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来自大明辽东 >

第148章

我来自大明辽东-第148章

小说: 我来自大明辽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勇士一个冲锋,便能将之夷为平地。

    然而事实却是,半个牛录的步卒围绕着这座墩台攻打了许久,却仍然没有办法突破至墩台底下去进行攀爬。

    因为黄泥掺着芦苇糊就的墩墙之中,有着不少的小孔,不多不少,刚好十七个,正泛着幽黑的光芒。

    里面的明军士卒就是透过这些小孔,将黑幽幽的火铳管口伸出来。

    都犯不着用眼睛看,只需用耳朵随意一听,便可躲在墙体之内,向着底下呜哩哇啦兴奋嘶吼的女真勇士开火。

    随着一圈又一圈巨大的火铳闷响,悍勇的女真勇士便也一圈又一圈地倒下。

    黄台吉一度认为,如此巨大的声响单是在如此瘦高的墩台之中回荡,便足以将躲在其中的明军士卒耳朵震聋。

    然而睿智如他,能够想到应对炮火对于战马造成影响的最好办法,便是将战马的耳朵捂上。

    那么,那些蠢兮兮的明军将士,又怎会想不到将自己的耳孔堵上呢?

    于是问题便又来了,堪称封闭墩台之内的明军,又是如何辨别女真勇士的具体方位的呢?

    毕竟那些憨憨的女真巴图鲁很善于吃一堑长一智,竟墩台内的明军竟有听声辨位之能,立刻就放弃了大吼,也放轻了脚步,只攥着兵器偷偷地往墩台靠近。

    黄台吉很快便找到了答案——那座差不多有着三层黄泥平房那么高的黄泥墩台顶端,始终都透着半个脑袋,居高临下,观察着女真巴图鲁的一举一动。

    别说墩台底下那些正在进攻女真勇士,便是自己这个天聪汗以及身后的千军万马,都在他的监视范围之内。

    黄台吉大怒,即刻派出数名白甲神射手,只见他们策动战马便冲了过去。

    这些白甲骑兵冲到一半,便已弯弓搭箭,以一个妙到巅峰的角度,将沉重的狼牙箭抛射上天空。

    狼牙箭至半空时,便又因为地心引力的作用,而被箭簇带着沉沉坠下,重重地落入了墩台的顶端。

    如此箭术,当真是出神入化。

    黄台吉傲然一笑,还颇为淡定,而他身后的千军万马,却已发出了拍大汗马屁的震天欢呼:“大汗万岁!”

    阿善更是振臂高呼“大汗威武”,像是由衷地在为他的八弟造势,令旁边的莽古泰一阵作呕,却也不得不挥动比之更加粗壮的手臂高呼:“大汗威武!”

    黄台吉对此颇觉郁闷——如此全军奋发的时刻,尔等就不能配合着点么?

    非要与那群奴才不一样,才能显示出仅次于老子的地位是不?

    大汗威武?尔等就不能学着明国的那群佞臣一般,祝老子万寿无疆么?

