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来自大明辽东 >

第124章

我来自大明辽东-第124章

小说: 我来自大明辽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张盘觉得,若是这老家伙的老妻在此,隔个十天半月的,梅开二度都不在话下。

    只不过袁可立是个定力极强的人,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阳气,自然不可能就那么白白浪费,而是要全都扑在国事之上的。

    水师,才是由他一手创立的登莱军的王牌,莱州近海,因此水师都在那边。

    早在十天之前,身子才刚有了起色,袁可立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带着重真去看看。

    无奈之下,小伙子只好使坏,在对他的督脉进行推拿的时候,加重了力道,将他折腾得死去活来,差点儿虚脱,这才好歹延后了十天。

    袁可立的身体底子其实很好,若不然也不可能殚精竭虑了这么多年,明明吐血了却只简单调理,便又一副生龙活虎的样子。

    打老虎那是不可能的,可是骑马却不在话下。

    老仆阿福非但没有阻止,反而也牵来了一群高大的战马,带着一群亲卫跟在了自家老爷的身边。

    这一幕,让吴三桂等人啧啧称奇,便连黄重真都有点刮目相看,登州的文武官员以及百姓,却早已见怪不怪。

    骑马出城的时候,许多百姓见了这主仆二人之后,在让至一边的同时,还会亲切地与袁可立打招呼。

    ——“袁公,出去啊?”

    “又要去巡视水师啊?袁公。”

    “早点回来啊,袁公。”

    袁可立平易近人,一一点头致意。

    那样子不像出城巡视的巡抚,倒像得胜而归的袁帅。

    打马跟随的重真,斜了斜吴三桂那副不无羡慕的表情,很期待这寻常的一幕能够对他起到教育意义。

    若自己的奋斗终究无法阻挡那个关键历史节点的来临,这个注定成为关宁军中重要一员的辽东军阀子弟,也不要冲冠一怒,只为红颜。

    怒发冲冠与冲冠一怒,毕竟是有所区别的。

    黄重真也知道要想在古代活得久,身体素质那是排在第一位的。

    因此,他才格外注重锻炼与保养,而不是仗着有一副好身板而肆意挥霍,至少也要像袁可立这样,活到六七十岁了,还能骑着战马在原野之上驰骋。

    虽说大黑马其实只发出了五成的力,但是重真还是很期待那种老骥伏枥,伏在马背上任由风在耳边呼呼吹过的感觉。

    也突然明白了跑车在成为后世华夏最基本的交通工具之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老头子喜欢开着敞篷追小妞。

    原始的马力比不过跑车的速度。

    但是那种与战马融为一体,全身上下都在乘风破浪,好像御剑飞行的感觉,却是那个钢铁森林逐渐代替原始森林的时代,所极难能够感受到的。

    ——重真也是在长大了之后,才于某一天突然发现,儿时记忆中的马路,在不知不觉中,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层层叠叠的立交高速公路。

    看得出来,袁可立年轻的时候必定也是个十分张扬的少年。

    或许是许久未曾享受这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了,竟一边策马狂奔,一边扭过头朝始终与他保持着半个马身的重真嘶吼。

    那声音被风灌进了重真耳朵,是一句疑问:“你可曾见识过水师?了解过水战?”

    “或许是因为不太好意思,因此才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发问吧。”

