得不小心对待。

    王珪思虑了片刻,回道:“见不平事,生不平心,殿下兴许只是急公好义,如此而已。”

    王珪的答案,恰巧是李世民本意想要听到的。

    李世民道:“传朕口谕,着楚王入宫觐见。”

    “诺。”王珪俯身应下。

    可就在王珪领命,准备着人传旨的时候,李世民看了看时辰,又突然想了什么,于是对王珪接着道:“时辰不早了,今日朕在昭庆殿用膳,你传旨直接让楚王来昭庆殿吧。”

    时间快到了用膳的时辰,李世民心疼李恪,担心李恪空着肚子入宫,故而有此一言。

 第五十九章 入宫释疑

    李恪才入宫门,楚王李恪在平康坊青楼妓馆寻乐,一掷千金的说法便甚嚣尘上。

    甚至还有传闻传出,楚王李恪钟情一容貌迭丽的青楼清倌人,夜宿平康坊,乐不思蜀,整日不归,直到皇帝传诏的圣旨传来,楚王李恪才同美人和泪相辞,念念不舍地进了宫。

    正所谓:“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皇子风流本就算不得什么罪过。

    况且才子佳人的话头自古便有,众人已经听地乏了,皇子佳人的故事反倒新鲜许多,李恪流连青楼里坊的消息竟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李恪曾出使突厥,于长安百姓有恩,李恪向来都是长安城的宠儿,关于李恪的消息更是风靡极快,不过半日便在长安百姓的茶余饭后成为上佳谈资。

    不过现在的李恪却没有精力去顾及这些了,他现在想着的是如今从李世民的心中释疑。

    “儿臣李恪,拜见阿爹,阿娘。”午时过后,李恪径直来到昭庆殿的内殿,对殿内坐着的李世民和杨妃跪地拜道。

    杨妃见爱子拜在身前,生怕李恪拜地久了,身子受累,便想要李恪起身,可李世民当前,杨妃自然不便开口,于是便转头看向了李世民。

    李世民自也知道杨妃的意思,但李世民却轻轻哼了一声,对杨妃道:“如意不必心疼他,且让他跪着吧,也好涨涨记性。”

    杨妃听了李世民的话,心知李世民必是在生李恪的气,但李恪押妓的谣传自宫外传起,却还没有传到深宫之中,杨妃尚还不知,于是对李世民问道:“可是虎头哪里惹恼了陛下,陛下竟这般动怒?”

    李世民指着李恪,对杨妃道:“你问他自己。”

    杨妃闻言,低头向李恪望去,李恪也抬头看了看杨妃,自己却红着脸没有开口。

    杨妃看着李恪的样子,只当李恪是犯了什么大过,不敢开口,于是忙对李世民求情道:“恪儿年少,一时做事恐怕有失分寸,还望陛下恕罪。”

    李世民听了杨妃的话,又看着李恪这副模样,拍了拍腿,对李恪道:“你还知道难为情,你在青楼押妓的时候怎么就不难为情了?”

    杨妃听闻李恪竟去青楼押妓,脸上露出了满满的讶色,看着李恪惊讶道:“你小小年纪好大的胆子,怎的敢去那些地方。”

    李恪闻言,忙解释道:“儿臣并未押妓,只是听闻平康坊姑娘曲子唱的好,故而去听听曲子罢了,别无其他。”

    平康坊是何等地方,去了便光听曲子?

    李世民对李恪的话倒是信不了几分,对李恪道:“你若只是想听曲子,大可去教坊司便是,那里曲子唱的好的大有人在,你就非得去那些腌臜之地吗?”

    李恪回道:“宫中教坊司的曲子恪儿听得多了,有些腻了,故想换个口味听听。”

    李世民道:“那倒也是,教坊司的曲子端庄大气,哪如青楼妓馆那些莺莺燕燕,你侬我侬来的好听。”

    李恪生怕李世民动了真怒,忙道:“阿爹息怒,恪儿不过图一时新鲜,再也不敢去了。”

    以李恪的年纪,若是去青楼听个小曲倒也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过,李世民见李恪认错,于是对李恪道:“朕准你外出开府,是为了方便随时向先生讨教学问,不必拘泥于宫中时规,不是为了放纵于你,由着你的性子胡来。”

    李恪听着李世民的教训,点了点头道:“阿爹教诲,儿臣知错。”

    李世民看着李恪,似乎又想起了什么,又接着问道:“此前你曾向朕请命,欲随叔宝习武,朕同意了你请求,你后来可曾去过?”

    李恪道:“前些日子恪儿忙于旁事,还未来得及正式向大将军请教武艺。”

    李世民道:“既如此,那你明日便去吧,你年少精力盛,便可多习武消磨,少去那些烟花之地,无甚益处,更何况你还是兄长,你若是榜样打地差了,将来愔儿是要学着你的。”

    李恪低头应道:“阿爹教诲,儿谨记于心。”

    李世民见李恪知错,于是抬了抬手,对李恪道:“你来的匆忙,想必还未用饭吧,快起来,同我们一起吃些。”

    “谢阿爹。”李恪得了李世民这句话,站起了身子。

    李恪起身在桌旁坐下,李世民这才下旨传膳。

    李世民一向崇简尚朴,午膳也吃的简单,一盘烩竹笋、银耳白果汤、清炒虾仁,还有几盘肉食,便是李世民常例的午膳,比起寻常富贵人家尚且好不了几分。

    不过李恪胃口一向不错,倒是不挑,当着李世民的面也一连下了三碗粟米饭,方才填饱肚子。

    饭饱之后,杨妃抱着李恪的小妹高阳公主李芳龄哄去午歇,而李恪则同李世民相挨着坐在桌案边。

    李世民突然从袖中掏出了一封奏折,似是闲聊地对李恪问道:“这是御史台上给朕的折子,你且看看。”

    李恪看着放在桌案上的折子,心中知道,这恐怕才是李世民今日传他进宫的重头戏。

    李恪拿起桌案上的折子,只是简单地看了几眼,脸色一沉,忙自辩道:“启禀父皇,儿臣绝无擅自插手朝务之心,这折子所言实在是污蔑儿臣,还望父皇明察。”

    李恪说着,脸上露出了满脸的焦急和委屈之色,就连对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