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

第174章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174章

小说: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了吧,现在的波斯自身难保。”
    李丽质又说道:“还有天竺?”
    李正收起心神思索着说道:“可拉倒吧,吐蕃自己还瞧不上人家天竺呢,难道一群天竺高僧念经就能打赢西突厥了?”
    李丽质思量着说道:“那你觉得父皇会把哪个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清冷的风吹来,李正脑子一醒便说道:“不论你父皇想要把哪个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我都要把这门亲事给搅黄了,就算这门亲事如今还没音信,我也要把它的苗头给拔了。”
    李丽质深吸一口气,“为何?”
    李正感慨道:“俗话说好的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在杀人父母的问题上,我觉得毁一桩婚不是那么重要。”
    “明明是歪理,偏偏从你嘴里说出来还有些理直气壮。”
    看李正手中的动作没有停下,李丽质忍不住问道:“你手里的是什么?”
    “我用一些麻布和从突厥买来的羊毛做成了毛线,虽说质量不咋滴但是也挺好用的。”
    李正一边说着又是一脸的惆怅,“如今在下正是长个子的时候,去年的衣服今年又穿不上了,在下家境贫寒衣服只能自己做,还要给晋王殿下也做一身,晋王殿下也是长个子的时候。”
    李丽质捂着笑道:“一个大男人活得跟个妇道人家一样。”
    徐慧带着账目而来,“长安令,去年我们和程家的账本也已经都做好了。”
    把账本放下,徐慧看到和自己年龄相仿的长乐公主,立刻低下头行礼。
    不知道公主殿下会来这里,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战战兢兢躬身道,“公主殿下。”
    “没关系,这里不是宫里,不用多礼。”李丽质笑着说道。
    徐慧这才放松了一些。
    李丽质不去看依旧在织毛衣的李正,打量着现在的徐慧。
    以前徐慧就在立政殿做事,从小在立政殿长大宫女也换了好几次。
    徐慧也是母后指派到泾阳的,除了徐慧还有三十多个宫女也在泾阳。
    看着她穿着寻常百姓的衣服,李丽质问道:“最近可还好?”
    徐慧点头小声说道:“奴婢这些日子一直都在给长安令做账,在泾阳的日子也很好,这里的村民对我们挺好的。”
    这些宫女在泾阳过得如何,都在做什么李丽质心里一清二楚。
    李江山每个月都会汇报。
    她们并没有伺候李正的生活起居,却在给李正干活。
    村子里的农活就是她们平常做的。
    李丽质小声对徐慧说道:“若是在这里过得不好或者李正欺负你们了,吃苦了,让印书坊的李江山传话给宫中,我可以重新安排你们。”
    徐慧立刻躬身行礼说道:“不敢叨扰公主殿下,长安令对我们很好。”
    李丽质狐疑地看了李正一眼又说道:“好好做事,你先下去吧。”
    “奴婢告退。”徐慧小步离开。
    李正手里织毛衣的动作停下,放松着自己的手臂。
    李丽质说道:“父皇母后给了你这么多年的宫女,你却让她们做农活。”
    李正低声说道:“我不喜欢让人伺候,村子里的农活她们做得也是最轻松的,算帐,手工活,教书识字,这些都是一技之长,她们若是有了一技之长,以后也可以靠着手艺过活。”
    “有了一技之长就可以对生活多一种选择,她们以后也不用沦落到成了大户人家的丫鬟。”
    李正又说道:“虽说我这种想法有些超前了,在你们的认知里女子无才便是德,在我的认知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李丽质说道:“你知不知道你这话有些大逆不道。”
    “我只不过是用实际的行动让我周遭的人过得更好而已。”
    李丽质盯着李正思量着说道:“你不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
    “公主殿下认识我又不是一天两天了。”


第三百六十三章 学会了奇怪的东西
    “哼。”李丽质抬着下巴说道:“那么照你说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本公主的一技之长是什么,本公主需要什么一技之长。”
    李正拿起茶杯给自己泡了一杯热茶,闻着茶香说道:“要说一技之长,公主殿下的一技之长就厉害了,有些本事看天赋有些本事看后天努力,有些本事就算有天赋都不顶用。”
    李丽质说道:“那照你这么说本公主很厉害?”
