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

第15章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15章

小说: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面讲着古代的一些小故事。
    有一段提到了烈酒的酿造。
    在蒸馏技术还没出来之前几乎没有什么烈酒。
    蒸馏出来的酒还要用陈酿来勾兑。
    最早以前的酒水都是用粮食发酵出来的。
    发酵出来的酒水也叫陈酿。
    基本上没什么度数。
    大致看了一遍也写得不是很详细。
    倒是书上面有一幅插画图,也就是一个农夫搅和着一口大锅。
    “这画得也不会详细一些,也太抽象了。”李正嘀咕着。
    蒸馏和勾兑是酿造烈酒最重要的两个步骤。
    勾兑倒是简单,味道可以用陈酿慢慢调出来,这个蒸馏的大锅可不好做。
    睡意袭来,李正再也忍不住眼皮打架。
    终于睡倒在床上。
    李正一夜成名的第二天。
    长安各家权贵都开始行动了。
    纷纷派出人来到泾阳村外,奈何村外有数十个壮汉死死拦着路,不让陌生人进去。
    不少人只能在村外张望。
    随着来的人越来越多,终于有人等不及了。
    有一个身着儒衫的中年人朝着泾阳村子放开嗓门大喊道:“久闻泾阳令李正才名,范阳卢氏愿用千倾良田请泾阳令为卢家座上宾!”
    这人刚喊完,村子好久没有动静。
    这边话音一落,另一边又有人喊了起来:“我清河崔氏家主亲口许诺,出十万贯银钱请泾阳令共谋一醉。”
    “我太原王氏请泾阳令出山,王氏长女二八未嫁,貌美如花!能生儿子!”
    “呸!”范阳卢氏的人叫骂道:“要不要脸,连女儿都搭上。”
    太原王氏这个书生不乐意,跳脚骂道:“范阳卢家要脸吗?你们卢家都死了八个座上宾了!”
    “谁不知道你们太原王氏的嫡女长得难看,到现在都嫁不出去。”
    太原王氏的人卷起衣袖叫骂着:“彼其娘之!我和你拼了!”
    ……
    连五姓七望的人都出动了,看来很多人这一次对李正是势在必得。
    李正实在是太年轻了,未来的路很长,权贵们很想在这个时候拉拢李正。


第三十六章 给个痛快
    “呸!五姓那帮家伙也太不要脸。”程咬金在长安秦琼府邸骂骂咧咧。
    秦琼喝着酒水说道:“程老匹夫,你稍安勿躁。”
    “怎么稍安勿躁?”
    程咬金急得跳脚说道:“当初可是你秦琼秦叔宝第一个找李正的,那时候谁也看不上李正,你说现在李正有了名气了,凭什么这帮五姓闻着腥味就找过去了。”
    “不见得李正会跟他们走,你也别太着急。”右武候大将军尉迟恭也安慰道。
    “还不见得?你们可是没见五姓那嘴脸,连女儿都肯卖了。”
    程咬金愤愤不平,多少年遇不到一个人才,可不能丢了。
    在场的人都一样,说句心里话真的很担心李正会跟着五姓的人走。
    五姓在关中的名气的太大了,百年的世家大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赵郡李氏、太原王氏。
    这些世家大族树大根深,在他们家族乃至旁系下几乎囊括天下读书人。
    更是李世民一直以来的忌惮对象。
    关中更是流传,英雄好汉当娶五姓女,坊间传言男人之志:进士擢第,娶五姓女,修国史。
    多少读书人眼巴巴看着五姓族中女子。
    五姓的地位可见一斑。
    五姓女子的地位更是大唐男儿心中的盼望,隋朝时期更是下嫁公主也遭五姓的嫌弃。
    他们很多时候甚至不把李世民放在眼里。
    天下读书人十有七八出自五姓。
    朝中有多少官员是五姓的眼线。
    很多人都不眼瞎,明眼人看得出来。
    李世民早就想对他们下手只是一直找不到机会。
    五姓的地位太高,对皇家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五姓的邀约,传遍了整个长安。
    很少会有五姓世家主动去巴结一个人。
    这一次整个长安的人都在等着李正的反应。
    泾阳县
    五姓邀约的第一天,程处默让别人把李正要的东西全部送到了村子里。。
    程处默倒也出手阔绰一下子给了五十多头猪。
    把这些猪就交给村子里的婶婶们去养,五千贯交给了自己老爹。
    一马车的陈酿一坛垒着一坛放在马车里。
    说好的五十斤陈酿,程处默一出手就是一马车。
    “看来程家很有钱呐。”李正心里暗暗想着,亏了!钱要少了。
    以后咱们村子的人就不愁没肉吃了,也不用为了一口肉跑到山林里去打猎。
    当场就杀了一头,给村子里的孩子们吃肉。
    以至于回应五姓的是响彻村里村外的杀猪声。
    许多人想不明白,这杀猪声是什么意思?
