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红楼春 >

第580章

红楼春-第580章

小说: 红楼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连卫拉特部的万户们都压不住阵,强行阻拦的,甚至已经开始动起了刀,见了血。

    没办法,卫拉特部也开始往五里堡方向移动。

    大溃败开始……

    见此,原本还将信将疑的宣镇兵卒彻底信了,开始疯狂欢呼。

    有宣镇参将大声问华文道:“大将军,朝廷何时派大军前来?为何末将等毫不知情?”

    华文呵呵笑道:“哪来的大军?是……是宁侯带着犬子,翻越雪山,前往五里堡焚烧了敌军军粮干草。莫说你们,连本镇也被瞒在鼓里,只留下书信,说不愿看到每日里死伤那么多兄弟,要奇袭金帐,断军粮。这会儿大火已起,就不知能不能杀了博彦汗。”

    眼神中,止不住的担忧。

    杀个锤子哟,放了火能跑回来就不错了。

    那百十人,不够给怯薛军塞牙缝的!

    从头到尾,他都没提董家二字。

    如今宣府姓华,自然要将董字彻底清除。

    而这个惊人的消息四散传开后,渐渐有人高呼起宁侯万胜,世子万胜。

    不过很快,华文吩咐身边下去,带节奏齐喊:“大燕万胜!”

    不一会儿,喊声震天!

    有参将见鞑子四散逃走,溃不成军,看着眼热,请示道:“大将军,是否出城追杀一番?”

    华文却摇了摇头道:“还用得着杀么?没了粮草,这些人大半都要冻毙在路上,能活下去三成就不错了。若是出城追击,说不得这些人于绝境中爆发狠戾,再反杀一波,得不偿失。”

    他到底不是战火中磨砺出来获封的武侯,安稳的富贵比冒险得来的军功更重要。

    毕竟,再怎样,他也不可能封公,差远了……

    想到这,华文心里又起恼火,决定等华安回来后,狠捶一顿。

    国公跑了……

    正念及此,忽地又亲兵前来大声禀道:“大将军,宁侯、世子他们回来了!!”

    ……

    白虎厅门前。

    宣镇将校齐聚,鼓号铮鸣中,贾蔷、董川、华安并百余宁府亲卫无一人缺损归来。

    自华文起,诸将校皆行军礼。

    礼罢,山呼万胜!

    华安却看出他老子几回回目光凌厉的扫过他,心颤之余,大声道:“大将军,我等奉宁侯鈞旨,火烧五里堡,烧毁鞑子所有干草,牛羊兵卒死伤无数,博彦汗亲自率怯薛军来追,宁侯亲自断后,于万军之中一击毙杀博彦汗!大将军,博彦汗死了!卫拉特蒙古,灭亡了!”

    真杀了?!

    华文倒吸一口凉气,目光惊骇的看向贾蔷。

    先前他虽让兵卒那样喊,可丝毫不信这区区百余人能在精锐怯薛军保护下杀了博彦汗。

    甚至担忧,他们若这样做,只会陷入绝境!

    有参将立刻大声道:“宁侯神勇盖世,立下此等灭国之功!”

    又有人道:“宁侯不忍宣镇子弟死伤惨重,不惜亲身涉嫌,前往焚烧鞑子军粮,击杀博彦汗,万胜!万胜!!”

    锦上添花者,从不少人。

    明眼人都看得出,立下这一盖世奇功后,贾蔷这一年轻权贵,势必愈发炙手可热。

    贾蔷拱手还礼后却道:“此战,非本侯一人之功。董川引路,华安筹措武备,诸勇士效死,更有华将军和诸位将军压阵,本侯方敢奇袭五里堡。而那把火,更是由董川亲自带人去烧的。”

    众人闻言,面色纷纷微变,目光微妙复杂的看向董川。

    董家……

    即便如此,也回不到过去了。

    董家亲故和旧部盗卖武库军械,害死多少宣镇兵马,这个仇,岂能算清?