    李正悠然自得地品了一口茶说得:“可不咋滴,投胎这门技术活可不是谁想学就能学会的。”
    李丽质俏目一瞪,“去你的。”
    已经贞观八年了,十四岁的李丽质俨然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就是身材还有待继续成长。
    李正时常也看到,自己的人中附近也隐约有了一些胡子。
    到了明年就要行冠礼也就是成人礼,十六岁的男子在如今的大唐就是成年男子了。
    其实男子的十六岁也是成长最关键的时候,对古人来说十六岁的男子就该成家了。
    女子更甚,十三岁就要嫁人,若是二十岁不嫁人就是品德不好,会被很多人指指点点。
    织布这门手艺从很早以前就有了,就连村子里的婶婶们对她们来说织毛衣就像是一种出生就会的手艺。
    李丽质学起来还是笨手笨脚的,李正再一次鄙夷李世民的家教。
    李治回来之后已经是下午了。
    见到李丽质,李治兴高采烈地说道:“皇姐,我已经会制造鬼火了。”
    “鬼火?”李丽质一脸疑惑地看向李正。
    李治解释道::“其实就是一种白色的粉末着火的而已,我现在已经可以提取磷粉了。”
    李丽质一听到自己的弟弟在研究鬼火这种事物,还是有些脊背发凉,再看一眼李正,也不知道他一天到晚都在教李治什么。
    再看李治穿着的毛衣,李丽质可道:“这是李正做的。”
    李治用力点头,“去年的衣服穿不下了,老师给我做的衣服。”
    这一次来李丽质也带了不少的换洗衣服,母后也考虑了稚奴应该长高了不少,这才让带了大一号的衣服。
    李治接着说道:“老师做的衣服穿着很暖和。”
    李正说道:“饭菜已经准备好,晋王殿下先吃饭吧。”
    李治跑着去吃饭,李丽质小声对李正说道:“你都在教什么?”
    李正一本正经地说道:“科学。”
    李丽质说道:“科学?你可别把我皇弟带坏了。”
    “放心,不出几年,等你们再见到晋王殿下的时候,其实晋王殿下看待世间万物的眼光已经不一样了。”
    李丽质俏目瞪了一眼李正,和李治多叮嘱了几句这才离开。
    长安
    禄东赞实在是受不了如今的长安城的规矩,打算住到长安城外去,距离长安城最近的客栈就在泾阳坊市。
    这一次来大唐带的盘缠不多,再这么下去连盘缠都要用尽了。
    走到长安城门口,禄东赞回头看了一眼跟在自己身后的京兆府官兵。
    瞧着他们一脸不舍的表情,禄东赞连忙说道:“诸位不要送了,你们中原不是有句话吗?与君相逢终须一别。”
    一群官兵看着禄东赞神情非常的悲伤,像是眼睁睁看着眼前的银饼长了腿跑了。
    “长安令刚刚定下的规矩,罚得越多奖金越高,实在是可惜了。”
    众人长吁短叹也只好作罢。
    禄东赞顺着一条大路而且来去各有一条道,路面非常地平整而且整洁。
    光是走在这条林荫大道上,就让人心情好了不少。
    虽说泾阳坊市是李正的眼皮子底下,不过总比整天被一群官兵跟着罚钱来得好。
    走入泾阳坊市,禄东赞发现这里非常的热闹各式的叫卖声都有。
    逛了一圈之后,禄东赞感叹如今的大唐实在是太富裕了。
    连喂马的马料都是豆子。
    走入这里的客栈,禄东赞付了一个月的住店钱。
    价格还很实惠,比长安的驿馆便宜多了。
    禄东赞买了一张饼剥去外面的油纸随手一扔。
    “呔!休走!”
