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

第267章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267章

小说: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形形色色的人走动,相互说着话语。
    段纶自顾自喝着酒水,观察着这些人。
    最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个女子。
    她正在和几个长辈争辩着什么。
    大致可以听清楚,她的意思是五姓自己要改变,而不是想着对付李正。
    不得不说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五姓中人会有这种说法。
    见几个长辈呵斥了她几句便走开,段纶走上前笑着说道:“这位姑娘怎么称呼?”
    她看了一眼段纶说道:“你是谁?”
    段纶自我介绍道:“在下辽西段家,段纶。”
    她不屑笑了笑说道:“听说过你,你就是那个去驰援突厥,反而让突厥亡了,差点被李世民下罪勉强保住一命的段纶。”
    段纶惺惺地点头,没想到这个女人这么强势。
    她多看了一眼段纶便离开。
    被一个女人给小瞧了确实有些不舒服,段纶找到人问道:“刚刚那个女子是谁?”
    喝着酒水的书生说道:“赵郡李家的一个女子,别招惹。”
    段纶稍稍点头。
    游园会很简单,大多数都是一群五姓子弟相互认识一些,还有些旁支是来攀交的,对于很多人来说能够结交五姓中的子弟,说不定就可以改变此生的仕途。
    在一处阁楼上一些世家子弟聚在一起争论,每家出了十多个嫡系子弟聚集在那里,所有人的表情都是轻蔑的,一个小小的堂室决定着世家的命运,而且是一群自以为是不知道外面天地变化的愚昧之辈。
    隔了很远也不知道他们在阁楼上都说了什么。
    段纶对这些人做法不屑一顾。
    拿出一份提前准备好的书信,来到了游园的一处后院。
    这里的人很少,一个护卫拦住了去路。
    “来做什么?”
    听到对方的盘问,段纶解释道:“在下段纶,来见崔老,崔公子有引荐过。”
    “段纶是吧,让他进来。”
    院子里传来了说话声,护卫这才放行。
    段纶一步步走入这处后院,看到坐在躺椅上来的崔林,也是如今的崔家家主,这一次中秋游园会也是崔家主持的。
    崔林的儿子崔傅就站在一旁。
    崔林盯着段纶,“听老夫的儿子说你和颜勤礼有交情。”
    段纶躬身行礼说道:“只是认识而已。”
    瞧了一眼烛火下苍老的脸,当初在长安崔林成为的五姓七望中的崔家家主,记得那时候崔林还是中年,听说在一次大病之中崔林的身体每况愈下,直到李正娶了长乐公主之后。
    崔林便一病不起。
    如今的崔林看起来很老很瘦,须发皆白,像是被病痛抽干了身体。
    递上书信,段纶恭敬地说道:“这一次是来向崔老辞行的。”
    崔傅疑惑说道:“辞行?不多留几日?”
    崔林看了一眼信中的内容,目光盯着段纶,“你要和我们崔家断绝来往?”
    段纶站直身子说道:“老先生没有看仔细,我的意思是和五姓所有人断绝来往。”
    崔傅听得急忙拿过信看了一眼,目光瞪着段纶,“你这是什么意思。”
    段纶低声说道:“我也想自己做一番事情,这些日子感谢崔兄与崔家的照顾,只是我要做的事情必须和五姓脱离关系。”
    崔傅上前一步说道:“你想要投靠李正?”
    段纶摇头,“不,我不想投靠李正。”
    “那你到底是为何?”
    段纶低声说道:“一艘船离开河岸的时候,众人才发现他要沉了,每当这个时候在下绝对最早下船的人,最容易游到岸边,也最容易活命,在下的意思再说明白一点,就是在下觉得世家要亡了。”
    崔林的目光一直盯着段纶。
    崔傅大声说道:“段纶,我们待你不薄啊。”
    段纶苦涩一笑说道:“崔兄,你我就不要装了,大家都明白,你们接近我不过是为了著作郎颜勤礼吧。”
    “你!”崔傅咬牙说道:“你是不是觉得我从来没有见过你这种人,你是不是觉得我们会求着挽留你?”
