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春-第3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言如同惊雷一般炸响在焦大耳畔,他霍然转头,一张老脸如同见了鬼一般骇然的看着贾蔷,失声道:“你都知道了?”
贾蔷闻言,呵了声,道:“大房这一脉,不都是这样?吃不得苦,不愿去九边历练,吃上十几二十年的沙子,又不甘心一代又一代的衰败下去,自然就会剑走偏锋。自以为是的人,多会自作聪明,很少例外。他们将宝压在义忠亲王儿孙的身上,又希冀凭着抚育义忠亲王遗孤的忠心,来获取人家的信任打的一手好算盘,只可惜,大房没想到,大事未成,义忠亲王的儿子还未成器,大房反倒先死绝了。他能死的甘心?
我猜猜,他若直接让你拿着甚么东西去害我,焦老管事你必是不会答应的,他也知道。所以,他就想让你拿着义忠亲王的东西,寻机会送给宁郡王?好让宁郡王知道,贾家还有一个义忠亲王的血脉,宁府大房是满门忠烈,是不是?”
焦大越听,一张老脸就越白,如同见鬼怪一样的看着贾蔷,不敢置信道:“你你是如何知道的?”
贾蔷笑了笑,道:“很简单,贾敬虽恨不得将我千刀万剐凌迟分尸,可是,他真正能做的却很少,或者说,能对我造成莫大伤害的,唯有这一种法子。”
话音刚落,没等焦大再说甚么,就见李婧急急进来,手里拿着一方小小的东西,被杏黄锦帛包着。
看到这个事物,焦大彻底无声了,灰头土脸的跪在那。
贾蔷接过后,打开那层泛旧的杏黄锦帛,看到里面的东西,却让他瞳孔猛然收缩了下。
贾蔷没想到,贾敬手里留下的,居然会是一方宝玺!
太子当然没有御玺,所以,这方宝玺是当年景初帝,也就是太上皇,赐予义忠亲王的。
这世上,还有甚么能比这个更能证明可卿的身份?
又有甚么,能比这个更作死?!
这东西一旦落入宁王手中,他可以凭此掀起何等风浪!
有可卿在,贾家到时候就是长了一万张嘴也说不清楚。
隆安帝哪怕再顾及林如海,可他终究是一个帝王!
连二皇子都能出继,更何况一个臣子?
贾蔷想不出,贾家能幸免于难的可能在哪
“商大叔,派人护送焦老管事往辽东庄子上,当个工头罢。”
贾蔷站起身后,没有再看焦大,而是吩咐商卓说道。
原是打算给焦大一个善终,可他到底同情长房,办下这等事来,不管有心还是无意,是不是上当受骗,贾蔷都不可能再给他第二次机会。
焦大也没说甚么,辽东庄子上当种地的工头,自然远无法和在国公府里伺候一座宗祠舒服。
可焦大宁愿去苦寒之地,挨冻受冷,也不愿再整日在宗祠内,面对老宁国公的神位。
这样的日子,让他简直备受煎熬!
等焦大出去后,李婧上前,小声问道:“爷,要不要”
说着,在脖颈上抹了下。
贾蔷摇头道:“算了,没了这个东西,即便有传言传出去,对我们来说也算不得甚么。更何况,焦大是个忠仆,断不会出卖贾家的。就让他去辽东,种地种到死罢。”
说罢,转身出了丹房,对等候在庭院内的管家李用沉声道:“挂白,报丧!”
李用忙应下,不过却禀道:“侯爷,方才前面门子传话进来,说来了客,是赵国公的小孙子夫妇。”
“”
贾蔷先是皱了皱眉,随后冷笑一声,再吩咐了句:“挂白,报丧!”
