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红楼春 >

第19章

红楼春-第19章

小说: 红楼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亏他前世就改掉了用键盘治国的毛病,否则怕是要引来大祸。

    念及此,贾蔷站起身,道:“既如此,恭敬不如从命。”

    ……

    “小子贾蔷,见过长者。”

    “梅”字包厢内,贾蔷揖礼拜下。

    曲着右臂斜倚在黑漆描金靠背椅上的老者自贾蔷进门便细细观察他的举动,一世阅人无数的老者,自信还是能看透一个少年郎的。

    而贾蔷之一举一动,之神情眼神,落在老者眼中,都算是出众的。

    不过,御宇一生,他见过的良才美玉绝世之姿本就多如过江之鲫,就眼前来说,贾蔷的表现,只能算是不错。

    “平身吧。”

    老人声音淡然说道,目光却看向了窗外方向,道:“适才,朕……正好我也在窗边坐着看景色,听到了你那番高论。贾蔷,如今世人都说,这天下大半贪官,都是太上皇留下的。也是太上皇时期,才有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怎么到了你这里,太上皇反倒成了功劳盖高祖、世祖皇帝的圣君了?莫不是,故作谄媚之言?”

    贾蔷闻言,顿了顿后清声道:“长者,小子先前狂妄之言,已经说清了太上皇圣明之处。至于谄媚之言……且不说此番话会不会传至太上皇耳中,纵然有幸传至其耳中,那又能如何?太上皇已经荣养于九重深宫中,小子又非官场中人,纵然小子只说了几句公道话,他老人家也不会让我做宰相。”

    老人闻言呵呵笑出声来,转过脸来看向贾蔷,俯视道:“你还想做宰相?”

    贾蔷摇头道:“小子有自知之明,从未想过礼绝百官。”

    老人闻言哼了声,沉默稍许,又淡淡问道:“你还未说,如今遍天下的贪官该怎么算,该不该算在太上皇的头上?”

    贾蔷点头道:“当然要算在太上皇头上,毕竟当今天子登基尚不满五年。”

    此言一出,老人身边的年轻人面色骤然一沉,中年面白男子也瞪起眼来。

    老人却露出一抹笑意,问道:“既然贪官遍地,太上皇又谈何圣君?”

    贾蔷摇头道:“这只能说明,太上皇是仁君。当今军机宰辅之臣,大都是辅佐太上皇多年的老臣。他们烂了,太上皇怕是连心都碎了。可是,他们毕竟都是一路追随太上皇筚路蓝缕、斩荆披棘走到今日的老臣,于国朝,他们有功。于太上皇而言,他们更是有情义在。太上皇实不忍杀功臣,才造成了今日之局面。小子妄自揣测,这怕也是太上皇早早传位于当今天子的原因吧……”

    “狂妄!不知天高地厚,白身草民,也敢妄自揣摩圣心?”

    老人身旁的年轻人着实无法忍受贾蔷的无法无天,开口呵斥道。

    中年无须男子也目露骇然之色,悚然而惊,额头见汗的死死盯着贾蔷。

    不明白这个少年,到底是聪明似鬼,还是糊涂透顶!

    哪有这般愚蠢的!!

    老人的面色却依旧平静,他双眸端详着贾蔷,好一会儿方道:“你的聪慧,你的胆气,还有你的心计和城府,在少年人间,皆属上上之选。天下神童美玉虽多,及得上你的,却未必有多少。只是吾很好奇,你心中既然对吾之身份有所猜测,甚至有所定论,又为何说出如此犯忌之言?”

    揣摩圣意,揣摩上心,从来都是帝王最厌恶的事。

    若是将帝王心术都揣摩透了,那岂不是可以左右帝王,操持上意如木偶?

    这是明摆着绝了进朝堂之路!

    “长者目光如炬,明察秋毫,小子不敢有隐匿之心,卖弄心术小道。小子今日能得遇贵人,是先前绝未想到之事,亦当是小子今生最大的造化。之所以敢言本不该言之大言,确实有想以此取悦于长者之心,以诉私事。”

    老人呵了声,追问道:“不惜搭上一生之前程,也要谋以私事,却不知是何等私事,如此重要?”