    段纶还是微笑说道:“言尽于此,崔兄,崔老好自为之。”
    说完段纶转身便离开,也不想去看身后的崔傅和崔家家主的神情。
    走出院外,段纶也没有心思再去游园会,离开了这里。
    一个走在热闹的洛阳街头。
    这里没有宵禁,这里也没有李世民和李正。
    段纶来到一处酒肆住下,拉到客房和伙计要了笔墨。
    书写着要给李正的事情,自己和李正之间的关系不过是相互利用。
    给李正做的事情也够了,信上写下和五姓有关的洛阳官吏,这些官吏的名字也是自己最后一次给李正办事。
    或许还能活过今晚,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段纶心中明白,跟着五姓确实可以给自己一时间的安稳。
    但是想要站稳脚跟还是要靠自己。
    中秋的吐蕃很冷。
    王玄策和李恪坐在篝火旁取暖。
    灌下一口凉水,王玄策说道:“朝中的兵马迟迟没有来,蜀王殿下,我们还要接着等下去吗?”


第五百八十七章 无法做的规划
    李恪正在给一只刚刚捕获野狼剥皮,“我们自己顾好我们自己的就行,朝中的事情也不是李正说什么就是什么,说不定父皇有什么顾虑迟迟不肯出兵。”
    王玄策看着眼前的篝火低声说道:“刚刚回来的一批斥候说再往西数十里,都出现了头晕气短的症状,我们前进的脚步又要放缓了,得让我们的人适应这里才行。”
    李恪把清理好的野狼架在火架上烤着,“这吐蕃的野狼还真是够瘦的。”
    王玄策又灌下一口凉水。
    脸上很粗糙,整张脸都像是被吹干了一般。
    李恪坐下说道:“好在听了李正的话,我们放慢了脚步,若是真的冒进这种病还没缓过来,我们说不定就要被打个措手不及。”
    王玄策说道:“长安令说这是什么病来着?”
    李恪说道:“李正说那是一种高原反应,大多数关中人进入高原都会有这症状,还真是第一次碰到,已经有几个人出现了这样的症状,这里的地势不错,我们可以驻扎一段时间。”
    “过两日那些还适应不了的人,就送回去吧。”
    李恪有些疲惫地说道。
    王玄策看着夜空上的明月说道:“今日是中秋吧。”
    李恪看着地图看着点头。
    王玄策又说道:“这一次来怕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除了那些老兵,我们泾阳带出来的人现在都有些想家了。”
    李恪看向王玄策说道:“你想家了?”
    王玄策笑了笑说道:“我一直都没有和家里人说过我辞官的事情,我的爹娘很不希望我入伍从军,从一开始辞官我就瞒着他们,只是想着等我打下了军功,带着军功回去之后他们会对我另眼相看吧。”
    李恪瞧着地图说道:“这里距离拉萨已经很近了,说不定过些日子我们就可以联系到禄东赞和松赞干布,过了这么长时间了,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死了。”
    王玄策也说道:“松赞干布要是就这么死了,谁来还长安令的钱啊。”
    李恪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用刀割下一片还不是怎么熟的狼肉。
    安静地吃着,一路要节约粮食,在吐蕃能吃的东西不多。
    大营里很安静。
    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队伍依旧在驻扎。
    在这里就可以看到时不时拉着牛羊的突厥人。
    军中的人也已经习惯了水煮不沸的情况。
    但还是坚持把水煮过之后再喝,这种习惯养成之后就再也没有改过。
    每次看到有吐蕃人捧起河水就喝,总觉得这些吐蕃人很野蛮。
    王玄策又收到了斥候带来的情况。
    靠近拉萨的附近发现有大军行军过的痕迹,大约估计有七万的大军。
    看来是拉萨而去的。
    王玄策算了算从自己这边驻扎的地方到拉萨大概有两天一夜的路程。
    收起军报,王玄策对斥候说道:“方圆十里内的情况都要查探清楚,一旦有大军靠近立刻来报。”
    “喏!”
