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2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仁贵点头,“在下明白了,以后不会再随便议论了。”
“行了,把地图交给李绩大将军,你接着去训练护卫队吧。”
“喏。”
薛仁贵带着地图回去了。
李正打开军报看着上面的内容。
王玄策他们已经到了拉萨,而且护卫队的成员经过了两个月时间的适应,也已经适应了高原反应。
按照现在送信的路程来看,这封信已经是一个月前的事情了。
在这个信息落后的时代,一个军报消息隔了一个月,这还怎么指挥。
出征在外的将士,全凭自己的判断。
看完军报,李正继续帮着收拾这些岭南粮食。
一些稻米从麻布袋子里撒了出来,这些稻米有些发毛。
显然是不能用来吃了,可以用来喂鸡鸭。
李正捧起一些打量着这些稻米,这些稻米的颗粒有些大。
剥开稻壳看着稻米的颜色,白色中带着一些黄,而且像普通稻米一样带着一些透明感。
这不是糯米吗?李正当即就看出来了。
在古代有糯米种子难得。
如今的稻谷也没有这么多的分类。
稻米,糯米,黍米都是粮食。
李正又扛下几袋稻米,看着其中的区别,有些稻米和糯米都混在一起了。
拎起一袋糯米比较多的稻米。
倒出来开始一颗颗分拣着稻米。
一旁的婶婶看到李正的举动,连忙说道:“正儿,你现在也是郡公了,怎么能干这么粗活,我们这些婶婶来做吧。”
李正一边挑拣着说道:“好像有一些稻米混在一起了。”
和婶婶们说了稻米和糯米的区别。
婶婶笑道:“我们来做吧,你去忙别的去,钓鱼也好,这种细活我们女人来做就好,平日里我们茶余饭后都可以挑拣。”
李正站起身说道:“那就辛苦婶婶们了,也不着急,慢慢来就好。”
婶婶笑骂着,“臭小子说的什么话,怎么就辛苦婶婶了,你带着我们全村上下过上了好日子,我们报答你还来不及,这些活我们来做就好。”
说完婶婶们立刻开始了挑拣稻谷的工作。
李正帮着村民们把这些陈粮全部搬入粮仓。
说来泾阳这么多年以来,粮食的储备量越来越多了。
够泾阳所有人三年不劳作也能吃一年。
当然了,还要在作物的多样性上做选择,谁也不会吃土豆吃三年。
更多的还是把黍米当作主食,和一些瓜果蔬菜搭配着吃。
也不能不耕作,种菜要也要种。
田地里走不了几步就可以看到落在地上的没人要的土豆。
而且积存多年的粮食吃不完也都当作了饲料,更多的也一放就这么多年。
村民平日里吃的也都是新粮和新鲜的瓜果蔬菜。
把一部分的陈粮拿出来,到时候运到吐蕃去,也可以卖到关外去。
李绩收到了地图第一时间来到了宫中。
正在甘露殿批阅这份奏章的李世民见到这份地图有些讶异,“这真的是李恪在吐蕃画的地图。”
李绩点头道:“确实是蜀王殿下送到泾阳的,想来李正已经先看过了。”
李世民非常中肯地点头,“看来李恪这些日子在泾阳也没白呆,倒是给他学会了一些东西。”
李绩看了一眼李世民的脸色,“陛下真的不派兵去吐蕃了吗?”
听到这话,李世民的脸色又变得有些难看,“朕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李恪在吐蕃孤军深入,朕怎能不担心。”
李绩又低下了头,“陛下为了朝臣让步,可……”
“够了!”李世民打断李绩的话语,“你继续去泾阳看着护卫队吧,有什么消息给朕送来。”
李绩躬身行礼,“末将告退。”
李世民往眼睛里又滴了两滴眼药水,一瓶眼药水又要用完了。
如今甘露殿就剩下两瓶了,这么用下去迟早要用完。
也依赖上了这种东西,李世民问向一旁的王鼎,“太医署的那些医官还没有研究出眼药水的配方吗?”
