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神色凝重地问道:“如今李淳风做的这些真的可以算出大唐国运吗?”
李正咧嘴笑道:“怎么可能?”
房玄龄说道:“从一个国度的人口,赋税,土地,不就可以推断出国运吗?”
李正无奈说道:“你们想简单了,大数据只是一个数据而已,当然做这些数据的人如今是人,做决定的更是人,国运和人有关系,和那些数据没有关系。”
喝下一口茶水李世民沉默下来。
房玄龄又说道:“若是等到了大唐形势像杨广在位时期,大唐会灭亡吗?”
“可能性不大。”李正摇头。
李世民问道:“为何?”
“做数据的是人,做决定是陛下,大数据最多只是一个参考,从大方向上看出如今的不足,但是做决定依然是陛下和朝臣们。”
房玄龄心里细细想着这些话。
李正接着说道:“就像是现在,陛下想要开科举,没人拦着陛下吧,这就是决定,决定是人做的,而不是数据做的,数据不过是一个辅助而已,可以让我们想到知道如今缺少的时候,从什么方面开始入手。”
“这一切的决定都是在于陛下,大数据不能做决定,它只是一个辅助而已。”
房玄龄点头:“原来如此,不过不得不说把数据都汇总之后确实条理更加清楚了不少。”
王鼎把手中的甘蔗递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在这里王鼎确实是不敢吃这个甘蔗了。
接过甘蔗,李世民一边啃着说道:“李正,朕想要给寒门学子一条路。”
李正赞同地说道:“陛下这个想法很好。”
“你有什么办法吗?”
李世民再次朗声问道。
“我啊。”李正思量着说道:“想要给寒门学子一条路不难,只要抓紧读书就好,各州各县分配夫子,免费入学,自然就会让更多的普通百姓有书可读。”
李世民再次问道:“这需要很多的书。”
李正点头也没有否定,“没错这就要很多的书。”
房玄龄看着李正和李世民之间的气氛开始有些诡异起来。
李世民接着说道:“可是世家士族一直挡在路上。”
李正微笑说道:“那就是陛下的事情了。”
房玄龄又说道:“朝中发现不少推举上来的书生士子大多都是崔家子弟。”
“崔家子弟,之前那个崔仁师的事情?”李正好奇问道。
崔仁师的事情已经过去有一段时间,崔仁师用高明的贪污方法,利用账本上的漏洞捞了好大一笔钱。
也不知道最后李世民拿回了多少,这件事到现在也没有了一个回音。
崔仁师当然不是什么好人。
而且还很坏,他在大理寺地牢之中自尽,想要追查下去的线索就中断了。
可以看得出崔家如今的上下一心很团结,推举而来的世子也都是崔家的子弟。
可见五姓对科举读书人的垄断,李世民想要做科举还不是给五姓做嫁衣。
再看李世民的脸色,他的脸色不是很平静,反而还有很多的担忧。
重新坐正之后,李正对李世民说道:“想要摆平崔家也不是没有办法。”
李世民颔首说道:“你有办法。”
“当然有了。”李正笑着说道:“摆平一个崔家还不简单。”
李世民当即问道:“你有什么办法?”
“只是在下有一个条件,若是这件事可以办成,陛下就答应我这个条件如何。”
李世民盯着李正敢和朕讨价还价的人,“你还是第一个。”
李正淡定地说道:“陛下若是不想听就算了。”
“你!”李世民几乎要拍案而起,每一次来泾阳面对李正都感觉自己怒火中烧,血压都高了几分。
“说吧,你到底有什么要求。”
“首先陛下要保密,这件事不是我干的崔家的人就算是要找也找不到我头上,其次,陛下再多给我一些地,我要扩大自己的地盘开扩建养殖场,陛下放心,从此泾阳的税收对朝中来说只多不少。”
“好,朕答应你。”李世民点头站起身。
刚要离开,李世民说道:“稚奴最近还好吗?”
“晋王殿下很好。陛下放心便是。”
李世民又多看了一眼李正这才离开。
第二百九十八章 给儿子做裨将
离去的路上,李世民问着房玄龄,“你觉得当初寺庙倒塌的事情真的李正没有关系吗?”
房玄龄一边走着低声说道:“大理寺卿戴胄怀疑过李正,就算是李正办的,这件事到现在还没有任何的线索。”
一天之间倒塌了这么多的寺庙,在李世民看来这件事和李正一定有关系,虽说不知道这小子是用什么办法办到的。
李世民怀疑李正手上还有很多这样的东西。
这小子肚子里有货还有很多的东西没有表露出来。
打心里李世民对李正这个小子还很警惕。
等李世民离开之后李正依旧淡定地喝着茶水。
王鼎一直诧异地看着自己。
“王公公,你这是怎么了?”
