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大明辽东-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他便率领直系麾下横渡三岔河,飞奔辽西战场。
游弋海上的大明水师,等待此刻已久矣。
首先,由觉华水师对辽东半岛之上千山山脉南侧的盖州,发起猛攻。
盖州临海,又因多尔衮西进之际的紧急兵力抽调,从而显得守备不足。
竟被并无海军陆战队的觉华水师,以装有炮架的红衣大炮为核心,给攻破了!
觉华水师旋即做出佯攻耀州,并将兵锋直指海州,再是鞍山,最后是辽阳的姿态。
多尔衮惊闻之后大惊,很想回师救援,却觉得水师始终只是疥癣之疾,唯有关宁陆军,才是建州经过的心腹之患。
因此立功心切,只闷头往右屯急行,最终与满桂所率的关宁铁骑,迎头遭遇。
之前被围困过的满桂正憋着一口腌臜之气呢,再一次悍不畏死地发起了冲锋,而多尔衮也是一个愣头青。
两军谁也不服谁,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冲锋之战,互有损伤,不分胜负。
黄台吉害怕退路被截断,却又与多尔衮的想法如出一撤,便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派了损兵折将的济尔哈朗前去支援辽东半岛。
济尔哈朗大概是所有女真贵族之中,唯一一个隐隐洞悉了这场惊天计划的人,毕竟他是最熟悉黄小贰那个家伙的女真贵族。
然而,黄台吉非但不听他的苦劝,反而差点儿动怒。
他很无奈,退出辽西平原之际,面向大凌河堡的方向怒吼道:“黄二狗,想不到你连本王都算计在内!这生意没法做了!”
这连番的军情本来是不关阿敏什么事的,他只需守稳辽南,便算功劳一件。
但是,他在军情不全的情况之下便耿直地认为,黄台吉之所以将他与济尔哈朗排除出了辽西平原,无非便是不想他俩分去功劳。
毕竟,他俩与其余六王不同,他俩是舒尔哈齐的儿子。
按照汉家的辈分来排,是属于堂兄弟。
皮岛的毛文龙部,最近又出奇的安静。
阿敏认为此乃这家伙历经了上次的大败之后,从而终于安分了下来。
阿敏权衡再三,最终还是决定率军从辽南往西走,妄图去那辽西平原分一杯羹,然而他刚走到凤凰古城,便收到后方的惊天战报——皮岛明军,三袭镇江!
阿敏大惊回援,却发现明军已沿着鸭绿江,回到了海上。
但即便如此,阿敏被皮岛明军所牵制,已不敢再有异动。
再说觉华水师在金士麟的率领之下,收到济尔哈朗已撤出辽西战场,率本部精锐往耀盖二州支援之后,便携带着大量的战略物资,毅然撤出。
转而沿着辽东半岛南下,于永宁口登陆之后,猛攻这座半岛之上的重镇。
驻守永宁的建奴驱使着城内的汉家遗民激烈抵抗,但觉华水师的可移动红衣大炮生猛得一塌糊涂,实在是扛不住。
于是,永宁告急的战报,便向着整座辽东半岛发散。
复州、金州等地的建奴驻军闻讯,急往增援。
旅顺、南关等地的建奴驻军则严加防守,以防大明水师登陆突袭。
(
第286章 登辽战役的大获全胜
他们的预感没有错,大明登莱水师海军陆战队,等待这一机会已经很久了。
张盘率军在可移动火炮的配合之下,先猛攻旅顺,再团团围困,待南关建奴前来增援之际,则打了一个漂亮的围点打援战,几乎全歼南关建奴。
然后,第三次血战南关,一战而下。
旅顺城内的汉家遗民在草衣卫的暗中发动之下,起义不断,建奴驻军内忧外患,最终在刘爱塔的劝降之下,献城投降。
张盘与刘爱塔率军北上,克望海堡、红嘴堡。
袁可立亲自率领水师编队,克南北汛口。
最终,登莱水师海陆两军会师复州城下,顷刻克之。
又与觉华水师汇合于永宁城下,进口的红衣大炮与国产的大将军炮三面轰之,城内建奴抵挡不住,便从北侧鼠窜而出,逃入了千山深处。