    不过,有此大功在,董家或许会多出一条生路来。

    因此一些将校们,还是问候了董川一声……

    董川心下激荡,面上还一片坚毅,不为所动,他面向贾蔷而立,随后大礼拜下,哽咽道:“若非……兄长信重,不弃弟于流言末语之中,更不惜亲自断后护我,弟今日绝无生还之理。董家,也难得清白。”

    贾蔷呵呵笑着将他搀扶起,道:“你我既然以兄弟相称,又何须再谈这些?只要我大燕将士上下一心,又何须忌惮区区鞑虏?”

    说罢,拍了拍董川肩膀后,同华文道:“世叔,胡虏已退,明日可派些人去五里堡,应该能拉回不少肉来。再取出些银米,宣府该过年了!”

    华文哈哈大笑道:“好,等告慰完战死的军将兵卒弟兄们,咱们就开始过年!”

    ……

    神京,皇城。

    大明宫养心殿。

    隆安帝眉头紧皱,同韩彬等军机大臣沉声道:“宣镇战事未消,辽西蒙古又闹了起来。昨晚辽东将军怀远侯兴觉六百里加急上奏朝廷,辽西蒙古奈曼部借口鞑官特木耳之死,宣告大燕七大罪,起兵三万攻伐辽阳。蓟辽总督府亦上书,言兴觉已率部大战数回,胜多败少。不过,虽未成大患,奈曼部却将靠近辽西蒙古的各处村庄屠戮一空,死伤数千,手段残忍至极。”

    御史大夫韩琮面无表情道:“七大罪中,前三大罪都和荣国府一等将军贾赦之子贾琏相关。淫特木耳之妻,许诺与人万两黄金未准,更带兵屠戮部落。今日御史台沸反盈天,皆要问贾琏大罪,要诛其九族者都不少。百姓何其无辜,因其之过,惨死无数,贾家一定要付出代价。贾蔷身为族长,也难辞其咎。还有辽东将军兴觉及世子兴远,皆要问罪。”

    这还只是御史台,等此事传诸天下,要诛贾家满门谢罪者,车载斗量!

    林如海沉声道:“此事,等朝廷派去的三司官员调查罢,自有公论。该如何用刑,亦有朝廷法度,贾家不会有异议。如今要紧的是,该如何送粮于关外。”

    隆安帝看着林如海道:“朕记得,贾家在关外不是有十几个大庄子,又播种了他说的极高产的玉米?数万亩,一亩三石,也有十万石。让他拿出来,先做赈济辽东的军粮。贾琏何罪,贾家何罪,待三司查罢,再一并论断。”

    林如海皱起眉头道:“皇上,种粮暂且还是先别动了,且收入辽东藩库。至于兵粮,臣建议,齐家剩余的那十船粮米,直接送去辽东。”

    隆安帝终究要给林如海体面,想了想后,缓缓点头。

    而此时,贾琏淫了鞑官老婆,还带人将人家部落屠戮一空,辽西蒙古起兵攻燕的消息,终于在京城传开了。

    连贾琏为何会被送去辽东的秘事,也在有心人的推动下,人尽皆知。

    他居然是因为淫辱了母妾,与贾赦妾室通了奸,才被放逐辽东的。

    一时间,清流士林对骄烂的贾家口诛笔伐,使得贾家在京城口碑大毁,名声大臭!

    再有人将贾蔷那些风流事传出,连国子监的监生们都被鼓噪起来,联名上书朝廷:

    诛贾家,以净天下!

    贾家身为开国功臣,已享五世富贵,如今堕落至斯,更祸国殃民,再无存在之理!

    ……

 第八百一十三章 封国公

    傍晚。

    皇城,凤藻宫。

    偏殿内,李暄眼神有些焦急,垮起一张脸道:“母后,贾琏那些破事,上回不是已经鼓噪过一回了么?父皇已经给了旨,让三司严查,若果真有罪,严惩不贷。贾蔷也表过态,不会包庇。这会儿又为哪般?儿臣看那群球……那群忘八都是闲的了!一天到晚婆婆嘴一样,叽叽叨叨个没完!”

    尹后淡淡笑道:“你又担心甚么?”