    贾蔷轻轻呼了口气后,抬起眼帘,明眸望向老者,道:“小子本为宁国正派玄孙……”

    说着,将其身世并贾珍所为,毫无遮掩的悉数相告。

    最后道:“小子不恋富贵荣华,也不惧逐出贾族,但是,却不愿背负‘忤逆不孝’这等十恶不赦之大罪,令双亲在天之灵蒙羞。今日小子斗胆妄言,不惜自毁一世前程为代价,恳请长者相助。”

    说罢,贾蔷伏地叩首。

    老者未言,稍许,身侧年轻人提醒道:“你既有此罪在身,本也无甚前程可言,又谈何付出什么代价?”

    贾蔷抬起头来,看着年轻人道:“此言差矣,我为大燕子民,若果真有罪在身,那自不必多言。如今却是因人污蔑而得罪果,贼子可言此为罪,贵人却言不得。否则,岂不寒了天下人心?”

    这年轻人却也是个有捷才者,笑道:“是非对错皆出自你口,总不能你说清白就清白,说无罪就无罪吧?”

    贾蔷点头正色道:“此言有理,但求一公正查证的机会。贾珍在贾家一手遮天,却又如何真能遮得住浩浩上天?”

    老人又开口问道:“若今日未得遇我,汝又当如何?”

    贾蔷顿了顿,缓缓道:“宁国族长贾珍,还有荣国府贾赦,皆骄奢滛逸恣意妄为且志大才疏之辈,小子冷眼旁观,以为其虽看似势大,实则必难长久。若今日未得遇贵人,小子当眼观他起高楼,眼观他宴宾客,眼观他楼塌了。待其落个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时,再讨回公道。”

    老人闻言,观看贾蔷片刻后,哼了声,道:“朕当你有九九八十一般能为,原来终究不过是个庸辈。若你能果断起杀心,朕还高看你一眼。”

    贾蔷闻言,再度叩首,却是苦笑道:“草民岂敢有此狂悖之心?效仿不得上皇当年冲龄践祚,便诛逆王,斩权妖。”

    老人自然便是大燕第三代帝王,景初皇帝,亦是禅位已过五年的大燕太上皇李贽是也。

    太上皇眼眸微眯,看着这个意外出现却知其不易的小小草民,道:“贾蔷,便是朕在位时,亦常有敢谏之臣,说朕花费靡多,性喜奢华。你说说看,朕到底是不是一个性喜奢华的昏庸之君?要说出个所以然来,说的好,朕赐你一个公正又如何?”

    这位太上皇,怕不是将此次相会当成了洗白大会了吧……

    ……

    PS:有书友说,希望调整更新时间,早饭一更、午饭一更,正好下饭,所以就把发布时间调整到早上七点和中午十一点。上架之后,第三更在下午五点。

    我这么通情达理的,大家别忘了投票啊!

 第三十七章 惊雷!

    听闻太上皇之言,贾蔷未有丝毫犹豫,立刻回道:“太上皇,此等谏臣之心或许是忠正的,然其不通经济之道,所谏之言,实在不可理喻,贻笑大方。”

    太上皇闻言自然不会满意,连他都说服不了,又如何说服天下人,因此哼了声道:“朕读史书,千年王朝,哪一朝不是亡于君王奢靡昏聩?怎么到你这里,还出了个经济之道来?”他倒是也有自知之明……

    贾蔷却正色道:“上皇,草民虽年不高,但也读过些史书,草民记得景初八年起,银钱兑比是一两比一千钱。可是到了景初二十八年,银钱兑比就变成了一两比一千五百钱,成了银贵钱贱的局面。寻常百姓的生活生产买卖,是用不到银子的,用的都是铜钱,唯有纳税入官之时,才会用到银子。所以每到纳税入官之际,百姓要将手中的铜钱,兑成了银子才能纳税。

