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3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说女子没有子嗣会被夫家如何如何。
一个女子嫁出去之后,子嗣是非常重要的,若是没有子嗣的女子很容易被夫家所看不起。
不过长安令和长乐公主已经成婚有三年。
到如今还没有子嗣,长安令和长乐公主之间的关系却还能如此地好。
这样的感情也一定很少见了吧。
听徐慧姐姐也说起过,长安令和长乐公主自小就相识。
一个苦寒门庭出身的孩子和一个高贵的公主,两人相互不妥协直到结为连理,对很多女孩子来说,这都是一段佳话。
就算是大人们也不敢讲这样的故事。
李丽质做下决定,“我这就去给父皇与母后去信。”
李正说道:“我去让许敬宗派人查查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完李正便走出了自己的家门,农忙时节就要过去了,田地里村民依旧很多。
种田一直以来都是一件大事,大家都饿怕了。
即便是这两年的存粮已经很多了,大家还是勤劳地种地,希望可以存更多的粮食。
“多么淳朴的民风啊。”李正感慨道。
“中原的百姓都是这般,如今各个州府都开始忙着今年的播种。”
身后传来张公谨的说话声。
李正看向他行礼道:“见过邹国公。”
张公谨稍稍点头,“段纶的事情,老夫听说,你觉得他靠得住吗?”
李正思量了一会儿说道:“应该靠得住吧。”
张公谨又说道:“那你知道段纶到了世家地界,世家会对他做什么吗?”
李正又说道:“请客,斩首,收下当狗。”
张公谨哑然笑道:“好一句收下当狗。”
“不过段纶这个人也不至于会轻易地向世家低头,他和世家之间有私仇有私怨,而且他这人做事也有自己的底线,若是他都叛变了,陛下也不会轻易放过他的,于情于理,不为家国也为他自己,段纶需要这个机会。”
张公谨点头,“用人以利驱之,他人自会心甘情愿地给你办事,比利用一个人的忠心更有用,你的用人手段很高明。”
李正朝着张公谨拱手说道:“那都是邹国公教的。”
张公谨有些错愕,又看李正的神情释然笑了笑说道:“老夫可以教你为人,为人臣子之道,老夫可从未教过你这样的手段。”
李正又说道:“邹国公不用言传身教,在下就可以在邹国公身上学到。”
又是笑了笑,张公谨说道:“若是别人问起,你也可以如此来回答,只需要说是老夫所教,就没有人会多想。”
李正又说道:“邹国公过奖了。”
张公谨又是错愕一笑,“老夫还没夸你呢。”
李正再是拱手说道:“客气了。”
张公谨摇头叹息,“真是一只老狐狸,老夫年轻的时候可没有你这般的城府。”
村子里的村民很忙碌,李正和邹国公走向印书坊,如今新设的印书坊已经建设的差不多了。
等到轮转机组装好,整条流水线就可以投入生产,也就这几天的事情。
张公谨又说道:“印书坊按照你所预想的,一共扩建了五座,以后从这里出去的书籍会越来越多,若是陛下可以一直坚持和你走在一个方向上,老夫倒是觉得世家迟早亡在你手里。”
第七百四十三章 着凉
李正尴尬一笑,“邹国公此言差矣,在下和世家无冤无仇,怎么能说是亡在我手里,这锅我不背。”
张公谨摇头叹息,“果然是一只小狐狸。”
和邹国公转了一圈印书坊,李正看着田地里的情况,耕种的情况还不错。
来到泾阳的书院,这里自从扩建了之后可以容纳的学子也更多了。
泾阳书院旁还有一个藏书阁,里面的书籍现在并不是很多,大多数都是一些从国子监抄录下来的书籍。
这个时代的书籍很缺乏,学问更是有了一种停滞不前的意味。
有时候想想,在后世的战争年代,几个卓越的科学家可以把时代推动一大步,基础科学知识的科普之后,人类的发展又遇到了一个瓶颈,来到一种技术高原的环境。
基础科学数十年之后一直都没有发展。
再看如今的大唐,多少有点相似,如今大多数人所学的都是从诸子百家时代整理整合而来的。
而自汉之后,就再也没有变化过。
几声春雷响起,原本阴沉的天空终于下起了雨。
上官仪和褚遂良坐在泾阳县丞的府衙。
身为泾阳的县丞,上官仪此刻吃着番薯看着外面的雨季,坐在身边的同样是吃着番薯的褚遂良。
上官仪剥着番薯皮说道:“我说你今日不用去给孩子教书吗?”
