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

第151章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151章

小说: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丽质扭头不屑地说道:“我父皇才不会呢。”
    李正从自己的屋子里翻出一个简陋戒指递给李丽质,“这个给你。”
    李丽质看着这个小圆环说道:“这是什么?”
    “我管这个叫做戒指。”
    “戒指?”李丽质看着手中小圆环,“这不是指环吗?”
    指环的说法是从先秦开始的,这个时候还没有叫做戒指的说法。
    李正解释道:“我做的我就叫它戒指,在下家境贫寒,没有玉石钻石在上面做装点,就是用废铁料打造出来的,样子丑了点还望公主殿下不要嫌弃。”
    李丽质试了试尺寸正好可以带在她自己的手指上。
    看到她脸上的笑容,显然是对武媚的事情不生气了。
    李丽质看着戴在手指上的戒指反复看了好几遍,“看在你送给本公主戒指的份上,本公主这次就原谅你了。”
    李正点头,你看!自古女人都抗拒不了首饰的诱惑,一个戒指就哄好了,显然李丽质还不知道戒指的意义。
    李丽质说道:“还说家境贫寒,这长安就数你李正最富有了。”
    “随公主殿下怎么说吧,其实最富有的是你父皇,除非你父皇用他的江山做嫁妆,那我才是最富有的那个。”
    李丽质手撑着下巴问道:“你真的不愿意收武媚做弟子?”
    李正重新坐到李丽质的身边,“公主殿下觉得我应该收她做弟子吗?若是公主殿下吩咐,在下莫敢不从,谁让你是公主呢。”
    李丽质又瞪了李正一眼,不过细细一想又沉默了下来。
    长乐公主和李正的事情,大虎都知道。
    大虎更知道长安地界那些寺庙倒塌的事情就是李正做的。
    李正拿过大虎递来的包袱问道:“这些是什么?”
    大虎说道:“这是龙武军的一些兵册和调度记录,要将军批复。”
    “知道了。”李正点头,“你去把龙武军再拿一些铁料过来,这里的铁料要用完了。”
    “喏!”
    大虎再次翻身上马离开。
    李正从报过来拿出一份份竹简说道:“公主殿下,你看我还是挺忙的。”
    李丽质说道:“父皇给你什么官不好,偏偏给你一个将军。”
    “将军多好,将军可以指挥千军万马,多风光啊。”
    “是啊,可有多少将军去了战场没回来的。”
    气氛有些不对劲了,李正对李丽质说道:“现在太平着呢。”
    “太平?中原也只是看似太平,我时常听父皇和大臣说起什么地方又出了乱子,河西走廊的驻军还要经常应付一些盗匪,西突厥和吐蕃也在打仗。”
    李丽质看了一眼李正说道:“不过我觉得你做将军一定是一个贪生怕死的将军。”
    “公主殿下何以见得。”
    李丽质低声说道:“从认识你以来,你不去朝堂做官是为了保命,你拒绝五姓的拉拢也是为了保命,你拒绝太子和皇兄的收买也是为了保命,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保命,对你来说进士及第什么,还不如保住自己的性命,我说的对吧。”
    李正感慨道:“公主殿下这话就有些偏颇了,其实……”
    “其实什么?”
    李正凑到李丽质身边说道:“要说是为了保命,其实我更愿意挣钱,你父皇给我官位我宁可用来折现,换成钱多好,你看我也不是这么贪生怕死,我只不过更愿意坚定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话而已。”
    李丽质盯着李正的神情,“你知道你说谎的时候就会眨眼睛。”
    “有吗?”李正使劲眨了眨眼。
    “……”
    气氛安静了好一会儿,李丽质说道:“李正?”
    李正看着李丽质,“怎么了?”
    “……”
    李丽质满脸羞红看着李正搭在自己的肩膀上的手说道:“你能把手拿开吗?”