“没什么。”王鼎回过神之后说道:“只是知道县侯能够对付崔家有些意外。”
“其实我说的都是大话,我哪里来什么本事,我都是忽悠陛下的。”
王鼎再次诧异,下巴都快掉到了地上,“县侯,这可是欺君啊,万万不可乱说。”
李正对王鼎说道:“你去把正在照顾修路情况的许敬宗给我叫来,我有事情和他说道。”
王鼎点头,去办事。
心里又觉得奇怪,老奴怎么会帮着李正做事。
明明自己是来监视李正的。
一直来到听命行事习惯了,连身体都习惯了听了李正的命令就听话地去办事。
这也算是监视李正的一种办法了吧。
王鼎自我安慰着,最后绝对等拿到了新式武器就离开,以后少来泾阳。
王鼎去了半天功夫这才叫来许敬宗。
许敬宗忙得满头大汗,如今已经是入夏了天气也越来越热。
往嘴里灌下一口凉白开,凉白开装在水囊中,许敬宗每次去做事都会带上,还会往里面放一些枸杞。
每次闲着无事就会喝一口,渴了也喝一口。
泾阳的规矩就是不能喝生水,来到泾阳之后,许敬宗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喝生水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下意识感觉,开水更加地好喝,生水和开水的味道是不一样的。
可细细一看开水和生水也没有什么区别。
长时间喝开水以来,许敬宗感觉自己每日早上起床腹痛症状都消失了,
这种感觉很好,可能这就是长期坚持喝开水的好处。
站在李正面前,许敬宗问道:“县侯,有什么吩咐。”
李正问道:“崔家的事情你了解多少。”
许敬宗疑惑地看了一眼李正,便回答说道:“知道不多,但是可以去听一下,在下认识的士子不少。”
李正低声说道:“你帮我崔家的负面新闻全部挖出来,我有用。”
“这个……”
“怎么?不好办吗?”
许敬宗再次说道:“敢问县侯什么是负面新闻。”
“就是我之前和你说的八卦是一样的。”
许敬宗点头,“还是越劲爆越好?”
“当然了,越劲爆越好。”
“明白了。”许敬宗点头,“这就去办。”
许敬宗风风火火地去办事。
王鼎小声问道:“敢问县侯什么是劲爆。”
“劲爆?”李正笑道:“王公公竟然连劲爆都不知道?”
王鼎摇头,“不知道,还请县侯解惑。”
李正叹息说道:“以王公公的智商,在下很难和你解释的。”
“是……是吗?”王鼎一脸的纠结,“老奴怎么听着这话感觉县侯数落老奴。”
“没有。”李正继续啃着甘蔗说道:“我只是在夸王公公。”
“你就是在数落老奴,别以为老奴看不出来。”
李正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好吧,既然王公公都这么说了,我也只好认了。”
“你果然在数落老奴!”王鼎瞪着眼说道。
“你看,有时候人就这么奇怪,糊里糊涂挺好的,王公公若是不追究不会觉得我在数落你,甚至还会在心里觉得在下在夸你,有时候糊涂一点挺好,已经够糊涂了,何必把自己折腾得更加糊涂。”
李正举起茶杯对王鼎做了敬茶的动作说道:“王公公偏要对号入座在下也没办法。”
“你!”王鼎咬着牙愣是找不到理由还嘴。
李正啧吧着嘴说道:“不过在下以为身为陛下身边的人,糊涂一点也是挺好的。”
大虎拿着龙武军的兵册回来了,李正接过兵册看了起来,上面已经有泾阳县李大熊的名字。
从此以后李大熊就是自己的裨将。
若自己老爹做自己的手下是不是有些不合适。
虽说这样做了,总好糊弄过去了吧。
李大熊不用去军中任职,只是跟着办事而已。
李正对大虎说道:“这个兵册交给泾阳县令,好让人家可以去交差。”
“喏!”
大虎带着兵册离开。
等泾阳县令知道了这件事,重新找到李大熊之后。
泾阳县令苦着脸说道:“县侯他爹,这次真的不是让你再娶妻的。”
李大熊如临大敌地看着泾阳县令,手里捏着一根棍子就要打出来。
泾阳县令拿出一份兵册说道:“恭喜县侯他爹,您又入军了。”
“入军?什么入军。”
泾阳县令解释道:“这也是多亏了县侯的安排,这些县侯他爹你就不用被朝中催着再娶媳妇了,而且可以继续打光棍,名正言顺的那种。”
李大熊诧异说道:“还有这等好事。”
泾阳县令勉为其难地挤出微笑,拿出兵册说道:“您要不看一眼,这兵册到了您手里下官这才算是真的交差了。”
李大熊拿过兵册看了一眼,又还给了县侯,“你给某家念念,这上面写着的是什么。”
泾阳县令又重新拿回兵册疑惑说道:“莫非县侯他爹,您不识字。”
李大熊难得地老脸一红说道:“某家确实不识字。”
县侯打开兵册念了起来,“泾阳县李大熊,为人刚正彪悍,实乃军中良才,经泾阳县候所举荐任龙武军飞骑营校尉,以副将李正为裨将。”
李大熊当过兵,知道军中的一些规矩,语调都高了三分说道:“你让我给我儿子裨将?”
