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来自大明辽东 >

第218章

我来自大明辽东-第218章

小说: 我来自大明辽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真细细地咀嚼了这其中的含义,便欣然说道:“袁公实乃我大明柱梁尔。行尧舜道觉斯民,实话跟你们说了吧,皇兄已不止一次跟本王说过‘吾弟当为尧舜’这句话。那好,本王便继承了重真英烈的表字——斯民。”

    黄宗羲挥拳道:“大丈夫敢作敢当,信王殿下果然名不虚传。”

    卢象观则挡着嘴巴小声道:“殿下,皇上真当说过‘吾弟当为尧舜’这句话?”

    重真坦然道:“何止说过,简直是日日都对本王耳提面命。”

    “皇上他……”黄宗羲面色古怪。

    卢象观看向他道:“太冲兄现在该知晓官场中事,是何等微妙了吧?”

    “袁公真乃慧眼如炬啊!”黄宗羲一声慨叹,便由衷地朝着重真躬身作揖,说道,“还请信王殿下饶恕草民之前的不敬之罪!”

    重真托住他的手掌道:“皆是大明柱石,太冲兄无需如此。”

    “殿下……”黄宗羲感动莫名,眼中竟蓄满了华夏男儿坚毅深沉的泪水。

    重真拍拍他的手腕道:“本王知晓你心中难过,还是想念那只为大明辽东戍边的蝗虫。蚂蚱和蝗虫同出昆虫一系,以后你将本王当作是谁,本王都不会介意。”

    “殿下……”黄宗羲哽咽道,心结也已彻底地解开了。

    重真转身广宁门,望着城内城外密密麻麻的践行人群,大吼道:“请尔等转告礼部官员,本王已承袭了重真英烈的表字,此事就不劳他们费心啦!叫他们多替我大明的国事上上心,别一天到晚的无所事事,消极怠工!”

    北风呼啸,可他中气十足的少年嗓音,还是直达广宁门。

    城外和城上守军,尽皆听到了,闻者一片哗然。

    可重真已不由分说地翻身上马,轻夹马腹,久未全力奔驰的大黑马便甩开四蹄,犹如一支离弦的精铁黑箭,疾驰而去。

    他就是要以这样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人们对于他的身份,再无一丝疑窦,同时也逐渐轰开人们心中的那扇顽固之门,乃至于冲击那扇封建之门。

    “驾!驾!”

    道旁被积雪覆盖着的景物,于两边迅速地倒退着。可重真依然不听地催促着马速,欲以一场酣畅淋漓的狂奔,来将这两月以来的憋闷,尽数地排遣开来。

    “某浪子本性,归根结底还是属于战场的!不仅仅局限于辽东,这整个大明天下,都是某转战百战血战之场所!大西北,某来也!”

    积雪尚未有消融的痕迹,可重真还是从所经之处看到,积雪覆盖之下的,乃是密密麻麻的荒草,而不是百官奏疏之中的农田。

    他特意下马扒开厚厚的积雪,入目的乃是一片厚重的沃土。

    重真痛心疾首,掷腕叹息:“怎么许久都毫无耕耘的痕迹呀!良田抛荒,着实可恨!就算不用来种植麦子高粱,用来种植番薯玉米土豆,他不香么?”

    “这到底是谁的错误啊!是下达税赋令之朝廷的?是收税官员的?是收租之士绅豪强的?还是交租之平民百姓的?”跟随者除却叹息,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重真本想一路考察过去的,但离开京畿未久,便看到了他所挚爱的华夏大地,竟被尸位素餐的官员士绅富商,荼毒成了这副模样,便再也没有了考察的心思。

    “加速赶路。如遇不公、不良、不忍,皆训之。若遇万恶之徒,便杀之。”