    莫非这杀猪声是李正在暗示着什么?
    再等再接着等……
    甚至有人干脆住在了泾阳村外。
    忙活在村子里的李正,在村长家找了两口大锅,用来蒸馏酒水。
    “正儿啊,你要这锅是用来做甚呢。”老村长慈眉笑呵呵问道。
    “用来蒸馏酒水,就当我在酿酒吧。”李正说道。
    “正儿,真有本事还会酿酒。”
    老村长笑着点头,“长大了有学问了还会酿酒了。”
    老村长已经八十多岁了,是村子里的寿星,拄着拐杖还能走几步。
    先把程处默送来陈酿倒入锅中,底下生火。
    再把另外一口锅敲出一个小洞,横着插入一更中空中的竹节,封死缝隙。
    酒的沸点很低,只有七十几度。
    比水更加容易汽化,通过沸腾可以把酒和水分离出来,汽化的酒凝结成水滴顺着拱形的锅盖往下流,再通过竹节滴下来。
    一个多时辰小半碗已经有了。
    李义府向李正来回报改建村子的情况,好奇的问道:“泾阳令,你这是在做什么呢?”
    “酿酒。”
    “哪有这么酿酒的。”
    把小半碗蒸馏出来的酒水递给李义府,“你尝尝。”
    接过酒水,李义府先是闻了闻,看了一眼李正的脸色,也不再多想一口喝下。
    这一口呛得他直咳嗽,好一会儿才缓过劲。
    “好烈的酒水。”
    眼看李义府脸颊涨红,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晃晃悠悠才走了两步就栽倒在地。
    李正这才想起来,这蒸馏出来的酒水第一口头酒是最烈的,那度数和酒精差不多。
    “失策了。”
    瞧着不省人事的李义府。
    “希望人没事。”
    ……
    五姓发出邀约的第一天,李正在酿酒……
    五姓发出邀约的第二天,李正还是在酿酒……
    五姓发出邀约的第三天,李正继续在酿酒……
    第四天,外面的人等不住了。
    “这个李正到底什么意思,一直不给答复。”
    有人翘首以盼,有人蹲守在泾阳县村外打算得到第一手消息。
    整个泾阳县都和平常一样,村口站着十多个壮汉,还牵着凶相毕露的六头半人高的田园犬。
    五姓的人不断在村外朝着村内喊话,早中晚三次一次不落,生怕李正听不到。
    第五天……
    程咬金实在是忍不住了,“这个李正什么意思!要杀要剐给个痛快,老夫上门找这个小子说理去。”
    “冷静,冷静。”尉迟恭拦住程咬金。
    “你让程某人怎么冷静,这个李正迟迟不给话,莫非真要跟五姓的走不成?”