褚遂良再次拿起一只番薯说道:“今日是李淳风和孙思邈道长上课,明日才是我上课。”
回头又看了一眼正在漏雨的县丞府衙,整个府衙也就两三个,除了上官仪算是一个正式的官吏,其他人都是村子里过来帮手的。
也就说上官仪这个泾阳县丞就是光杆一个。
“我说你就不能把县丞府衙修一修?这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褚遂良吃着番薯说道。
“都习惯了。”上官仪。
见上官仪一脸的无所谓,褚遂良又说道:“好歹也是泾阳官府,如今咱们泾阳这么多大都相当于一个郡,若说李正是郡公,你也应该是郡守才对。”
听完褚遂良的话。
上官仪摇头叹息说道:“做个县丞挺好的,再说了长安城就在边上,泾阳可以有县丞不会有郡守了,我也不是一个做郡守的料。”
雨势越来越大,两人都往屋檐下躲了躲。
春雷一直在作响,长安的雨季就要来了。
上官仪抬头看着天空,“好在泾阳这一次农忙种得早,若是种完了,今年这一季怕是不好种了,这雨水一下,田地里的泥都被冲散,再种秧苗就不合适了。”
褚遂良吃着番薯点头。
两人正一边吃着就看到一个人带着斗笠朝着这里而来。
雨幕之下有些看不清来人,等到对方走近之后这才看清是长安令李正。
上官仪行礼说道:“下官见过长安令。”
褚遂良也稍稍行礼。
行礼完,上官仪这才看到李正的衣服和裤子也都已经被雨水打湿了。
拿下斗笠,李正说道:“这雨水来的突然,找乡亲借了一顶斗笠,跑这里来避雨。”
上官仪又给下泥炉上加上一只壶,烧着热水说道:“这春雨淋了最容易得病,长安令莫要感冒了。”
说完李正就打了一个喷嚏。
走入县丞府衙,李正看了一眼这里的环境,“这里也该修缮一下了,过些日子等到阎立本有空了就把他叫来修房子。”
上官仪又递给李正一只番薯说道:“刚从泥炉中拿出来的,热着呢,长安令吃一颗驱寒。”
“多谢。”李正接过番薯又说道:“最近泾阳的田亩你再安排一下,今年过了雨季应该可以开始修路了,我想要在晋阳以南的地方再修一条官道,你给朝中报备一声。”
上官仪点头说道:“明白了。”
在泾阳县丞府衙呆了一个时辰雨水终于停了。
回到家中,李正洗了一个热水澡,换上衣服之后,这才感觉到一阵头晕无力。
躺在床上,试了试自己的体温,李正这才发觉自己真的着凉了。
李丽质带着笑意地站在床边说道:“春雨不能随便淋,是最容易感冒的。”
李正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看来今晚你是无法给你捏肩膀了。”
坐在李正的床边,李丽质煮着治疗风寒的汤药狐疑地看着李正。
李正避开李丽质的眼神说道:“公主殿下,你这么看着我作甚。”
李丽质一手拿着勺子,一手撑着下巴瞧着李正说道:“你是不是故意的。”
李正收了收自己的被子说道:“什么故意的?”
李丽质脸色的狐疑之色愈加浓,“你平日里最注重养生,每天一早都打拳,一日三餐都很讲究,就连午睡能不错过就不错过,每日生活如此养生,你竟然会在这个时候着凉。”
李正长叹一口气,忍受着喉咙的不舒服说道:“天有不测风云,我怎么知道今日下午会下雨。”
说完李正感觉到有些口干舌燥,又说道:“公主殿下不用这般照顾我,我可以照顾自己。”
李丽质脸上带着笑意,“我是你的妻子,照顾你是应该的。”
为何这女人笑起来这么得意,一副已经看穿了的意思。
不就是大晚上要来捏个肩膀,她至于吗?
嗯,不至于。
舀出一碗汤药,李丽质端着碗。
李正坐起身子说道:“我自己喝。”
接过药丸有一口没一口地吃着,不得不说孙思邈配出来的汤药确实很苦。
又喝了一口,李正瞧了一眼李丽质。
她也正看着自己。
忍受着苦口的汤药,李正一口直接喝完,“公主殿下不用这么看着我,不过一场感冒的事情,明日一早我就能恢复。”
李丽质打量着李正的书房,看着这里的书籍,打开一本瞧着上面的简体字也看不懂上面写着什么。
李正喜欢写这些的简体的文字,李丽质已经习惯了。
有时候也看不懂上面的意思,也不想多问。
成婚三年,李正一直都是睡在这里,打开书房的窗户,朝外面看去一眼就看到泾阳村子里家家户户的灯火。
回头再次看向李正,李丽质发现他竟然睡着了。
再看他略带一些不平稳的呼吸,好奇地瞧着,是真的睡着了,还是装睡着了。
第七百四十四章 超市的概念
李丽质重新关上窗户,又一脸怀疑地看了一眼李正。
隐约的鼾声传来,看来是真的睡着了。
翻看着李正房间中的书籍,这些书都是李正一直以来在看。
在很多事情上,李正总是有非常多的奇思妙想,往往这些奇思妙想非常地有用,就像是李正说过的给孩子们军训,经过军训之后的孩子进入书院读书,这也导致泾阳的所有十岁以上的孩子都受过一定的军训。
孩子们的军训比一般人泾阳护卫队的训练轻松很多,对孩子来说确实有些苦。
但是受过军训之后的孩子走出来再看,往往泾阳的孩子比其他村子的孩子更有精神,站有站样,坐有坐样,非常地有精神。
李绩大将军也说过泾阳的孩子军训之后都是卫府的好苗子。
让孩子们从入学的时候就开始军训,这种事情一般人可不会这么去想。
李丽质也见过很多书香门第走出来的年轻人,往往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了。
这些在世家子弟中更加明显,那些世家子弟除了读书,就连最基本的生存做饭都不会。
还有李正让孩子们还做农活,虽说孩子们做得不好,村民们还是悉心地教,等孩子们走之后,重新整理好田地。
除了这些,还有让孩子们去村外种树,这一种就是这么多年,每天都会有一批小树苗被种下,泾阳以西的方向已经有了一片小树林。
那片小树林就是孩子们自己种的,种树确实可以挡住风沙。
住在泾阳才知道,泾阳的风沙确实比长安小很多。
无论是军训和防沙护林,这些想法寻常人都没有去想过。
李丽质翻看着李正的书籍,心里思量着。
徐慧端着一杯茶走入房中,看到李丽质坐在桌前端上一杯茶。
李丽质指了指李正,示意徐慧小声点。
徐慧低声说道:“长安令,睡下了?”
