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来自大明辽东 >

第214章

我来自大明辽东-第214章

小说: 我来自大明辽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放了太多权利给那只老肥猫了!”

    天启颓然叹道:“原来你都懂!”

    重真拱手道:“皇上一切的无奈,臣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那便好。”天启点点头道,“若是朕真的有中道崩殂的那一天,还请吾弟善待朕的皇后,你的皇嫂。还有……权阉虽坏,却可帮你,制衡东林。”

    重真肃容说道:“两派对我大明国力造成的伤害半斤八两,尤其是彼此争斗数年,丝毫都不肯相让。因此对于臣弟而言,其实都是一样的。阉派不全是坏人,东林也不全是好人,就看如何去筛选,想方设法还我大明朝堂一片光明了。”

    重真的坦诚,无疑会对天启倔强的自尊心造成一定伤害。

    但他听惯了奉承,似乎更喜欢这种坦率的风格,也对重真所描述的朝堂氛围十分向往,便虎着脸道:“那便要看吾弟的尧舜手段了,总之朕是筛选不出来了。”

    重真道:“皇上真的啥都不要想,安心将养身体便是。”

    天启却自嘲道:“内有权阉阉派,中有东林以及清流,外有袁公可立,大熊文灿,信王由检,朕确实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了。”

    张皇后忍不住道:“皇上……”

    天启朝她摆了摆手,无声地轻轻一叹。

    重真关切道:“是否辽东的建奴,又惹是生非了?”

    天启站起身负手而立,面向皇城的西北方向,慨然叹息。

    重真动容道:“竟是我大明西北!”

    天启道:“是啊!朕已充分估计了西北之局,未曾想到居然还是考虑不周。大明与朕的西北,越发不太平了啊!”

    重真剑眉微蹙道:“难道便连洪承畴和贺虎臣联手,都弹压不住?”

    天启略带不屑道:“洪承畴资历尚浅,目前还只是个督粮参政,若是咱自家的贼寇,仅是贺虎臣便足以弹压了,巡抚曹尔桢都无需费多大的力气去梳理。”

    “你大概无法推测,原本历史之上咱大明王朝最终的结局,竟是被咱皇族勋贵所轻视鄙夷的自家贼寇给拖累,最终更是因之而亡的。”

    重真心内感叹,忽然灵机一动,道:“莫不是河套贼寇?”

    张皇后大惊道:“蒙人安敢撕毁‘隆庆和议’?”

    天启语带悲戚道:“这便是国力日衰的悲哀啊!”

    重真握拳挥舞道:“黄河河套,自古乃是我汉家领土,必须掌握在我大明手中,才可彻底地拧转西北的不利局面。皇上,臣弟请求出战,督师西北。”

    重真说着,便又作揖,却只浅浅躬身,让天启能够看得清他的面容。

    天启豁然转身道:“吾弟当真不要去西北就藩,而只是替朕督师?”

    重真道:“督师的臣弟还可回京,就藩可就不能了,毕竟大明祖制——藩王未奉诏不得入京。”

    天启实在是太喜欢重真的坦诚了,大笑道:“吾弟当真是有尧舜之姿啊!”

    重真笑嘻嘻地说道:“臣弟愚钝,并非尧舜,皇上才是堪比尧舜之姿,臣弟最多只是一个皇上派到民间,替我大明治水的水利工程师而已。”

    “水利工程师?是三国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吧?”天启先是揶揄,旋又点头道,“嗯,这寓意真好,有心了。”

    重真深深躬身道:“吾皇圣明,堪比尧舜。”

    天启开怀,仰天大笑。重真苟在他身边,嘻嘻赔笑。

    张皇后看看这个说“吾弟当为尧舜”,看看那个说“吾兄堪比尧舜”。

    不禁暗道“老朱家的人果然都是这么不要脸的”,俏脸之上却一片欣喜而又欣慰,盈盈一礼道:“臣妾为皇上贺,为信王贺。”

    “哈哈哈!”天启的笑声更加爽朗了。

    重真趁机说道:“嫂子,还有饺子不?”