    然而很快,无论“大汗威武”还是“大汗万岁”,便都戛然而止了。

    阿善粗壮的手臂更是硬生生地滞留在半空,脸色一度尴尬。

    因为那些狼牙箭不知为何,竟像垃圾一样被从墩台的顶端丢了出来。

    一个脑袋也跟着探了出来,猥琐地瞅了瞅四周,便又王八一般缩了回去。

    高傲的白甲骑兵哪里受过这等羞辱,咆哮着再次弯弓搭箭,却换了目标,犀利的狼牙箭直扑那些黑幽幽的小孔。

    随着一阵刺耳的金戈交锋之音,这些狼牙箭也无一例外,被挡在了墩台外边,无力地垂落于黄泥巴浑河芦苇杆子,糊就而成的墙体之下。

    经验丰富的白甲骑兵立刻便找出了原因:无非便是所谓的关宁铁盾在作祟。

    但是这么多的小孔,是不可能每一个都堵上的。

    白甲骑兵展现出了精湛的骑射之术,围绕着墩台连发数箭,箭箭力大势沉,虽有不少被挡在了黄泥墩墙外,却也有半数成功贯入到了墩台之内。

    隐约可闻数声极其压抑的惨呼,或者闷哼,显然是伤到了躲在其中的明军士卒,而被狼牙箭伤到的,即便是没有伤到要害,也会被狠狠地剜下一块血肉来。

    见攻击奏效,白甲骑兵便照法施为,欲扩大战果。

    墩台内的明军士卒自然不会甘心,纷纷以火铳还击,却因战马的速度实在是过快,直行的铁砂弹居然追不上绕圈的马蹄,因此收效甚微。

    (

 第两百三十六章 黄重真的矛盾心理

    墩台顶端的观察兵,立刻将这一情况传递给了墩台内的战友。

    训练有素的火铳手们立刻调整战术,不再等待马蹄声在正前方响起之时再开火,而是隐隐听见之时,便毅然点燃火绳,令火铳轰鸣。

    铳管一阵又一阵地发着烫,可平日里对其维护甚佳,比底下那杆枪更加珍惜的火铳手们,却已全然不在乎了,几乎是压榨一般发挥着它们最后的功用。

    这些最早批的老伙计们也很争气,随着一声又一声的怒吼,便有着一个又一个的白甲骑兵或者脖子被打断,或者臂膀被撕下,或者战马被打死。

    一时之间,堂堂女真族王牌骑兵的白甲巴图鲁,竟也尝到了人仰马翻的滋味。

    黄台吉默默地目视着这些隶属于莽古泰的白甲骑兵堪称惨烈地死去,天聪汗的立场与眼界,让他坚固的心中没有泛起丝毫怜悯,因为他们的死是有价值的。

    只见围攻的女真步卒已在这些白甲骑兵的掩护之下,迅速地围拢了过去。

    只需令这些破坏力十成十的步卒靠近,那么那圈用黄泥糊就的墩台,是决计挡不住女真人悍勇的刀劈斧砍的。

    黄泥墙体,总不可能比宁远的青砖城墙还要坚硬吧?

    黄台吉甚至已经看到了这座瘦高而又碍眼的黄泥墩台轰然倒塌的场景,甚至模拟出了身后的千军万马山呼“万岁”的场景,便连该做出的姿态都预构好了。

    然而,世间之事总是那么的出乎意料,尤其是在堪称瞬息万变的战场之上。

    只见那堵远远看去严丝合缝的黄泥墙体最下一层,不知为何却陡然主动掉出来十多块干巴巴的圆形黄泥块,黑幽幽的火铳口刚一伸出来,便已迅速迸出一蓬又一蓬的火星。

    轰轰轰轰轰……

    因为墩台较为封闭的缘故,因此火铳的怒吼沉闷得如同大炮的咆哮。

    悍勇的女真步卒,也似乎对于这些邪恶的武器产生了恐惧之心,仅仅是十数人应声而倒下,其余的竟变得逡巡起来。

    这是黄台吉所不能容忍的,黄金战刀是不可能抽出来的,它注定是属于宁远的,于是进击的战鼓便响了起来,也是给围攻的奴才下了死令。

    ——有进无退!退者,斩!

    与此同时,铁甲督战队并第二梯冲锋队,也已直扑那座明明很脆弱,却仍坚强地矗立在辽河平原上的墩台。

    黄泥与黑土是那般不协调,黄台吉一定要将之拔除,然而全军又是不可能压上去的,因为他是伟大的天聪汗,有着独属于这个职位的骄傲。

    可是,当范文程提议用最简单的方法,也就是直接用虎蹲炮轰的时候,也被黄台吉断然呵斥了,其余的女真贵族,也莫不用鄙夷的目光怒视着他。

    范文程只得讷讷而退,心中不无感慨——在这些野蛮贵族的心中,大概唯有流传在这个民族血肉当中的骑射渔猎之术,才是这个世间最珍贵的存在吧。

    其余的,不过是奇淫技巧而已。

    甚至于,他们连投石机都不屑运用。

    若是黄重真看到这份战况,定会再次刷新对于这个古老民族的认知,惊呼道:“我的天呐!那些最为原始的攻城器械,对于华夏而言,已经是极为遥远,近乎淘汰的存在了啊!可怎么他们,仍然奉为至宝般的存在呢!”