    斥候带好水和食物,再次翻身上马离开。
    还没到中午时分,酷热就袭来。
    白日里酷热,夜里又冷。
    王玄策到现在也有些适应不了这里的气候。
    来到大营中,王玄策在地图上标出一片地方,对李恪说道:“我们的人这附近发现了有大军行进的痕迹,应该是拉萨而去的,需不需要做点什么?”
    李恪来了精神,“大致有多少人。”
    王玄策面色凝重,“应该有七万左右的人数,也只是估计,并不确切。”
    李恪收好横刀,“对方发现我们了吗?”
    王玄策摇头,“不好说,如果他们只是往拉萨去,估计没有注意到我们,已经派出斥候去查探了。”
    李恪低声说道:“不着急,我们现在还没适应高原,贸然再进容易出事,我们只有一千人,这一千人都是泾阳人,我们要一个不差的带回去,人手太少,不能出岔子。”
    王玄策非常同意李恪的想法,“也不知道松赞干布会不会来找我们。”
    李恪沉默地看着地图,手中的一千人可都是泾阳乡民,出了岔子还怎么回去交代。
    泾阳
    泾阳村的居民区,大多数村民都住在这里,这一片地方坐北朝南,地势较高。
    大牛独自一人在家中,父母都在泾阳的作坊劳作。
    除了傍晚和晚上,大多数时间大牛都是独自一人在家中。
    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泾阳未来的五年规划。
    这些日子一直都在关注着泾阳的工坊和泾阳的人口变化,和田地变化。
    也问了不少人,准备了两个月时间。
    直到现在大牛才觉得自己有信心可以落笔了。
    铺开纸张,研磨好墨,大牛提笔开始写着泾阳未来五年的规划。
    按照原本想法,洋洋洒洒写下一大篇。
    从现在的泾阳来看,未来五年的泾阳工坊会扩大将近十倍。
    扩张工坊需要土地,工坊扩大十倍需要的土地和人口需要更多。
    写完一部分,大牛放下了手中的笔。
    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大牛发现自己意识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重新回到自己家门口,坐在一张竹椅上。
    大牛一遍遍地验证着自己心中的想法。
    从泾阳一开始的小作坊,现如今的泾阳工坊是以前的十倍大。
    如今泾阳坊市的商品供不应求。
    张公谨说过土地是很多人权贵立足的根本。
    而这个根本很多时候就连皇权也不能轻易地去触碰。
    就算是国公皇子他们的封地也都是有限的。
    大牛心里想着,如今的泾阳一直都在扩张。
    就像是一滴墨水落入布匹中,墨水会在布匹上不断地扩张。
    一个土地有定数的大唐,突然出现一个需要不断吞并土地的存在,那会是一个什么情况。
    大牛下意识地看向长安方向。
    皇家会允许老师一直扩张地盘吗?
    从老师与当今陛下的一次次交易和妥协中,如今的泾阳已经一大再大,要说是一个郡县已经不现实了,反而更像是一座大城。
    回到自己的房间,大牛把刚刚写下来的规划又一把火烧了。
    匆匆忙忙离开家门,打算去问问老师。


第五百八十八章 造反?
    李正坐在泾阳河边听着许敬宗的禀报,许敬宗低声说道:“最近那些世家子弟的举动很奇怪,有这么一些人开始收拢钱财,而且最近世家的内部有不少人出现了分歧。”
    看着许敬宗送来的情报,李正摸着下巴说道:“分歧?”