    “有,有。”

    天启瞪着他道:“你是该回家多吃几顿,朕的小金库都快给你吃穷了!”

    (

 第349章 天启七年的除夕意义非凡

    这下轮到重真大笑了,张皇后也咯咯地笑起来,一如院子里的梅花那样花枝轻颤,看得天启一阵眼热,用眼神一阵暗示,换来了一个风情无限的白眼。

    “得,憋屈了一个晚上的皇上,今晚总算是可以触碰他的皇后了。可惜皇嫂不用亲自洗衣服,否则有块搓衣板就完美了。嗯,无论如何得把榴莲引进来。”

    重真心中暗笑,嘴上却道:“皇上,今日难得有光阳,咱到院子里去赏赏梅花吧。”

    天启的懒惰病似乎又犯了,找着接口道:“胡说八道,大伴儿……哦不,权阉昨日才告诉朕,这些梅花才只含苞待放呢。”

    重真挑挑剑眉看着天启道:“您不觉得欲将绽放时的花骨朵儿,才是这人间最好看的风景么?”

    天启悠然神往,旋又感觉到张皇后似乎面色不善,便龇着牙道:“有道理。”

    “皇上,那咱这就去赏梅吧。”重真也正接收着张皇后的凌厉眼神,说着便上前捉着天启的手腕,两兄弟缩着脖子,轻手轻脚地跨过门槛,步入院中。

    院中侍立的宫女黄门侍卫,尽皆匍匐于地,山呼道:“皇上万岁,信王千岁。”

    院中已因各株梅树的相继吐芳而显得多姿多彩,淡黄、雅白、素粉、梅红、点墨……一片春日般的姹紫嫣红。

    重真被这阵仗吓了一跳,苦笑道:“皇上,用不着这样子吧。”

    天启则看着近处的一株腊梅,道:“你准备什么时候动身?”

    重真如二狗看人一般,歪着脑袋看着他道:“再过几天就是腊八了,就让臣弟陪着皇兄喝一碗腊八粥吧,或者过完小年也行。”

    天启凑近嗅了嗅一朵即将绽放的腊梅,撇过头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道:“就这么着急走吗?过完年再说吧。”

    重真欣然道:“好嘞。皇兄,过年咱还吃嫂子包的饺子么?还有腊八……”

    天启皱眉道:“腊八不是喝腊八粥的么?”

    重真无奈道:“臣弟是饭桶,单喝粥他不会饱啊!”

    天启放开那多腊梅道:“吾弟注定是要当为尧舜的,以后可别这样自己黑自己了。”

    重真由衷地躬身作揖道:“臣弟谨遵皇兄谕令。”

    两兄弟心里面的疙瘩解开了,张皇后就欣慰地带着宫女们忙活开了。

    夫君要喝腊八粥,小叔子同时还要吃饺子,为了满足这两个大明目前最有权利以及潜力的男人,张皇后觉得自己也必须开始努力了。

    “如果能像玉凰那样,努力地孕育出一个小男孩来,那该多好啊。”

    张皇后不无憧憬地想,尤其是太医已经说了,她的身体其实没什么问题。

    信王也说了:“着急是没有用的,一切都交给时间去孕育吧。”

    张皇后觉得这个小叔子有意无意的说辞,总是富含着高深的道理,对于未来,便也充满了信心。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华夏历程,来到了农历天启七年最寒冷的时刻,养心殿里的梅花,却仍是将放未放,天启有点儿捉急,已无数次地催促重真了。

    就好像他这个移栽梅子树的人,还能将初生的花骨朵儿,催放不成。

    重真总是以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来安抚天启的焦虑情绪:“再等等,再等等,这些精灵般的小生命,一定会选择在一个最合适的时机,莅临我大明时空。”