    李暄急道:“母后,这次和往常不大一样。往常都是贾蔷占着理,所以后面弹劾也就不了了之了。这一次,辽东死了那么多无辜百姓,辽西蒙古又打着为特木耳部落复仇的出师之名……”

    怎么看,贾家这次也逃不了一难。

    尹后笑了笑,道:“百姓的确无辜,不过辽西蒙古到底为何兴师,还待查验,不能由敌人说甚么,朝廷就信甚么。京城士林向来听风便是雨,朝中也有人在鼓噪,可你听说武英殿那边有甚么说法?林如海也不过说了句,待查证后处置,连贾蔷那些玉米也不许动,皇上还不是允了?”

    李暄闻言眨了眨眼道:“可是母后,御史大夫韩琮不是说话了么?”

    尹后笑道:“你呀,平日里看着机灵,有几分小聪明,怎如今连正经话也听不出?韩大夫只是转述了御史台内言官们的话,这些他不能不说。但他自身,却并未表态。”

    李暄疑惑的看着尹后片刻后,奇道:“母后,儿臣怎么瞧您似乎并不觉着这是件大事?您是没瞧见如今外面的风向……”

    贾蔷临走前分明将贾家托付给了皇后,怎么如今闹成这样,他这个母后还如此风轻云淡……

    尹后笑了笑,道:“民意向来容易被挑唆蛊惑,若是靠听他们的动响来执政,那甚么也别做了。再说,也没谁说要包庇贾琏。贾蔷和林相都先后表过态,依国法行事,还想怎样?”

    李暄眉头紧皱道:“可外面人都说要诛贾家……”

    不过说完,他自己就反应过来,就凭林如海和贾蔷师徒二人联手解了粮荒之忧,甚至不惜为天子和朝廷背上许多骂名,就不可能真的去诛甚么贾族,顶了天了也就是斩贾琏谢罪。

    这次反应那么大,显然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带节奏。

    想明白过来后,李暄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见其神情有些夸张,尹后笑道:“你不是素来不将清流的话放在心上?整日里吊儿郎当,随心所欲,弹劾你的人少了?也没见你这样着紧过。”

    说着,尹后狐疑的看向李暄,再想想贾蔷那俊秀的不像话的外表,该不会真有甚么罢?

    不过再一想,幼子跟前人从没发现过有这方面的迹象,再加上,某个混帐虽色胆包天,可也没听说过那种恶心腌臜的勾当……

    “母后,您说他们这一遍一遍的弹劾贾蔷,喊打喊杀,儿臣以为,他们明明知道杀不了他,为何还要这般做?贾蔷在宣府抄了范家,解了宣镇之难,也解了朝廷之难,就凭这个功劳,朝廷这回也不能将他怎样。那是贾琏的锅,又不是贾蔷干的。可他们仍要杀贾蔷,好似不共戴天的仇人一样,这又是为何?”

    李暄解开一个疑问,又陷入新的疑惑中。浑然不觉,他母后差点怀疑起他和贾蔷之间的纯洁友谊。

    听闻此言,虽然知道只因事涉贾家,李暄才这般勤学好问,但尹后仍乐意为这个傻儿子教些术道……

    她微笑道:“皇儿岂不闻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之典故?”

    李暄闻言倒吸一口凉气,惊道:“母后,您是说,那些人不厌其烦的一遍遍诋毁贾蔷,就是为了积累起来,然后最终就能杀了他?”

    尹后眉尖轻轻一扬,道:“看看你自己就知道了,若是第一回发生这样的事,你会这样着紧此事?再瞧瞧现在,如今连你都担忧起来,觉得这一回贾蔷险了……待这一次再过了关,等到下一回,下下一回呢?会不会总有一天,天下人都会觉得贾蔷该杀?

    皇儿不要小瞧那些文人,论起使绊子整人,他们有几千年的智慧传承。

    一次次弹劾虽未必能将贾蔷如何,却也在削弱他的根基……”

    李暄惊道:“那贾蔷岂不是糟了?”