    尽管黄台吉明面上非常重视明国文人,也对范文程极为倚重与重视,但他还是觉得越发卑微,首次对于当初义无反顾的选择,有了些许悔意。

    在他略显茫然的目光中,三个牛录的女真步骑,对着那座突兀地矗立在平原之上的黄泥墩台,发起了总攻。

    步卒蜂拥上前,挥动粗壮的手臂,将刀斧狠狠地劈在黄泥墙上,即便被夹杂于其中的坚石震得虎口迸裂,也在所不惜。

    骑兵将帮着钩子的绳索抛上墩台的顶端,只见战马奔腾,绳索便绷得笔直,墩台顶部的黄泥便也扑簌簌地往下掉。

    睿智的明国人显然早就料到了这一原始的女真骑兵战术,便将墩台的底部修得非常坚实,顶端却又秉承了优良而又常见的偷工减料作风,修成了豆腐渣工程。

    钩绳无处着力,便难以对那座显然只有十数驻军的渺小墩台,造成实质伤害。

    一些着实优秀的女真骑兵灵机一动,便将钩绳扔进了墙体上的小孔之中,如此精湛的精准度,看得范文程叹为观止,信心再次开始大增。

    但墩台内的明军却也显然不会坐以待毙,还未等这些骑兵催动座下健壮的战马发力,便有热腾腾的铁砂弹,以及强劲的弩箭加以还击。

    至于通往墩台内的大门,那就是一块与黄泥糊在了一起的厚厚铁板,并且修得实在是太小太小,太矮太矮了。

    即便是被轰开了,高大的女真人想要籍此进去,也非得弯下腰去,像狗一样钻进去不可。

    但凡是有所选择,这个野蛮却又骄傲的民族就不会承受这样的羞辱,除非有绝对的力量,将这个民族引以为傲的方方面面,都狠狠地践踏一遍。

    就这般,三个牛录的女真步骑,围着那座名叫蔡家楼台的黄泥墩台,强攻了整整三个时辰,除了黄泥墙体被破坏得较为严重之外,竟硬是收效甚微,

    范文程有种骂娘的冲动,天知道狗日的明国人怎么就变得这么较真了,一座黄泥糊起来的墩台而已,干嘛非要修得这么厚实呢?

    当初的李成梁连六堡都能主动放弃,为何现如今的明国士卒,却连这寸丁土地,都不惜以生命去守护呢?

    被压缩在辽西走廊的所谓关宁军,难道真的与传统意义上的辽东军不一样?

    据说他们的骑兵唤作关宁铁骑,莫非能比昔日的辽东铁骑,还要精锐不成?

    范文程的眼神略显空洞,心思略显茫然。

    这个甘愿为奴的奴才,最终还是在黄台吉的断喝之中浑身一个激灵,蓦然觉得这个主子还是值得侍奉的:“范文程,叫虎蹲炮营将大炮都开过来。”

    所谓的虎蹲炮营,其实也就是几个蔫儿吧唧的奴军,扛着几门锈迹斑斑的大狗一般的炮。

    这些所谓的大炮,无非也便是从昔日的辽阳之战中缴获而来的,天命汗不知其珍贵,白白糟蹋了它们。

    等到想起它们还是有些用处的时候,它们却以哑火甚至炸膛,来宣示它们并非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存在。

    哪怕宁远战败之后,充分见识了火炮威力的黄台吉,已将仅存的虎蹲炮当作宝贝疙瘩一般供奉着,却依然没办法改变这一状况。

    仅看那些仅存的拥有操纵大炮之能的奴军的待遇,连运输的牲畜都没有,而是让吃不饱穿不暖的他们用肩扛用手提。

    便知这所谓的供奉,无非便是另一种压榨与鞭笞而已。

    最重要的是,仓库内越来越多的炮弹因为受潮等原因而不堪使用,而后金又是从来都没有钻研精神,从来都不会想到去自主研制的,也没有这个技术。

    他们所念想着的,从来都是祖宗传下来的宝贵财富。

    一二三四五……六。

    六门虎蹲炮,光是“开机”就花了小半个时辰。

    就当自诩涵养极好的黄台吉,也忍不住想要破口大骂,就当一脸奴相的范文程面红耳赤,快要失去信心的时候,有一门趴在黑泥地上的虎蹲炮,终于开张了。

    只见它大狗一般的身躯蓦然颤动了一下,便听“轰”的一声,一枚黑不溜秋的炮弹从那狗嘴里应声而出,吱溜溜地往蔡家楼台飞去。

    别说,奴军的灵魂与信仰,虽因生存的压迫而快要失去了,但是祖传的手艺还在。

    竟将这枚炮弹砸得又狠又准,黄泥糊起来的墙体再怎么坚固也抵挡不住,立刻便被砸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窟窿来。

