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延陀的阿史那很兴奋。
阿史那本就是东突厥的正统王室血脉。
是执失思力抢走了自己的东突厥可汗之位。
阿史那正要走出驿馆就撞见等在驿馆门口的许敬宗。
“使者留步。”许敬宗笑着说道。
阿史那警惕地说道:“你要做什么。”
许敬宗看了一眼热闹的朱雀大街,小声说道:“是不是打算现在就回薛延陀了?”
“你想说什么?”阿史那的神情依旧保持着警惕。
许敬宗来到阿史那面前小声说道:“现在东突厥正在向大唐求援,若是大唐出兵援助东突厥,你的复位大计就成不了了。”
阿史那听明白了许敬宗的话语问道:“这话也是李正让你和我说的?”
许敬宗点头。
阿史那说道:“李正就快死了,你还在帮李正办事。”
“人心就是这样,冷暖自知。”
“冷暖自知,好一句冷暖自知啊。”阿史那说道:“有时候真羡慕你们中原的这些话语。”
“可惜你不是中原人。”
“是啊,可惜我不是中原人,我很喜欢你们中原的书籍。”
“据说松赞干布也很喜欢中原的书籍。”
“这次来李正还要给劝说我买粮食吗?”
许敬宗摇头说道:“这一次是为了薛延陀着想,现如今西突厥攻打东突厥,东突厥又是第一个奉陛下为天可汗。”
阿史那神情紧张,“你的意思是大唐陛下会派兵支援执失思力?”
许敬宗点头说道:“不过现在陛下还没有决定驰援东突厥,可一旦大唐出兵支援东突厥,想必你在东突厥的重新成为可汗的希望也就破碎了,这么一来这么多年忍气吞声,好不容易看到的希望又成了泡影。”
见阿史那沉默不语,许敬宗接着说道:“我们长安令建议你留在长安,不论是杀人还是什么手段,只要大唐不打算出兵,东突厥一定大乱到时候你在……”
“你别说了,我不是中原人,更不是大唐陛下的臣子,我如何让大唐陛下不出兵驰援东突厥。”
“我们长安令讲究事在人为,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再说了说不定朝中也有人反对这一次出兵支援。”
阿史那疑惑道:“用李正的话来说就是人定胜天?”
许敬宗拱手说道:“有些机会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你也不想一辈子留在贫瘠的薛延陀吧,你现在做梦还会梦见你父汗那一辈吗?阿史那一辈到了你手里,突厥王廷都是别人的了,你甘心吗?你睡觉的时候不会做噩梦吗?”
阿史那的眼神里渐渐有了仇恨。
看来说得火候差不多了,许敬宗说道:“在下告辞了,你自己考虑吧。”
留下站在原地的阿史那,许敬宗转身离开。
战报接连几天传来,西突厥攻打东突厥一路势如破竹,攻下了东突厥数百顷的草场。
吐蕃的战报也不断地传来,松赞干布和禄东赞带着五万吐蕃兵马,又杀进了西突厥。
奇怪的地方立刻出现了,西突厥像是应对两方的战争还处理得游刃有余,像是会兵法一般,似乎有一个高人在指点。
第三百八十三章 陇右地震
秦琼看着如今的西突厥局势,如今的西突厥大队兵马源源不断杀入东突厥的领地。
面对西突厥南面的吐蕃人进攻,西突厥留下一些兵马一直都在和吐蕃人周旋。
看似吐蕃一路势如破竹的复仇,杀进了西突厥的领地。
不过一直再关注西突厥形势的秦琼看得出来,西突厥的目的不在吐蕃。
即便是松赞干布和禄东赞一路挺进,西突厥的伤亡并不大。
很多地方更是直接放弃了。
而是留下了一两万兵马在和松赞干布周旋,即便是放弃了一些不是很重要的领地,对西突厥来说也不会伤筋动骨。
反而可以更好地收拢大军运筹帷幄来进攻东突厥。
拿下了东突厥肥沃的草场,对西突厥来说好处更多。
而且一次次和吐蕃的小战役更是用到了偷梁换柱,远交近攻的策略。
就连远方的波斯都有西突厥的使者在游说联合。
整个西方的战场像是铺开在眼前,秦琼看着挂在墙上的地图,心中疑惑到底是何方高人在指点西突厥。
要是以前的西突厥敢这么两头一起开战说不定早就已经亡国了。
李义府记下了李正说的话,信上的内容是给默呕的。
李正核对了一番交给李义府嘱咐道:“让人快马加鞭送到默呕手里,接下来要应对执失思力的大反攻了,东突厥的这波反攻会非常的猛烈。”
“明白了。”
李义府带着信匆忙离开。
六月的长安很热,李正坐在树下打算睡个午觉,顺便等着大虎的羊肉串烤好。
李泰急急忙忙而来问道:“李正,地龙翻身的事情真的会发生吗?”