    重真沉声下达了军令,便又飞身上马,疾驰而去。

    精铁长矛在握,斜挎长弓,大铁剑和“汝钦”宝剑在背,重真全副武装,又变身成为了自极北之林南下时的装束。

    这副打扮唯有最早与之相识的周遇吉见识过,故无需担心被别人认出来。

    至于那套十分精致也臊包至极布面甲,被他套在了一个与他身形相差无几不怕死的士兵身上,而他自己,则穿着一套普通士卒的布面甲。

    有所不同的,便是多了一把装有板簧和弹匣,可以五连发的燧发短火铳。

    这款火铳已脱离了铁砂弹原理,在弹匣之内所装填的,已可正式称之为子弹。

    大明目前所配比出来的,其实都是黑火药。

    而这些子弹已基本解决了黑火药配方与子弹内黑火药装填的配比难题,虽然还没有攻克“子弹底火”这一技术难关,更远远没有到达膛线枪的标准。

    却别出心裁地将子弹头制作成了膛线状,从而使得这款火铳,已非常接近于“火枪”这一枪支发展的分水岭。

    这仍是孙元化火器研究团队之中那个叫做毕懋康的人,经过细致钻研,从而积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当然,燧发短火铳仍旧处于不断的研究改良阶段,尚未大规模生产,更没有配备到军中去,重真所在的关宁小队,是第一批配备者。

    重真对于以汉家思想为主导的华夏文化,始终都持高度自信的态度。

    在充分接触了关宁军所持有的大明目前最先进的三眼鸟铳之后,重真认为这与黑火枪的原理非常相似,而黑火枪本身就是后世散弹枪的前身。

    对于火器的研发也同样如此,他甚至觉得无需自己过多启发,孙元化毕懋康等本土火器专家,便能做出技术上的自我突破,超越抢先半步的西夷火器。

    同时,也可完全碾压关外的游牧人和渔猎者。

    重真等人包括黄宗羲卢象观,以及韩超韩越在内,还配备着一柄十连发的小型强弩,因其可以单手执发,因此也被称作——手弩。

    重真几乎是沿着十七年后李洪基从西北进军京师的路线在逆行,这一条路线,他在后世的时候其实走过很多次。

    但数百年沧海桑田,哪怕是当时的乡间小道,许多也比这个时代的官道要好。

    因此重真很想亲自体验一把,熟悉其中的山川地理。

    这条道路其实堪称关卡林立,继朱元璋派遣刘伯温斩断西北龙脉之后,还在沿途布置着许多的军事力量,这说明大明王朝对于西北,仍是极为重视的。

    来到了宁武关,与当地守军接洽之后,登上了这座雄踞于恒山余脉的华盖山之上,临恢河,俯瞰东、西、南三面,周长2公里,开东、西、南三门的外三关。

    (

 第356章 宁武关 周遇吉 虎大威

    重真拍拍周遇吉的肩膀道:“若有朝一日,本王派遣你来守卫此关,你该如何守卫这座有着‘凤凰城’之称,横亘晋北五百里的巨大屏障?”

    周遇吉已随着重真,于东、西、南三面俯瞰完这座关卡的周边地形以及内部布局,深感其古朴遒劲的同时,正在思索着这个问题呢。

    闻言略一思索,便道:“予某三千步兵,纵有敌军百万,某亦可守半月。若有大炮助战,某可阻挡月余。若再拨一千铁骑于某,哈哈哈,某可反守反击,叫敌闻风丧胆,后退百里,并且至此闻宁武关周遇吉之名而色变,再不敢有所寸进!”

    “好!不愧是于大明辽东血战建奴之少年边军!”重真大力地拍打着周遇吉的肩膀,其余人闻之,也都极为振奋。

    便连宁武关的驻军也被激起了好胜之心,其守备虎大威更是愤然说道:“信王殿下缘何张嘴辽东边军,闭嘴辽东边军,莫不是不把其余九边将士放在眼里?”

    重真大笑着拍打着虎大威的肩膀道:“既如此,本王回京之后定然奏请皇上,便请你威大将军替我华夏大明,守好这座连接着雁门、偏头、宁武的外三关了。”

    虎大威抱拳闷声道:“便是你信王殿下不奏请,俺虎大威也会守好此关的!”

