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晨清冷的风一吹,李泰清醒了不少,开口说道:“要是粮食吃,有肉吃,谁吃这东西呀,又丑,壳又硬。”
一旁的大牛也说道:“老师,我小时候吃过,而且不容易熟,吃起来还是苦的,吃了容易闹肚子。”
记得春秋时期就有螃蟹这个说法了,好像在关中一带倒也不是那么盛行。
李正提着两只大螃蟹回到家中。
简单处理了一下,生火倒水开始煮螃蟹。
等到螃蟹熟了再捞出来。
李泰有些不忍直视地说道:“李正,你该不会真要吃这个东西吧。”
“人间美味,怎么能不吃?”
李正掰开蟹,已经煮熟的蟹膏就凝结在上面。
李泰看着李正一口咬下,还一脸享受的模样,就浑身一阵鸡皮疙瘩,这又丑又硬的蟹李正还真下得去口。
大牛好奇问道:“老师,味道怎么样。”
“很好吃,很肥美。”李正点头,又剥开一只煮熟的螃蟹递给大牛,“你尝尝。”
大牛学着李正的模样掰开螃蟹,鼓起勇气一口咬下。
神情由恐惧变得疑惑,再吃一口,神情又转而惊讶。
大牛小脸上的表情变得比电视剧还精彩。
“怎么样?”
李泰好奇问道。
大牛兴奋地把另外半只递给李泰说道:“好好吃呢,老师煮的一点都没有腥味。”
李泰有些不信邪地接过半只螃蟹,想下嘴一口咬下去又犹豫了。
再看看李正和大牛吃得一脸享受的模样,这个李正竟然连螃蟹腿都不放过。
小小吃了一口,李泰回味着好像不是外面说的那般难吃。
再吃一口,味道好像还不错。
半只螃蟹吃完,李泰还有些意犹未尽。
李正问道:“好吃吗?”
“好像还不错……”
李泰还在回味着:“我再去抓几只尝尝。”
李义府急急忙忙跑来说道:“县子,田地里的蟹都成灾了,周围几个郡县都忙坏了。”
走进院子,李义府看到桌子上的螃蟹壳问道:“县子,你们这是在吃蟹吗?”
“嗯。”
大牛点头说道:“可好吃了。”
“县子,你们竟然吃蟹?”李义府惊得差点叫了出来。
一开始以为李正吃猪肉已经够那啥了,李义府觉得比较是乡野出身想想也就算了。
现在竟然连这么丑这么不堪的螃蟹都不放过,太可怕了。
李泰又抓了两只螃蟹来说道:“李正,你再煮两个给我尝尝,我吃得太着急没吃出啥味道。”
李义府惊为天人地问道:“魏王殿下,你也吃了?”
李泰微微点头,“好像也不是这么难吃。”
开什么玩笑,在这个没有养殖的年代,错了时节就很难再吃到了。
到了后世,螃蟹就只能靠养殖来勉强支撑。
要不是这东西繁殖够快,说不定就已经被吃得灭绝了。
又是两只螃蟹煮熟出锅。
李义府瞅着煮熟后红彤彤的螃蟹说道:“这东西多真的能吃吗?”
又看着李正熟练地掰开螃蟹递给自己半只,李义府连连后退,视螃蟹为洪水猛兽,“县子,我是不会吃这种东西的。”
“你不吃给我吃。”
李泰接过螃蟹就吃了起来,“外面都传蟹这种东西怎么怎么难伺候,壳又硬,又不容易熟,其实真的吃起来味道也不错嘛。”
“嗯嗯,真好吃,老师的手艺真好,蟹都能做得这么好吃。”
看三人神情享受地吃着,李义府一步步后退,太可怕了!
李正对李义府嘱咐道:“你带话下去,就说咱们村子收螃蟹,三文钱一斤。”
李义府嘴角直抽搐,“县子那东西扔了都没有人要,这东西还用钱收吗?”
“要你去收就去收,哪来这么多废话。”
李义府只好硬着头皮去办事。
太可怕了到底是有多么凶残的人,能够吃得下如此丑陋不堪的蟹?