“应该会吧。”
李正说完喝下一口茶水。
“应该?你要知道若是这件事不发生,朝中有多少人会弹劾你妖言惑众。”
大虎提着几串羊肉串而来,“羊肉串已经熟了。”
李正接过羊肉串递给李泰几根。
李泰吃着羊肉串说道:“李正,你知道吗?最近吐蕃突然发力把西突厥又打回去了。”
“听说了。”李正品尝着大虎的羊肉串,大虎的手艺长进很快,烤羊肉串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李泰又小声说道:“也不知道吐蕃哪里来的我们大唐的兵器,有了兵器和粮草之后,松赞干布愣是把之前的土地都打了回来,而且还要让西突厥血债血偿。”
李正点头,“想来松赞干布也是性情中人,干得漂亮,打起来吧,打得越热闹越好。”
李泰接着说道:“李正,我听说有人卖给了吐蕃十万石粮草。”
“是吗?”李正喝下一口茶接着吃着羊肉串。
李泰低声说道:“这件事该不是你做的吧。”
李正爽朗一笑,“魏王殿下这说的是哪门子话,我什么时候说过这样的话。”
李泰接着说道:“西突厥十万大军攻打东突厥,现如今西突厥东南两面都是战火连天,你说西突厥是不是不过了,哪有这么打仗的。”
李正想了一会儿说道:“可能是真的不想过了吧,嗯。”
李泰看着李正的神色,有些怀疑这些事情是不是都是李正干的。
气氛又安静了下来,李泰也躺在树下,看起来也想要睡个午觉,突然又睁开眼说道:“李正,太子明年就要成婚了。”
李正稍稍点头,“我知道。”
李泰又说道:“我也快要成年了。”
“然后呢?”
“我成年就要成婚。”
“嗯。”
“我成年之后就要离开长安。”
李泰的声音有些落寞。
李正睁开眼瞧着李泰的神情问道:“离开长安?”
“对呀,皇子成年之后就要去封地。”
“那蜀王殿下不是一直在长安吗?”
“人家有军务在身,当然可以留下来了,我没有军务在身。”
李正小声说道:“你父皇应该也不喜欢自己的儿子离开长安吧,怎么会说你也是嫡子。”
“正因为我是嫡子,蜀王不是嫡子自然没有顾虑,可我是嫡子,虽说我不知道父皇怎么想的,不过我一旦成年朝中一定会有朝臣进言希望我离开长安,为了朝中人心安定。”
皇子谋储,确实是一件非常忌讳的事情。
就比如说当今陛下就有前科。
肯定不想旧事重演。
再来一次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或者说是朝臣都不愿意看到的。
李正低声说道:“魏王殿下,你的括地志编撰完了吗?”