王鼎回道:“陛下,太医署的医官也说过,这种无色无味的眼药水,实在是难以分析出其中配方,就连徐照邻也说过眼药水的配方难以调制,怕是李正不松口这眼药水的秘方难以研究出来。”
李世民揉着眼睛,“难不成要朕亲自去泾阳求着他把眼药水的秘方交出来?”
王鼎尴尬笑了笑。
眼药水确实是个好东西,长期这么批阅奏章的李世民当然其中妙用。
朝中也有很多人要处理太多的公文。
哪一个不是人到中年,或者年纪轻轻就看不清楚事物。
又其实房玄龄和杜如晦每日要看的奏章比朕还要多,他们的眼睛一定更需要眼药水。
放松了眼睛,李世民对王鼎说道:“罢了,你去找李正再买一些眼药水吧。”
王鼎点头。
“不能让这小子坐地起价!”
李世民连忙又补充道。
王鼎一个劲点头,“老奴这就安排。”
吐蕃,雷雨刚刚下过。
天气又马上晴朗了,王玄策抬头看了一眼天空,自从来到吐蕃深处,这里的天气越来越诡异。
前段时间刚刚下过一场冰雹,要不是带着头盔会把人砸晕过去。
李恪也在一旁,倒是顾不上天气,眼下的不远处两股人马正打在一起。
禄东赞带领的吐蕃勇士和西突厥人此刻打得不可开交。
作为第三方,护卫队伏在高坡这边,安静的观战着。
王玄策调整着复合弓,把弓弦调整到适合的力道。
搭箭而起瞄准了更远处一个西突厥人头目。
李恪估算着距离,伸出手朝着后方的护卫队成员做了个手势。
站在高坡下的护卫队成员,整齐划一地调整复合弓的弓弦。
第六百零二章 松赞干布的好意
王玄策率先一箭射出,箭矢带着破空声,居高临下一箭就射中了西突厥人,那人看起来是个西突厥人头目,中箭之后便倒在地上生死不知。
李恪一挥手,身后的箭矢从高坡之下冲天而起,箭矢掠过吐蕃人的头顶,到了最高点之后再朝着西突厥大军的后方而去。
西突厥人看到自己的部落头目被箭矢贯穿胸腔,眼看是不活了。
刚回过神,想去看暗箭射来的方向,抬头看去,却是漫天的箭矢,正在铺天盖地而下。
西突厥人慌忙地拿起盾牌举过头顶。
王玄策瞧着远处的西突厥人后方阵营已经乱作一团,不屑道:“西突厥人?不过如此。”
李恪挥手而下,又是一轮箭雨射向西突厥人。
与此同时,抓住如今西突厥人混乱的时机,禄东赞带着吐蕃勇士,冲进了混乱的西突厥人阵营中。
眼看吐蕃人就要把西突厥人打得四散而逃。
王玄策心底里还是对吐蕃人的打仗方式很鄙夷。
三万吐蕃人打一个万人不到的西突厥人部落还这么吃力。
“明明有轻松取胜的办法,偏偏要这么横冲直撞。”王玄策一脸鄙夷地说道。
“要我们打,肯定远攻袭扰,对方就会不攻自破。”李恪也说道。
说完组织着护卫队走下这处高坡,王玄策瞧着远处的大雪山说道:“这片雪山真漂亮,它要是我们大唐的就好了。”
李恪笑道:“迟早会是我们的。”
王玄策躬身说道:“蜀王殿下高见。”
松赞干布带着几个吐蕃人来了。
来到李恪面前,松赞干布用吐蕃人的礼仪行礼说道:“这一次多谢蜀王殿下相助。”
李恪收拾着箭矢说道:“不用谢我们,我们也只是按照李正的吩咐办事而已,你要死了,谁来还债。”
松赞干布听到这话,脸色有些难看,又说道:“那还是要感谢你们帮我们打退了这些西突厥人,以表谢意,我们准备了酒水与肉食,还请诸位与我等一起庆祝夺回拉萨。”
李恪提起箭筒收拾好装备说道:“酒宴我们就不去了,这一次来我们是来执行任务的,不是来寻欢作乐的。”
见李恪带着人要走,松赞干布又上前一步说道:“那蜀王殿下有什么需要的尽管说。”
瞧了一眼松赞干部,李恪低声说道:“没什么需要的,我们还要去吐蕃的北边查探。”