    听到突如其来的一声怒喝,禄东赞被吓了一个激灵回头看去只见一个壮汉带着人便围了上来。
    “做什么!”禄东赞打起精神镇定说道:“我可是吐蕃来的吐蕃使者。”
    报出了身份也许对方会对自己客气一点,禄东赞心里这么想着。
    程处默捡起地上的油纸说道:“乱扔垃圾,罚钱十文。”
    禄东赞一听急眼了,“又不是在长安凭什么罚我钱。”
    程处默说道:“长安的规矩就是按照泾阳来的,赶紧罚钱吧。”
    “我……”禄东赞气得牙根痒痒。
    程处默盯着这个吐蕃人说道:“某看你有些眼熟,我们是不是以前见过。”
    禄东赞也看着眼前这个壮汉很眼熟。
    程处默说得:“你是禄东赞吧。”
    禄东赞连忙扭过头说道:“不是我!”
    “就是你!”程处默一拍大腿说道,“真是冤家路窄狭路相逢……”
    禄东赞的脸色发青。
    程处默拍着禄东赞肩膀说道:“都是缘分,这叫那啥来着,人生何处不相逢。”
    禄东赞掏出十文钱。
    见程处默依旧站在原地,禄东赞说道:“你怎么还不走。”
    程处默收好钱,“禄兄,自从你走了之后,我们可想你了,走!跟着我去见李正。”
    “我不去。”禄东赞说道,见势就想跑。
    程处默咧嘴一笑,一挥手说道:“来!绑起来!”
    禄东赞一步步后退说道:“你们做什么!我可是吐蕃的使者。”
    程处默大笑着让手下扛着被五花大绑的禄东赞走向泾阳村。
    禄东赞大声说道:“你们不能这么做!我是吐蕃使者,我要向陛下进言,你们敢绑他国使者。”
    程处默大笑着,像极了一个绑了肉票的山匪。
    “放开我!”禄东赞大声喊着,甚至用吐蕃话大骂着。
    李正织着毛衣看到程处默和他带的护卫队扛着一个人而来。
    程处默说道:“李正,你瞧瞧我把谁绑来了。”
    李正定睛一看诧异道:“这人好眼熟。”
    禄东赞扭着头不想让李正看到自己的脸。


第三百六十四章 兵器案
    端详好一会儿,李正说道:“咦,这不是禄东赞,禄兄吗?你怎么又落我手上了。”
    禄东赞委屈地吸了吸鼻子,刚出长安就被李正抓了,真应了中原人的那句刚出虎穴,又进狼窝。
    “处默,你看看你,有你这么对吐蕃使者的吗?还不给人解绑?”
    一群护卫队的人这才给禄东赞松绑。
    李正看着禄东赞的神情忍着笑意。
    禄东赞一脸气愤地说道:“你笑什么。”
    李正忍着笑意说道:“我没笑。”
    “你!”
    李正清了清嗓子说道:“言归正传,这一次你们吐蕃人打算求亲?”
    禄东赞神情警惕:“你怎么知道,你是不是想要从中作梗?”
    李正咧嘴一笑,“怎么可能。”
    禄东赞:“……”
    李正笑着说道:“禄兄,咱们也是旧相识了,你看我像那种人吗?明显不是那种人对不对?”