李泰看着树枝上的树叶说道:“快了。”
李正又说道:“再快也要三五年吧。”
李泰听出了一些端倪。
李正打着哈欠又说道:“括地志是你父皇让你编撰的一本书,不能怠慢啊。”
“对呀!”李泰醍醐灌顶般地站起身,“我要编撰括地志,这是父皇交给我做的事,若是离开了长安,没了朝中那些大臣的帮忙,我怎么编撰括地志。”
“那你把那些大臣也带走不就不影响了。”
李泰咧嘴笑道:“很多典籍都在宫中,我要时常校对,括地志的编撰哪有这么简单。”
李正有气无力地说道:“那倒也是。”
李泰点头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我先把编撰括地志的官员都换成我的心腹,我想拖多久就拖多久。”
“要是你父皇打算换一个人编撰括地志呢?”
李泰淡定地说道:“真以为本王好欺负吗?”
“要不魏王殿下还是离开长安吧,别折腾了,还一天到晚在我这里白吃白喝。”
“呵,想我走,你李正想得美。”
李泰像是人生又有了希望找到了新的方向,“我先去安排一下,留下来!留下来编撰括地志,本王实在是太聪明了。”
见李正翻了一个身没搭理自己,李泰又拿了两串羊肉串悠哉的离开。
直到六月下旬,西突厥和东突厥的战事越加焦灼。
陇右还是没有发生地震。
渐渐有人断定李正说的是谣言,是妖言惑众。
不断有人书把奏章递入甘露殿弹劾李正。
尉迟恭带着从河西走廊回来的三万兵马已经到了陇右,就快到长安了。
刚到陇右地界没多久,原本风平浪静,突然就开始地动山摇。
战马嘶鸣乱跑,正在行军的大队兵马一时间一片混乱。
就连尉迟恭也翻身摔下了马。
狼狈地站起身,尉迟恭大声喊道:“传令全军不要乱跑!”
地震持续了时间不长,只有半柱香的时间。
平静下来之后很多人都心有余悸。
第三百八十四章 粮价又涨了
尉迟恭堪堪站稳,感受着大地不在晃动,“他娘的,这怎么就地龙翻身了,邪性!”
“报!”一个士兵驾马而来,来人是长安的兵马。
“报大将军,长安邹国公来信,望将军亲启。”
“邹国公张公谨给老夫来信做什么?”尉迟恭接过这封信看了起来。
大军正在重新休整,不少士兵都把受了惊吓的马儿找回来。
看完信件,尉迟恭命令身边裨将,“你们去找找陇右一带是不是有冤假错案。”
“喏!”
裨将带着一队士兵匆匆离开,尉迟恭狐疑地看着眼前这个士兵说道:“张公谨派你来的?”
传信士兵单膝跪地大声回道,“信是邹国公亲自所写。”
尉迟恭将这封信一把火烧了再次说道:“老夫当然知道是张公谨所写,这老小子还是喜欢把印信盖一般留一半,玄武门那件事之后还留着这个毛病。”
瞧着这个传信士兵。
尉迟恭再次问道:“有件事老夫觉得不对劲。”
“大将军请讲。”
“你说这信早不到晚不到,偏偏这个时候到,是不是太巧了。”
传信士兵低头说道:“其实半月前邹国公就让卑职等在行军要道上,等到大将军入境之后便远远跟着,特地嘱咐一定要在地龙翻身发生之后将此信交由大将军。”
“若是没有发生呢。”
“若是没有发生,就买一些枣回去,邹国公想吃一些干枣补补身子。”
尉迟恭尴尬一笑,“张公谨这个老小子还真是做一手留一手,一样老谋深算,这信是张公谨的,现在老夫信了。”
“既然信送到了,卑职就回去了。”
“慢着!”尉迟恭接着问道:“你是哪个卫府的士兵,叫什么名字。”
“其实卑职并不是哪个卫府的士兵,卑职王玄策!是泾阳护卫。”
“泾阳?护卫?”