    然钱银比越高,百姓自然就越吃亏。大户们甚至什么都不用干,只要藏好银子,在纳税季提高钱银兑比,然后将手里的银子兑给百姓就能大赚一笔。

    再用铜钱去购买百姓手中的粮米,以大宗货物入官仓,又可兑出银子来,凭白又可赚一倍的利。

    可为什么钱银兑比会越来越高?虽然丁口在涨,可朝廷也在年年挖银山,按理说不至于失衡至此……

    草民以为,便是因为那些大户和富户们赚了银子后不去花,反而将银子都烧成银冬瓜挖坑埋起。

    不管他们是因为勤俭也好,还是因为别有用心,总之,市面上流通的银子如今是越来越少了!

    如此,岂不就造成银贵钱贱的局面?

    若富户们都像上皇那样,将银子花出去,而不是烧成冬瓜埋在土里,那么市面上流通的银子就不会减少,就不会造成银贵钱贱的现象,百姓就不会吃如此大亏!

    所以说,朝廷根本不该抑制太上皇花银子,还要鼓励富人们多学太上皇,多花银子,才是利国利民之道!

    那些言官们不通此道,只知勤俭是好的,却不知对朝廷来说,富户们多花银子,才是真正的好事。

    让那些富户们不断的积蓄银子埋在地下,对国朝而言,没任何好处!”

    此言说罢,太上皇身边的年轻人,还有那名阉宦,都睁大了些眼睛,看着眼前这位少年敢在他们跟前生生“颠倒黑白”,“指鹿为马”!

    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偏生,他说的似乎还真的有几分门道……

    前所未闻之言呐。

    唯有太上皇,似乎这一辈子经历过的事太大,听过的惊世之言也太多,早已过了因言动容的心境。

    他一双平静的眸眼细细的观察着贾蔷,看的贾蔷后背发凉……

    良久之后,他才哼了声,道:“你这小小人儿,年纪不大,看似良善纯真,可心里却奸猾似鬼。你果真不愿进朝堂做官?”

    贾蔷摇头道:“上皇面前,岂敢自作聪明虚言欺君?草民虽为白身,却天生牛心古怪,除却天地君亲师外,不愿与上官下跪磕头,因此,从无入仕之心。”

    这个说法,又出乎了太上皇与其他二人的预料。

    只是,一心钻营的人太上皇不会喜欢,可有才能之人,却不肯为天家卖命,他也不会喜欢。

    太上皇挑起眉尖,看着贾蔷讥讽道:“你倒是有白衣傲王侯之心……”本想做个什么决定,不过犹豫了下,抬头思量了稍许后,又问道:“朕却是好奇,你不愿跪人,可你连一个贾珍都扛不住。那日后再有权贵欺负到你头上,你又该如何自处?”

    贾蔷闻言,犹豫了下,还是道:“上皇,草民虽无入仕之意,却有考取功名之心。另外,草民也有些许陶朱之能,可与人共享利益,结识些权贵。不求仗势欺人,只要莫让人轻易欺负了去就好。草民以为,如今到底太平盛世,等闲也不会有人随意欺负草民吧?”

    太上皇听闻此言,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看着贾蔷那张年轻的过分的脸,摇头道:“聪慧的确是拔尖儿的聪慧,只是到底少了阅历,不知人心险恶。不过,朕喜欢你。因为你有自知之明,知道不能在朕跟前卖弄,你说了实话。这一点,很少有人能做到……”

    说着,站起身来,在身旁年轻人和中年阉宦的护从下,缓缓往外行去,不过在路过贾蔷时,顿住了脚步,俯视着他道:“贾蔷,你很好。好好去做你的事吧,只是莫要失了这份忠孝之心。”说罢,出了“梅”字间。

    留下贾蔷独在原地,默默感觉后背因冷汗而带来的丝丝凉意。

    古人除却所知之物难及后世之人外,论心机,论智谋,论眼力和识人之明,哪一点逊色后人?

    方才贾蔷连一句自作聪明的谎言都不敢说……

    难怪古往今来多少人杰,都会留下“伴君如伴虎”之言。

    只是不知,先前太上皇答允之事,到底算不算数?