至此,关宁军与登莱军完成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将辽东半岛除却千山山脉以外的所有城池,尽数收复。
并且,据永宁、复州、红嘴堡、金州及金州地峡等战略要地而扼守。
同时,以望海堡、归服堡、黄骨岛堡等沿海堡寨作为牵制点。
辽西平原有关宁军,辽东半岛有登莱陆战队,侧边还有毛文龙。
大明的水师海军,又比陆地的铁骑还要机动,可载着兵员与物资四处增援。
这番布置,令惊觉上当从而回援的黄台吉、多尔衮等人,只能望茫茫的千山山脉以及广袤蔚蓝的大海而兴叹,想要再夺辽东半岛,却又谈何容易。
登莱大将张盘本来是想将皮岛明军排除在这个计划之外的,是黄重真建议将他们囊括进来的。
事实证明,尝到了甜头的皮岛明军,成了最大的一支牵制后金兵力的军队,却又无论如何成为不了主角,而是始终只扮演着配角的角色。
张盘乐得如此,心中对于黄重真的独到眼光,更为钦佩。
站在重真的角度上来说,既然乘坐时光机穿越而来到了大明,来到了辽东,加入了关宁军。
确实需要创造一场别开生面的胜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证明自己给这支毁誉参半的军队所带来的改变,而不是一味的循着历史的轨迹去循规蹈矩。
关宁军内部的改变有许多,赵率教、满桂、祖大寿三大总兵,或多或少皆有改观,尤其是彼此之间的关系之上,避免了明末军队各自为战的局面。
左辅、朱梅、曹文诏等副总兵,尤其是以年轻的后者为主,成长极其巨大。
杨国柱成长了,曹变蛟成长了,崔宗荫成长了,金士麟成长了……
就连左良玉、王朴这些被后世诋毁不断的少年郎,也都有着些许改善。
这些成长与改善不一定全部因为重真,但一定有着他的言传身教在里边。
尤其是他那严苛的练兵之法,对王左等软蛋进行了反复的锻打,好歹让他们刚硬了一些,但这些家伙究竟是真钢还是假铁,仍需时间与历史大事件的检验。
时间,是检验人心最好的东西。
吴三桂变了,又或许没变……对于这个仍有可塑性,但仍然极有可能成为历史罪人的少年郎,重真也摸不太准,人心都是复杂的,人性都是充满未知的。
改变不一定是好事,不变也不一定是坏事。但是至少,小桂子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与青楼有着不解之缘的少年惯犯。
取一个比徐亦欢周玉凰还要漂亮的老婆,成了他毕生的梦想,这是一个就连重真都不得而知的伟大梦想。
永久收复辽东半岛的捷报,由袁可立所拟呈至京师,当即便在朝堂之上掀起了一轮新的风暴。
只不过这个被尊称为“公”的巡抚,可不像袁崇焕“袁帅”那般高调,一场防守反击类的胜利,便以“大捷”称之。
他只是低调地将这场奴酋反明以来真正意义上的胜利,称作了“登辽战役”。
但这并不妨碍满堂大佬,将此战定性为“大捷”。
尤其是正在对袁可立等中立清流进行拉拢的东林官员,当真是好一阵扬眉吐气,毕竟权阉再如何气焰熏天,其投诚者却从未于战场之上,取得过任何胜利。
好不容易被高第这只瞎猫给碰上了,可他,居然主动放弃了……
这还有啥好说的呢?便连天启都当仁不让地无法倾向于魏忠贤了!
“古有登辽海道,今有登辽战役!此战非比寻常,好,好啊!袁公果然没有辜负朕的期望啊!唔,还有那只大蝗虫,也终究不枉朕行那惊天任命之举……”
天启皇帝特别高兴,因为无论是这份作战计划的直接制定者袁可立,还是首开战局,以身诱敌的黄重真,都是他力排众议而直接任命的。
如此,以这对师徒为枢纽,令内拱京师的关宁军与登莱军,在外御建奴的问题上也达成了共识与默契,还将皮岛的土皇帝也囊括了进来,怎能令之不欣喜?