宁府,前厅。
看着宁国府内纷纷挂起的白幡,姜林马脸似比以往更长了些
甄玉嬛俏脸惨白,满目凄然,眼角垂泪似未干过。
姜林看了,心中不忍,自责道:“玉嬛,姜家原该出面。可你也知道,如今家里乱糟糟的。祖父为了自保,亲自圈了二叔,父亲的世子位都其他的叔伯,好的也只被打发到西山锐建营里当个小将,差的直接赋闲在家,送进兵部大牢的都有几个。外面都说赵国公府要坏事,这个时候,祖父也是自身难保,所以,对不住你,我心中惭愧,要不,你打我几下罢”
听到姜林能将话说到这个份上,甄玉嬛还能说甚么,冰冷担忧的心里,倒是多了抹欣慰的暖意,落泪道:“我本是出嫁女,如今是姜家人。姜家也在遭难时,又岂敢因娘家事,再拖累姜家?并不曾怪罪夫君的。只是,没想到,贾家竟也出了事”
姜林还未开口,就听一道让他打心底里厌恶的声音响起,偏这道声音还温文尔雅:
“我贾家虽然出了事,但玉嬛姐姐上门来,我也不能不见。”
话音刚落,姜林和甄玉嬛忙回头看去,就见一身重孝的贾蔷自后而入,眼睛看起来有些红肿,悲泣未散尽,脸上仍有泪痕,但看向甄玉嬛的目光里,却多有关心色。
这一幕,真真让甄玉嬛心中大为感动,连凄然的目光都激动起来。
相比之下,姜林方才的段位就一下被比下去了。
这让姜林原本就有些像鞋拔子的长脸,又长了不少。
眼神不善的看向贾蔷,总觉得这厮有些想往他头上种草原的恶毒心思
贾家宁府的那些破烂事,在都中权贵圈子里,可不算甚么新鲜事。
当然,姜家也没好多少。
但姜林自己明白,姜家的那些谣言,真的只是谣言。
老国公姜铎虽然骂的那叫一个荤腥不忌,可私下里对儿媳、孙媳是真当女儿、孙女对待。
但贾家,呵呵
贾蔷先与甄玉嬛点了点头,目光随即落在姜林脸上。
男人最了解男人,只看姜林看他那眼神,贾蔷就知道这孙子在想甚么,因而讥讽道:“别把我们贾家人都想成你们姜家人那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姜林闻言,差点没笑出声来。
不过念及今日上门有求于人,所以没多说甚么,只呵呵了声。
三人落座后,甄玉嬛问贾蔷道:“蔷哥儿,府上这是”
贾蔷摇头叹息一声,道:“家里老太爷刚刚过世了,因我兼祧长房,所以要以孙礼服哀一年。”
虽然武将不必如文臣那样,需要去官丁忧。
也不必忌讳进宫上衙,但到底是承重之哀,至少要本分半年光景。
听闻贾蔷之言,甄玉嬛连忙向贾蔷致哀道恼,请他节哀顺变。
贾蔷谢过后,道:“二姐姐今日前来,可有甚么事要吩咐?”
“这”
原本甄玉嬛会毫不犹豫的开口相求,哪怕是跪地亦在所不惜。
可眼下贾家出了丧,贾蔷还要服重孝,这个时候再开口,就太过难为人了。
况且,贾蔷服孝期间,也不能让人去为了甄家的事去奔波啊!
甄玉嬛心底善良,不忍叨扰,姜林却没这个顾忌,道:“宁侯,今日我和内子前来,所为者不是其他,而是甄家。我就不信,以宁侯的耳目通灵,还没听说过甄家的事”
贾蔷摇摇头,惊讶道:“甄家的事?甄家甚么事?我真没听说过,这一二月来,我除了公事就是国孝、家孝,刚除了国孝,如今又来了重孝。我先生也是成天在武英殿住着,等闲不回布政坊,我耳目通灵甚么啊我?”
听他如此说,甄玉嬛心里愈发不忍相扰,犹豫着是不是随一份礼,就回去罢了。
姜林却冷笑道:“也罢,宁侯先前不知,现在我来说罢。甄家是你们贾家百年世交,又是老亲。如今朝廷里以亏空渎职贪腐之罪,要彻查江南甄家,便是以你先生的户部为主。宁侯,以贾家和甄家的关系,这件事上总不好袖手旁观罢?”