    许敬宗点头说道:“这也是在平康坊查探的,有几个姑娘说这些日子有几个酒客穿着得体,行为也非常的斯文,应该都是士子,只不过最近平康坊总是会出现一些反对世家的声音。”
    李正心里细细琢磨着。
    许敬宗又说道:“长安令,你说是不是已经有人觉察到世家要亡,有人开始做准备了?”
    看许敬宗说出这话的表情似乎还有些兴奋。
    李正看向许敬宗,“老许啊。”
    许敬宗:“嗯?”
    摇着手中的扇子,李正惆怅着说道:“你在平康坊到底有几个相好?”
    许敬宗清了清嗓子说道:“长安令,咱们说五姓呢,嗯,对!说五姓呢。”
    李义府小步走来,“长安令,大牛来了。”
    回头看了一眼从远处走来的大牛,李正对许敬宗说道:“其实你在平康坊有多少相好和我没有关系,但是你也要保住身体啊。”
    许敬宗连连点头,“长安令说的是。”
    李正又对许敬宗说道:“当然了要钱和我说,消息是还要继续打听的。”
    在原地站了好一会儿,许敬宗有些不明白李正的意思,听着上一句话语,似乎有些在数落自己整日流连平康坊?
    后一句的意思似乎又是让自己别客气,平康坊随便玩?
    真是匪夷所思。
    一路走着李义府走向村口,许敬宗说道:“我去平康坊有错吗?”
    李义府揣摩着说道:“长安令不是说了让你注意身体。”
    许敬宗摇头说道:“我那是为了女色吗?我那是为了给长安令打听消息。”
    李义府了然地点头,显然有些不太信许敬宗的这番鬼话。
    见许敬宗和李义府走远了,大牛才走到李正的面前,“老师,最近学生遇到了一些问题。”
    李正吃着一颗柿子说道:“我最近要好好研究柿饼的做法,就是有些太甜了。”
    大牛疑惑道:“什么柿饼?”
    “一种高甜的食物,用柿子做的,你可以理解为把柿子压成了饼。”
    大牛稍稍点头,“原来是这样。”
    “你找我什么事来着。”
    大牛这才回过神,“是这样的,老师不是让学生做泾阳未来的五年规划。”
    李正点头,“做得如何了?”
    大牛斟酌再三,“按照现在的泾阳发展,人口土地一样都不能少,若是这么下去,老师所需要的土地会越来越多,那么以后……”
    李正坐起身子说道:“你的意思是说我以后的土地会越来越大,甚至超过长安城?”
    大牛犹豫着点头。
    再次拿起一只柿子,李正说道:“我看你的意思是想问,我是不是要造反?”
    大牛坐在一旁看着泾阳的河水,“学生也都只是猜测,可若老师不是皇帝,能够得到这么多的土地吗?大唐上到皇子,下到国公贵胄,所有人的土地都是有定数的,唯一坐拥全天下可以随意支配土地的只有皇帝。”
    李正拿起一旁的茶杯喝下一口茶水说道:“我从来没有想过造反。”
    大牛有些忐忑地说道:“真的没有吗?”
    李正点头,“造反这种事情不适合我,主要是太累太麻烦了,我没有兴趣。”
    听到李正这么说,大牛松了一口气。
    心中安定了不少,老师确实不是那样的一个人。
    太累太麻烦的事情老师确实不会做。
    就算当今陛下屡次要老师做官,都被老师拒绝了。
    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能让别人动手绝对不会自己费力。
    说到底就是懒,不过老师的这种懒,让大牛心里放心不少。
    若是老师将来真的要造反,大牛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抉择。
    或许会跟着老师冒死,或许也会远走关外再也不回来。
    看着晴朗的天空,大牛心中舒坦了不少,又问道:“老师,那以后的泾阳要怎么办。”
    李正叹息一声,“当今陛下不厚道,欠了我这么多钱不还。”
    大牛笑道:“当今陛下欠钱不还和泾阳的以后有关系吗?”
    “有!”李正点头。
    大牛又说道:“老师,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