唯独可惜的是,天启这段时间总感觉身体不太好,咳嗽因为秋季的干燥从而越来越严重,倒是不再吐血,但是精力却是越来越不济。
有时候,甚至连钻研木工之时,都觉得微微有些恍惚。
“那帮御医,也不知道是干什么吃的,朕吃了那么多的汤药,怎么就是不见效果呢?难不成真要像爷爷那样进食仙丹么?”
又一次兴冲冲地行房,却又草草了事之后,天启不禁对下边的张皇后抱怨道。
“皇上万不可如此,进食仙丹有风险,莫非忘了父皇吗?”张皇后扶着他小心地在床的外沿躺下,又柔声说道,“要不叫那只蝗虫来看看?据说马世龙、袁可立,便连建奴贝勒济尔哈朗的顽疾,都是被他治好的呢。”
天启怒道:“朕的这个可不是顽疾,只是时间短了点罢了。”
张皇后羞红了脸道:“反正臣妾总是希望皇上无论在任何事情之上,都能够更长时间的。”
“包括寿命?”
“嗯。”
“行吧,就将朕的副总兵叫来看看吧,其实朕也很想见见这只大蝗虫呢。”
“这件事情就交给魏忠贤去做吧。”
“咦?皇后不是一直挺讨厌他的么?”
“放眼朝堂,大概只有这个权阉才能将此事处理好,虽然他上次就办砸了。”
天启叹道:“朕还以为皇后放下了对他的成见呢。”
张皇后认真地说道:“臣妾无论眼里还是心里,都只有陛下。”
“朕知道。”天启点点头又道,“听说信王妃有喜了?”
张皇后低头道:“是臣妾的肚子不争气……”
天启忙搂住她道:“皇后莫要多想,朕就是随口说说。听说那只蝗虫让济尔哈朗的小福晋生了一对龙凤胎,他若治不好朕的顽……他若不能让皇后替朕生个十个八个龙崽,朕便拔了他那蹦跶来蹦跶去的蝗虫腿。”
张皇后不依道:“皇上,臣妾又不是猪……”
天启蓦然觉得今夜的皇后是那么的憨态可掬,便道:“皇后,咱续上,续上。”
张皇后一顿小粉拳,无力地捶打在天启肩头,然后便沦陷进了他的温柔里。
新一轮的嘉奖、任命,旋风一般降临到了登莱军与关宁军的头上。
两军更是籍由此战而在此达到了练兵的目的,尤其是水陆配合作战的默契。
一时之间,皆大欢喜,便连沦为了配角的皮岛毛文龙,也都没有异议。
毕竟无论有没有牵制阿敏,都对此战的最终结果,不会造成太大的改变。
“老子这是平白分了一大份的功劳啊,哈哈,袁公真好,那只传说中的蝗虫也很有意思。”毛文龙其实有点儿老了,兵油子的特质也越来越明显。
唯独他的部将尚可喜耿仲明,依然“年富力强”,对此颇有微词。
然而大势之下,这点功劳,聊胜无于。
黄重真终于接到了天启皇帝让他进京面圣的旨意,理由是:“尔立功虽甚,但朕亦不拘一格将尔提擢成了副总兵,尔就从未想过亲来京师,叩谢皇恩?”
黄重真跪地接旨道:“臣之前忙于战事,而今战事初歇,建奴历经三败,再不敢轻启战端,臣这就跟随公公前往京师。”
传旨的仍是之前的那个高起潜,见黄重真领旨谢恩站起之后,非但没有丝毫的芥蒂,反而笑容可掬地虚扶了一把,道:“恭喜黄总兵,贺喜黄总兵。”
“哪里哪里,还多亏了公公在皇上面前替末将美言。”黄重真哈哈一笑,从建奴处缴获而来的一锭硕大官银,便滑入了高起潜宽大的袖口。
高起潜感觉到了其中的分量,笑得更加灿烂了。
此情此景,令仍止步于都司的吴三桂,嫉妒地暗中大骂:“好假!太假了!”
