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葱拌豆腐就足够让人难以忘怀。
如今在长安卖的豆腐都有一股怪味。
为了饮食健康还是自己做出来的好。
豆腐的发源地就是在中原,后来才从中原传出去。
出了中原之后,有些地方还自诩成是原产的。
都是放屁!
做出来口感还不咋滴。
简直辱没豆腐的名声。
豆腐压实压久了之后,就可以做成豆干。
沾着汤汁吃,就很有一番风味。
忙活完这些,李正接着处理老干妈。
不少辣椒都在院子晾嗮,拆去了大棚。
有了日照之后,新长成辣椒色泽就更好了。
黄色的斑点也少了很多。
李正犹豫着要不要扩大规模。
可是眼下自己的土地不够。
大唐耕地紧张,能种辣椒的地方都抢着种粮食还来不及,
谁给你种辣椒。
暂时放下这个心思,李正又去看了修路的情况。
暂时只是修好了一千米的路,还要往前修很长一段时间。
李义府走来说道:“县侯,太子少师李纲要见你。”
“不见。”李正果断说道。
“他已经来了。”李义府指了指身后。
李正看去,李纲被几个仆从扶着拄着拐杖而来。
最近李恪办事越来越不称职了,怎么什么人都往村子里放。
前段时间还抓出了这么多细作。
这家伙就不知道教训吗?
扣他工钱?
算了这家伙本来就没工钱。
风紧扯呼,李正转身就走对李义府说道:“你就当没有看到我。”
李正刚走,李纲后脚就到了。
李义府恭敬地行礼,“见过老先生。”
“李正人呢?”李纲问道。
李义府下意识看了一眼李正离开的方向,早就没影了,又对李纲说道:“县侯没来呀。”
“没来过?”李纲又说道:“老夫刚刚明明看见他就在这里。”
李义府尴尬一笑,“老先生年纪大了,看错了吧。”
李纲当即否定道:“老夫怎会看错,刚刚看他明明就在这里,老夫还没到老眼昏花的地步。”
“真的不在这里。”李义府说道,说完老脸难得一红。
李纲有些不相信,用目光扫了一眼四周。
“老先生要注意身体啊,您现在可是太子少师,要多多休息,不能这样走动。”李义府说道。
李纲吹胡子瞪眼,“老夫还没老到这种地步。”
李正一路跑到泾阳河边,还是离李纲这个老人家远一些的好。
这个老家伙说不定想要给自己洗脑,让我归顺儒家。
简直可怕。
李正坐在河滩边,嗮着太阳打算睡个午觉。
等到黄昏时分要回家,就远远瞧见李纲正在家门口和李大熊有说有笑。
转身要走,就听到身后传来一声沧桑的呼唤,“李正!休走!”
李正脚步不停,“大爷的!竟然守在我家门口,太可恶了!欺人太甚。”
李纲瞧着李正越走越远,越走越急,问向李大熊,“这小子何为走得这么快。”
李大熊瞧着李正快步离开的景象,低声说道:“可能是尿急吧。”
李纲长叹一口气,“你儿子是个可造之才,好好教导让他回归正道,日后也是一个栋梁。”
李大熊认真的点头,“老先生说的在理。”
李纲把手中的拐杖交给身边的仆从,干脆在李正家门口坐了下来。
第二百五十九章 李纲的观念
李恪正从护卫队回来,在泾阳单独给李恪和程处默整了房子,现如今的泾阳就是房子多,不少房子都还空着。
见到李正一个人坐在河边,李恪问道:“平日里见你吃饭挺准时的,这个时辰肯定在吃饭了,今日怎么坐在这里?”
天色有些昏暗,李正瞅着河水说道:“有个老头子盯上我了。”
“哪个老头子?”
“就是你放进来的那个。”
“你说李纲老先生啊,他不是你的好友吗?”
“什么?”
李恪解释道:“李纲老先生说你和他是好友,所以我就放进来,昨日还跟着太子来过泾阳。”
李正呼吸着还有些清冷的空气,“人心险恶呐。”
“谁险恶了?”
苍老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李正回头看去就是李纲这个老人家。
“老先生,你到底想要怎么样?”李正无奈说道。
李纲微笑着对李正说道:“老夫不想让大唐错过你这样的聪明人。”
“我不是聪明人。”李正说道。
李纲点头,“我知道,他们都说你是个傻子。”
“所以老先生你还是不要在我这里浪费时间了,请回吧。”
李纲依旧站在原地,“有教无类,老夫可以教导你,让你走回正道。”
“别!”李正连忙拒绝道:“我已经是李靖大将军的弟子了,要教导也是李靖大将军来教导我,你就不要费这份心思了。”
李纲感慨道:“老夫来晚了,应该早点来长安的。”
“就算你早点来长安也没用。”
萧瑟的晚风吹过,李恪站在原地感觉有些尴尬,转身换条路回去。
李纲坐在河滩边问道:“李正,老夫见过很多的聪明人。”
“我是个傻子。”
李正强调道。
李纲笑道:“你精通九章数术,你能够在突厥,吐蕃,吐谷浑,让大唐在三方之间周旋从而兵不血刃,拿下阴山,青海,河西走廊,并且让突厥再无可汗,你这样的傻子不可多得。”
李正越听越不对劲。
李纲说道:“大丈夫立于天地间,岂能碌碌无为?”