“如今邹国公就在泾阳。”
尉迟恭看向长安方向,低语道:“这张公谨到底卖什么关子,照你这么说张公谨早就知道了会地龙翻身?他什么时候有这等本事了。”
王玄策躬身说道:“大将军到了长安自会明白。”
尉迟恭点头说道:“行了,你回去吧,枣的事情你就不用准备了,老夫会亲自给他送去,顺路采买一些不费事。”
“喏!”王玄策重新翻身上马这才离开。
等到王玄策离开之后,参军录事小声对尉迟恭说道:“大将军,那人的马儿钉着马蹄铁,若不是卫府的人怎么能骑这样的马儿。”
尉迟恭灌下一口凉水安抚着自己的马匹说道:“你以为老夫看不出来吗?泾阳护卫?据老夫所知泾阳有个叫李正的,现在是龙武军副将,却一直在给龙武军养马。”
“想来也是。”
尉迟恭打量四周命令,“就地扎营。”
“喏!”
大军的行进停了下来,尉迟恭自认在朝中没几个交心的朋友,若是别人送这样的信才不愿意理会。
张公谨这家伙不一样,他所托的事情一定要办。
朝中将领或多或少都欠这个家伙一份人情。
当年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这些谋士都要给张公谨一个面子。
可惜现如今张公谨自阴山回来之后便退隐。
要是没有玄武门的事情,跟随李世民的这么多将军现在或许都被李建成给收拾了。
不出半天裨将回来禀报道:“查到一件事,一月之前关陇赵氏子弟强抢了一位民女,其夫自缢其子沦为乞丐。”
尉迟恭笑了笑说道:“百里加急把这件事告知长安大理寺,告知陛下。”
“喏!”
关陇门阀的破事不少,一查就有。
门阀大族的闲事不能掺和,尉迟恭自认自己只不过是个带兵打仗的。
长安,地震发生的一天之后消息十万火急送入了长安城。
又一件事传入了长安,关陇门阀子弟强抢民女的事情也在长安坊间传开。
朝中李世民和房玄龄等人几番商议之后,当即下召,关陇门阀德行有愧引得地龙翻身,命大理寺彻查,决不轻饶。
坊间议论。
“朗朗乾坤之下这等恶行。”
“陛下治下竟有这般恶事,难怪会有地龙翻身。”
“据说大理寺出动不少人去查这件事。”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最近大理寺没有解决的悬案也越来越多了。”
……
听到坊间议论的这件事,正在吃着一家铺子里吃着早饭的戴胄一言不发。
与戴胄一起吃饭的杜如晦,看到戴胄脸上又多了一些沧桑,也是长叹一口气。
杜如晦说话道:“看来这一次的事情又被李正算准了。”
戴胄低声说道:“东突厥求援,需要兵马和粮草。”
杜如晦点头,“这些日子朝中也在商议要不要驰援东突厥,谁让咱们陛下是天可汗。”
戴胄喝下一口汤水,“兵马倒是好说,只是粮草的事情,如今全长安的人知道整个关中李正手中的粮食是最多的。”
杜如晦吃着羊肉,“这一个月李正在不停的收粮,朝中的陈粮几乎也都卖给了李正来减轻户部的压力,刚刚卖出去这么多的粮食,各地的新粮赋税想要收上来还需要一些时日,现在李正还在收粮吗?”
“怕是关中的粮食都被李正收得差不多了,就算是有多的自家倒是富裕,还真没有人能拿出支撑一场大战的粮食。”
朝中虽然也可以出粮食,可谁知道东突厥和西突厥这一仗要打多久。
朝中可以驰援但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眼下李正手里就有现成的。
戴胄低声说道;“你说李正是不是也提前算到了西突厥和东突厥要开战。”
杜如晦放下碗筷擦了擦嘴说道:“说不定这小子现在做梦都要笑醒了。”
戴胄感慨,“又是预言地龙翻身,又是西突厥开战,莫非李正当真神机妙算,通晓天机矣。”
泾阳村民还在为堆积如山的粮食发愁。
一群孩子在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