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这种较劲在李世民的养蛊方法之下,很容易养出问题。
注意到李正的目光,李泰问道:“你为何这么看着我。”
李正叹息道:“难道魏王殿下没有感觉到,我的目光是在关爱智障人士吗?”
回味着李正的话了,李泰思量再三说道:“李正,你刚刚那句话在数落本王对不对?”
李正稍稍拱手,“在下岂敢。”
“你明明就在数落我,别以为我看不出来,你是不是觉得本王是个傻子。”
“魏王太抬举这个称呼了,傻子怎么能和魏王殿下相比。”
“……”
李泰扭头离开,走到李正的房间打算再找一本书看。
王鼎回到宫里,把手里的腊肉交给了内务府的后厨。
太监们的用食,宫里都有规定,又是陛下身边走得最近的太监。
内务府的人不敢怠慢。
等到蒸好的腊肉和一碗黍米饭放在面前,王鼎自语道:“这长安令也真是的,老奴明明说了不喜欢吃猪肉。”
王鼎夹起一片腊肉放入口中品尝,神情有些讶异。
又带着米饭吃下一片,神情舒坦地开始大快朵颐。
作为皇帝身边的太监,平日里收得好处不少。
有人想要打探陛下的心意都会送点银子。
这种事情王鼎已经麻木了。
每一个送过银钱的人都会记下来呈给陛下。
倒是李正送的这条腊肉味道出人意料的不错。
相比银钱,这样一条腊肉吃着心里舒服。
至少能够切实感受到李正的好意。
这条腊肉的事情就不用告诉陛下了。
第二日天还没亮,王鼎趁着陛下还没醒就来到了立政殿外。
殿内的宫女正在给李世民穿着衣服。
站在门口,王鼎说道:“陛下,昨日长安令说可以派出一部分护卫前往突厥查探军情。”
殿内传来了李世民说话声,“朕还以为按照李正这小子的脾性,会讨价还价一番,没想到答应得这么爽快。”
王鼎躬身说道:“其实长安令还是有一些要求的。”
立政殿内安静了好一会儿,才传来了李世民的说话声,“什么要求?”
王鼎朗声说道:“长安令说了,派出去查探军情的泾阳护卫队,不能由边军将领指挥,只听命长安令,并且回来之后也只向长安令禀报。”
李世民穿好了衣衫走出殿外,黑着老脸说道:“李正好大的口气。”
王鼎躬身说道:“这是长安令的原话。”
“那日尉迟恭和朕说起,也是为了泾阳安全着想,泾阳有活字印刷术,朕自然不想泾阳出什么差错。”
王鼎点头,“陛下想得周到。”
“好心让这小子的护卫拉出去练练手,有多少卫府将士想要建功立业不得,这小子还在和朕提条件。”
王鼎赔笑着说道:“长安令,年少气盛,想必以后会明白陛下的良苦用心。”
李世民在立政殿外打着太极,这是陛下每日一早必须做的事情。
每日早起半个时辰就是为了打太极。
第四百零六章 程处默的大计
等到陛下打完了太极,长孙皇后和宫女们也准备好的早膳。
一边吃着早膳,李世民说道:“散朝之后,你去见一趟尉迟恭,他会安排好的。”
王鼎点头,“老奴明白了。”
早朝时分,李靖难得出门来到长安郊外,就算是出门也是坐着马车低调出行。
站在长安城的郊外的渭水河畔,李靖看河水流淌而过,狭窄的木桥还在。
这是当初大唐和突厥定下渭水之盟的地方。
虽说已经是过眼云烟,此刻想起来还是有些感慨。
两个家仆安静地站在一旁,看向远处走来的人说道:“家主,邹国公到了。”
李靖转头看去,瞧见了赶着牛车而来的张公谨。
“什么时候到的。”张公谨开口说道。
家仆搬来两张胡凳。
李靖坐下说道:“有一会儿了。”
张公谨观察着对方的神色,“身子怎么样了。”
李靖看了一眼自己的腿说道:“还是老样子,勉强可以应付。”
张公谨低声说道:“转眼已经是物是人非了。”
李靖点头,“你也是,你的白头发更多了。”
张公谨苦笑道:“人总会老的。”
“也对。”
周围很安静,只能听到河水流淌的声音。
张公谨说道:“还以为你不会出来见老夫。”
李靖说道:“约我出来有什么事?”
对方这么开门见山的问,张公谨便说道:“你为什么收李正为弟子。”
李靖:“要说行军打仗,苏定方比李正更好,真要说收李正为弟子是因为他是一位故人的孩子。”
“李大熊?”
李靖摇头,“是李正的生母。”
张公谨隐约猜到了什么,“和当年的人有关?”
李靖点头,“出尘已经去见过李正了,泾阳李姓就他家一户加上李大熊又是军伍出身不难猜。”
张公谨神色有些担忧,“陛下知道吗?”
李靖无奈一笑,“陛下知道得一清二楚。”
张公谨点头,“原来是这样,想必李正也还被蒙在鼓里吧。”
李靖再次看向张公谨,“说来,你是为何看上李正的?”