李正懒洋洋说道:“拯救万民于水火,匡扶江山社稷?”
李纲点头。
“大唐能人这么多,少我一个不少,再说了拯救万民?这是那些天降猛男做的事情,我没兴趣,而且陛下来做这些比较好,我来做容易没了小命。”
“人生苦短啊。”李正叹息道。
李纲也是稍稍点头,“人生苦短,更要珍惜现在,进士及第,修国史。”
“算了吧,我更喜欢在有限的人生里挣够足够多的钱,然后在三十岁之前就退休,我觉得这才人生真谛。”
李纲摇头感叹,“冥顽不化。”
李正不屑一笑,“我这叫做初心不改。”
李纲又说道:“你难道就一直想当一个小民?以你的才智必定可以成为下一代大儒。”
“说句心里话,我对你们的那些所谓的学问不感兴趣,你们想让全天下的人读儒学,学习儒学,朝中乃至帝王都是以儒家为正统,说句心里话,这些东西我真的不稀罕。”
李纲目光看着李正还显稚嫩的脸庞。
李正接着说道:“儒学不能让我吃饱饭,儒家书籍又不能当饭吃?”
“历代帝王都在崇尚儒学,尊崇儒家之礼。”
李正冷冷一笑。
“你笑什么?”李纲疑惑。
李正朗声说道:“你们所倡导的那些对这个世道有改观吗?你们传颂着儒学,你们甚至用儒学规劝帝王,可你们这些大儒从来没有管过天下人死活。”
“这万千百姓他们要的是什么?他们要的是能吃饱饭,能够在冬天不被饿死。”
李纲:“若没有儒学,天下何来读书人。”
李正:“学着老旧的知识,从此天下再难寸进一步,这不是进步,这是落后。”
“你觉得什么样的学识应该才不算是落后。”
李正笑了笑没说话。
李纲接着说道:“难道就靠着你秉承的科学吗?那东西除了可以让你敛财还有什么用?”
李正咧嘴笑着说道:“道不同不相为谋,你们活得是风骨,我活得是柴米油盐。”
“而你们的那些风骨,对我来说不过是一群老家伙拿着守旧的知识,自诩清高罢了,在我看来这非常的愚蠢,你们不敢接受颠覆你们认知的东西。”
先秦在诸子百家时期每一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学识,那时候的儒家从没想过要遏制其他的诸子百家。
从汉武帝年间,董仲舒就提出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那个需要休养生息的时代,需要家国一起面对匈奴外敌的时候确实需要统一思想。
与天下万民一起同仇敌忾。
这种手段有些卑劣效果却很不错,可后患无穷。
也间接造就了世家与山东士族。
将学识完全垄断的格局。
帝王永远会选择最有利自己统治的思想。
但如此大包大揽,砍去一切旁枝末节,几乎遏制了知识的发展。
长此以往,天下再无百家只有儒家。
李正冷笑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他也不过如此,他造就了儒家毁了诸子百家,什么狗屁天人三问,装得伟大不过是为了巩固帝王的一种手段而已,把儒家的学识当作一种思想,汉武帝不过是借儒家人平定人心而已,你真以为天下帝王有多看得起儒家?”
“学识成了帝王巩固权力的手段,这真的是儒家的要义吗?这是真正的儒家精髓所在?在我看来就是一种非常卑劣手段,”
李纲越加愤怒。
李正接着说道:“不要自视甚高,这世上有君子也有小人。”
“李正,你想与全天下儒家学子为敌吗?”