    重真知他心中还是不甚服气,便拍打着他的肩膀道:“本王离京之前特意查阅过你的履历,你镇守此关已有数年,曾数次击退过蒙古部族的侵扰,职衔却不得寸进。本王觉得,你这员虎将也是时候往前迈一步,擢升都司了。”

    虎大威大喜,领着守军单膝跪地而拜,山呼“信王千岁”。

    重真大喇喇地受了这礼,挥挥手便让他们起身了。

    周遇吉看在眼中,暗笑道:“阿真这封官许愿的本事,怕是从袁帅处学来的。”

    宁武关往北便是宣府大同,重真却没有心思绕道北上了,因为攻下宁武关之后,当时的大同总兵姜瓖与宣府总兵王承允,都是不战而降的。

    此时的姜瓖仍苦苦地守卫着他的马兰峪,不失为一条血性的汉子。

    重真率人自宁武关南下,西渡黄河,准备进入陕西地界。

    他与周遇吉等人,皆是关宁侦察兵出身,更有草衣卫于八方守护呼应,其实早就知道了自从离开京畿之后,便有一群江湖人,远远地跟随着。

    但对方并没有表达出恶意,也没有绕道前方进行阻击的意图,便也静观其变。

    他本以为山高水险的宁武关,会成为他们的阻碍,令他们知难而退。谁知这群江湖人当真是有些本事,居然翻山越岭绕过城关,依然远远地尾随了上来。

    如此一来,便连重真都开始怀疑他们的动机是否单纯了。

    袁七忍不住问道:“殿下,这群人来路不明,需要设伏截杀,问个明白吗?”

    重真刚想点头,却听前方马蹄声起,散出去充作游骑哨探的袁十三来报道:“殿下,西北方三十五度,发现有人埋伏。”

    都是有着丰富侦察经验的大明战兵,在有着参照物的情况之下,无需指南针便可辨别东西南北。至于以度数来阐述角度的方式,是重真教给他们的。

    重真抬眼望去,西北方三十五度,赫然便是一片茂密地树林,剑眉一掀便道:“终于来了,想不到会隐忍到这个时候,是何方人士?”

    袁十三抱拳道:“军人装扮,但看上去不像军中人士,更像江湖人。”

    重真道:“有强弩和火铳吗?”

    袁十三道:“有!”

    重真道:“也就是说,我们难以在不损伤自己的情况之下,将之尽数拿下。”

    袁十三咬牙道:“是的!但我等既已许国,便从未怕过牺牲!”

    “牺牲”这个词语,是人们错将重真当做信王之后,他赋予那个在火海之中丧生的信王本尊的。

    重真看看身后对袁七道:“派个人去问问身后那帮人吧,从一出京畿就缀上了我们,从山西到陕西,我总觉得他们没有恶意,但总要问清意图的。”

    袁七抱拳道:“诺,某亲自前往。”

    重真点点头,袁七便单人单马,往来路驰去。

    王虎等人自从上次于京师伏击信王失败之后,就一直耿耿于怀。

    如今的这个时代,便连幽并游侠儿都开始了报团取暖,可见世道维坚。

    自从上次由山东潜伏进入京师,却被大太监刘若愚当作枪使,折损大半之后,有勇有谋的少年王虎,便于此役之中脱颖而出,成为这支江湖豪侠队的首领。

    他为人处世颇为爱憎分明,只将大部分的仇恨都指向始作俑者——权阉,可还是有着很多兄弟,对于信王的仇恨,远胜于权阉。

    “大概他们觉得,会使阴谋诡计的权阉,比敢于正面匹敌的信王,更加可怕吧。”王虎的首领权威尚未完全树立起来,无奈之下只得率队远远地缀着。

    但他却将那几个老兄弟“绕前伏击信王”的怂恿,一拖再拖,而是不断地向着重真学习,观摩他的那种行军方式,学习他的那种无惧将兵力散开,同时又相互呼应,但有危险便迅速示警,可以相互迅速支援的侦察方式。