    重真想到,然而这坏坏的小子也不回答,只是仰天一声长啸——想起后世华夏的强大,但凡是炎黄子孙,便都会引以为豪。

    大黑马早就不耐烦照顾领导自尊这种腌臜事了,以为主人发出了全力冲刺的命令。

    于是乎,便也跟着一声长嘶,立刻就将健硕的四蹄有力地踏在大地知上,瞬间便如一道黑色的旋风,与袁可立座下的小红马拉开了好几个马身。

    小红马早已养成了不尽全力便可稳居第一的习惯,见状立刻大怒,竟不待袁可立发出指令,便也跟着长嘶一声,奋力地追赶起来。

    若非袁可立年轻之时练就了一身好骑术,年纪大了也未曾落下,非被这突如其来的冲刺摔下马来不可。

    可即便如此,袁阿福等人还是被吓得不轻,却又没有飞身换马的能力,只得拍马紧紧跟随,生怕袁可立出现任何意外。

    周吉祖宽等人的骑术,放在关宁铁骑之中也是绝对的佼佼者,也都紧随其后。

    吴三桂更是凭借着精湛的骑术,胆大心细地缓缓靠近袁可立,与他保持着一个马身的距离,一副但有差池,便立刻飞身相救的架势。

    多少让袁阿福等袁可立的家仆亲卫,放心了一些。

    从沈阳绕道回到关宁,要么草原辽阔,要么山高路险,为了甩脱身后的凶悍追兵,重真等人将黄台吉赠予的枣红马等代步工具,运用到了极致。

    诸多看似强壮的战马,或因力竭而死,或因失足而摔下山崖,唯独少量战马紧随它的身后,牢牢地将四蹄踩在大地之上。

    即便是来到关宁,那些战马也都因为高强度跋涉,从而或多或少出了一些问题。

    唯独枣红马非但没有,反而变得越发强壮。

    (

 第一百九十六章 空军空战与星河大战之遐想

    便连袁崇焕听了它的事迹之后,也不禁感叹道:“毕竟是连后金贝勒多尔衮的专用坐骑,都敢正面交锋的存在,真是一匹好马。”

    然而,这样一匹通灵而又强大的战马,不过一个晚上,就心甘情愿的,被重真座下的这匹大黑马骑了,还珠胎暗结,怀了它的孩子。

    因此,马中首领当久了的小红马,哪里会是大黑马的对手。

    也就勉强追赶了片刻,便呈现出了力竭之相,若非重真控着大黑马收起了三分脚力,只这片刻时间,便非得累得口吐白沫不可。

    蓦然,重真猛地一扯马缰,大黑马一声长嘶,人立而起,两只前蹄重重地踏在地上,踩出了两个小坑,迅速前冲的身子也陡然停了下来。

    这对于战马来说,其实是会造成较大损伤的,就跟跑车急刹车一个道理。

    但强壮的大黑马却一点事儿都没有,反而打了一个响鼻,以示对主人的弱弱抗议——如此短时间的冲击强度,还不至于让它酣畅淋漓。

    袁可立见状,下意识地便控着座下的小红马开始减速,最后希滤滤地来到大黑马身边,昔日高傲的奔跑冠军,此时却呼呼喘着气儿,瞅着高大的黑马。

    一双通灵般的眼眸深处,既有求饶,又有钦佩,讨好地将硕大的红脑袋伸了过去,大黑马却嫌弃地扭过头去,并再次发出一声嗤之以鼻般的响鼻。

    黄重真哈哈一笑,便明白了这位老伙计的心思:“老子是有老婆的马。”

    袁可立再怎么事必亲躬,自然都是不会去理会两头牲畜到底交流了些什么内容的。

    他只是瞅瞅端坐在马上,灿烂地对着自己傻笑的重真,再扭身看看纷纷抵达的关宁健儿与自己的亲卫,以及落在最后边的老仆和亲卫。

    见一只硕大的黄狗,竟也吐着白气呼呼地赶了上来,不免生出了人不如狗的沮丧感觉。

    这是一种无关嫉妒,只会在最优秀的人心中生出来的,遇强便要越强的好胜心理。

    重真从来也都是这样一个敢于自我鞭笞以求奋进的人,多少看出了一些端倪,于是立刻便朝着冬日里暖阳当空的广阔天际,一阵酣畅淋漓的大叫:“啊!”

