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

第107章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107章

小说: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厮说道:“三位客官不要见怪,这是我们这里的规矩。”
    “规矩?老夫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奇怪的规矩。”李世民显然有些不高兴了。
    房玄龄对小厮急忙说道:“我们是步行而来,上酒吧。”
    小厮点头就去安排。
    房玄龄看着四周对李世民说道:“想不到李正把这里经营得挺好。”
    杜如晦也是点头,“这条路也修得别致。”
    李世民瓮声说道:“喝酒不上马,上马不喝酒。这一定是李正定下的规矩。”
    知道李世民有些不高兴,房玄龄也说道:“要不以后官道也这么修的话,也挺好。”
    李世民接过小厮递来的酒水灌下一口。
    杜如晦小声说道:“真要是这么修路,朝中要花多少钱啊。”
    房玄龄说道:“如今边防驻兵这么多,朝中处处要花钱,怕是……”
    李世民:吨吨吨吨……
    猛灌一口酒水,李世民打了一个酒嗝。
    小厮饭菜也上齐了,李世民问道:“老夫问你,你们一个月给李正上交多少租钱?”
    小厮想了想说道:“咱们掌柜说一个月三千贯。”
    “那也不少。”
    “确实不少,不过我们一个月挣一万贯。”小厮脸上带着笑容,“还是我们程小爷和泾阳县侯是兄弟之交,给了这个位置,不然怕是连个位置都拿不下,这地段抢手着呢。”
    “一个月一万贯啊。”杜如晦感慨。
    “也不错,长安的酒肆估计一个月也就这么多。”房玄龄说道。
    喝了酒,填饱了肚子。
    李世民和房杜三人离开这里。
    发现这里竟然还有卖冰的。
    还有卖辣椒的,青菜的。
    还有买棉服的。
    竟然连猪肉都拿出来卖。
    还有鸡蛋……
    见状李世民倒吸一口凉气,感情李正建了这条路,把他的东西都拿出来卖了。
    李世民心中暗暗想着,李正绝对是赚的,这小子不会做亏本生意。
    暗自咬牙,李世民心里盘算着。
    这个李正口口声声说着修路,原来都是等在这里呢。
    他知道自己的路修得好,只要有人路过就有生意做,可以把他村子里的东西自己卖出去。
    不用经过别人的手,更不用在长安卖。
    地就是他的。
    人也是他的。
    货也是他的。
    只要这条路一直有人走,一直有人路过,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生意。
    偏偏这条路还修得这么好!
    他就是盘算着官道年久失修,趁着这个机会他自己修一条路,来给他做生意。
    一切都是为他挣钱。
    李世民对房杜两人说道:“你们说李正做生意的手段,到底到了何种境界。”
    房玄龄叹息说道:“李正修路花了大把的钱,很多人都以为李正修路只是修路,寻常人看路只是路,可到了李正手里,修路又是一种做生意的契机。”
    “目光长远,人们只是看到修路前,李正看到的是修路后,熟不知多一条路,可以带动这么多生意,旁人所不能及。”
    杜如晦也是感慨,“刚刚数了数,这里一共六百七十一个铺子,沿途还有很多小摊,除了从长安出来的商户,更多的是泾阳村民自己在这里开设的商铺,若是李正修路花了二十万贯,大唐三十税一来算,这条路上的所有商户一个月所得九万贯,李正抽一成一个月就是九千贯。”
    房玄龄又说道:“这笔账不是这么算,这其中还有李正自己村子里的东西,有些东西的本钱可能更低。”


第二百六十二章 泾阳的军训
    失算了……
    以为李正只是想要修路,没想到还有后手。
    光是这条路可以让李正挣多少钱?
    修路半载花去数十万贯,他李正靠着这条路说不定可以吃一辈子。
    半载和一辈子不能比。
    修路所花的只是暂时的钱。
    修路后所挣的是源源不断的钱。
    总觉得被李正给算计了。
    若是李正能够把这些本事都用在治国之上,李世民会感觉很欣慰。
    如今大唐要处理的弊病实在是太多了,那还是一次李正的一封书信,骂得那叫一针见血,说得大唐就快亡国一般。
    看似如今朝中平静,其中的暗流李世民早就已经感受到。
    今年想要举办科举,可世家给的阻力很大。
    破除陈规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当初李正骂得对,不论是府兵制还是朝中投卷制。
    弊病特别地多。
    可是要怎么改。
    翻遍了各类典籍依旧找不到答案。
    有时候想想走已经有人走过的方向确实很稳妥。
    至少不会出现大乱子。
    可弊病依旧在。
    李世民对房玄龄说道:“玄龄,当初李正的一封书信骂朕,你还记得他说在信上说的吗?”
    “臣当然还记得。”
    想到这里杜如晦也低头叹息,只是李正对仕途毫无进取之心。
    如此好的才能,只用来挣钱确实有些荒废了。
    大好的年华,却只是用在这里那些银钱之上。
    李正是一个爱钱的人,对他来说挣钱是天经地义。
    做一个为银钱奔波的人,似乎在李正来说就该是这样活。
    再往前就来到泾阳村口,这里与外面的差别特别大。
    新修的新路上行人特别多,可是在泾阳就特别地安静。
    “立正!”