贾蔷眨了眨眼,道:“甄家被查怕甚么,清者自清!”然后看向甄玉嬛正色保证道:“二姐姐你放心,回头我一定告诉我先生,断不容任何人往甄家头上泼污水。如今我身戴重孝,不好随意外出,但以贾家和甄家的关系,还有当初在淮阴时二姐姐对我的关照,我保证,绝不会让人诬赖甄家!小弟能做的不多,但总好过一些人,分明家中掌着大燕天下兵马大权,却一毛不拔往外推的好!二姐姐也别太难过,这世上女子,遇人不淑者占十之八九。但若是有人敢欺负你,你只管送信来告诉我。他们既然知道贾家和甄家是百年世交老亲,我就绝不允许有人欺负你!”
话音刚落,正当姜林的脸都快长到地上时,李用急急进来,道:“侯爷,族内各太爷、老爷、大爷等都到了。另镇国公府、理国公府等公候府第也都来了人。家里只您一个主子,您看是不是”
甄玉嬛闻言,愈发惭愧,忙道:“蔷弟,你快去忙你的罢,我们且先回了。”
贾蔷点点头应下后,回头又警告姜林道:“本侯不管这个主意是你家那把老骨头出的,还是你小子在憋坏,我都不在意。但本侯警告你姜家,要善待我二姐姐。不然的话,你姜家不是正在装惨么?本侯可以成全你们,让你们变成真惨!”
说罢,冷冷看了姜林一眼后,转身离去。
第五百六十四章 请二婶婶来东府帮几天忙
大明宫,养心殿。
隆安帝听闻戴权之言后,微微一扬眉尖,道:“贾敬死了?哼。”眉眼间,不乏刻薄的讥讽。
对于贾敬,隆安帝并不陌生。
曾有一段时日,他还有些钦佩此人风骨,感观良好。
荣国公贾代善活着时,宁国府袭一等将军贾代化的京城节度之位,还并非只是一个空头衔。
堪称位高权重,十分紧要之职。
而贾敬身为京营节度之子,非但武功骑射不错,甚至文才方面,更是惊艳一方。
时有京城四公子,宁荣两座国公府第的贾家就出了一个,便是文武双全的贾敬。
当时贾敬在贾家,远非贾赦、贾政之流可比,贾家同代人中,可谓无人能比。
所有人都以为,贾敬将来必能光耀门楣,不辱祖宗功业,甚至还能发扬光大。
因为贾敬当时,颇得老义忠亲王,也就是景初年间东宫的器重。
若非贾敬坚持科甲出身,以正途入东宫为官,义忠亲王早就征辟他入东宫为官了。
即便未曾为官,贾敬当年也可随意出入东宫,甚至传言他还可与义忠亲王同车而行,同榻而卧。
是时,便是荣国公贾代善,都对这位东府长侄另眼相看。
若是一直这样下去,东府之势,绝非后来的西府可比。
直到景初十四年,这一年,贾敬高中进士,但也是这一年,义忠亲王坏了事,从朝野称赞的贤太子,突然遭圈禁被废,并于三年后很快就病殁了。
一代贤明东宫,被贬成为义忠亲王,郁郁而终。
自此,贾敬虽名列皇榜,却拒不入仕,甚至连祖宗家业也不就,直接让其子贾珍袭了爵。
他自己则出了城,在道观里出世修道,再不问世间俗事。
这样的忠义,在景初年间时,不止朝野清流,连隆安帝都颇有几分敬重。
但是,等到皇位落到隆安帝身上时,处境不同,地位不同后,再看此人,就怎么看怎么刺眼了。
莫非此辈以为,这位子只能义忠亲王坐,他隆安帝却坐不得?
无知之辈,以为朕之德行,不配为帝?
所以,对于贾敬,隆安帝当初生出的好感一朝丧尽,到后来听说修道修的走火入魔,就唯有嘲讽了。
顿了顿,他问道:“可得善终否?”
