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看看四周也没有瞧见她。
总感觉四周有什么人盯着自己。
这种感觉非常地不好。
傍晚时分李正做好了饭菜。
李大熊扛着锄头回到家里。
坐在饭桌上,李正问着李大熊,“红拂女认识吗?”
李大熊吃着饭菜摇头。
“真的不认识?”
李大熊还是摇头。
仔细想想自己爹不过是个只会种田的农户,怎么可能认识红拂女这么大名鼎鼎的人物。
或许自己长着大众脸,红拂女看错了。
饭后洗着碗筷,给李大熊收拾了一会儿房子。
“儿啊,陛下赐给你的那些宫女,婶婶们都帮你看过,一个个长得怪瘦弱的。”
听到李大熊的说话声,李正心中一阵鄙夷,这还嫌弃人家肉少了,菜市场买菜吗?
不得不说民风淳朴,李大熊这话说得太实在了。
李正一边收拾着被褥说道:“陛下赏赐的再差,莫非我们要还能退货不成。”
“这可万万退不得。”李大熊说道。
“那不得了。”李正整理好了被褥又来到院子里扫地,李大熊的生活习惯不是太好。
“咱们泾阳的肉菜很多,多吃点就行,可以先养起来,养壮了才好生孩子。”
李正又是一声叹息,帮李大熊收好了屋子便说道:“我回马圈了。”
李大熊点头,“陛下让你养马就好好养马。”
离开家门,走了两步之后李正又猛地回头看了一眼,确认自己身后没有人。
深吸一口气,夜里清冷的空气让人禁不住打了一个哆嗦。
这下总感觉自己身后是不是跟着人,李正感觉得自己快要被逼疯了。
多日之后,称心和禄东赞之间的生意进行得很顺利,就快下订单了。
许敬宗和李义府坐在一起,看着村子里风景。
又到了农忙的时候,村民们在田地里忙活着。
许敬宗说道:“现在禄东赞已经在和称心谈生意了,前前后后布置了这么久,这次总算可以达到了长安令要的目的。”
李义府喝着茶水说道:“最近长安令也不知道怎么,总是冷不丁往身后看。”
“确实,我和长安令说话的时候,他冷不丁就会往周遭一眼,还说要在自己的屋子里修建一个浴室。”
李义府斟酌了一番又说道:“确实,实在是匪夷所思。”
两人齐齐长叹一口气,村子里的棉花都已经收好了。
李正把这些棉花全部晾晒在自己的屋子前,还要小心棉花长虫,储藏棉花的地方要做好通风和干燥。
棉花可以做被子,也可以纺纱,棉秸秆可以制造沼气,棉粕可以做饲料。
棉花的利用率很高。
现如今正是农忙种粮食的时候。
棉花是一种经济作物,现如今李世民应该对经济作物不是很了解。
应该说如今的中原人普遍对棉花这种作物不了解。
田地里还要以种粮食为主,这一点长安的官府有严格的管理,什么地,用来种植什么作物都有非常严苛的规矩。
棉花的种植时期最好是在谷雨之后,现在谷雨时节也还没到。
倒是可以歇一歇。
把原本在种过棉花地全部犁了,重新翻土用来种粮食。
不耽误粮食的耕种,之前种植棉花就当是用来肥地了。
徐慧带着账本而来,那些账本都已经整理好了,列了厚厚一本账本,上面罗列着村子里的更项生意的总账。
似乎李正并没有察觉到自己的到来,只好安静的站在一旁等着李正忙完。
看着他仔细地整理地棉花,又给马儿喂饲料。
很少有男子干这些活计如此地勤快。
喂好了马之后,李正才看到徐慧。
坐回躺椅上嗮着太阳,李正喝下一口茶水接过徐慧递来的账本,不得不说徐慧做账挺好的,挺详细,这女人是不是天生就是适合做会计。
李正看着账本上的内容,“做得不错,你以前是不是也做过会计。”
“长安令说的是做账吧。”
“一个意思。”
徐慧解释道:“其实小女家里就有一些生意,小时候跟着父亲就学着做账多多少少就会一些,又加上从小读书所以比较擅长。”
把账本重新交给徐慧,李正说道:“以后泾阳坊市的生意账本也交给你做了。”
“喏。”徐慧稍稍行礼。
有些生意上的账本可以交给徐慧去安排,有些事情也不能交给她。
比如说和西突厥的兵器生意,这笔生意不能让太多的人知道。
徐慧小声说道:“长安令,小女在做账目的时候发现,很多生意长安令只得了其中一成,甚至肥皂生意挣得也不多。”
瞅了一眼徐慧,李正说道:“你觉得我挣得少了。”
徐慧微笑说道:“不过这些生意加起来长安令挣得似乎也不少。”
李正低声说道:“你只要帮我做好账目就可以,生意上的事情你不用管。”
徐慧点头,“还有一件事,酒水生意的份子钱,程家已经三个月没有送来了。”
“程咬金又赖账了。”李正长叹一口气,“这事儿你不用管。”
“喏。”
李正低声说道:“试用期差不多也结束了,以后你负责做账,一个月的工钱是十贯钱,其余宫女一个月的工钱交给你来布置,六贯钱到三贯钱不等。”
“按照她们做的活,和工坊里的婶婶一样的工钱。”
“小女子不敢收长安令的工钱。”
“你们给我做事当然要给你们工钱。”李正喝着茶水说道。
“我们本就是长安令的人,怎敢要工钱,莫非长安令不打算要我们了?”徐慧低着头说道。
第三百七十四章 做棉布
“我没有这个意思,我只是觉得你不能让你们白干活。”
徐慧给李正续上一杯热茶,想要再多说什么,不过想到那些有些脸红。
既然陛下把自己赐给了李正,照道理说自己就是李正的人。
给李正做事也是理所当然。
将来自己和那些宫女都是要伺候李正和长乐公主的生活起居的。
似乎在李正的眼里自己并不是李正的人。
想到这里心里又有些委屈。
徐慧三缄其口,又鼓起勇气说道:“我们是长安令的人,以后要伺候公主殿下和长安令的生活起居,我们是驸马的奴仆,驸马让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若是我们收了驸马的钱,岂不是让人笑话。”
在宫里做了宫女,似乎她们对主仆观念非常地根深蒂固。
“所以这钱你们还是不想收?”