    “你要是真这么杀气腾腾找到李正,得罪了李正就正中了五姓的下怀。”秦琼话还没说完,程咬金便提着宣花大斧已经出了门。
    秦琼痛苦地捂着额头,“这个程咬金的暴脾气,净添乱。”
    “程咬金看起来五大三粗脾气暴躁,其实心思细腻的很。”尉迟恭安慰道:“你放心,他不会捅娄子的。”
    李正是个好苗子,秦琼心中明白若是李正跟着五姓走了,对大唐来说就少了一个这样的文豪。
    一旦五姓得到了李正,他们一定想法设法让李正彻底效忠五姓。
    李世民心中最担心的就是天下读书人只知五姓却不知大唐皇帝。
    李正和五姓若是站在一起,对好不容易立足的李唐江山会是一个巨大打击。
    从此五姓在关中的威望会更大。
    这也是五姓不惜代价,拿出万贯银钱,千倾良田,就连族中长女都肯拿出来的原因。
    秦琼站起身说道:“老夫这就去面见陛下,万不可让李正和五姓站在一起。”


第三十七章 绝唱
    秦琼来到宫里想要面见陛下。
    “翼国公,陛下一早便出去了?”
    “陛下去哪儿了?”秦琼开口问道。
    太监勉为其难地笑了笑说道:“也不知道陛下去哪儿了,陛下没说。”
    ……
    程咬金杀气腾腾地来到泾阳县。
    泾阳县外围满了人,程咬金上前对守在村口的人说道:“老夫程咬金要见李正,赶紧把路让开。”
    几人死死拦着村口,不让程咬金进去。
    提起斧子的程咬金着急来回踱步。
    突兀听到远处的一声咳嗽。
    程咬金扭头看去,见到远处一个带着斗笠遮掩着自己面目的人。
    见对方古怪,程咬金上前一看,这不是……
    程咬金急忙说道:“李君羡!你怎么在这里。”
    李君羡看了一眼四周说道:“随我来。”
    跟着李君羡来到村子的另一边,这里是泾阳的后山,倒是没什么人。
    到了这里程咬金见到带着斗笠的李世民连忙行礼,“陛下,原来你早就……”
    房玄龄示意程咬金低调不要被人发现了。
    程咬金着急说道:“老夫就知道陛下您一定不会坐视不管的,这么好的人物可不能让五姓给捷足先登了。”
    “到了村子里,你不要乱说话,看朕的眼色行事知道了吗?”李世民说道。
    “明白了。”程咬金点头。
    刚刚去通知李正的大牛回来说道:“老师说了你们是熟人,老师可以见你们。”
    “你是谁家娃娃?”
    大牛礼貌地说道:“我是泾阳书院的班长,我叫大牛。李正是我的老师。”
    “是这样啊。”程咬金若有所思点头。
    由大牛带路看守在村子的壮汉自然不会拦着。
    泾阳的后山不大,也就是个小山丘,绕着山腰几人走到山另一边,这才看到如今泾阳的全貌。
    数千个苦力都在劳作着,田野里布满了劳作的人。
    在田野的另外一边有更多的人正在造着房子。
    程咬金吃惊地看着,用力咽下一口唾沫,“这李正到底在做什么?”
    一段时间不来泾阳李世民也很吃惊。
    就连这一面的山腰都在被开垦着。
    整个泾阳看起来很整齐,劳作的人很多秩序也非常地好一点都没有混乱的样子。
    “你们这么多人干活不需要监工的吗?”程咬金问向大牛。
    大牛挠着后脑勺说道:“从来没有监工,大家都是村子里的人。”
    没有监工,没有人维持秩序……
    大牛一路走一路解释说道:“以前我们泾阳很穷,很多人都吃不饱饭,是老师带着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有田种,有饭吃,老师又是泾阳令,全村上下都听老师的安排。”
    程咬金跟上大牛的脚步,“伯伯问你,你们老师李正有婚约了吗?”
    “没有。”
    “那有相好的吗?”