    王虎知晓,那些被散出去的精锐士兵,便是传说中的军中斥候。

    以大明辽东关宁军的说法,便是——侦察兵。

    自从上次乌泱泱的一群人,却在京师的胡同里被十来个来自大明辽东的边军,杀得屁滚尿流之后,王虎痛定思痛,觉得纵然身为豪侠,也不能排斥大明军中的训练方式,尤其是身处辽东的关宁军。

    甚至有传言说:“关宁军的练兵之法,乃是这个世间最严酷,也最有效的,有着‘魔鬼训练’之称。”

    王虎不知道什么是“魔鬼”,但他知道什么是魔,什么是鬼。

    在华夏的古老相传中,魔是能与道抗衡之物,而鬼则与仙对立。

    重叠在一起,其可怕程度可想而知。

    “大概也正是因此,关宁军才能于建奴群狼压境之时,与之硬撼,将之击退吧。宁远大捷、觉华惨胜、宁锦之战、登辽战役,想想都让人热血沸腾啊!下一场与建奴针锋相对的战役,又会是什么呢?真是令吾辈少年期待啊!”

    每念及此,王虎都会禁不住热血澎湃,禁不住都想加入其中。

    然而豪侠有着豪侠的坚持与傲气,自由惯了,便对从军有种来自本能的排斥。

    “不管怎么说,先努力提升自己与兄弟们能在这越发混乱的世道里,活下去的资本。这狗一样的世道哟,好好的田地,怎么就没个人耕耘耕种呢?多可惜呀!”

    王虎默默地感慨着,忽而双耳一动,居然听到了三声响动,由远及近。

    游侠可没有重真那般豪横,一人双马,还另有马匹驮载着行军的必备物资。

    用双脚丈量华夏江湖的游侠们,身体轻健,脚步轻盈,恍若清风徐来,便来到了王虎身边,几乎同时抱拳说道:“虎少,左前密林,有人埋伏。”

    “虎少,信王派人往我们这边过来了。”

    “虎少,崔大小姐的信使到了。”

    王虎同时将三人的禀报收入耳中,心念电转,不慌不忙道:“山猴,左前是何人?”

    山猴略一沉吟之后才道:“穿着军装,但观其言行,不像军人,反而像极了我等江湖人士,不过与我等山东齐鲁游侠相比,逊色不少,是西北无人耶?”

    王虎道:“万不可小觑了西北汉子,关中刀客那可是出了名的狠辣。”

    山猴微微低头抱拳道:“虎少说得是,是兄弟轻敌了,这便再去侦探。”

    “一切小心,隐蔽第一,安全为上。”王虎轻轻点头。

    山猴道了声“虎少放心”,便又转身离去。

    王虎明明看着他,却只听到一丝极小的响动,可见他的身法着实轻灵。

    目送着他山猴子般的身体灵巧地消失在山林之间,王虎也看向另一人道:“云雀,崔大小姐的信使在哪里?”

    被称作云雀的瘦高男子道:“就在后边,这就带过来吗?”

    “嗯。”王虎点点头,很快便看见了兄弟们带着一个人从后边走来。

    王虎定睛一看,只见这人头发散乱油腻,自然卷曲,衣衫破烂,乍一看像极了一名乞丐,但衣衫却又丝毫都不凌乱,还透着一股水洗的白。

    他一边走一边还举着葫芦,仰着脖子咕咚咕咚地往嘴里灌着酒,走到近处,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皂角清香,显然寻日没少洗那线头散乱的破衣服。

    这身衣服的许多地方也不知是穿破的还是洗破的,总之打着胡乱的补丁,多半是其自己动的手。

    王虎自从在京师吃了大亏之后,痛定思痛,认为一切都是因为太过自由散漫的缘故,于是力求严谨,初次见之,便不觉皱眉道:“他就是崔大小姐派来的人?”

    云雀道:“弟已与之交涉,再三确认,确定无疑。”

    “好吧。”王虎点点头,见其他兄弟对其还听不耐烦的,便摆摆手示意他们离去,抱拳问道,“敢问这位兄弟,缘何崔大小姐要替崔大小姐送信?”

    (

 第357章 与信王殿下共谋大事

    来人像是这才发现前方有人一般,在距离王虎极近的地方站定,瞪着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