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红楼春 >

第700章

红楼春-第700章

小说: 红楼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蔷笑道:“你倒也放心……也好,可以让她给里面教教西夷的话。日后,打交道用的着。”

    ……

    PS:最后一天了,月票再不投就过期了~~

 第九百七十七章 冯渊案复案

    神京,皇城。

    西苑。

    龙舟上,尹家太夫人满面笑容,丝毫看不出对面之人是个残废,还是她的女婿。

    姿态神情都毕恭毕敬。

    隆安帝对这个老妇人也有几分敬意和好感,当初他最艰难时,就是这个老太太倾尽全家所有相助于他。

    更难得的是,每次重赏都不受。

    只一个一品夫人诰命,还是礼部连上三次尊号都不受,只道无功难受禄,最后还是皇太后出面才定下的。

    皇太后是出了名的喜怒不定难搞之人,对他这个皇帝儿子都看不上眼,可对这个亲家老太太,却是高看一眼。

    由此可见,这位老太太的为人。

    “每每请太夫人进宫,太夫人总是不就。这些年来除了年初大朝进宫贺拜外,进宫次数屈指可数。倒是先前为了贾蔷那个混帐进宫一回,今日太夫人怎就进宫来了?”

    隆安帝难得顽笑一句。

    尹家太夫人笑的灿烂,道:“皇上日理万机,老身这样的闲杂老太婆,怎好不知轻重随意进宫叨扰?皇上看在娘娘的面上厚待尹家,那尹家就更要知本分,不能让皇上劳心劳力。尹家上下哪个不深沐皇恩?若仍不知本分,就是自己折福了。”

    隆安帝闻言动容,也不知想到了甚么,隐隐激动道:“莫说天下万民,便是天下食君之禄的臣子们,能有太夫人一半忠敬,朕又何至于落到这个地步?!”

    听闻此言,一旁尹后微微变了变面色,凤眸中浮现出担忧的目光。

    如今隆安帝一旦激动,情绪就容易失控。

    尹家太夫人则仍旧不动声色,细语和声道:“皇上,老身听闻,凡古之圣君,无不遭遇万千坎坷者。必是能忍常人之不能忍,吃常人绝不能吃之苦,捱多少豪杰也无法忍受之痛,历经劫难方称得上一个圣字!这个圣字,非臣子所贺封,非番邦所谄献,更不是自己所封,而是上天所赐,是亿万黎庶百姓所敬!天意如何,老身不知,但民意如何,老身为寻常一婆子,如今都知皇上以万金之躯,替京城百万生灵挡下倾天之灾!如今多少戏台、酒楼、茶馆都是传颂皇上之圣明贤德?京城多少道观、佛寺在传颂皇上乃昊天上帝之子,西方佛祖转世?这些,皇上只要派人去打听打听就知道。便是坊间三岁孩童,如今亦知我大燕出了个千年一出的圣君呐!皇上,您是代万民受苦呀!”

    隆安帝信了,第一回有人说时,他只是觉得可笑。

    第二回有人说,他渐渐沉默。

    第三回,他也觉得可能是真的。

    到现在,他已经开始深信!

    不然,为何未伤及旁人,只伤了他这个圣君?

    至于宫里死了不少内侍宫女

    那些也算人?

    如何配与他相提并论?

    所以,他就是圣君,代万民受过,合该受到敬仰称颂!

    尹后在一旁看着隆安帝,心里有些难过。

    她明白隆安帝的心境,若不寻出这样一个借口来寄托,便是身上的痛不能要了他的命,心中的炙恨也会焚毁了他。

    只是,到底可怜

    隆安帝渐渐平静下来,沉默稍许后,道:“太夫人今天进宫,可是有事?”

    尹家太夫人笑道:“是为了尹褚之事”

    隆安帝闻言眉头微微一蹙,道:“尹褚之事,尹褚甚么事?”