徐慧躬身说道:“我等本就是宫女,驸马娶了公主便是皇家人,公主也是皇家人,我们伺候的是皇家人,若是收了驸马的钱,我们成什么人了,将来要是……”
说到这里徐慧红着脸低头拧着自己的衣角。
李正疑惑道:“将来什么?”
徐慧有些委屈又小声说道:“将来要是驸马要我们那什么,我们还收驸马的钱,我们成什么人了,岂不是和那些女子一样了。”
听完徐慧的话,李正长叹一口气。
总算明白了徐慧的意思,宫女伺候皇家人是天经地义。
从来没有付钱不付钱一说,从她们的家人把她们送入宫中从那一刻的开始她们就是宫里的人。
能够决定她们身份的也就只有李世民。
若是李世民临幸了她们,她们才算是可以有了一个身份,这个身份或许连嫔妃也算不上。
但总归是个身份。
古代女子对这种身份很敏感,对她们来说也很重要。
现在这些女子李世民已经赐给了自己,换句话说这些女子是自己和李丽质的共同拥有的家产。
若是自己将来睡了她们,她们也应该心甘情愿。
若是收钱了,她们以后岂不是和平康坊的女子一样?
有些复杂,李正痛苦地捂着额头。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她们是家庭的一份子。
给了她们钱,似乎也是不尊重她们。
思量了好一会儿,李正说道:“那这样吧,我不给你们钱,我可以给你们一些布料绸缎,这样你们也可以给你们自己做一身衣裳。”
徐慧躬身行礼说道:“多谢长安令厚赐。”
这才长出一口气,不太明白古人的想法。
有一些纠结,徐慧的提醒很对,从来没有和宫女打过交道。
这还是穿越以来第一次考虑这样的问题。
收钱不一定是对的,这些宫女来说她们要是收了钱会让其他宫女鄙夷。
这是她们的尊严。
李正对徐慧说道:“你带几个宫女先去把泾阳坊市的商户都统计一遍。”
“明白了,这就去办。”徐慧收到话语后离开。
惆怅,太惆怅了。
李正头疼地思考着,李世民赏赐什么不好,送这么多宫女来。
说来让这些宫女来照顾李丽质以后的生活起居也没错。
收起心绪,李正拿出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对纺织技术也有记载。
宋代人们才开始用棉花来进行纺织。
纺织技术是从人们为了适应气候变化,从开始做衣服开始就有了这门技术。
也算是传承已久了。
手工纺织业也发展了很多年。
如今的大唐纺织机还有些落后,生产效能不高。
而且布匹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
寻常人家都是自己织布,买那些绫罗绸缎的也都是富贵人家才能买得起。
明代的纺织机器就很接近现代了。
纺织效能高出布快这才是最重要的。
以后棉花种得越多,就可以做出更多的棉布,现如今大唐流通最多的就是麻布。
寻常百姓家穿得也是粗糙的麻布,丝绸只有权贵人家才能穿得起。
李正翻阅着天工开物,首先就是要把棉布做出来。
棉布的成本比丝绸低,可在质感上比丝绸差很多。
比麻布都是好太多了。
现在想起来村子里的孩子们穿过的衣服都会留下来,随着孩子个子长高,穿不下旧衣服了,旧衣服就会留着给别家孩子穿。
一直以来各家的衣服都是孩子们轮着穿。
有了棉布就不用愁以后没有衣服穿了。
治理江山的事情交给别人做去做,安心地做个咸鱼挺好的。
至于那些功成名就的事情就交给别人去做比较好。
挣钱才是正道,嗯嗯!