宁国府一脉,贾珍暴毙,贾蓉惨死,若是连贾敬都横死,那这一支的风水,就真不算怎么好了
戴权忙回道:“是吞服金丹过多,烧胀而殁。”
这个死因,倒是和太上皇一模一样
隆安帝眉头皱了皱,也不知想到了甚么,沉默稍许后道:“罢了,前儿才打了人家廷杖,有些冤枉了那个混帐行子,今儿朕给他个体面罢。传旨:贾敬虽白衣无功于国,念彼祖父之功,追赐五品之职。着光禄寺按上例赐祭,朝中由王公以下准其祭吊,钦此。”
听到这等恩典,戴权眼角抽了抽,心里打定主意,让戴缑这二年来最好躲着贾家走。
最起码,林如海不死,别去招惹贾蔷。
刚念及此人,就听有黄门入殿内传奏:“文渊阁大学士林如海求见!”
隆安帝忙让宣入,又让戴权亲自备坐。
等林如海谢过皇恩落座后,隆安帝皱眉道:“本就瘦的不成模样,如今怎又比先前还瘦了?”
林如海笑了笑,道:“皇上不必担忧,臣这身子骨,虽久病多年,但臣料想,总还能再坚持五年。不见新政大行天下,臣岂能撒手?”
隆安帝闻言,心里宽松了稍许,但仍未满意,道:“五年?如此大业,便是十年仍显匆忙,五年如何能够?爱卿好生保养身子,朕还要倚重多年呢。”
林如海笑道:“臣自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过,皇上也不必着急。天下英才无数,如恒河之沙。如今圣天子在上,新政大行时,自有无数英才显现。江山代有才人出,一辈新人换旧人,才是正道。如臣这般老朽,得用时,就该效死命为君上,为社稷,不好惜一时之力。待病弱无能时,该退时就该退。恋栈不去,反倒成了朝廷之累赘,亦非社稷之福。
朝中如今多有老朽之辈,虽无大过,却也无大功。他们本身,也只求无功无过,占着位置不为事。居然还能养出清望来臣以为,此非正道。”
隆安帝闻言,看着林如海道:“此等情形,爱卿便是不说,朕也看得到。可又有何计可施?爱卿若是身子骨壮实,朕就将吏部分与爱卿掌着。可如今一个户部,就让爱卿如此操劳。朕岂能再赋重差?”
林如海呵呵笑道:“臣岂敢生出贪婪之心?只是臣从户部邸报中看到,今岁两江、鄂、皖、陕、晋等地,形势都在向好。韩彬、李晗、张谷、窦现、左骧等人,不愧是当世名臣!尤其是近二月来,手笔越来越大。更难得的是,不拘一格用人才。很是提拔了一批可用之人,看起来,也是效果不俗。臣寻思着,若是今岁夏秋之后,果真这数省之地安靖平稳,是否可调诸位贤臣入京?”
见隆安帝有些迟疑,林如海笑道:“不瞒皇上,臣也是有些私心的。”
隆安帝惊喜笑道:“爱卿也有私心?朕却从来不知,爱卿也会有私心。”
林如海苦笑道:“臣为相之后,公务之重,每日剧增!若军机处诸大臣同心协力倒也罢,偏其他诸大人的想法,仍是景初年间那些路数。寅吃卯粮,先谋官绅之福,而后才念百姓之民生。国库里稍微有点银子,倒先张罗着补百官多年前的欠俸和宗室的禄米。整日里勾心斗角,臣能为有限,独木难支。这种事,皇上又不好出面。所以,想请几个霸道些的同僚回来帮帮场子。”
这些事隆安帝早就心知肚明,听到林如海的诉苦,哈哈大笑出声,道:“爱卿哪里是能为有限,不过是爱卿出身四世列侯之家,读书传礼,一身君子之气,这才让人欺负了去。韩彬、李晗、张谷、窦现、左骧等人,却一个比一个霸道。有他们在,爱卿倒是的确不复担忧这等扯平事。”
隆安帝高兴的当然不是这样肤浅的小事,而是林如海不专权,不揽权。
韩彬等人不归,每多一日,林如海往朝中各处安插的人手,便多一分。
不是他想安插,而是为了办事,不得不安插。
隆安帝非但不会阻拦,还会鼓舞甚至相助这种做派。
韩彬等人若是三年不归,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