可是旋即,他便一脸谄媚之笑地凑了上去道:“恭喜大哥,贺喜大哥。高大人一路而来辛苦了,还请入堡小憩,待末将为大人接风洗尘。”
一句“高大人”,把高起潜哄得乐不可支,一边连道“不敢不敢”,一边乐颠颠地在吴三桂的邀请之下,进入了面前这座新近收复的大凌河堡内。
黄重真乐呵呵的不置可否,刘挺等人则无不对之鄙夷有加。
因为这小子依然是在模仿他大哥的行为——得皇上再次嘉奖,还亲昵地称之为大蝗虫的副总兵,黄重真。
(
第287章 农事乃是霸业根基
高起潜一度认为所谓的大凌河堡,不过就是残破凋敝的军事堡寨。
然而却万万没想到,这座堡寨中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秩序井然。
不仅建筑物鳞次栉比,便连粮仓、守堡器械、火器库等,也都暗含一种浑然天成的规律,似乎与道家的太极阴阳之术,颇为吻合。
高起潜对于书籍的种类涉猎颇多,看出了这一点后,便问吴三桂道:“据咱家所知,此堡乃是吴小将军亲自督造修筑的?”
吴三桂已经略显粗糙的俊脸一红,郝然说道:“末将不敢在高大人面前居功自傲,此堡确是末将督造修筑,然而设计确是出自我大哥之手。”
“你大哥?就是黄副总兵?”高起潜听他数次说起这个称呼,便掀眉问道。
“正是。”
高起潜看到吴三桂颇觉骄傲的神情动作,便蹙眉道:“你怎么称他为大哥?据咱家所知,你俩并非亲属,也并未结拜。”
吴三桂欣然说道:“公公有所不知,这一切都因为当初在京师之时的一个小小赌约,末将一言九鼎,愿赌服输,便认了他做大哥。”
说着,便于引着高起潜继续巡查河堡的同时,一边介绍了前因后果。
高起潜听完之后哈哈大笑道:“原来如此,那帮眼高手低的东林毕业生,咱家也早就看他们不爽了,小将军与黄副总兵倒是做了咱家想做而又不敢做之事。”
吴三桂赶忙躬身道:“高大人说笑了。”
就连越发忠厚了的周吉,都看不惯这家伙的奴相了,跟在后面稍远处忿忿不平道:“阿真,你看他那喧宾夺主的样儿!”
刘挺更是嗤之以鼻道:“什么东西!”
黄重真则笑道:“我们去往京师之后,这座堡就要全部交给他来坚守了。”
刘挺怔怔地没有说话,周吉则大喜道:“你是说我们能陪你去?”
黄重真看着他笑道:“难道你打算让我独自一个人去往那个权力旋涡么?”
周吉迟疑道:“可是……皇上的旨意里……”
黄重真大笑道:“兄弟我身为副总兵,总要有几个亲兵的,就是委屈你们了。”
周吉也大笑道:“一世人两兄弟,总兵大人哪里的话。”
刘挺这才讷讷地说道:“小贰也去么?”
“当然。”黄重真看向侧后方那个憨厚忠勇的真正亲兵,前世的记忆与这世的人物相融合,面上淡笑,心中已热泪盈眶。
“天知道养父为何要唤我作小贰,或许纯粹就是为我取个小名吧。”
吴三桂也只能带着高起潜,介绍大凌河堡内的布防、藏粮、库存等情况。
堡外的屯田事宜和农作物生长状况,这个从来不肯俯下身子来的将门少爷可就不够资格了,非黄重真亲自出马不可。
黄重真觉得,这个时代就没有人不喜欢满目都是农作物生机盎然的感觉。
高起潜小时候曾经无数次饿过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