利用棉花做出来的棉布又是一笔大生意。
想想又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距离自己脱贫致富,三十岁之前退休的理想又近了一步。
明朝的手工纺织业很接近现代了,即便是后世的手工纺织业也基本上都用着明朝时期纺车。
直到工业发达了之后,这种手工纺织的传统技术也慢慢没落了。
让李义府从长安买来了一台纺织机,李正开始着手改造,改造成可以做出棉布的纺车。
李淳风出关回到泾阳村子也带着袁天罡。
看李正正在拆解着纺织机,李淳风豪气问道:“李正这是打算织布吗?”
“我打算做棉布。”
袁天罡不太明白李正说的棉布是什么,只是抚须笑呵呵说道:“都说你李正通晓百工,没想到连织布都会。”
似乎李淳风和袁天罡的心情很不错。
李淳风说道:“按照你的说,贫道又对大数据进行了整理,正如你所说,贫道不能光是算却疏忽了如今的变化,陛下如今也正在决意要把数术加入科举之中。”
“好事。”李正给他们两人倒上茶水。
“术业有专攻这话没错,如今大唐读书人少,想要增加中原的读书人光是科举鼓励其实也不行。”
“此话怎么讲?”
“读书无用,读书有用,还要看术业有专攻。”
李淳风思量了一会儿便说道:“读书有用,才会有更多的读书人?”
“没错,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读书之后人们能够利用自己在书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做到有用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若真如你所说,贫道也要把自己的道术写在书中?”李淳风说道。
第三百七十五章 预言
“这个您随意。”
袁天罡神色紧张着,似乎他正在思索要不要把道术写在书上。
许久之后,袁天罡像是做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道术一途不是什么人都能学会,纵使老夫写在书籍上也会有很多人看不懂,这是需要天赋的。”
“好吧,其实最让人绝望的学一样东西只需要天赋,怕是你老人家好多年都不好找传人了。”
袁天罡咳嗽了一声,看李正给自己倒好了茶便喝了一口。
“有点苦对不对。”李正看袁天罡喝下一口茶水问道。
袁天罡一脸僵硬地点头。
李淳风也端起了茶杯喝下一口,“入口虽苦涩,回甘却很好,或许这就是人生百味。”
“喝茶能喝出人生百味,这境界高了。”李正磕着瓜子说道。
袁天罡放下茶杯看向李淳风。
收到眼神,李淳风拿下自己的肩膀上的包袱拿出两个酒壶。
“贫道做出大数据,陛下赏赐了两壶葡萄酿说是西域进贡的,一般人可喝不到。”
“是吗?”李正尴尬地笑着其实李淳风的大数据和真正的大数据还差得很远。
把茶水撤了,倒上酒水之后,又让大虎拿了一些猪耳朵和花生米。
红酒和花生米,猪耳朵的搭配不是太好。
不过三人还是喝得意犹未尽,一杯接着一杯。
袁天罡低声说道:“贞观二年大旱,随之而来就是蝗灾,贞观三年大雪,这些年天灾频频。”
李正点头,确实李世民刚刚登基的几年很不安定。
西域葡萄酿喝起来不是那么的烈,不过这酒的后劲很大,半壶下去李正就感觉自己的头昏昏沉沉的。
李淳风才喝了一小杯,“贫道还是喜欢和程家的烈酒。”
一顿酒水喝得昏昏沉沉。
等到醒来时候,还是自己的小屋里。
忍受着酒后的头疼和口干舌燥,李正坐起身。
大虎立刻端来一杯一杯热茶。
喝下的茶水之后,这才感觉舒服了不少。
李正捂着自己还有些疼的脑袋,“这葡萄酿喝起来觉得不怎样,喝多了之后才知道上头。”
大虎小声说道:“程大将军家的处默公子已经在屋外等候多时了。”
“他不是在训练护卫吗?”
大虎解释道:“好想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说是急着见长安令。”
吃力的下床,洗了一把脸之后这才清醒了不少。
大虎这才把程处默叫了进来。
李正喝着热水说道:“什么事情?”
程处默瞪着大眼珠子瞧着李正,“你还问我什么事情?”
李正诧异道:“不是你来找我的吗?”
来回走了两步,程处默小声说道:“你说的那些到底是真的假的?”
用力咽下一口唾沫,李正也小声问道:“我说什么了?什么真的假的?”
程处默再次问道:“你不知道?”
李正倒吸一口凉气,“我应该知道一些什么?”
程处默关上门,小声说道:“要出大事了,因为你的一番话,陛下现如今连夜召开了朝会。”
李正挠着后脑勺说道:“我到底说什么了?和陛下有什么关系。”
“你当真不知道?”
“我真的不知道。”
嘭!
只听一声巨响,自己的屋门被人一觉踹开,来人不是别人是李崇义。
李崇义当即问道:“李正,你说的那些到底是真的假的!”
程处默又连忙把门关上,小声说道:“李正,这件事可不是儿戏,要是真的发生了后果不堪设想,要是没发生你也讨不了好果子吃,这可是妖言惑众,要杀头的。”
“我到底说什么了!”
嘭!
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