    李正这才收回了自己的手,“不好意思公主殿下,在下不知道怎么了最近总是管不住自己的手,失礼了失礼了。”
    李丽质的脸颊越来越红再次说道:“既然你知道失礼了为何还要把手放在本公主的腰上。”
    “有吗?”李正无辜地眨了眨眼。
    李丽质咬着牙小声说道:“小心我向父皇告发你,你轻薄我。”
    “呵,公主殿下有证据吗?”
    “我……”
    “有人证吗?”李正看向远处背对着这里站成一排的人墙说道:“也没人看到啊。”


第三百零八章 杂志
    “你个登徒子。”李丽质瞪着眼说道。
    李正看着那些背对着自己的女侍卫说道:“现在连人证都没有,若是公主殿下向陛下告状在下可以说是诬告。”
    李丽质朝着背对这里的女侍卫喊道:“谁让你们背对的,全部转过来。”
    这些女侍卫这才转了回来,一个个都低着头。
    李丽质站起身说道:“天色不早了,我该回去了。”
    慌乱地离开马圈,李丽质一路走着脸颊还是不自觉地红了起来。
    外面传闻李正不近女色,李正几次三番拒绝婚事,有时候连自己都会猜想李正是不是吃素的。
    不过现在李丽质放心了不少,至少从之前的动作看得出李正是对自己有想法的。
    跟在李丽质身后的女侍卫问道:“公主殿下,是不是李正欺负你了。”
    李丽质回头看了一眼说道:“没有的事,你们不许乱说。”
    一群女侍卫沉默不语,但都知道了是怎么一回事。
    她们相互间看着,身为李丽质的侍卫而且都是女儿家。
    侍卫们大致可以猜到李正和公主之间发生了什么。
    看着如今的李丽质,大家都是看着公主长大了,护卫了公主这么多年。
    看得出公主的心事,女侍卫们也很高兴。
    虽说皇家无情,皇家的婚事什么时候轮得着一个公主自己做主。
    现如今看来至少李正和李丽质的婚事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碍。
    有情人终成眷属是最好的,虽说如今婚事还没办,但是陛下已经下旨了。
    李正坐在马圈旁垂头丧气,果然做禽兽太难。
    许敬宗来到马圈看到愁眉苦脸的李正好奇问道:“县侯这是怎么了?”
    李正拧巴着脸,“太小了下不去手。”
    许敬宗愣是没想明白,“什么太小了,下不去手。”
    李正回过神说道:“没什么。”
    拿出写好的一本小册子交给李正,许敬宗说话道:“县侯,这是在下写的不知道行不行。”
    拿过许敬宗的册子,李正看了好一会儿。
    许敬宗:“怎么样?”
    李正长叹一口气说道:“很不错,尤其是其中一条崔家子弟竟然喜欢闻别的人脚,实在是太重口了。”
    见李正满意,许敬宗笑着说道:“其实下官也是按照县侯之前写的八卦上学来的,都是照葫芦画瓢而已。”
    许敬宗这人说话确实好听,虽说这家伙是个老渣男。
    李正看着上面的内容说道:“不过我总感觉少了一点什么?”
    许敬宗一伙问道:“不知道少了一些什么?”
    李正指着册子上的内容说道:“就比如说你崔家子弟崔游喜欢闻别的人脚,这种恶趣味虽说听着好玩,但也就是好玩而已,没什么特别的。”
    “县侯的意思是?”
    李正接着说道:“不如这样,你在前面多写一句,比如说是崔游的朋友透露的消息,或者说根据一次长安的权贵宴席之上听闻。”
    “朋友透露?”许敬宗思量着说道:“这么写管用吗?”