    他心里有些不痛快了,以为尹家太夫人是来退官的。

    却听尹家太夫人笑道:“蒙皇上隆恩,擢升他去当了大理寺寺卿。老身同他说,既然是皇上钦点,那他就该死心塌地本本分分的给皇上当差,万万不能辜负这份皇恩,不然老身也认不得他。”

    隆安帝闻言心情登时大好,笑道:“太夫人比皇后还开明些,皇后听闻朕要升她兄长的官,还很是不愿意,求了几遭。可如今朝廷多遭罹难,正是用人之时。后族有才干者不出力,何人为朕效命?”

    尹家太夫人笑道:“娘娘也是为了避嫌,毕竟连老身这样没读过甚么书的无知妇人,也听说过外戚之祸,所以素来将家里约束的紧。不求他们有多大能为,可以为皇上分担多少差事,只要他们莫要做出丑事,让皇上、娘娘脸上无光即可。”

    隆安帝颔首笑道:“论后族操守,尹家当为世之表率。不过,也不必矫枉过正。尹朝则罢了,外甥随舅,李暄和他舅一个德性。但尹褚不错,在吏部当了十几年的五品小官,也能本本分分从不出错,殊为难得。”

    尹家太夫人却道:“皇上,老身原不该自揭短处,坏自家子弟的前程。只是,一来怕辜负皇恩,让皇上失望,二来也不想看尹家子弟走上岔路。”

    隆安帝收敛神情,不解问道:“太夫人何出此言?”

    尹家太夫人叹息一声道:“老身是尹褚的母亲,看着他长大,他是甚么样的性子,老身再清楚不过。看着沉稳本分,可心里却一直想着升官,他官心很重呐。老身虽不知外面的事,可也知道,这做事当和做人一样,得守住本心才行。他若能像半山公、林相爷他们那样,以为皇上当差做事,为社稷谋福祉为先,那就算让他做再大的官老身都不敢多言半句。可老身观他,就是想当官,这样不成。能当个从三品的大理寺卿已经到头了,真的到头了,可万万不敢再给他升官呐!”

    隆安帝听了半天,见尹家太夫人焦急的模样,没忍住笑出声来,道:“可真真是这天下间,还有怕儿子当官当大了的?罢罢,此事朕心里有数,看在太夫人的面,且让他多当几年大理寺卿罢。就怕尹褚知道了,会埋怨你老封君坏他前程!”

    尹家太夫人笑道:“他连甚么是前程都不知道,若生怨意,那就让他生去罢。”

    隆安帝奇道:“升官难道不是前程?”

    尹家太夫人笑道:“他安安分分的当差,勤勉忠敬,事事以皇上为先,能做到这点,才是臣子最大的前程。若只是为了当官而当官,那就是个糊涂禄蠹,算不得明白人。”

    隆安帝闻言哈哈大笑起来,道:“太夫人若为男子,武英殿内当有一席之位,朕看,可为元辅!”

    尹后在一旁见之,有些钦佩了看了眼自家母亲,嘴角微微上扬。

    大理寺。

    新官上任的尹褚身上官威更重了,坐于官衙内,看着左右属官,顾盼之间,生出豪气来。

    即便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卷宗,也毫无惧色。

    为宦数十年,在五品官位上一坐就是十数年。

    他已经不叫一步一印稳打稳扎了,他是将公事手段都刻进了骨子里,又岂会惧怕案牍之劳?

    只是,当他打开第一个卷宗,看到案件时,眼神就凌厉起来。

    只见卷宗首页写道:金陵冯渊枉死案,复断!!

    对贾家了解的已经够多了,尹褚又如何不知此案?

    这会儿牵扯出来,被人放在第一个卷宗呈上来与他,这其中安的甚么心,不问而知。

    他目光深沉的看了眼大理寺左少卿,淡淡问道:“朱少卿,此案是何要紧大案,要当大理寺头等要案来掌断?”

    大理寺左少卿朱兴赔笑道:“回大人,此案也是巧了,正好陈大人升任户部尚书前,就断在此处。原本此案早已结案,成了铁案。可近来新法大行,金陵处冯家听说若有旧日冤案亦可鸣状,就一纸状书将薛家重新告来,不但如此,连先前金陵知府贾雨村也一并状告了。此案在江南影响很大,好些人抗拒新法,就想看看此案到底如何查办,朝廷是果真有信心治民之安,为民伸冤,还是”

    尹褚闻言,目光愈发深沉,知道这位朱兴有问题。

    但其背后之人如今用的正是阳谋,又事关新政,他如何敢轻视?