    就当所有人都像看傻子一样看向他时,他才蓦然收敛,轻飘飘地说道:“莫说水师水战,便是空军空战,星河舰队星球大战,某家也不曾陌生。”

    说着,便不管人听得懂听不懂,轻轻一夹马腹,便沿着登州通往莱州的官道,缓缓前行。

    周吉也不顾忌袁可立的身份,只朝各位登州袍泽微微拱手,便很自然地跟了上去。

    吴三桂略一犹豫,对袁可立说了句“大人,标下在前方等您”,便也策马跟随,祖宽等人见状,莫不有样学样。

    倒是卢象观与黄宗羲,大概是同为文人的缘故,一直循规蹈矩地跟着袁可立。

    “空军空战?”袁可立瞅瞅晴朗的天空,脑海里面自然而然地便想起了一群翼装人类飞上天空,用刀剑对砍,用弓箭对射,充其量用火铳互轰的场景。

    至于“星河舰队星球大战”,以他多维度的思维也难以脑补,只能勉强想到与牛郎织女相关的天河,以及天空中偶尔出现的流星,以及更少的流星雨。

    望着那一人一剑一马一狗的矫健人影,袁可立百感交集。

    既想起了年轻时候的自己,又觉得又是对其深入了解,便越觉得这个被太阳晒得黝黑的年轻小伙,胸腹之中怀着的如海般深沉的情怀与学识。

    “普天之下,怎会有如此年轻,却又如此博学……哦不,是杂学之人呢?有时候觉得他是在吹牛,有时候轻轻一言,便能发人省醒。真想多与他相处一些时日,好好对他深入了解一番啊。”

    袁可立一点儿都不气恼地跟在关宁少年身后,一个又一个地看过去,觉得真是天佑大明,降下了如此多的将才,甚至帅才。

    袁七祖宽赵大同金福麟马宝这些关宁军中的好少年,无不忠勇憨直,假以时日,必定会成长成为张盘一样的悍将。

    吴三桂身上那层掩饰得很好的伪装,照样逃不过袁可立如炬的慧眼,但也不失为热血少年,但凡是好好培养,再加以一定的枷锁,便是一员国之干才。

    看上去,重真也一直在引导这小子。

    那个沉默寡言,老是像只跟屁虫一样,跟在那只大蝗虫身后的小伙子就更加不用说了,乍一看毫不起眼,却是这八个关宁小兵中,仅次于重真的坚毅之辈。

    只要运用得好,别说将建奴牢牢的阻击在辽左,便是完成岳武穆未竟之遗志——“直捣黄龙府,与君痛饮耳”,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只是可惜,大明除了立国北伐的那会儿,就再也没有武将统御大军独当一面的例子了。

    就连戚继光都要与张太岳搞好关系,李成梁更是养寇自重,最终给大明养出了一头强大的野猪皮出来……

    那么,如卢象观黄宗羲这些正在受到时光与经历打磨的读书人,是否有机会成长成为如于少保那般,力挽大明于怒涛狂澜之中的存在呢?