泾阳县侯解释道:“不是我让您做你裨将,是您儿子……”
“且慢!”李大熊又觉得哪里不对,“我儿子什么时候是龙武军副将了。”
第二百九十九章 新式武器
泾阳县令说话道:“这个您要去问县侯,下官也不清楚。”
泾阳县令离开了,李大熊看着手中的兵册久久说不出话来。
当年在军中混了这么多年,本想着天下太平了之后可以踏踏实实过日子。
现如今绕了一圈之后自己又入军了,而且还是自己的儿子干的。
安稳过日子是李大熊心中的目标,能够吃穿不愁也是李大熊的毕生理想。
自己的儿子有出息,总能做出一些大事情,比如养鸡养猪,让村子里的人一起可以天天都有肉吃。
李大熊觉得做这些事情没错,这也是一个有出息的农户应该做的。
也应该带着乡里人一起过得更好。
不管李正有多少钱平安是最重要的,至于这小子怎么可以挣这么多钱,李大熊已经放弃了思考。
几日后,李大熊看着自己的儿子回家。
李正一回家就开始动手做家务。
李大熊嘴里啃着番茄看这小子手脚麻利地整理着家里问道:“你现在是龙武军的副将了?”
李正一边扫着地一边点头。
李大熊愁眉说道:“怎么就做了副将了呢?”
李正稍稍一想就回道:“朝中看我骨骼惊奇适合做将军。”
李大熊上下打量着自己的儿子,看李正细胳膊细腿,风一吹就会倒模样哪里像是一个当将军的模样。
给李大熊打扫完了,李正便做了一顿晚饭。
饭后街坊邻居们各自串门,老村长家的门口最为热闹。
村民们也时常会和李大熊说几句话,当然是数落如今李大熊的日子。
村子里的婶婶们对李大熊说道:“你说说你,你儿子都是县侯了,怎么也找几个下人来伺候你们。”
李大熊非常不屑的说道:“有手有脚要什么下人。”
“哪有权贵人家不要下人的。”
从李正做官开始,李家就不用下人。
对李大熊来说家里过着的是苦日子,也习惯了这种日子。
做了半辈子种田的,现在还是种田的。
村子里的人们都看在眼里。
虽说李大熊的家是县侯了,但是这么多日子以来,从来不会以县侯自居。
也不会离开村子里,反而从来没有当回事。
三棱刺终于打磨出来了,李正是不是把它刺入一块猪肉之中,一转再拔出来之口伤口形成了一个很大的豁口。
看到这个豁口,程处默也倒吸一口凉气,“这个兵器也太过狠辣了,这伤口豁开之后怕是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好。”
程处默再看三棱刺上的三个血槽说道:“李正你说这个东西一刺下去人会怎么样?”
“会血流不止。”李正说道:“当然以你们现在的医疗水平来说,这样的三棱刺一旦刺中要害,基本上就没治了,就算不是要害也会因为伤口溃烂而死,因为这样的暴露性伤口是非常难愈合的。”
程处默认真地点头,“真是毒辣。”
李正解释道:“这个三棱刺只能刺不能砍,短兵相交之下它的杀伤力才能真正地体现。”
程处默看着原本那块猪肉上的伤口,这不是仅仅是割一刀,而是在身体上挖了一个洞。
李正对程处默说道:“只要刺入身上小半截,基本上把体内的血管和组织也被搅乱了。”
李正擦拭着三棱刺说道:“只有手指粗细的伤口,对方被刺入之后起初不会感觉到什么太痛楚的异样,但是过一天之后便会失血过多,止血都止不住。”
程处默很了解兵器,对大唐的横刀与大陌刀都很了解。
光是看一眼这个兵器,程处默想到被刺中的情形就知道这个兵器厉害在什么地方,这一刺进去拉出来的时候连皮带肉都在那个血槽之中。
打造的是后世的五六式三棱刺,这种三棱刺可以说是近战武器中最可怕的角色。
正面劈杀之中这种三棱刺更是直接可以刺穿人体。
放血迅速,杀伤力大,被这种三棱刺刺过的伤口,呈现一个方形的空洞。
就像是少了一块肉一般,根本无法做应急处理,包扎止合都是没用的。
就算是缝合,人体内的伤口用现在还在用草药的医疗技术是无法做到的。
只要刺入胸腔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条,治都治不好。
当然了除非在后世你能被快速送入医院,而且后世的医疗技术就算是子弹的溃烂伤都能治好。
也就是在这个啥都落后的古代,三棱刺就是无敌的兵器。
李正对程处默说道:“这种兵器是为了快速杀人而造的,而且它也有缺陷,没有横刀那样的劈砍除却近身战斗,它能够做出来的搏杀动作也很少,只有一招刺而已。”
李正没和程处默说的是这种刺刀被誉为最狠辣刺刀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血槽可以带入空气,在非常快的时间内可以让空气进入人的胸腔之内,从而让体内的血液阻塞住血管,让人不停的体内体外一起出血。
有人说在三棱刺上涂毒其实不见得,以三棱刺的杀伤力来说根本不需要涂毒。
只是他的伤口很小,却会让被刺中的人以一种中毒的方式死亡,才会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