“因为这小子有本事。”
听张公谨这么说,李靖摇头道:“长安有本事的年轻人不少。”
张公谨:“李正这个孩子和长安的孩子有些不一样,老夫虽然说不上哪儿不一样,这半辈子识人无数老夫却有些看不透李正,就连虞世南都有些看不透李正,这小子心性不好琢磨。”
“说他心气过高,他心里总有一些敬畏,要说他不作君子与佛家为敌,他看起来更加无畏,总而言之像他这样的人是一把好刀,也是一个孤臣,陛下需要这样的人。”
李靖点头,“没有世俗的牵绊,李正孑然一身反而活得坦荡。”
张公谨看向泾阳县的方向,“李正这小子不好收服,他心里似乎有什么执念。”
李靖说道:“突厥大势已去了。”
张公谨点头,“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可惜没有我们这些老家伙的事了。”
两人心知肚明,李世民是什么心思大家都清楚。
倒不如各自安好,朝堂上不缺能人,当年的故人现如今也只能想着中原以后天下太平。
张公谨和李靖又说了好半天的话语。
一场对话之间谈论着李正的将来。
刚从马圈起床的李正还不知道,有人已经给他规划未来了。
李泰今日没有去上朝,这胖子说是要回长安了,还是赖在这里白吃白喝。
打太极本来一件事非常舒缓身心的事情,可是眼前有个吨位两百斤的胖子正在绕圈跑,就非常的煞风景。
李治跟着打完了太极之后,随口喝下一口粥便去上课。
收拾了一番自己,李正意兴澜珊吃了早饭,便朝着护卫队的训练营走去。
军功是一样好东西,立功之后可以得到赏赐,多杀几个敌人说不定还可以有几亩田种。
李正把李恪和程处默叫到护卫队的营地。
“朝中让我们带一队人去刺探,突厥的军情。”
“我去!”
程处默当即开口说道。
“处默兄,你不要这么激动。”
程处默嘴里吃着西红柿说道:“李正,这些日子某一直在村子里,都没有人打架,浑身骨头都要生锈。”
李正愁眉说道:“处默兄,这次派人出去是去刺探军情。”
程处默点头,“刺探军情也可以顺带多杀几个突厥人。”
扶着自己的额头说道:“这恐怕由不得处默兄,你是老程家的长子,你要是出点事你家老货还不把长安城给掀了?稍安勿躁。”
程处默不乐意地坐着。
李正接着对李恪说道:“这一次朝中的意思是,把我们的护卫队编入龙武军麾下,我是龙武军的副将,所以这次的刺探是龙武军的事情。”
李恪点头,“明白了,你接着说。”
“这一次我们派出的人不用多百十号人就够。”
李恪思量着说道:“既然如此,刺探军情需要进入突厥腹地,派出去的人最好沉着冷静。”
“咱们护卫队,什么人比较适合做领队。”
李恪思量着说道:“薛仁贵正好合适,王玄策也不错。”
见程处默闷闷不乐,李正说道:“处默兄,你觉得薛仁贵和王玄策哪个比较好。”
程处默再次咬下一口番茄说道:“又不是我去。”
程处默吃着番茄咽下说道:“薛仁贵去吧,这小子性子冷静,平时演练的时候他就是一个主心骨。”
李恪点头,“王玄策如今还有待考量,进入护卫队的时间也没有薛仁贵长,就派薛仁贵去吧。”
让李恪点了一百个泾阳的护卫,都是平日身手比较好的。
李恪正在和他们解释进入草原的事情。
安慰着失落的程处默,李正说道:“这一次不过是去刺探军情又不是派我们去打突厥人,再说了以后说不定还有机会。”
程处默踢开脚边的石头,“你说得对,我家老货也常常这么说,我是长子我要承袭老货的家业,让程家继续光耀门楣。”
中肯地点头,李正说道:“处默能有这番见解。实在是程家列祖列宗保佑。”
程处默深吸一口气说道:“李正,我做好决定了。”
“决定?”
“对!”
程处默用力点头,“我早点给家里造个孩子出来,让我的儿子也就是咱们程家的大孙子来承袭家业,这样我就可以了无牵挂的去沙场了!”
倒吸一口凉气,李正说道:“处默兄,你真是……”
程处默:“嗯?”
第四百零七章 五千兵卒
有些事情和不同的人讲道理也不一样。
和程处默这样的人讲道理,就是没事找事。
这人的脑回路就不是一个正常水准。
李正长叹一口气,“没事了。”
程处默摸着下巴琢磨,“这件事要好好从长计议。”
李正又问道:“处默兄,你知道要怎么生孩子吗?”