    一声大喝传来,李世民寻着声音看去,只见李恪正在指挥着一群孩子。
    看着好奇,李世民走近,观察着李恪到底在做什么?
    这些孩子随着李恪的口令做着一个个的动作。
    房玄龄瞧着问道:“蜀王殿下,这是在指挥一群孩子?”
    李恪见李世民来了匆忙行礼,“父皇。”
    李世民看着一排站得笔直的孩子好奇问道:“你这是在做什么?体罚孩子吗?”
    “这是军训。”李恪说道。
    “军训?一群乳臭未干的孩子,你给他们军训?这些孩子看起来也就十岁左右吧。”
    面对李世民的盘问,李恪依旧躬身行礼着,“父皇,其实这都是李正的想法,除了给孩子们锻炼身体,还要有纪律性。”
    “纪律性?”李世民好奇问道,“孩子需要纪律性。”
    “确实这样。”
    给只有十岁的孩子军训,李世民有些没想到,“你还教他们打斗吗?”
    “不教这些,只是教一些令行禁止的口令而已,一般他们规训半个月就入书院读书了。”
    李世民这才放心地点头,要是李正从孩子十岁的时候就开始练兵,这未免有些太耸人听闻了。
    不过现在看来只是军训,练练口令倒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你接着练。”李世民说道。
    “是,父皇。”
    和房杜两人坐在一旁,李世民观察着李恪规训这些孩子。
    “齐步走!”
    随着李恪的一声令下,十多个孩子迈动相同的步伐开始走动。
    李世民细心地看着这些孩子们站得笔直,一步一动都非常地整齐。
    “克明,你说大唐卫府的那些士卒能够做到像这些孩子一样吗?”李世民问向杜如晦。
    杜如晦想了许久之后说道:“陛下,卫府军中一般不会练到这种程度,但也是令行禁止。”
    李世民点头,想来大唐的卫府军中也是不差的。
    “一,二,三,四!”
    顺着孩子们的大声喊口号。
    惊得李世民一个激灵,整齐的步伐,响亮的口号。
    仅仅只有十多个孩子,不过看得李世民倒是有些热血澎湃。
    “多么精神的孩子啊。”李世民赞叹道:“若是这些孩子将来可以入军中,一定是好苗子。”
    房玄龄也点头,“一群乳臭未干的孩子,展现出来的气势倒是不小。”
    李世民琢磨,“李正是从哪里找来的法子来这么训练孩子的,倒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回忆着当初程处默调动卫府士兵的事情,李世民这才想起来,当时李君羡禀报过。
    程处默借着程咬金的将令,调集了一部分卫府兵马来泾阳。
    然后和李正的部曲切磋。
    李世民看了好一会儿说道:“这些口令是不是可以用在军中。”
    “军中讲究战阵,不见得合适,还要问朝中的那些老将军们。”房玄龄看着说道:“但是很有气势。”
    李世民点头,气势对一方大军很重要。
    两军对垒,就算是己少敌多,在气势上绝对不能输。
    气势往往也决定了军心。
    等到军训结束,李恪带着李世民来到了泾阳护卫队居住的地方。
    李世民好奇问道:“为什么你们不让这些护卫住在家里,反而住在村外,不是都是在泾阳吗?”
    李恪回答说道:“训练就是训练,若是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这里的护卫都不能随便回家,只能住在这里。”
    看了一眼李世民的神情,李恪接着说道:“这和在村子里过日子是两回事,为了让护卫队们长期保持被训练的心态,若是他们隔三差五就回家,一旦松懈了再要紧绷起来就难了。”
    “倒是有些道理。”李世民点头。
    这里有一排房子,房玄龄一个个地看着。
    这样的一间房子可以住十个人。
    床也是最简单的木板床。
    走入其中的第一个感觉都是干净,整洁。
    地面上没有一点的灰尘。
    “真是讲究啊,比卫府的军营干净数百倍。”杜如晦也感慨道。
    看着很舒心,这里还是泾阳村的地界之内,却被李正开辟成了一个军营。
    房玄龄走了一圈发现这里没有马匹。
    “你们护卫队没有马匹的吗?还是说李正小气得连一匹马都不给你们。”
    李恪尴尬地笑了笑说道:“我们的护卫队会骑马,平日里训练的时候很少骑马,更多的是长跑,锻炼体力。”
    李世民莫名感觉自己就像是乡下人,这里的一切都很新鲜。


第二百六十三章 演习
    确实知道李正招募一群部曲,不过都是一些村民。
    本就没有特别在意,李正是县候又是龙武军的中郎将,有一些部曲很正常。
    李恪带着三人来到了一处训练地。
    “父皇,演习就要开始,我们来的时辰也正好。”李恪微笑说道。
    “演习?又是李正搞出来的名堂?”