    想想自己的经历,即便非常不愿意承认,但袁可立还是慨叹着默默摇了摇头。

    ——青史之上,这些心怀天下的读书人,或许会大放异彩,但是想要文能安邦,哪怕镇守一方,那也是极其艰难的。

    因为,大明的派系斗争,实在是太激烈啦。

    那些真正想要做些事情的文臣武将,所受到的掣肘与枷锁,也实在是太多啦。

    一如自己,一如徐光启,一如袁崇焕……

    哪怕是马世龙,贺虎臣这些已经非常小心翼翼的武将……

    八个关宁小兵的举动虽然有些无礼,但袁阿福还是非常感激重真才只轻轻一语,便让自家并不安分的老爷,将狂奔改为老老实实的慢走。

    至于重真所说的空军空战,乃至星河舰队星球大战。

    这小老头是提不起半点儿兴趣,甚至嗤之以鼻的。

    倒是道路远处的山林之中,隐隐传来的虎啸熊吼,让他颇有些心惊,座下的战马也有点儿慌张。

    但是反观那八个关宁少年以及他们的牲畜伙伴儿,哪怕是卢象观黄宗羲,都像是没事人一样儿,有时还会以长啸遥遥地回应几声。

    尤其是那只硕大硕大的黄犬,到底是狼是狗啊?那老是仰天长啸学习狼嚎的样子,让袁阿福很是吃惊,觉得这帮人不是傻子,就是傻狗。

    从登州出来之后,重真算是真正见识到了袁可立治理地方的水平。

    虽是冬日,万物萧瑟,但是官道两旁,仍可看出阡陌交通,平整有序。

    甚至许多老农大冬天的也不曾歇着,而是趁着冬阳正好,将前几日因为严寒而产生的寒冰,捯饬成一大块一大块的,搬到田里去。

    有的用车在拉,有的则用肩膀在挑,还有的则杠在抬。

    爷字辈的伛偻着身子走在前边,尽可能地驼着背,让被绳子牢牢捆着的冰块往自己那边滑。

    却不想孙字辈的跟在后边,早就用一手一肩抵着杠头,另一只手则牢牢地抓着粗糙的麻绳。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太平盛世里辛勤而又充实的喜悦。

    每一个看到袁可立的人,不管隔着多远,都会抬起头大声地与他打招呼,双脚却并不停止,手上的动作也并不停歇。

    袁可立无不一一回应,在这由自己守护着的和平里,像个孩子一般尽情地笑着,脸上的褶子堆在一起,就像一朵正在盛开的灿烂菊花。

    哪怕他的心中,充满着对于未来的担忧,也不会对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们吐露。

    一切,只需默默守护即可。

    袁阿福与他的亲卫对于此,早就见怪不怪了。

    卢象观与黄宗羲却似有所悟,蓦然觉得自己的心胸也都开阔了不少。

    便连吴三桂那颗坚韧而又狭隘的心,都受到了莫大的冲击。

    重真更加不会去拆穿这些极易被乱世打破的承平景象,看到这一幕幕,便只是会心地笑着。

    他的脑海之中,也不禁浮现起前世小的时候,稻米或者番薯土豆,乃至特产香榧丰收之后,他与那个跛脚养父用杠抬回家中藏起来的场景。

    那个时候,苍老的养父心疼他稚嫩的肩膀。

    可十来岁的他,却也倔强地想要体谅养父那日渐伛偻的肩背。

    这番温暖温馨,最终成就了一个奋发向上的黄重真。

    这样的一种态度与精神,哪怕是穿越来到大明,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前世,为着中华人民负重前行。

    今生,为着华夏百姓灭虏平寇。

    枪杆子里出政权,等到杀光了那些想要撕咬华夏血肉的胡虏,以及本土之中不肯安分守己的鬣狗,再去考虑天下大定,华夏大同吧。

    尽管袁可立很想早日带着重真抵达莱州,但见他对这路上的一切都极感兴趣,又从无事献殷勤的吴三桂口中得知。

    这个有着“大蝗虫”绰号的家伙,对于许多地方并无蝗灾,却比蝗虫肆虐还要令百姓痛苦不堪的官府乡绅,是极其深通恶绝的,唯独对此情有独钟。

    (

 第一百九十七章 华夏军人的良好习惯

    联系起张盘的延时,以及同在山东为官的地方大员来信抱怨,说是遭受了一股数量不小的盗匪袭击,请求支援,袁可立心中不无骄傲,却又心照不宣。

    于是,便依着这个十七岁的少年,放缓了脚程。

    在此过程中,同为拥有真性情与家国情怀的爱国者,二人每每有感而发。

    二人都是务实之人,于细微处得真知,立足实践探真理,基于山川工农论天下时局。

    非但彼此之间获益匪浅,更令卢象观与黄宗羲这两个欲行万里路的儒生,眼界大开,大受启发。

    对此,袁可立与重真都是十分的乐见其成。

    周吉总是不言不语,却若有所思。

    吴三桂铁了心的少说话多做事儿,且因书读得实在太少,见闻受限,因此也插不进话去。

    至于马宝赵大同袁七祖宽等货……哎,笨了点儿。

    “我的伙伴里除了阿吉,也就是金福麟兄弟聪明点儿啊!”重真摇头叹息。

    天晚了,一行人就干脆宿在小村庄里的老农家中。

    这里有平整的泥地小院,忙于家务又盼君归的大嫂子,满地儿撒欢的孩子。

    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