    程咬金再次追问。
    大牛想了想回答:“好像也没有。”
    带着他们来到泾阳河边,大牛说道:“老师,人带来了。”
    李正扭头看着熟悉的面孔,这可是大户啊。
    一旁又多了一位,长相非常粗矿,络腮胡有些长年还提着一把大斧子。
    “这位是……”李正先开口问道。
    “他是老夫的护卫。”李世民说道。
    “好狂野侍卫。”李正赞叹。
    程咬金看情形也看出来的门道,这个少年就是李正,陛下和李正早就认识,莫非是一直瞒着所有人。
    看起来就连李正也不知道他眼前的是当今陛下。
    “今天你们来有福了,我这里有好酒。”李正说着拿出酒杯和一坛子酒水。
    “一边喝酒一边垂钓,好雅兴啊。”
    李世民心里莫名羡慕李正的日子,在想自己如今面对朝中那些繁杂的事情,还不如李正的日子过得痛快。
    你要是多来几趟,我的雅兴会更好,李正心里想着揭开酒坛子的封口。
    酒香很快就从酒坛子里溢出。
    鼻尖的程咬金登时使劲闻了闻:“好浓的酒香。”
    给他们一人倒上一碗李正说道:“尝尝?”
    四人拿起盛着酒水的陶土碗。
    “你这个酒水为何如此的清冽?”李世民还没喝先问道。
    李正咧嘴一笑:“秘方。”
    程咬金实在忍不住酒香一口喝下,顿时瞪大了眼珠子,“好酒!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喝道这么烈的酒。”
    房玄龄与李世民先是浅尝一口,再是整碗喝下。
    “痛快!”程咬金把碗里的酒水喝了个干净,喝道:“再来一碗!”
    见程咬金就要发作,李君羡立刻按住他眼神使劲示意。
    李正感叹道:“酒虽好可不能贪杯哦。”
    “确实是好酒,若是只喝这一碗可惜了。”
    李正还是给他们一人又倒上一碗,“这酒的后劲大,我那个手下,李义府一直醉到现在还不省人事。”
    四人又喝一碗,意犹未尽,接下来对话程咬金一言不发,眼里只有那坛子里酒,就差用眼珠子把里面的坛子里的酒水吸出来。
    李君羡倒是不担心陛下和房玄龄,眼前就怕跃跃欲试的程咬金。
    要不是路过时候见到程咬金,怕他在泾阳村口闹事,也不想带他进来。
    李世民眼睛看着泾阳的风景问道:“如今五姓向你抛出了橄榄枝,老夫从没见五姓如此招揽一个人,你李正风光了。”
    “老哥,你这话不对呀。”李正手臂枕着后脑勺躺在草地上。
    “怎么不对了?”李世民问道。
    “我现在是倒霉了,什么风光都是狗屁。”
    “此话怎讲?”
    “当你得不到一件宝贝的时候你一定不想宝贝在别人手里,这个时候你一定很想毁了宝贝,即然你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跟五姓走?我爹还想让我多活几年,先留个后。”
    这话让李世民有些惊讶,这种话不像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能说的,失声笑了笑,“五姓不好吗?你觉得什么人会杀你。”
    “只要我走出去,投靠任何一方,一定有很多人会杀来我。”
    “愿闻其详。”李世民坐到李正的身边。
    “有个叫梵高的人,喜欢画画,他死了之后他的画更值钱了,这世上很多东西绝唱才是无价的。”


第三十八章 情非得已
    李世民:“……”
    稍稍点头,李正说:“梵高死了之后他留下的画便更贵了,惊才绝艳的东西确实值钱,但是这个世上很多东西绝唱才是无价的,所以苟一点总是没错的。”
    李世民明白了李正的话,“得不到你的人,只要把你杀了,你写的那些诗词会更值钱。”
    不过这种说法太诛心了,不过确实有些绝唱的诗篇被后世代代相传,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如今更是千金难求。
    绝唱才是无价的,这种话从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嘴里说出来,让李世民有些毛骨悚然。
    确实是这个道理。
    毛骨悚然之后李世民倒也有些欣赏了李正,凡事都往最坏的结果去想,不是一坏习惯!当年玄武门的事情也是,往最坏的结果去想,那时候自己和李建成之间已经不死不休。
    不过李正有得选,那时候的自己没得选。
    李世民拍着李正的肩膀说道:“万幸的是你看明白了,老夫的担心倒是多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