    张皇后觉得这家伙无非便是意有所指,竟也不免略显娇羞。

    京师的民间、寺庙,都已自发地开始举行腊八粥的各项仪式,循环往复,年年如此,一如树的年轮,一年又一年,兜兜转转。

    这就是勤劳善良,质朴聪慧的华夏人,盼望新年的最先伊始。

    张皇后也亲自动手,已在养心殿内架锅,将腊八粥煮上了。

    “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这是重真小的时候,在那所“斯民小学堂”念书之时,所学的课文。

    他还记得他的老师——一个戴着眼镜的斯斯文文,瘦瘦弱弱的而立中年,浅笑着跟同学们说:“沈从文先生文字的最大特点就是细腻,同学们一定要多读读。”

    那是重真内心深处最为久远的记忆,穿越了空间与时光,不死不灭。

    一如养父、徐渭师尊,或平凡或伟大,始终埋葬在他的心田。

    经年之后,或许还会加上天启——这个欲将大明“奉天承运皇帝”的权势地位以及责任担当,全部传承给他的瘦高男子。

    与小时候一样,重真分外期盼天启七年接下来的二十几天日子,能够过得快一些,再快一些,其期盼程度已远超小时候对于新衣服和压岁钱的渴望。

    “若天启撑到天启八年,那么大明,还会是那个大明吗?辽东、西北、东南、西南,整个华夏乃至全世界的局势,会否因此而牵一发而动全身呢?”

    这是可知未来的重真,也无法最终确定的历史命题——如果。

    腊八节在其乐融融之中,很快就过去了。

    华夏人继续怀揣着对于新年的向往,期待大年二十三——小年夜的到来。

    重真无疑是全华夏人中近段时间最为紧张的那一个,远超陕西关中渭北于今年七年起义的王二,以及打算于过完年之后起兵响应王二的府谷县农王嘉胤。

    随着在华夏民间住了将近一年的灶神被恭送上天,去向玉皇大帝禀告华夏大地上各户百姓的生活,华夏大地上的年味就更加浓郁了。

    就连西北的官兵与流民,都很有默契般的暂时停止了“你追我逃,你走我来”,而是开始准备过年的诸多事宜——扫尘、祭灶,以及最重要的准备年货。

    所谓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这一天晚上,无数游历于华夏大地的游子们,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家乡的亲人,格外思念那位始终依身门框,殷切期盼的人儿——母亲。

    为了弥补心中对于母亲的遗憾,重真的这一天,是在刘太后那里渡过的。

    陪伴着她老人家,温馨愉快地渡过了一整天。

    哪怕是老人家照例小半个时辰的午睡时间,他也于外间打坐,未曾离开。

    入夜了,重真又替老人家做了一顿很丰盛但却绝不奢华的晚餐。

    老家人贤良淑德,清心寡欲,与世无争,早就养成了过午不食的习惯。

    但是为了重真那片像儿子赛过孙儿的孝心,还是尝了不少,其余的则全部进了重真的大胃。

    吃过晚餐,重真本想回到天启那里去,继续守护着他,寸步不离,直到天启七年的守岁到来,直到见到天启八年第一天——春节的阳光,洒遍华夏大地。

    但天启居然在张皇后的搀扶之下,居然也摸了过来。

    于是重真便又开始煮水泡茶,绿茶毕竟有些伤胃,因此重真所泡的乃是功夫茶,所选取的茶叶,也是由那座江南古镇里古老传承的——越红香茗。

    汤杯、干壶、奉茶、品茶,连串的动作如行云流水。

    天启最喜欢的,仍是重真那将第一泡的茶水,肆意地浇灌于茶具之上的动作,如此的不羁放纵,令之产生了“幽并游侠儿”的辽阔胸怀。

    天启捏住那小小的精美茶盏,举起来以茶代酒敬了敬刘太后,微仰头便一饮而尽,重真为之续杯,天启再一口喝干,重真再次续杯。

    天启一连喝了三杯,轻轻地放下茶盏道:“好茶,不亚于进贡的正山小种。”