    因而问左右道:“按大燕律,此案当如何复断?”

    典客署大理寺丞躬身道:“按大燕律,此案当传问当事人,包括原告、嫌犯、受害人并原金陵府衙诸案牍属官。还有,贾雨村。如今在兵马司负责倒夜香的贾雨村已经拿问,就他交代,当时是荣国府二房贾政并王子腾亲笔书信于他,让他赦免薛蟠,他才草草结案。所以此案又涉及王子腾并贾政,皆需传问。”

    朱兴“忧愁”道:“其实原本以贾家、王家在江南的根基,这等事绝不该发生。只是后来发生了惊天变故,贾家、王家、史家、薛家等金陵四大家族,被宁国公铁面无私一网打尽,大义灭亲。如今才被人翻起了旧账据说现在南边已经传开,可谓是世之瞩目啊。”

    大理寺右少卿郑华拱手道:“大人,此案之棘手处,就在宁荣贾家。对大理寺而言,亦是一桩考验。下官怀疑,此案怕是江南抗拒新法之人,故意挑出和朝廷打擂的。咱们大理寺,担子不轻啊。”

    朱兴亦拱手道:“此案事关新政权威,更涉及我大理寺掌断之公正与否。到底该如何查处此案,还请大人示下!”

    尹褚闻言,垂下眼帘,淡漠道:“此案本官尚未清楚始末,且待思虑一日再议,退衙!”

    ps:最后几个小时了,大家别忘了投票啊,过了今天就过期了。提前祝大家五一快乐

 第九百七十八章 奔投

    粤州城,伍家花园。

    贾蔷看着肥头大脸的高茂成,笑的如同一个猪头,心里腻味的不行。

    对于他喋喋不休的说着他为姜铎老鬼的亲卫,当年如何随赵国公姜铎征战,贾蔷也全当放屁。

    这高茂成看起来不过五十岁上下的样子,他当姜铎亲卫时,大燕还有个鬼仗可打?

    贾蔷也没掩饰他的不喜,淡淡应对几句后,就端茶谢客了。

    高茂成走后,伍元有些纳罕的看向贾蔷,道:“国公爷方才不是说,要虚与委蛇一番么?”

    贾蔷摇头道:“此人看似粗蠢,实则在自身安危上,十分精明狡诈。显然对我的性子做派,也了解不少。我若满面含笑的与他应对,他反倒易生戒心。如此对待正好,不至于让他立刻生疑。

    另外,他表面上对我有些过分的毕恭毕敬,实则心里全不当我是回事。

    此人怕是除了姜老鬼,世间其他人都不放在眼里。

    正因为狂傲无边,所以才能跪的下去,心里只当跪蠢货。他还不定怎么得意,顽弄天下人于股掌间,自诩能屈能伸,聪明绝顶。

    这样的人,不能以常理对待。”

    伍元颔首道:“原来如此。”

    心里对贾蔷的城府聪慧,和对人性的掌断,又有了新的认知。

    贾蔷道:“所以且不急,既然他和两广总督叶芸不睦,那就等见过叶芸后再议。也是猖獗,一个水陆提督敢和两广总督叫板。他当赵国公能活一千岁不成?”

    伍元解释道:“高茂成和前总督施静关系莫逆,二人有不少利益勾连。施静被调离粤省,高茂成很是不满。倒也尝试过和叶总督亲近,只是叶总督是半山公所举之人,品性高洁,又怎会与他同流合污?因此总督府和水陆提督府之间,多有龃龉。不过,叶总督新官上任,不比高茂成在粤省经营十数载,根基深厚,一时间奈何他不得。高茂成和粤东巡抚赵大人、布政使许大人、提刑按察使大人,都有些交情。”

    贾蔷闻言面色有些肃然,道:“不出意外。前两广总督施静是荆朝云的人,甚么德性也就不问自知了。他和高茂成,一个权倾天下权相门生,一个执掌天下兵马姜家走狗,两人勾结起来,粤省其他人要么顺从,要么滚蛋,哪有他法?

