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玄策点头,挥了挥手在四周的泾阳护卫队人手便走了过来。
段纶一步步后退说道:“长安令,我这都是为了见你才会出此下策。”
“我这也是为了配合你,不让那些家伙起疑心才会这么做。”李正又嘱咐道:“把他的衣服也扒了,留点遮羞就行。”
看着李正阴险的笑容,段纶心头凉了半截。
紧接着一拳打来,王玄策鼻梁中拳,还没回过神便是劈头盖脸的拳脚。
李正看着这一幕说道:“下手重点,别太客气了。”
王玄策等人揍得越加卖力。
段纶的哀嚎声也越加凄惨。
许敬宗扭过头说道:“实在是……”
李正说道:“太残暴了?”
许敬宗不去看场面,听着段纶的哀嚎声,“实在是太大快人心了。”
看了一眼王玄策等人还在对段纶痛殴。
李正离开后山。
许敬一路跟着说道:“长安令,你是怎么知道琅琊颜氏住在万年县的?”
李正不动声色地说道:“不是你送来的情报上这么说的吗?”
许敬宗一脸的疑惑:“是吗?”
李正一路走向村子,“让你盯着边关的消息怎么样了?”
许敬宗这才回过神,“在下这就去长安等消息。”
说完许敬宗也离开了。
琅琊颜氏的事情,其实是自己看资治通鉴的时候,看到颜真卿这个人物才知道的。
要不然也不会知道颜真卿的祖父就在长安边上的万年县。
王玄策把一身是伤的段纶扔出了泾阳坊市。
段纶看着自己身上就剩下了几块遮羞的布,李正还真是不留情面!
等到几个世家子弟找到自己,段纶说了事情的来由。
听着他们的嘲笑声,段纶还要好声好气接过对方的递来的衣服。
这种感觉让段纶非常厌恶,真想被这些世家子弟都给踩地上。
“不过段兄的风骨值得我们佩服,李正此子就该骂!”
“没错,将来总有一日我们要让李正死无葬身之地。”
“只是委屈了段兄。”
段纶依旧是苦笑着,心里很清楚这些世家子弟包括世家他们的目标也只有李正的活字印刷术。
“段兄,这一次可见到了李正?”
段纶摇头,“没有见到李正,白挨了一顿打。”
几个世家子弟依旧用讥讽的目光看着段纶。
回到了长安,这些世家子弟纷纷要去见长孙无忌,来到长安城就是为了等长孙冲的消息。
似乎世家与长孙家之间有一种默契。
不过这些事情都与自己无关。
段纶在弘文馆打听了一圈了解了颜勤礼这个人物。
只是最近颜勤礼的妻子刚刚生了孩子,他这些日子都不在弘文馆。
段纶当然有钱,自己又是李渊的驸马。
虽说是作为驸马,但是这些年月以来段纶和高密公主早就只剩下了夫妻之名。
回家拿了一些钱财,段纶在长安花了七百多贯钱,买了一块上好的黄石砚。
汉代张良拜师及祭奉其师黄石公,就有了黄石砚这个说法。
黄石砚也有其他的说法。
不过黄石砚在坊间很少有人用得起,能够用得起黄石砚的也都是权贵家。
若是权贵子弟要拜师一般都要送黄石砚。
段纶准备一番便前往万年县。
如今的万年县比不上泾阳富庶但也不算差。
问了几个村民就知道了颜勤礼住处。
来到万年县一处不是很大的宅院。
宅院是用篱笆围起来的。
看起来颜勤礼的家境也不是太好。
琅琊颜氏以前也是世家中的一员,只是自从前隋到了之后便一直家道中落到了现在。
站在门外还能听到屋里孩子的啼哭声。
段纶看到一个男子急匆匆拿着一盆水走入屋中。
依旧站在门口,段纶也没打算去打扰。
等了好一会儿,屋内的哭声停下了。
颜勤礼这才走出来,礼貌地行礼说道:“抱歉,孩子闹腾,敢问当面是……”
段纶笑着说道:“在下段纶,路过万年县听闻琅琊颜氏的人有住在这里,就来告慰一下。”
颜勤礼又问道:“段纶?你父亲是段文振?”