想到这里李义府打了一个激灵。
我是不会吃的,打死我也不会吃的。
大批的河蟹从河里池塘里爬出来,田地都是围湖造田,田地都在河边,螃蟹一上岸全部进田地里了。
这个时节雨水多,昼夜温差大,水温起伏不定,大批的河蟹爬上岸。
很多地方称这种情况叫做蟹灾。
河蟹这个东西若是不早治理又没什么天敌。
很容易泛滥成灾。
朝中反应过来,发现这次的蟹灾比相像中的要严重的多。
各地的河边都有乌泱一片蟹在爬,甚至还爬到了官道上。
清理起来好不费劲。
李世民听了奏报之后着急地说道:“这该如何是好。”
前些年粮食几近绝收,今年一直小心翼翼,粮食千万不能再出什么问题了。
老天爷这是和自己过不去,有多少人在等着看朕的笑话,有多少人已经准备好了向朕发难。
第七十一章 赔死他
李世民亲自出宫来看田地里的情况,来到长安城郊外,不少百姓都在田地里赶着抓螃蟹。
这些螃蟹会剪断粮食,好不容易长起来的粮食,都要被这些螃蟹给祸祸光了。
李世民急得一脚踩死刚刚爬上田埂的螃蟹。
简直可恨,在粮食就要成熟的关键时刻杀出这么多蟹。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么抓螃蟹还要担心粮食的踩踏。
甚至还有不少的郡县做起了法事,希望神灵驱赶螃蟹来保住田地。
李世民最讨厌的就是这种法事,细细想想有些事情百姓们不来指望朕给他们想办法。
去祈祷神灵?
威信很重要,让百姓相信自己也很重要。
在这种关头不能只看着百姓们受灾。
自己也一定要做些什么事情才行。
眼下是收取名望与失去名望最关键的时刻。
之前李正说的可以用鸡鸭来解决蝗虫的问题。
李世民问向房玄龄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些螃蟹吗?
房玄龄想了一会儿说道:“这些蟹几乎是没有天敌,想要对付他们只能靠这么抓了。”
一个太监来禀报说道:“陛下,有人在大肆收那些蟹虫。”
那些祸害田地的蟹虫竟然还有人要?
“收虫用来做什么?”李世民不禁问道。
太监回禀道:“倒也没说,只是说有多少要多少,两人文钱一斤全部要了。”
房玄龄倒吸一口凉气,“还有这等好事?”
虫子祸害田地就不说了,抓起来还特别的麻烦,容易弄伤自己的手。
竟然还有花钱收。
李世民开口问道:“可知是什么人在收?”
“泾阳县子李正。”
听到回答李世民颔首思量着说道:“莫非是李正良心发现打算给其他郡县扶贫了?”
房玄龄也孤疑地思量了很久。
要是别人收那些蟹倒是可以认为是大发善心,冲着鼓励百姓救粮食去收的。
可要是李正收蟹,李世民就有些怀疑,李正一定是有目的的。
离开田埂,李世民打算去泾阳看看情况,被人不行可能李正就行。
对李正这个人,李世民总感觉什么事情到了他手里就会迎刃而解。
走了一圈来到泾阳,李世民站在远处就看到有不少其他郡县的村民拥挤在村口不断有人送螃蟹过来。
看情况泾阳还只要那些活得,新鲜的螃蟹。
太监再次来报说道:“陛下,查清楚了,泾阳有不少人在吃蟹。”
“他们在吃那个东西?”
房玄龄满脸的疑惑,这东西能吃吗?