松赞干布跟上李恪的脚步,“敢问蜀王殿下,朝中什么时候出兵。”
李恪停下脚步看向松赞干布说道:“朝中什么时候出兵,我没有权过问,你若是心急你可以自己去长安问问。”
松赞干布着急说道:“李正不会言而无信吧。”
王玄策走上前说道:“粮食都已经给你们了,总归不会让你们吐蕃人饿死的。”
李恪和王玄策带着护卫队还是离开了。
松赞干布站在原地面色有些恼怒。
说好的出兵,朝中一直迟迟没有发兵的迹象。
西突厥人如今散布在吐蕃各处,除非这个时候有一支十万人的大军。
不然很难铲除这些西突厥人。
自从西突厥的那位国师死了之后。
原本联结在一起的西突厥部落失去了统治,立刻分崩离析。
群龙无首散落在吐蕃的各地。
把现在的吐蕃搅得满目疮痍。
如今也是好不容易夺回了萨拉。
禄东赞策马而来,看着已经远处的泾阳护卫队说道:“赞普,那些关中人怎么说?”
松赞干布黑着脸,“他们的嘴很严,又不肯接受邀请。”
禄东赞低声说道:“这个李正该不会言而无信,朝中该不会不出兵了吧。”
松赞干布长叹一口气,“我们先顾好自己吧,立刻让我们的勇士去发布消息,就说我们已经夺回了拉萨,召集我们在其他地方的吐蕃勇士,将人聚集起来。”
禄东赞点,“这就去办事。”
王玄策与李恪带着队伍来到一处拉萨的河边,开始扎营埋锅造饭。
补充水源与整理资源。
王玄策统计了食物对李恪说道:“我们现在每人还是有三天的口粮。”
李恪吃着一张饼,“最近四周有什么西突厥人吗?”
王玄策打开地图,地图上有不少的标记。
“我们东南侧有一股西突厥人,那里原本是一个吐蕃部落,现在被西突厥人霸占了。”
“人数大致有多少?”
王玄策琢磨着说道:“前几日去查探的时候以后,应该有五千左右的人数,现在不清楚。”
李恪吃完一张饼,又喝下一口水,感受着肚子里的饱腹感,“先去把这个西突厥人营地拿下,一千人的口粮要是没了,我们以后吃什么。”
王玄策点头,“我这就去安排斥候前去查探。”
李恪低声说道:“告诉队伍,休息三个时辰,我们深夜拔营。”
王玄策去安排做事。
说来李恪心中最担心的还是松赞干布,现在的松赞干布比之以前恢复了一些元气。
也拿回了拉萨,如今朝中迟迟不肯发兵,一定是出现了什么变故。
松赞干布不是个傻子,他肯定也觉察到了什么。
指不定松赞干布会不会在背后捅自己一刀,以此来要挟朝中出兵。
当初五姓如此招揽,李正都没有接受。
要是那时候李正接受了五姓的招揽,鬼知道现在的李正又是怎么样的一个处境。
如今五姓的所作所为看得出,他们到底是一帮什么样的人。
凡事做好最坏的打算,万事稳一手
就算是对方给出再多的好意,也不能轻易接受。
如今松赞干布这样的宴请,也不知道他安的什么心思。
千万不能轻易相信那些对你莫名有热情的人,在你有所防备之下,甚至要把所有陌生人当作坏人。
这是从李正的身上学到的。
如今在吐蕃孤军深入,也就说谁也不能轻易相信。
军营的吃食很简单,无非就是把饼放入锅中煮,煮成面糊然后倒上一些咸菜吃。
味道虽然不好,但也就够填饱肚子而已。
一千人的队伍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那就是一千张要吃饭的嘴,李恪心里不敢多想要是那时候带三千人出来,现在的压力会有多大。
第六百零三章 法号唐玄奘
正想着军中一个护卫来报,“蜀王殿下,有人要见你。”
原本心头就带着烦恼,李恪面色不悦说道:“松赞干布的人?”