段纶点头。
颜勤礼笑着说道:“我以前见过你父亲。”
颜勤礼看起来比自己年纪要大,段纶拱手说道:“是不是太打扰了?”
颜勤礼说道:“不碍事,只是听闻过段兄的名声,去了一趟突厥之后如今的境遇实在是可惜。”
段纶笑着说道:“不知道可否给口水,在下走了一日累得口渴。”
颜勤礼说道:“你我都是同朝为官,不用这么客气,请进吧。”
走入颜勤礼的家中,发现他家也不是那么地富裕,看起来还有些贫寒,颜勤礼很热情地邀请自己坐下。
弘文馆也打听过颜勤礼性格比较内向也没有什么朋友,三十多岁了才娶了一个媳妇生了一个孩子。
坐下之后段纶接过颜勤礼端来的水,喝下一口说道:“多谢了。”
颜勤礼笑着点头,“段兄这是回长安城?”
段纶点头,把手中的包裹放下,“知道颜兄是擅长工书,在下本打算去给长孙家送礼,有一块黄石砚送与赵国公,你也知道赵国公是当朝贵胄,若是礼物不好以免引起人家误会,在下还想请赵国公以后引荐我重新入朝为官。”
第五百一十五章 阿史那回长安
颜勤礼点头,“段兄的遭遇在下都知道,这点小忙不足挂齿。”
从包裹里拿出黄石砚递给颜勤礼,段纶说道:“颜兄看看,这块黄石砚如何?”
颜勤礼接过之后便观察了起来,看了好一会儿说道:“此砚看起来有些年份了。”
段纶喝着水听着他说。
颜勤礼闻了闻又往砚台上放了一些水,观察水的反应,许久之后问道:“敢问此砚是从何而来?”
段纶说道:“七百多贯钱买的。”
颜勤礼被黄石砚重新交给段纶说道:“确实是黄石砚而且是真品,只是品质不算太好,拿去交友确实不错,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太坏,应该是五年以上的黄石砚,做工有些粗糙,七百多贯实在是有些买贵了,此等黄石砚三百贯足以。”
段纶捶胸顿足说道:“现在外面的商户实在是可恶,若不是颜兄提点,吃了这么大的亏也不知,此等砚台送给赵国公着实不合适了。”
颜勤礼尴尬地笑了笑。
段纶说着话,眼神一直在观察着颜勤礼,这人有些忠厚老实,笑起来也是有些憨厚。
不过看着他的眼神里,对这块黄石砚有些艳羡的神色,但是也有几分敬畏,似乎是出自对自己的敬畏。
段纶收回黄石砚说道:“这回多亏了颜兄指点,若是下次有机会一定请颜兄喝酒。”
颜勤礼拱手说道:“段兄客气了。”
“哪里哪里,应该的,若不是颜兄指点,在下岂不是要被人笑话。”
“在下就先告辞了。”
陪着段纶走到门口,屋里又传来孩子的哭声,颜勤礼一脸犯难,“段兄,你看这……”
段纶说道:“照顾孩子和妻子吧,不用送了。”
“哎。”颜勤礼点头急匆匆回到了屋内。
段纶多看了一眼颜勤礼的住处,掂量着手中的这块黄石砚,这块砚台当然不是用来送给长孙无忌的。
颜勤礼不是一个有心思的人,反而有些不善言辞,若不是写得一手好字,说不定也不会进入弘文馆。
回到长安之后,段纶一直等到弘文馆外,一直到了傍晚才等到了颜勤礼。
颜勤礼见到段纶有些诧异。
段纶说道:“颜兄。”
颜勤礼稍稍行礼说道:“段兄,你这是?”