    尹后弯起嘴角笑道:“换个人真难逃死结,不过嘛,贾蔷那个混小子建功的速度,比那些人弹劾的速度快的多,且他又能折腾,每一回动静又大又快……

    那些人用这种法子来对付他,怕是要失望了。”

    那些人为何要围攻贾蔷?正是因为贾蔷太能折腾,而且折腾的东西,多是前所未有的,超出了大部分朝臣的认知范围。

    稳定压倒一切,是几千年来的儒学经典。

    对于不稳定的跳脱份子,没有哪个儒家官僚会看的顺眼……

    只是他们虽看不顺眼,偏偏又干不掉贾蔷。

    因为贾蔷立功的速度,太快了……

    李暄恍然,喜道:“如此说来,父皇和军机处几位大学士都知道他们这套路数,所以才不与理会的?”

    尹后笑道:“到他们那个位置,岂能没点主见?所以,皇儿且安心罢。”

    李暄高兴起来,道:“如此就好……母后那天也瞧着了,贾蔷临走前虽未好意思明说,但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将贾家暂时托儿臣一托,帮他照看一下。他虽明着托付母后,可也晓得宫外的事,母后怎么可能出面?所以其实是在托付儿臣。

    母后别看那小子平日里大大咧咧,可却是个极要强的,从不求人。非极信赖,心中分量极重,且十分要好者,他断不会开这个口的。他既然开了口,儿臣给他这个体面,所以就多关心关心!”

    话音刚落,却见他的伴当内侍陆丰随凤藻宫总管太监牧笛急急进来,先与尹后见了礼后,同李暄道:“王爷,快家去罢,王妃生了!”

    尹后闻言神情一震,李暄则怔在那,疑惑道:“太医说的不是要过了十五么?怎今儿就生了……”

    尹后瞪他一眼,道:“这又岂有那么准的?”斥罢,问陆丰道:“是儿是女?”

    陆丰小心的看了李暄一眼,道:“是个小郡主……”

    李暄闻言,登时咧开嘴笑道:“女儿?嘿嘿,女儿好啊!女儿是爹爹的小棉袄!走走走,快回府上看闺女去!”

    说罢,与尹后匆匆作别后,急忙忙的出宫回王府了。

    却未留意到,尹后眼中那抹失望神色……

    ……

    “大捷!”

    “大捷!!”

    “宣府大捷!!”

    临夜,即将关城门时,四名身着羊皮袄的宣镇骑兵,背红翎信旗,一路狂吼入城。

    此时多是出城走亲百姓回城之际,城门将听闻“大捷”二字,登时精神一震,一扫年关留值一天的郁气,大声问道:“何处大捷?”

    四名宣镇骑兵嘶吼道:“宣镇大捷!宁侯夜袭金帐,阵斩博彦汗,宣府二万对八万,击溃卫拉特部,斩获无算!我大燕万胜!!”

    “轰!!”

    城门口无论门卒还是百姓,一下就炸锅了。

    好家伙!

    好家伙!!

    今日整个神京城吃了一天豪门秘(艳)史的瓜,甚么婶子、嫂子、姑姑……应有尽有,要多香(涩)艳(情)就有多香(涩)艳(情),过足了瘾。

    本以为贾家这次怕是要倒大霉了,多少人等着贾家抄家时,好好去看看那些婶婶、嫂嫂、姑姑们到底生成甚么神仙模样……

    谁曾想,人家在九边竟夜袭金帐,阵斩了可汗!!

    老天爷,这是多大的功劳?

    放在开国时,这是能封王的功勋了!

    即便现在,也绝跑不了一个国公!

    哎哟哟,这可热闹了!

    那些读书人今天骂的最凶,按理说唾沫星子堆起来都能淹没了贾家……

    可怎又抵得过这等盖世奇功?

    贾家那些事,放在无能之辈身上,那叫腌臜下作,恶心令人作呕。

    可放在这样一个少年英雄身上,那叫自古英雄出少年,而这英雄又难过美人关!

    这是风流韵事,是他娘的美谈佳话!!

    随着宣镇骑卒一路怒吼宣扬,本已经快要平静下来进入夜晚的京城,再次沸腾了……

    ……

    大明宫,养心殿。

    隆安帝并韩彬、林如海、李晗、张谷、左骧还有御史大夫韩琮六位大学士,都面无表情的看着跪在殿内,讲述着昨夜的情形。

    如闻说书一般不真实……

    宣府的战况一直以六百加急送往京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