程处默皱眉正在思考,稍稍摇头。
很好,看来程处默还是一个钢铁直男,心中莫名放心了不少。
尉迟恭还没来到泾阳,李绩倒是先来了。
“见过李绩大将军。”李正匆匆行礼说道。
随李绩而来的还有军中的录事,录事向李正行礼说道:“见过将军。”
录事是副将的下级,一般来说就是军中记录事情的,属于军中的文官。
录事说道:“这次前来是按照陛下的吩咐来给泾阳的护卫编入龙武军,泾阳所有护卫都要编入。”
部曲进入龙武军就是龙武军的兵卒。
可以拿军中的俸禄,李正问道:“大将军,那我的护卫岂不是要听从大将军的安排?”
李绩冷笑说道:“怎么?你不愿意?”
李正感慨着说道:“我不是不愿意,只是我这里的护卫都是村子里的种田汉,哪里能入龙武军的法眼。”
李绩有些无所谓地说道:“军中卫府那个兵卒不是种田汉出身?”
“可是我这些护卫都只是用来看家护院的。”
“看家护院的拉出去练练就可以打仗了。”
李正拉着尉迟恭走到一旁说道:“我村子里的护卫都只是护院而已,再说了大多数都只是有家有室的,保护村子也是保护他们自己的家人,很多人说不定并没有入伍的想法。”
李绩说道:“你这么一说有些道理,倒是陛下的决定不合适了?”
李正点头,“那肯定是陛下的原因。”
李绩:“嗯?”
意识到这话不太对,李绩朝着长安拱手说道:“李正口无遮拦末将看管不力,望陛下不要见怪。”
李正心想李世民在皇宫又听不到,还是对李绩说道:“大将军,咱们先商量一下如何?”
李绩点头,“也好。”
拉着李绩来到护卫队的营地,几人坐下。
李正先说道:“大将军,不如这样,我这里的护卫队人手先不写进兵册之中。”
录事当即说道:“五千兵员进入你的泾阳可不是一件小事,还是要登册造案才好。”
李正说道:“且听我说完。”
李绩古怪地看着李正又示意录事先不要说话。
“我们泾阳护卫如今也就两百多人,当然了到时候尉迟恭大将军的人手到了之后,尉迟恭大将军的人算是已经退下来老兵对不对?”
录事点头。
李正再次说道:“先另外起一个册子,把我的泾阳护卫队列为龙武军的预备役。”
“预备役?”
“就是实习,先从实习开始不是正是的龙武军成员,至于军饷可以先不给,我会给他们工钱。”
录事思量着李正的说法。
李绩说道:“李正,你知道陛下和尉迟恭大将军担心的是什么吗?”
李正摇着手中的扇子说道:“担心这些人会成为我的私军?”
李绩说道:“不过你是龙武军的副将,你自己带一支兵马也无可厚非,既然是你带着的兵马就只能是龙武军的,也是朝中的。”
“那是自然。”
李正连连点头,“既然如此,就先编入预备役,若是朝中有兵马需要出征,泾阳一带的所有护卫必定义不容辞。”
李绩对参军录事说道:“就这么办吧。”
大将军都说话了,录事也只好点头。
李绩接着说道:“老夫还有一个条件,这也是陛下的条件。”
“大将军请讲。”
李绩说道:“你泾阳的护卫队除了复合弓这些兵器,不可以再多配备兵器,手里若是没有刀兵也可以放心一些。”
李正放下手中的扇子,“这也是陛下的吩咐?”
李绩笑着摇头,“这不是陛下的吩咐,这是老夫给你的忠告。”
李正连忙说道:“在下一定谨记大将军的教导。”
朝中的将军需要有人接班,现在朝中年轻的将领中,新上来的小辈能才堪大用的人不多。
李正算是一个,这一点李绩心里很清楚。
一代要是不如一代军中的良将只会越来越少。
当年的老将领,秦琼,尉迟恭,程咬金哪一个不是杀出来的。
年轻将领没有体会过那种杀伐。
对兵法与军事没有那种敬畏。
就连程咬金这个老匹夫都知道打仗就是人命。
李正这小子有本事,可惜被李靖收为弟子,若是有机会李绩打算亲自教李正。
做一个军中的将领最重要的是听命行事,这也是李正最大的缺点,李正是不是一个会按部就班听命行事的人。
心中感慨完,李绩站起身对录事说道:“你去办事吧,按照李正说的做,至于陛下那里老夫会去分说。”
录事参军走了之后,李绩又盯着李正。
避开李绩的目光,李正说道:“大将军是不是还有什么话要吩咐。”
李绩说话道:“如今突厥的结局,就是你的生意造成的?”
李正拱手说道:“让大将军见笑了。”
“见笑?你用一桩生意就可以把突厥逼到如此境地,这可不见笑。”
“都是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
李绩一脸嫌弃的说道:“确实见不得人。”
李正:“……”
行吧,不和李绩计较,比较人家比自己早活了这么多年,在后世生意几乎和战争无异。
因为生意引起战争,因为资源引起战争,用生意控制战争这种事情在后世有很多的例子。
在这个刀耕火种的年代,士农工商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种田是一份光荣的职业,从古至今农业都是基石。
做生意的往往不事种田,有一种不劳而获的感觉。
好在如今大唐的民风还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