段纶说道:“上次多亏了颜兄提醒,这一次又买了一块黄石砚送给赵国公作礼物,赵国公很满意。”
听到段纶说又买了一块,颜勤礼笑容有些苦涩,这可是自己几年俸禄都买不到的黄石砚。
段纶说道:“今日颜兄怎么来弘文馆了。”
“孩子娘的娘家叫人来照顾了,在下也才得闲能够来弘文馆。”
说起这件事,颜勤礼脸上更苦了,似乎有些难以启齿的事情。
段纶已经摸清了颜勤礼的底细,颜勤家境并不好。
他的妻子家境比他好很多,其实一开始对方并不答应这门婚事,毕竟颜勤礼都三十多岁了还是一个弘文馆学士而已。
段纶说道:“这一次来在下有个忙还想请颜兄帮忙。”
颜勤礼有些犹豫。
段纶又说道:“在下家中有不少的名家笔墨,有几份王羲之的笔迹,不知道是不是真品,不知道找谁帮忙,也只好找颜兄了。”
颜勤礼还是有些犹豫,“在下还要回去向家里人告一声。”
看来是家里妻子看管得严。
段纶知道颜勤礼这种人想要交好他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想要对方慢慢放下警惕需要一些时日。
段纶也只好说道:“家里的事情重要,改日有机会我们再谈?”
颜勤礼连连点头,又是匆匆行礼便离开了。
段纶瞧他脚步着急的背影,长叹一口气,望向泾阳方向,长安令的交代的事情可真不好办呐。
许敬宗坐在长安的驿馆中,正在和几个突厥人喝着酒水,阿史那就要到长安了。
这家伙一路上磨着不肯来长安,一路上走得也很慢。
许敬宗不停地给这些突厥人灌酒,听着如今东突厥的情况。
等离开驿馆的时候,许敬宗便见了几个人,这些人一个是买饼的,一个是卖羊肉的,还有一个卖马的,从这些人的口中可以知道长安发生的很多事情。
当然也知道了段纶和颜勤礼的事情。
许敬宗回到自己在长安的宅院,回来就疲惫地躺下。
明日还有一大堆事情需要打理。
六天后,阿史那终于被带到了长安。
也许是不甘心,阿史那在长安城见过李承乾之后,就要去李正。
许敬宗站在城门外已经准备好了,也没有想到李承乾竟然同意让阿史那去见李正。
等到阿史那走出长安城,许敬宗便上前说道:“史那兄,许久不见了。”
阿史那看也没有看许敬宗一眼,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往泾阳走去。
要说阿史那最仇恨的人就是李正,是李正毁了整个突厥草原和漠北的薛延陀。
许敬宗亦步亦趋跟在阿史那的身后,一路上一言不发。
跟在阿史那身边的还有十多个官吏,因为阿史那去见过李正之后还要被送往驿馆。
来到泾阳村口,在许敬宗和看守的护卫队解释完之后,才可以带着阿史那进入村子。
李正在河边钓鱼,听到李义府说阿史那来了,也有些意外。
回头看去就见到了一队人马带着阿史那而来。
等人走到近前,李正依旧提着手里的鱼竿,阿史那浑身颤抖,也知道是给气的还是许久不见给激动的,话说见到自己应该这家伙应该不会高兴得浑身颤抖吧。
李正还是微笑着问候道:“史那兄,好久不见?”
阿史那提起手中的拐杖,“李正我和你拼了!我杀了你!”
还没走上前两步,阿史那就被官兵给押在了地上。
看着他在地上奋力挣扎着,李正低声说道:“你若是想要杀了我,应该默不作声地走到我身边,然后捅我一刀。”
阿史那双眼通红,咬着牙齿。
李正又说道:“你知道我现在想的是什么吗?”
“你既然从来都没有想过让突厥好,当初为什么还要给我希望!为什么还要口口声声地说要帮我!”