既然有人收螃蟹自然最好了。
李世民冷笑说道:“朕倒要看看他能吃多少。”
房玄龄看向李世民的脸色知道他心里是有决策了。
想起突厥每年要给李正两万贯,李世民就心里有些膈应。
现在看来派兵去抓螃蟹既能收获民心,又能从李正这个死要钱的人手里挣到钱。
想到这一点李世民心里很美,嗯!就这么办。
李世民下令说道:“传朕的旨意,召集长安卫府的兵马来抓蟹,全部卖给泾阳。”
听到这个消息,房玄龄倒吸一口凉气,看陛下这意思是要赔死李正。
蟹这个东西又没人要,整个长安包括附近郡县,能花钱收蟹的也只有李正一家了吧。
房玄龄感叹道:“看来这一次李正要破财。”
能够让李正破财李世民心里很舒坦,带着人回宫等着听李正破产的消息。
当初这小子敲朕的竹杠,太子和青雀竟然赶着给李正送钱。
两个败家儿子就不提了,这个李正竟然还在两国契约之间做手脚。
还美其名曰扶贫建设!
要数长安周边几十个县,就他泾阳县最富了。
还扶贫!?
虚伪!
见过厚脸皮的没见过李正这个厚脸皮的。
等李正没钱,看这个小子还怎么娶自己的女儿,看这个小子到时候怎么求着自己放过他。
李世民回到宫里之后,就在权贵国公们圈子里传开了消息。
都说李正在花钱收螃蟹,陛下打算把抓来的螃蟹都给李正,这是要让李正破产呀。
泾阳县,泾阳的村子里数口大锅排列着,正在煮着螃蟹。
李正对李义府说道:“只要新鲜的要活的。”
村子里,李大熊感慨着家里好不容易有点钱了,又要被这个小子给败个精光。
村民问着李大熊,“你说你儿子有这钱留着娶媳妇多好,用得着收这些蟹吗?”
李大熊说道:“钱都是这小子自己挣来了,我有什么办法说他。”
村民说道:“揍他呀,没见过这么败家的儿子。”
李大熊惆怅说道:“本来就傻乎乎,再揍给揍得更傻了咋办,还指着他传宗接代呢。”
一群村民也长吁短叹。
本来收螃蟹已经够亏了,现在更是连官兵都把螃蟹送来。
李正竟然还要笑呵呵地要感谢当今陛下,村民们又是一阵感叹。
村子里好不容易出个有出息的,没想到这么败家。
此刻的李正忙得不亦乐乎,正在教着村民怎么做螃蟹。
炒螃蟹,煮螃蟹,螃蟹汤,蒸螃蟹。
就差开个食谱写上螃蟹的一百种吃法。
一顿科普下来,村里的婶婶都看得明白,不过一吃之后好像螃蟹也不像传闻中的这么难吃。
李正对她们说道:“婶婶们咱们的理想是什么!”
一大群婶婶有些呆若木鸡地看着李正,像是看一个傻子一般。
“当然天下太平。”
也不知道是谁冷不丁说了一句。
李正说道:“错!除了天下太平,咱们村要脱贫致富!发大财。”
婶婶们一阵无言。
李正接着说道:“咱们在泾阳外,官道边,长安城外城内去开铺子,卖螃蟹大餐,两文钱一斤收的螃蟹,五文钱一顿卖。”
村子里的婶婶们还是有些犹豫,虽说味道不难吃,可这么丑的螃蟹有人吃吗?