    禄东赞指着李正大声说道:“你明明就是那种人,一直都是!从来没变过。”
    李正咳嗽了两声,感慨说道:“我明明想要做个好人,你们为何这么误解我,禄兄我想我们之间一定有什么误会。”
    禄东赞退后一步说道:“不,我们之间没有误会。”
    不过听到李正的咳嗽声禄东赞神情也紧张了起来,莫非真如长安的人所说李正已经重病缠身命不久矣了。
    若是李正真的死了,李世民就少了一大助臂,以现在吐蕃国君松赞干布的雄才大略,说不定吐蕃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想到这里禄东赞心里还有些期待。
    李正上下打量禄东赞,“许久不见,禄兄你瘦了,吃了不少苦头吧,多年不见真是物是人非。”
    禄东赞也观察着李正说道:“确实是物是人非,你重病缠身就要死了。”
    李正喝口茶润了润嗓子说道:“其实那都是谣言。”
    禄东赞冷笑道:“你别装了,全长安的人都知道你李正命不久矣,放心!你李正要死了,我们吐蕃一定举国来给你送终。”
    “客气了。”李正笑了笑。
    禄东赞站直身体说道:“李正,这一次和亲我们吐蕃是带着十足的诚意来的,希望你这一次不要从中作梗。”
    李正说道:“你放心,我绝对不会的。”
    “是吗?”禄东赞疑惑问道。
    “对了,禄兄上次给你的办法好使吗?你们吐蕃要这段时间一定挣了很多钱吧,还记得要赔我们大唐的钱吧。”
    禄东赞咬牙说道:“必然不会忘记!”
    “很好。”李正点头说道:“若没什么事还请回吧。”
    “你就这么让我走了?”
    李正点头,“怎么?禄兄还想留下来用饭?”
    禄东赞扭头就走,走了几步发现后面没有人跟上来,立刻加快脚步开始狂奔,一路跑了几里地这才停下。
    李正竟然让自己就这么走了?
    想着从前种种,李正说不定还会捉弄一下自己。
    现如今就这么让自己离开了。
    莫非李正真的已经时日无多,重病缠身?
    禄东赞还特意问了泾阳坊市的很多人。
    其中不乏泾阳村的人,他们都说李正这些日子足不出户,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过李正了。
    禄东赞立刻回到泾阳坊市,在自己住的客栈客房之中,写了一封书信等到回了长安一定要把这个消息送到松赞干布手中。
    听闻过李正本事后的松赞干布一直将李正视为心头大患。
    中原人很讲究君子作风,只有这个李正在面对吐蕃的时候没有这么多的讲究。
    各种阴谋阳谋,甚至敲诈!
    若是这样的人上位,将来的吐蕃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
    要不是李正!现在青海与河西走廊就不会在大唐的手中。
    禄东赞的情绪起伏不定,像是一座大山压在头顶,现如今终于可以长出一口气了。
    李正?你也有今天!
    程处默坐在马圈旁,不论吃什么东西他总喜欢蘸着辣椒吃,眼下吃着红烧肉也不忘倒上一些辣椒酱。
    “就这么让禄东赞走了?”
    “处默兄,禄东赞是吐蕃人,是松赞干布的左膀右臂。”
    “就因为这个?”程处默有些不屑说道。
    “吐蕃是韭菜,韭菜要好好呵护,我看如今也长得差不多了,是到了该收割的时候了。”
    李正说得苦口婆心,也不知道程处默听进去了多少。
    当天夜里,李正和许敬宗吩咐一番。
    到了第二天,就有人去给称心传话,让他去接近禄东赞,想法设法和禄东赞打好关系。
    一切都在悄悄地安排。
    一场买卖就要开始。
    这场买卖关乎着如今大唐西方边关的战局。
    卖给吐蕃兵器的人也是李正,卖给西突厥兵器的人也是李正。
    这种感觉很奇怪,许敬宗总感觉左右手之间都是李正在主导。
    若是这件事真办成了,朝中那些李世民的谋臣说不定可以把这种办法复刻到很多地方去。
    李正如今还没成年,以后的李正会成长到什么地步。
    许敬宗脊背发寒。
    朝中兵部,此刻从秘书监调刚刚调任来的段纶遇到了一个很头疼的问题。
    禄东赞前些日子刚到长安,就上奏了吐蕃的国书。
    甚至还说了一件事,西突厥的人打仗用的是大唐的兵器。
    西突厥人怎么会有大唐的兵器?
    若只是小数可能不足为奇,大唐这些年里里外外的这几仗,在战场上也可以捡到大唐的兵器。
    可出现大批量的大唐兵器就很离奇了。
    这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