    另外,粤东巡抚赵国明、布政使许珣、提刑按察使孙舯,原都是景初旧臣。朝廷才刚刚将朝中肃清干净,还未来得及动这边。当初调离施静时,荆朝云就开了口,粤省重地,不宜动作过甚。只是如今荆朝云都死透了,他这些走狗焉敢猖獗?

    至于叶芸,是半山公的同年,出京前,半山公还同我说起过此人,书信一封,叫我帮叶芸打开粤东局面,直言叶芸处境艰难。”

    听闻此言,伍元有些不安道:“国公爷,此类国朝机密我终不过一介草民。”

    贾蔷笑道:“草民?你身上不是捐着二品的官儿么再者,我自忖看人的目光没有娘娘厉害,她都信得过你,我还怕甚么?”

    以尹后不惜亲自出面作保的姿态,伍家对贾蔷所说的这些事,没有可能不知道

    而伍元能如此恭敬对待贾蔷,看的又岂是贾蔷的体面?

    其中必有尹后的叮嘱罢了。

    二人正说着,却见商卓面色肃重的进来。

    伍家人离开后,伍家花园的驻防已由国公府亲卫交接。

    “国公爷,高茂成离开前,留下了一队兵马,说是给国公爷听用。不过小的以为,监视之意更多。”

    贾蔷闻言气急反笑道:“都道强龙难压地头蛇,这厮是肆无忌惮了。看来事不宜迟”

    顿了顿,他看向伍元道:“伍员外,伍家园子可有隐秘些的对外门道?”

    两广总督府。

    书房。

    叶芸面容寻常,眉间山字纹有些深,双目深沉。

    景初五年那一科,韩彬为状元,叶芸为榜眼。

    不过叶芸的仕途,比韩彬还要艰难些。

    韩彬虽在苦寒边疆省份轮转了一圈,但好歹也是各省封疆之臣,手握王命旗牌,执掌一省大权。

    而叶芸则一路坎坎坷坷,做到州府主官后,再往上,就常年在布政使、提刑按察使的一省佐官位置上打转。

    至到隆安初年,才在韩彬上书之下,隆安帝点了江西巡抚。

    担任六年后,于去年升任两广总督。

    但江西那种穷地方,复杂程度又如何能与两广比?

    尤其是粤省这样的大省,地方势力极其复杂。

    去年年底上任,至今已有半年光景,但总督府的局势,始终难以打开。

    总督府上下属官,大半都是对立势力的人。

    甚至督标营都难以听命

    这让叶芸对地方势力坐大,中枢权威削弱感到担忧。

    叶芸以为,缺少一个有力的契机,来破此局。

    而朝廷里半山公韩彬书信于他,会派强势之人前来相助,助他一臂之力,打开新政。

    如今看来,多半就是今日到粤的这位年轻国公了。

    就他和韩彬书信来往所了解,此人虽年轻,却颇得圣眷,再加上自身能为不差,更难得的是心怀黎庶,所以不止天子倚重皇后宠爱,连韩彬、韩琮等都偏爱几分,林如海就更不必多说了,视若亲子。

    可叶芸却担忧,年轻骤贵,又执掌大权,如此人物,必目无余子,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可这样的行事做派,在都中可以,在粤东却怕是要碰钉子。

    除非朝廷派大军前来,否则蛮干在粤东绝对行不通。

    不说其他,今日贾蔷入粤,出行必有人监视。

    他想干点甚么,怕是还没出门儿多久,该知道的就都知道了。

    然后就会一路上意外频发

    眼瞎耳聋走不动道的老太太被撞怕不怕?

    寻常碰瓷当然不怕,可人家就死在你跟前,然后千百个土著百姓围着闹事头疼不头疼?

    还不怕?

    驱赶百姓时,再出几个人命,怕不怕?

    这就是地方势力的手段。

    “但愿,那位宁国公不要把事想的简单了”

    叶芸轻轻一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