村子里开始行动,一家一户为行动单位,开始在长安周边摆摊卖螃蟹。
第一天没什么人来吃,第二天,倒是有零星的顾客,有了回头客之后顾客越来越多。
四五天之后,生意莫名其妙的好起来,尤其是长安的有钱人吃贯大鱼大肉,一吃螃蟹还挺新鲜的吃法,味道也不差。
第七十二章 人间美味
阿史那坐在长安城外的摊位里,吃完了一顿螃蟹炒黍米饭,意犹未尽地回味着味道。
对唐朝人来说蟹虫是可恶的,可是吃了蟹之后又是这般的美味。
李正可以把人人都厌恶的蟹虫做成餐桌上的美味。
或许从今以后再也不会有蟹灾了,大唐百姓们又可以让自己少去一个隐患。
据说前些日子来的奏报,太原的蝗虫隐患在鸡鸭下田之后也被遏制了。
越来越多的人家也开始养起了鸡鸭。
现如今太原也有了丰收的底气。
仿若一切都是否极泰来。
智慧很重要,中原人的智慧是崇尚武力的突厥人所没有的。
甚至现在的突厥只要有人生病还有人去祈求神灵,去相信巫术。
看着大唐百姓们有说有笑的笑颜,想起自己的族人还要每日担惊受怕地守着自己的领地。
心中有了决断,或许现在的薛延陀不能和大唐争锋,现在的突厥只能甘心在大唐的脚下。
阿史那还是坚信有一天可以杀回来,征服这片肥沃的土地。
完成自己父汗完不成的事情。
阿史那来到甘露殿对李世民说道:“陛下!我愿辞去可汗之位,奉陛下为天可汗。”
李世民笑着点头扶起行礼的阿史那,“是什么让你改变心意了。”
“下臣觉得该为薛延陀的子民着想,只是下臣有一个请愿,希望大唐可以让下臣带着中原的书回薛延陀。”
“好,好!”李世民笑着点头。
让阿史那跟着宫里的太监去安排事宜。
至于让他带什么书回去,还要看房玄龄等人的安排。
李世民心情不错,听着太监的禀报派出卫府士兵去抓螃蟹已经赚了五千贯钱了。
这才几天功夫,李世民悠哉的喝着茶水说道:“李正还在收螃蟹吗?”
太监面色有些犯难。
原本心情愉悦的李世民笑脸僵硬在脸上,“出什么事情了?”
太监低声说道:“回陛下,只是现在李正抬高了收蟹的价钱,现在是四文钱一斤了。”
话语一过脑子,李世民心里想之前李正是两文钱一个的收,现在四文钱一个不是更好,能多从李正手里挣钱。
“价格高了岂不是更好?”李世民说道。
太监面色犹豫说道:“只是如今长安城外的那些郡县都不让咱们的官兵抓蟹了,他们要把蟹抓来自己吃。”
不让官兵抓就不抓了,李世民心里想着反正都是李正亏钱,若是可以平息这场长安的蟹灾倒也算是一件好事。
百姓们抓来螃蟹自己吃?
李世民问道:“那些农户都在自己吃吗?”
“是的,都说是人间美味呢,现在都抢着抓螃蟹,那些爬到田地里的螃蟹都快被吃完了。”
“人间美味?”
“对,都说是人间美味。”
李世民顿时感觉不对劲了,站起身问道:“除了李正长安周边的人都开始吃螃蟹了?还说这是人间美味?这么丑陋的螃蟹有这么多人吃?”
正说话着李丽质带着一个食盒而来,“父皇,母后托人买来的螃蟹。”
李世民诧异地看着自己的女儿打开食盒,瞧着里面被煮熟的这种螃蟹半天说不出话来。
李丽质把螃蟹端到李世民的面前说道:“父皇,这螃蟹现在越来越贵了,这么一碗蒸螃蟹要十文钱呢,前些日子还只有五文钱。”
“这……这能吃?”
李丽质笑着说道:“可好吃了,长安城好多人在吃呢。”
“你也吃了?”
李丽质点头,“父皇也尝尝。”
李世民瞧着已经被掰开的螃蟹,拿起其中一块打量着。
白色的是螃蟹肉,上面金黄色的是什么?
再看看李丽质的神情,李世民鼓起勇气小小尝了一口,似乎螃蟹上还浇了一些酱汁的缘故,入口的口味非常丰富。
李世民又咬下一大口,好像真的不是那么难吃,蟹肉嫩滑,加上蟹膏吃起来又是别有一番风味。
“好吃吧。”李丽质嘻嘻笑着说道:“这还是李正的泾阳传出来的做法。”
“泾阳?”
“对呀,很多做法只有泾阳的婶婶们会做,是李正教她们。”
李世民沉着脸先是把这碗螃蟹给吃了个干净。
“据说是以前大家都不知道螃蟹要怎么做,壳又硬不容易熟,知道了做法之后其实也很美味的。”
李世民擦了擦嘴,面色越加不好看。
李丽质接着说道:“现在长安附近有很多摊位都在卖螃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