    李恪笑笑说道:“李正规定的,一月一次的演习,来试验这些士兵学得如何,赢的队伍晚上可以吃猪肉。”
    李世民看着山坳下的村民护卫一个个连战甲都没穿戴,自信坐下,“朕倒要看看,李正练出来的兵都是一些什么货色。”
    行军打仗李世民自认是行家,当初中原大乱,平定天下之时到处征战。
    好久没有体会这种感觉了。
    护卫队分成两批人,各自五十人,一批穿着白衣服,一批穿着黑衣服。
    都在各自准备着,从山腰上可以看到,一目了然。
    李世民问着李恪:“所谓的演习就是对练?”
    “嗯,不过不是真刀真枪。”
    李世民听着李恪解释点了点头。
    李恪接着说道:“这一次是解救一个人,白方要在黑方的严防死守下救出一个人,但是白方不知道黑方把人质放在何处。”
    随着三下鼓声落下,李恪低声对李世民说道:“开始了。”
    黑方的人手非常迅速地退入树林之中。
    李世民看着场面,还以为是双方一开始就打架,看武力,看身手。
    一般军中练兵都是这样。
    这泾阳村子的护卫倒是新奇。
    李正反而不让他们正面打架。
    再看下方的战局,黑方的人手迅速后撤,白方的人手同样不着急,似乎还在安排着什么。
    李世民对房玄龄说道:“你觉得哪一方会赢?”
    “臣以为是黑方。”
    “朕赌白方会赢。”
    “臣赌一贯钱,也是黑方赢。”杜如晦说道。
    白方的人手开始行动了,他们没有从开阔地走,反而也绕行从一旁的树林之中进去。
    看他们的武器,都是木刀和弓箭,就连弓箭也是没有箭头的。
    “你们的护卫都穷到这种地步了吗?连像样的兵器都没有。”
    李恪抓着头皮尴尬笑道:“这不是买不到铁器,只能凑合。”
    “这次演习之后,朕准你们泾阳拥有五百士卒的兵器。”李世民说道。
    “谢父皇。”李恪连忙行礼。
    树林很密,但是居高临下可以看到人影跑动。
    一个白方的人手中了陷阱,一只脚被绳圈套住挂在了半空中。
    接连十多个白方的人手被黑方拿下,李世民的神色紧张,眼看着白方落入一个个圈套捏了一把汗。
    一阵浓烟燃起,树林之中的几处地方都被点燃,白烟充斥在树林之中。
    李世民问道:“这种手段也能用吗?”
    “能。”李恪点头。
    李世民心里的胜算又高了几分,“浓烟之下看不清事物,黑方盯防的人不能第一时间看清楚是自己人还是白方的人,这一招倒是用得巧妙。”
    半个时辰之后浓烟便散去了,李世民也重新看清楚交战情况。
    白方和黑方的人手都蒙上了面罩,依旧是对峙着。
    李恪说道:“时间快到了,白方还有两个时辰。”
    李世民看眼前的情况,正以为还要僵持很长一段时间的时候,白方的一个人提着人质从树林里走出来了。
    “这……”房玄龄看着情况诧异道:“这么快就找出来了?”
    杜如晦也说道:“黑方出叛徒了吧。”
    李世民看向一旁的李恪。
    应该不会叛徒,李世民沉下心思索着,浓烟飘起的时候对黑方是不利的,可同样的对白方越加地不利。
    看不清事物,也就看不清那些陷阱与埋伏。
    一定是浓烟飘起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些事情。
    这其中一定有一些诡计。
    李世民说道:“把他叫来朕要问问他是如何做到的。”
    李恪让那人走到近前。
    薛仁贵站得笔直,“教官任务完成了。”
    薛仁贵说完又看了一眼李世民与房杜三个陌生人。
    李恪问道:“你是怎么找到这个人质的。”
    “黑方人手要保护人质,一旦起火他们首先回去查探人质是否会出事,看他们的人手调动就可以知道端倪。”
    薛仁贵说完,李世民笑道:“这招用得好。”
    这就是兵法,以智谋取胜,而不是靠蛮力,李世民越看这个眼前这个人越喜欢,“你叫什么名字。”
    “在下薛仁贵!”
    “薛仁贵?”李世民又问道:“有没有兴趣入军中。”
    “这个……怕是在下不能答应。”薛仁贵说话道:“当今陛下有旨,将在下交给了泾阳县侯,如今在下是县侯的人。”
    “……”
    薛仁贵?难怪听着耳熟,这不就是李正当初向朕要的人吗?
    那时候想着李正要的那些人的名字,除了朝中几个剩下的就没听说过。
    也没多想就交给了李正。
    差点忘记了。
    李世民很想说我就是大唐皇帝,现在想要收回成命了。
    可自己是皇帝又不好反悔。
    李世民红着脸说道:“没你事了,退下吧。”
    薛仁贵看了李恪的神情。
    在李恪示意下离开。
    见气氛尴尬,杜如晦拿出一贯钱说道:“看来是陛下赌赢了。”
    李世民黑着老脸,就算是赌赢了心里也非常地不爽利。
    房玄龄尴尬地咳嗽两声说话道:“那个……家中贱内管钱,臣回家之后便会交付给陛下。”
    离开营地,李世民刚走几步又停下,“你们说李正这小子大好的年华,大好的本事怎么就不入朝为官呢?”
    房杜两人也是相顾无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