    重真笑着解释道:“此茶名曰越红香茗,制作之法乃是传承自绍兴府一个名叫西施故里的县城,正所谓越红香茗,西施美人。早先,是其乡民将深山里的茶叶采摘回家之后,再通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步骤,制作而成,其茶性比之吾皇常喝的绿茶,温润不少。

    品尝之间唇齿留香,更可促进消化,温暖肠胃,因其富含差红素,还可以起到降低血脂血糖,防止动脉硬化,呵护心脏健康的辅助作用。皇上所喝的,乃是臣弟根据此法,采用秋茶简易制作而成,若所用的乃是春茶,则功效与滋味,皆更佳。”

    重真说着,再次为刘太后和天启倒满,再给张皇后倒茶,这才为自己也倒满了一杯。

    他一手轻捏其茶盏,另一手虚托,遥敬道:“今夜乃是小年夜,离年关越来越近了。臣弟恭祝皇上、太后、皇后身体康健,祝我大明来年风调雨顺,百姓丰衣足食。”

    说着,便微微仰头,一饮而尽,显得颇为豪放。

    温热的越红茶水入喉入胃,反将他的思乡之情,渲染得更加浓郁。

    天启不甘其后,一饮而尽,尽显豪迈。

    两兄弟放下茶盏,相视一眼,禁不住哈哈大笑。

    刘太后与张皇后用袖子轻掩着品完此杯,看到这兄友弟恭的情境,不禁也相视一眼,会心一笑。

    (

 第350章 朝阳小院里的梅花终于开了

    天启旋即却又斜睨着重真揶揄道:“吾弟好像对于那座西施浣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县城,格外感兴趣。”

    重真毫不掩饰道:“自孩提时与皇兄一同,被迫读完司马迁所著之《史记》,便已情根深种矣。少年时又得一云游道人传说,更是悠然神往,不可自拔。”

    “好一个情根深种,好一个不可自拔。”天启不知是想到了什么,蓦然大笑道,“朕自小读书便不如吾弟,不如吾弟勤奋,更不如吾弟深情。”

    重真尬笑。

    天启忽又收敛笑容,眉头微蹙道:“若朕没有记错,蝗虫爱卿是抚顺人氏吧?”

    “吾皇真是好记性啊。”重真下意识地抚了抚颌下并不存在的胡须。

    天启再次斜睨着他道:“不带你这么拍朕马屁的,那你倒是说说,你府上的另外两个来自辽东关宁的少年,是何处人氏?”

    重真尬笑道:“那周遇吉是锦州人氏,黄晓腻则是辽东浪人。”

    “辽东浪人?”

    “就是自小流浪,已记不清自己乃是来自辽东何处的孤魂之人。”

    “孤魂之人?”天启剑眉轻蹙。

    重真解释道:“是的,孤魂之人。这是这一类人对于自己的戏称,算是一种自嘲。”

    天启叹道:“是我大明对不起这些移民实边的汉家子啊!这样的人多么?”

    重真缓缓摇头,一字一顿道:“极少,极少。”

    “为何?”天启一怔,旋又恍然,悲呛道,“犁庭扫穴?”

    “正是。”

    “此仇!必报!”天启紧紧地盯着重真,咬牙切齿道。

    重真也看着他郑重说道:“此仇!必报!”

    刘太后与张皇后很欣慰这对注定将要完成大明传承之人,能在茶余饭后,也这般热烈真挚地讨论家国大事的,因此几乎都没有插话,只是静静聆听。

    夜逐渐深了,重真自是依然精神百倍,可天启却已乏了,刘太后也该休息了。

    回到养心殿的时候,已是黄昏之后了。

    小宫女们没有与她们的侍卫在此约会,清冷的寒月却已悄然爬至梅梢。

    入殿之前,天启回头望望满院欲放未放的梅枝,显得有些意志消沉。

    重真却微微仰首望天道:“快下雪了。”

    天启瘦高的身躯和精神状态都为之一振,道:“你确定不是变天?”

    “辽东有关宁军和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