第五百一十六章 自私的皇帝
阿史那哽咽着说道,这样一个男人竟然哭了起来。
李正蹲下身看着被按在地上的阿史那说道:“你知道吗?这个世上有时候最可怕的不是绝望,而是希望。”
许敬宗神情淡然地看着阿史那哭泣,说实话一个大男人哭起来真的很难看。
阿史那心中一直都想要重新让突厥振作,重新回到突厥的王室。
这是他一生的夙愿。
而这个夙愿的希望,是李正给他的,李正给了阿史那希望,又是李正亲手粉碎了阿史那的这个希望。
就像阿史那现在说的,既然从来就没有想要给突厥一个未来,为什么给了他的希望,还要亲手把这个希望给粉碎了。
说句心里话,许敬宗并不同情阿史那。
事情的很多变化不是李正决定的,而是阿史那自己决定的,若是阿史那不在那个时候想要去杀了段纶,说不定现在阿史那也不会功亏一篑。
李正看着平静的湖面说道:“我知道你很恨我,很想现在就杀了我,你觉得一切都是我造成的,你仔细想想真的是我吗?”
阿史那依旧双眼通红。
李正手撑着下巴,像是有些苦恼。
“难道不是你吗?”
阿史那的语气有些颤抖,似乎他也明白了什么。
李正长长一声叹息,“说句心里话,我不可能决定你要做什么,你心里在想什么我不可能知道,决定突厥的存亡也不是我,我只不过是准备了一个套而已,而你自己却钻了进去,若是当初你不想去杀了段纶,现在可能又是另外的局面。”
看着阿史那在地上从挣扎到无力又无能地哭泣。
李正接着说道:“你不应该来见我的。”
阿史那大叫着,哭泣着,像极了一个疯子。
李正看着一动不动的鱼线说道:“把人带走吧,把我的鱼儿都吓跑了。”
“喏!”
几个官兵架起哭泣的阿史那离开。
至于阿史那之后会怎么样,李正并不会在乎。
见人已经走远了,许敬宗低声说道:“段纶已经和颜勤礼接触了。”
李正稍稍点头,“之后的事情,你不用插手,让他自己去办。”
许敬宗点头,“那在下也回长安了。”
李正依旧钓着鱼,等人走了之后过了好半个时辰才钓上两条小鱼。
长安的鱼都成精了不成,都不咬钩了?
带着一些烦闷的情绪,李正往家里走去。
远远就看到大牛和张公谨坐在一起,似乎他们在谈论着什么。
回到家中,就瞧见李世民和小兕子正在有说有笑的。
看到李正回来了,李世民说道:“见过阿史那了?”
李正把钓来的鱼交给徐慧,“见过了,这里的风吹草动,还真瞒不过陛下。”
小兕子回到屋子中,李世民坐在院子里又说道:“你觉得朕应该怎么处置阿史那?”
李正吃着一颗枣说道:“让他在长安做义工。”
“义工?”
“就是扫大街。”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又吐出,“杀人诛心不过如此,李正的心肠比朕要狠毒。”
“陛下过奖了。”
李正的笑容略带深意,李世民并不喜欢这样的笑容,也很不喜欢李正的这句话。
站起身李世民说道:“阿史那,应该感谢你,你让朕留了他一命。”
李正吐出枣核说道:“其实比杀了他还难受,以前威风的薛延陀可汗,就要一统草原的阿史那,曾经的突厥王室血脉,现在竟然沦落到在长安扫大街,甚至还要受到长安居民,陛下子民的言语讥讽,他还不如死了算了。”
李世民拿出一卷军报说道:“刚刚送来的消息,长孙冲还是擅离职守离开了玉门关,进入吐蕃地界寻找称心。”
李正接过军报,看了一眼说道:“看来长孙冲立功心切,很想为陛下做事,陛下有这样的臣子应该高兴才是。”
李世民有些苦恼,“朕怎么听着这话,像是在数落朕。”
“咱们的生意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进项了。”
“朕知道。”
“长孙冲抓到称心之后,他到底是功还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