    还有,最后太上皇身边的年轻人,目光怜悯同情的看了他一眼,又为哪般?

    ……

    皇城,大明宫。

    刚过完万寿节的隆安帝,正在养心殿西暖阁勤政亲贤殿内批改奏折。

    只是没批改两本,面容有些清瘦的隆安帝就放下了朱砂御笔,眉头紧紧皱起,凝重的眸光不乏担忧的望向殿外。

    殿外仙楼佛堂内,有一座无量寿宝塔。

    秋风吹拂,铜铃作响,回荡在殿内,恍若梵音阵阵。

    隆安帝为太上皇第三子,非嫡非长,潜邸时,论声势远不及其他几位亲王高。

    为人低调,务实。

    在百官中,素有埋头苦干的贤王之名。

    又因其从不结党,也不勾连大臣,尤其是对任何军机大臣都保持一定距离,所以让许多人都以为,廉亲王毫无问鼎之野心,将来必会成为一世贤王,和大宝无缘。

    却不想,太上皇在御极三十年时,偏偏就将大位传给了廉亲王李哲,便是今上隆安帝。

    隆安帝登基后,一如潜邸时低调务实,事事请示太上皇,尤其是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

    直到一年后,太上皇实不耐烦,传旨天下,今后非动摇国本之军国大事,天子自可决之,不必事事禀奏。天子无事,亦不必每日前往九华宫问安。

    然而隆安帝依旧日日晨昏定省,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冰雪天气,从无间断,每日必往九华宫请安太上皇和皇太后。

    朝堂之上,一应军机谋国大臣始终不变动,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然而景初大臣却无比安稳的始终矗立不倒。

    直到三年后,才渐渐发生了些变化。

    有两位辅政军机实在熬不住了,眼花耳聋,难以支撑,这才致仕退去。

    隆安帝也是赐以了厚恩重礼,风光致仕。

    到了第四年,河西之地一场天灾,却让一群吃相实在难看的大臣暴露出来。

    趁蝗灾兼并土地不说,倒卖救灾物资不说,堂堂国之大臣,朝廷命官,居然上下勾结,沆瀣一气,倒卖人口,下作之极……

    这一次,隆安帝再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传旨三司,施以极刑处置了一批,人头滚滚。

    天下皆惊!

    到了第五年,也就是今年,隆安帝更是展开雄伟气魄,以雷霆之势,一口气黜免了三位六部掌部尚书,六位侍郎,甚至连一位军机阁臣都隐隐不稳,一时间,朝野上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人人自危。

    景初三十年,如今朝廷上的所有重臣皆为景初旧臣,枝叶缠蔓,瓜葛极深。

    隆安五年大案,真要牵连下去,幸免者寥寥无几。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传出一个令许多景初旧臣激动的消息来:

    “五年未出九华深宫的太上皇,今日居然出宫了!”

    可是这个消息,对隆安帝而言,却如同惊雷!!

    ……

    PS:感谢书友逸馫、嗨h、就看看zz、文明恶棍i、楠愉等书友的打赏!

    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啊!!

 第三十八章 朕喜欢你

    养心殿西暖阁,勤政亲贤殿内。

    隆安帝的脸色阴沉的有些可怕,太上皇出宫,已经出乎他所料。

    更出人意料的是,太上皇身边所带之人,并非哪位皇子,而是宁王李皙!

    李皙,是已故义忠亲王之子。

    而义忠亲王,就是当年几乎钦定的太子!

    景初朝三十年间,前二十五年,每逢太上皇出京,监国者必是元后所出的义忠亲王。

    若非义忠亲王后来突然行为狂悖无礼被废,圈禁之后又突然暴毙,如今养心殿内坐着的,未知是何人。

    然而义忠亲王虽被废,可其嫡长子李皙却未受影响,依旧极受太上皇宠爱。

    隆安元年隆安帝登基时,就直接册封了李皙为郡王。

    在儒教大行天下之际,世人眼中,李皙的地位,甚至比隆安帝还正统。

    也因这一点,许多大臣都同情、认可宁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