李丽质的目光依旧看着书点头,“刚喝了药,就倒头睡着了。”
徐慧瞧了一眼李正四仰八叉的睡姿笑了笑又说道:“长安令这睡得挺香。”
李丽质低声说道:“小兕子和稚奴都睡了吗?”
徐慧回道,“晋阳公主已经睡下了,晋王殿下似乎还在专研着鲁班锁。”
又是鲁班锁,又是之前的模型,自从大牛离开之后,李治似乎更加努力学东西了。
放下手中的这册书,李丽质又拿起一本书,从这本书中掉落一张纸。
李丽质打开这张折叠的纸,上面画着东西。
所画似乎是一个商户的样子,几个掌柜的站在一排柜台之前,而柜台只有放着各种各样的货物。
看模样似乎就是泾阳的肥皂。
瞧着这张画,李丽质心头豁然开朗,突然对之后在泾阳要建设的商铺有了想法。
这种商铺可以包容更多的货物。
起初也不是没有想过商铺要如何地打理商铺。
瞧着李正的这幅画,心头的想法越发清晰。
再看商铺上方的牌子上写着超市二字。
超市?
“怎么会是这么一个名字。”
李丽质思量半晌就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
收起这幅画,李丽质带着这份意外的收获离开李正的房间。
徐慧帮着关上房门。
回到自己的房间,小兕子已经在床上睡着了。
看了一眼睡觉还有些带口水的小兕子,李丽质坐在铜镜前。
徐慧帮着李丽质收拾着发髻和除去妆容。
长乐公主与李正已经成婚三年了,到现在还没有圆房,长乐公主却一直梳着妇人才有的发髻。
看着长乐公主在镜子中的容颜,徐慧有些心疼,长乐公主的年纪也是一年比一年大了。
见徐慧的动作停下,李丽质低声说道:“怎么了?”
徐慧继续帮长乐公主整理着发髻说道:“这些日子宫里传来的风声,说是外戚的议论声很多,对长乐公主的,对长安令的,有些议论是说长乐公主嫁给长安令之后,三年未有所出,不少人甚至说过让公主殿下改嫁。”
看着长乐公主的神色,徐慧又说道:“还有就是长安令最近的所作所为,世家权贵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有纠葛,这一次长安令得罪了很多人。”
李丽质颔首说道:“只要李正不说什么,我们何必在意他人的看法。”
徐慧点头。
“嫁给李正是我自己的意愿,虽说父皇有意拉拢李正,但也是本公主愿意的,也绝对不会后悔。”
李丽质看着铜镜中的自己说道。
徐慧整理好发髻,便躬身离开了。
坐在房中,李丽质看向窗外空洞的黑夜,李正是一个孤臣,现在是以后很可能也是。
这样的也是父皇所需要的,李正的身家出身都很干净。
听到床榻上小兕子的呢喃声,李丽质关上门窗,安抚着正在梦呓的小兕子。
第二日一早
李正一觉睡醒,深吸一口气窗外的空气,感觉自己精神了不少。
天还没有完全亮,李正在自家的院子里打着太极。
李治也走出屋门跟着李正打太极。
家里的侍女也都出来收拾家里。
站在李正身后,李治有模有样的打着太极拳说道:“老师,你说力的左右是相互的,一件东西移动得越快,收到的阻力就越大,越是到了一定速度,事物会不会散架。”
李正点头,继续打着打击。
李治低声说道:“那不是很矛盾吗?速度越快受到的阻力就越大,受到的阻力越大物体受损越大,这样不是很矛盾吗?”
听着李治的话,最近这小子一直都在研究动力这个东西,至于动力的来源还没有整明白已经在考虑阻力与速度的关系。
李正对李治说道:“晋王殿下你其实有一个误解,阻力的因素和受力面积有很大的关系,为什么尖锐的刀更容易刺进体内,反而钝了刀不容易做到,箭矢的箭头越是尖锐,在相同的情况下,晋王殿下不妨去试试箭矢箭头受力情况,与箭矢射出去的远近。”
李治思量半晌,“要如何证明?完全相同的条件似乎很难办到。”
见李正又沉默下来不说话,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