    “当然管用了,你不用指名道姓是谁,你崔游的朋友中选择一个人,也可以是他的堂亲表亲?这样一来有了来源考究可信度就会更高,即便是我们捏造他们也解释不清楚。”
    许敬宗思量着,“不管真假只要被人知道就好,想要辩驳都没有办法,说明来源更加可考究,更能嫁祸他人。”
    想完之后,许敬宗躬身说道:“县侯的这招实在是……”
    李正喝着茶水说道:“是不是有些太缺德了。”
    许敬宗感慨道:“实在是太妙了。”
    把册子重新交给许敬宗李正嘱咐道:“稍稍润色一下其中的内容,你去长安找几个画师,加上一些图,图文并茂岂不是更好?”
    “怕是以后崔家子弟会越加声名狼藉。”
    “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李正笑着说道。
    许敬宗点头,“下官明白要怎么做了,县侯放心。”
    本来也想过报纸,不过报纸这种东西有些太敏感,加上李世民又是会不会对报纸有什么想法?
    还是先从杂志开始为好,李正递给许敬宗一个钱袋子嘱咐道:“你去长安花点钱,找几个手下专门给你搜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许敬宗看着钱袋子说道:“这个……下官又不太明白了。”
    “消息来源需要一个渠道,这样别人才能更加相信我们写的东西,总之长安有这么一个帮人专门记录别人的好事坏事。”李正接着嘱咐道:“尤其是关于五姓的坏事,找到的消息越劲爆,我给的钱就越多。”
    “好。”许敬宗接过银钱。
    “若是不够再找我来要。”
    许敬宗稍稍作辑。
    李正再次问道:“大理寺的和尚死了之后他们有什么动作吗?”
    许敬宗回道:“现在还没有什么风声出来,县侯放心我们的人会盯着的。”
    李正点头答应着。
    许敬宗拿着沉甸甸的这一袋子银饼,“县侯,下官再多嘴问一句,县侯是打算把这件事一直做下去吗?”
    “当然了。”李正点头,“以后的大唐会有一种叫做杂志的书,上面记录着大唐发生的各种事情,有好事有坏事,还有很多人间不平事。”
    许敬宗点头道:“那下官知道要怎么做了,县侯放心,下官一定会找可靠的人来办这件事。”
    拿了钱许敬宗便离开去办事。
    李正长叹一口气,李世民啊李世民,这件事办成之后你又欠我一个人情。
    为了你李世民的科举大计,我可是连杂志这种东西都搬出来。
    本来也想做报纸的,但是在这个年代信息的传播效率太差。
    报纸的效益不高,信息太过滞后。
    杂志的价格还可以卖的高一些。
    有李世民的许可,有手中的印刷术,李正很有信心让更多的人成为记者。
    记者信息的源头要抓在自己的手中,活字印刷术在自己手里,才能让李世民放心,也可以让自己放心。
    传播的工具有利有弊,就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如果这种刻意大批量印刷的手段落在别人手里。
    不排除会不会有人想要煽动造反。


第三百零九章 三轮车
    活字印刷术很简单,其实就是一种模具的灵活使用。
    铁家三兄弟的铁大扛着一辆已经打造好的三轮车而来。
    除却链条和传动装置比较难做以外,其他的部位做起来并不难。
    铁大憨厚得笑着说道:“不知道做成这样是不是和县侯所想得一样。”
    李正上下打量着这辆三轮车,骑上之后踩着踏板便动了起来。
    骑行了一段距离发现还挺稳当的,大多数都是木材结构,感觉承重不会太好。
    不过这也算是一种技术性的突破了。
    李正骑着自行车一路进入村子里。
    铁大一路跟着跑,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自己造出来的东西竟然这么地神奇。
    一路骑行进入村子里,看到李正踩着那三个轮子的东西路过村民们几乎要惊掉了下巴。
    村子里两三个正在晾嗮衣服的婶婶们看到这一幕也是瞠目结舌。
    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李正一路骑行来到书院门口,便有一大群的小孩子跟了上来,纷纷来围观这个可以自己动的怪物。
    程处默见到李正骑着的东西,惊得跳脚而起,“呔!这是什么怪物!”