护卫说道:“是一个孩子,还带着一个护卫,送了一封过来,说是要亲手送到蜀王殿下手里。”
“孩子?”李恪有些讶异。
护卫点头,“确实是个孩子。“
李恪走到营地外,见到的确实是一个孩子,看起来只有七岁而已,这个孩子还有一个穿着奇怪样式盔甲的护卫。
这个孩子礼貌地行礼说道:“敢问当面可是蜀王殿下?”
中原话?李恪疑惑道:“你是中原人的孩子?”
这个孩子微笑说道:“我父亲是商人,父亲嘱咐我让我把这封信亲自交到蜀王殿下手里。”
李恪接过这卷羊皮卷,又观察了这个非常有礼貌的孩子。
将信将疑地打开这卷羊皮卷,入眼的是中原文字。
看起来写这封信的人中原文字写得有些生疏。
好多字都漏写了笔画,不过也大致看得懂是什么意思。
归纳下来就是很简单的一句话,西南方向的西突厥人有异动,正在朝着拉萨聚集而来。
看完之后,李恪问道:“你的父亲是谁?”
这个孩子微笑说道:“我父亲叫做莫先生,信送到了我也该回去了。”
说完这个孩子吃力地爬上马背,和他的侍卫策马离开了。
李恪又看了一眼羊皮卷上的内容。
回到营地和王玄策说了这件事情。
王玄策说道:“我们的斥候也传来过消息,这段时间吐蕃地域中确实有听说过一件事情,就是有个叫做莫先生的人可以帮助这里的人买到关中的粮食和兵器,只要给钱什么人都可以买。”
李恪盯着眼前的燃烧的火堆,天色已经入夜。
“你说他们为什么要告诉我们这个消息?”
王玄策摇头,“不清楚,只不过谁也不知道这个莫先生是什么人,也不知道这个莫先生在什么地方,都是几个孩子在帮莫先生办事。”
李恪心头莫名有些不安,“这吐蕃的事情真是越来越让人想不明白了,既然这个莫先生给我们送消息,那他到底是敌是友。”
王玄策也陷入了沉默。
子夜时分,营地里重新整顿好了。
该休息的也都休息得差不多。
大军收拾完营地,开始跋涉。
东南方向的西突厥人距离这里并不远。
大概也就半日的脚程,急行军两个时辰就可以到。
王玄策对李恪说道:“蜀王殿下,他们的人数比我们的多,天亮之前最好拿下。”
行进了一个多时辰,斥候来报,“距离西突厥人营地还有三里。”
又行进了半个时辰的时间。
终于看到远处的火光,不远处应该就是西突厥的营地。
行进的脚步停下,一千人的队伍鸦雀无声,很安静。
斥候向李恪说着这里的地形,不远处一片湿地,像是一条几经干涸的小溪流。
摸清楚了周围的环境。
李恪拿出地图,叫来了几个小队长开始布局。
一千人的队伍,分成五队。
两百人一队。
一队人马去湿地收集湿草,燃烧之后会产生很大的浓烟。
另外四队人马在周围设伏,只要这些西突厥人想要逃离营地躲避浓烟。
设伏的人手就可以袭杀。
王玄策算了算时辰说道:“再过一个时辰就要天亮了。”
李恪吹一声唿哨,队伍就开始行动。
王玄策带着一队人手在一处矮坡设伏。
李恪亲自带着人收集湿草。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