李正摇着手中的蒲扇说道:“恕我直言,即便是你们高举儒家大一统的旗帜,你们也做不到让全天下人成为君子,你们的目标本就是错误的,本就是注定失败的,你们的远大理想我根本就没放在眼里。”
“狂妄。”
李正冷笑道:“不好意思,我这人比较讲究实在,实在就是金钱,实在就是过日子,实在就是让人活得好好的,我觉得你们儒家只要保持精神就可以了,至于其他的你们儒家管不了。”
“你!”李纲气得浑身发抖,活了一辈子,第一次被一个黄口小儿把儒家贬得如此一文不值。
“在我看来知识是一种非常自由的东西,而不是你们所谓的条条框框,从你们想要锁死学识的同时,你们也锁死了一个时代。”
“照你这么说,我们儒家子弟都是千古罪人了。”
“说不上是罪人,你们不过是青史上的一句话而已,你们会成为后世人的总结,后世人的反面教材。”
李纲呼吸沉重,怔怔不语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李正接着说道:“历史过去之后,这天下的读书人一定会讲究实事求是,讲究唯物唯心,而不是那些莫名的精神支柱,在我看来读书学习从来都是为了让自己让人们过得更好,而不是成为你们传颂儒家典籍的喉舌。”
思考着李正的话,李纲如入定一般地站在原地。
想起如今那些儒家子弟,口诵儒家典籍,可是四体不勤。
口口声声说着儒家大一统,却不知为民为天下做事。
规劝帝王成了一种荣誉。
有时候想想如今的儒家已经成了什么样子。
想起年轻的时候大家都为了学识会争辩,会比个高低。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变了味道,充斥着各种功利。
唯物唯心确实很重要,为了那些功利有些学子成了儒家的喉舌。
李纲苦笑着说道:“若是老夫再年轻十岁,老夫现在就会杀了你。”
李正又笑了,“若不是看你这么大年纪了,我早就把你轰出去,何必费口舌。”
和一个价值观不同的人谈话,非常废脑子。
迂腐守旧,在李纲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儒家的一切有益处也有弊处,它不过是一个时代的选择。
可盲目崇尚儒家,只会让学识凋零。
李纲低声说道:“老夫活了一辈子,见过很多很多人,有些人口是心非,有些人曲意逢迎,你很诚实。”
“我劝老先生,不要再考虑我了,我实在是没有慧根做你们儒家的人。”
李纲接着说道:“你敢提出质疑,敢争辩,现在像你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太多的人都是曲意奉承。”
听这话,感觉不对!看这老爷子的眼底似乎还带着笑意?
莫非不怼不爽?
李正打了一个激灵。
天色已经黑了,今夜月光倒是明亮。
星空很干净。
李纲重新又是点头又是微笑:“老夫很欣赏你。”
“别!我怕儒家子弟杀之我而后快。”
“在大义面前何谈生死?”
“可拉倒吧,命都没了还有什么大义。”
“确实,活下去也很必要。”
李纲说完拿起一块石头说道:“李正,老夫觉得你就像一块顽石。”
李正说道:“李老先生,你是太子老师,你就好好去教导太子,我实在是没有慧根,你就放过我吧。”
李纲点头,“当初你被长孙家赶出家门,你还在介怀那件事?”
“没有。”李正摇头。
“确实若是换成别人心里也会不舒服。”
李正站起身说道:“我真的没有介怀这件事。”
第二百六十章 发财大计
“你放心,老夫倒是还可以在长安说上几句话,长孙家把你赶出书院确实有些偏颇了。”
“您老随意,我回家吃饭了。”
李正说完便离开。
“且慢!”李纲叫住他问道:“昨日你和太子到底都说了一些什么?”
李正越走越远没有搭理李纲,和李纲这种人离得越远越好,这种人会把你洗脑。
可不想下辈子像根木头一样杵着,不停读着儒家典籍。
回想起后世那些洗脑的家伙,李正就是一身冷汗。
李纲看着月光下泾阳的河低语道:“这泾阳确实是一个养人的好地方啊。”
在回长安的路上,李纲对身边的仆人说道:“今日我与李正说的话,你们一句都不要传出去。”
李正的话语很有针对性,若是这些话语被有心人知道,李正早晚会成为全天下儒家学子的仇人。
如今的儒家确实有弊病,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或许也就旁人可以看明白,现在的儒家子弟已经变味了。
或者说儒家的典籍礼教在世家手里,就已经开始变味了。
回想着昨日李正说过的话,李纲心里大致有了方向,诸子百家年间学识都是自由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儒家子弟变了。
看着天上的明月,李纲心中莫名失落。
李正或许是个小人,可他这个小人做得非常的光明正大。
一个光明正大的小人?
李纲回到长安之后一直闭门不出,无论谁来见他都拒绝。
更是向当今陛下上了奏章,当不起太子少师。
李世民疑惑地看着手中的奏章,“李纲这是怎么了?”
王鼎低声说道:“陛下,李纲昨日去见了李正之后就闭门不出。”
“李正?这里面有李正什么事情?”
“老奴也不知晓。”
李世民想要叫李君羡问个清楚,这才想起来布置在泾阳的眼线都被拔了。
把手中的奏章一摔,李世民发着脾气,“程咬金这个老匹夫,坏了朕的好事。”
王鼎低着头站在一旁。
好不容易把李纲请回了长安,现如今他又不想干了。
李世民苦恼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朕还不信邪了,这里面一定有李正的事情。”
李泰对正在炸着豆腐的李正说道:“李纲怎么突然不做太子少师了。”
李正没搭理李泰,细心地炸豆腐,把豆腐放入油锅中,看着豆腐在油锅中膨胀,变得金黄。
出锅之后倒上一些老干妈,趁热吃味道非常不错。
臭豆腐暂时还吃不了,还需要存放一段时间,发霉发酵需要慢慢来。
李泰吃着炸豆腐,想来想去想不明白,再次问道:“李正,你说李纲怎么突然就不做太子少师了。”
“我怎么知道。”李正享用着油炸豆腐,“魏王殿下,吃东西的时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