    李正想要停下三轮车,这才发现忘记在这辆三轮车设计刹车了,愣是撞到一棵树这才停下。
    程处默凑上前问道:“李正,这到底是什么怪物。”
    “没见过吧。”李正从三轮车上下来说道:“这也不是什么怪物,这个是三轮车。”
    “三轮车?不就是三个轮子吗?”程处默一脸讶异地说道。
    “对呀。”李正点头,“你看看就是三个轮子,多么形象的称呼,我管这个叫做泾阳三轮车。”
    程处默围着三轮车看了一圈又一圈,“这东西是怎么做成的,竟然不用牲口拉,自己就能动起来。”
    身为如今朝中大匠的阎立本,见到这种事物自然不能放过。
    连课都不上了,急匆匆跟着而来,阎立本和程处默一样观察着这个可以自己动的三轮车。
    阎立本说话道:“李正,这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就是一种传动的原理。”李正对程处默解释道:“我踩动踏板,随着踏板动起来会带动齿轮的转动,齿轮会带动链条,链条再带动后方的齿轮,同时带动轮子转动。”
    “所以它就可以自己动起来?”阎立本问道。
    “就是这么简单。”
    阎立本抓着自己的后脑勺,看着这个三轮车的结构确实很简单。
    简单得有些不像话,可是这么简单的东西,却没人造出来。
    阎立本感慨道:“老夫知道,当年墨家公输的工匠技艺巧夺天工,这世间有多少工艺失传了。”
    说话间阎立本的神情也开始激动起来,像是一种对墨家和公输的向往。
    在古代其实在工业还不发达的如今,很多工匠都会把公输与墨家当作自己的先祖。
    他们是手艺界的祖宗,才会有了如今流传后世的这么多手艺人。
    阎立本问道:“李正,既然如此简单,你为何不把这个东西早点做出来。”
    “以前没有需求。”
    “需求?”
    李正说道:“对,就是需求。以前村子里没有这么多的货物需要拉,现在村子里的生意越来越多,村子里也就这么两头牛,现如今有了这个三轮车就可以方便一些。”
    听了李正的这番话,阎立本仰天长叹:“竟然是为了方便。”
    李正又说道:“难不成,我还为了散步散心吗?”
    阎立本着急问道:“不知道县侯什么时候会觉得不方便。”
    李正奇怪地看着阎立本,“阎大匠何出此言啊?”
    “若是县侯还可以造出更多的奇巧之物,还望县侯可以告知在下。”
    看得出阎立本心中对匠作技艺的渴求。
    李正感慨道:“其实这些都是知识,我在书院的书中有记载,这就是运用了一种力量传递的原理,我们摇动树木可以晃动树干,树干晃动的时候树枝也会跟着晃动,接着树上的果子就会掉下来,想必不用我多说,阎大匠也一定明白这个道理。”
    “这个老夫自然明白,只是……”
    阎立本说完又是长叹一口气,拱手说道:“下官没有考虑到这么多,这么多年以来,老夫见过很多工匠,他们都在自己的手艺精湛而志得意满,可是他们又何曾想过造出什么样的东西。”
    “老夫自小知道将匠作一途总归是要造福世人,却成了那些手艺人比拼手艺的名利场,何尝又不是一种悲哀,只顾比拼精细却不知如何造物,实乃悲哀。”
    李正安慰着阎立本说道:“这是知识的拓展问题,追求手艺精湛没错,这确实是值得引以为傲的。”
    无论是从先秦到如今的大唐都是,匠都是后世所有工匠的祖宗。
    大唐的横刀工艺已经非常精湛了,直到一千多年以后,横刀的制造锻造技术还是会被后世津津乐道。
    这些可都是老祖宗也是大唐这一辈人留下的智慧结晶。
    虽说自己知道更加高超的锻造技术,可也不能忘记自己的这些知识来自何处。
    程处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