    后退了二三十米远的女真步卒并没有因此欢呼,反而感到了一阵羞辱。

    一支火铳从那个窟窿里伸出来,火星一闪便有铁砂弹呼啸而来,将一个猝不及防的女真步卒的大饼脸,轰成了麻子脸。

    他的女真族人们,也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悲伤。

    那枚炮弹也并没有催发连锁反应,更多的炮弹依旧哑火,甚至有一枚在炮管内便一声闷哼,像极了炸膛,唬得在旁督战的范文程一阵面如土灰。

    然而在黄台吉阴冷的目光注视下,这个奴才不得不以生命为筹码,去赌他的建议得以成功,并由此而在群狼群集的后金汗国中,堆砌出一个灿烂的前程来。

    若是重真在这儿见到这一幕,必定便能够恍然大悟。

    原来历史传说中数百个高马大的女真人再加六门虎蹲炮,却对一座由十七个明军驻守的蔡家楼台久攻不下的原因,便是如此。

    除了这座由黄泥糊起来的墩台分外坚固,十七名驻军视死如归之外,女真人对于火器的不重视,不知保养维护,不会钻研运用,也是一大因素。

    重真既希望古老的女真民族,可以将这优良的传统继续保持下去。

    又担忧万一万一,他还是入主了中原,便会推动从很早以前便在各个领域傲视全球的华夏民族,奇迹般地跌入故步自封,乃至倒退的深渊。

    这实在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

    (

 第两百三十七章 火药包再显威

    在女真督战队的鞭笞之下,来自汉家的炮兵终究是眼含着热泪,将一枚又一枚的虎蹲炮弹,砸在了蔡家楼台之上。

    十数枚之后,黄泥墙体便已伤痕累累,然而这一过程却耗费了整整一个时辰。

    如此效率,自然是令黄台吉不甚满意的,再加上蔡家楼台仍如一个倔强的老头一般,坚定地矗立在黑土地之上。

    于是,统共也没有发出几枚炮弹的虎蹲炮营,炮火初歇。

    女真步骑,再次上场,并且人数增加到了两个牛录,六百人整。

    围绕着蔡家楼台,如蝗的箭雨几乎没有间隙地倾泻过去,几乎快要将之淹没了,其中还夹杂着不少力大势沉的狼牙箭,每一箭都能让黄泥扑簌簌地往下掉。

    黄泥墙体,显然已到了崩溃的边缘。

    也有许多箭矢贯入了孔洞之中,却没有如想象当中那般,贯入人的血肉。

    毕竟驻守于此的明军士卒确实很倔强,却并非凭着一腔热血的傻愣新兵,而都是一个个生命力顽强的老兵油子。

    炮弹一起,包括那名观察手在内,便已放弃了前边两层,钻入了最底下不得不矮着身子的那一层。

    十七个关宁汉子挤在里面显得非常拥挤,却刚好将整圈墙体上的孔洞都给堵上了,确保每一个方位都有阻击点,每一个孔洞都是火力点。

    炮弹砸在头顶的时候,为了保存体力,并且节省重真口中的所谓空气,他们默默地承受着,等待最佳的战机来临。

    韧劲十足的黄泥墙体以低伏的姿态,很好地卸去了虎蹲炮弹并不十分强力的震颤,只为熬过这轮炮弹轰击之后,便能傲然战起,傲视辽河。

    于是,当炮弹停歇,敌人一围上来,火铳便又开始怒吼了。

    呼啸的铁砂弹以及强劲的弩箭,接连地从最底层的那圈小孔中鱼贯而出,在越来越短的距离之中,火铳这种原始枪支的强大威力,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前有铁砂弹开路,后有弩箭补伤害,每一弹每一箭,都能让一名女真勇士受创,乃至送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