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来!
是可忍孰不可忍,李世民很想现在就拔刀剁了这个混蛋小子。
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厚颜无耻的。
李世民拿出一块事先准备好的银饼问道:“应该如何?”
淡然地收下银饼,李正说道:“凉州战事需要多少粮食。”
“五百石!”
李正感叹道:“真是一斗米难倒英雄好汉呀,陛下现在很着急对不对。”
能不急吗?
人家都打到家门口了,只要有能撑得过一个月的粮食。
等中原粮食丰收,带着粮食和大队兵马打得吐谷浑满地找牙。
一斗米难倒英雄好汉,李世民现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有粮食什么都好说,没粮食兵马都发不出去。
李世民对李正说道:“你现在要是手里有五百石粮食,朕现在就向你买。”
“咳咳……”
李正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好像不太相信我有五百石粮食。”
李世民对泾阳县情况清楚,就靠这些荒地也不见得李正能种出五百石粮食。
五百石是什么概念,一个普通的郡县能有两百石粮食就已经是大丰收了,就算是整个泾阳的所有田地的收成都没有五百石。
别说李正的那些荒地了,就算是荒地也不可能比那些良田的收成来得高。
李世民盯着李正说道:“你能拿出五百石粮食吗?”
李正咧嘴笑道:“我要是能拿出来怎么办?”
李世民说道:“要是不能拿出来怎么办?”
“我拿出来五百石粮食,你以后就不能再让我入朝为官,再把整个泾阳县包括泾阳县周边三里地全部给我。”
“你要是拿不出五百石粮食,你就要入朝为官不仅如此你还要为朕的国事尽心尽力,帮朕摆平五姓!”
“成交!”
“可以。”
李正看向不远处的李泰招呼道:“胖子!和你父皇说说,我们泾阳县现在有多少粮食。”
李泰想了会儿说道:“大概八百石吧。”
八百石……
八百石!房玄龄拉住李泰说道:“魏王殿下说得可是真的。”
李泰说道:“没仔细称量过,但是只多不少。”
李世民看向李泰说道:“青雀此事不可儿戏,你给朕说实话!”
李泰犹豫着又说道:“可能不止八百石,或许是九百石!”
九百石?!
房玄龄的神情越加慌乱,小声对李泰说道:“魏王殿下,此事不可儿戏啊。”
李世民再次喝道:“给朕老实说!”
李泰神情惶恐,“应该有一千多石吧。”
怎么越说越多了!
就泾阳这点地,能有一千多石粮食,见鬼了不成。
李世民再次喝道:“青雀,你可知你说的是什么?”
李泰一头冷汗,“父皇,儿臣这次说的绝对实话,确实是有一千石有余。”
李世民看向李正,李泰好像说的不是胡话。
房玄龄着急问道:“泾阳哪里来这么多粮食?”
李泰慌张地解释道:“土豆光是亩产就能达到四十石。”
“亩产四十石粮食?有这种粮食吗?”
李泰看了李正说道:“李正说是那个土豆品种中,再算上现在的玉米和番薯确实有这么多的粮食。”
“就算是之后泾阳县的百姓一年不劳作,光是吃这些粮食一年也吃不完。”
李世民看向李正,“你真有亩产四十的粮食?”
李正笑呵呵说道:“怎么?现在不许赖账啊,整个泾阳所有地泾阳周边三里。”
房玄龄想着李正的要求,整个泾阳大概有两千多亩地,若是加上周边三里估计有三千亩。
这么算下来李正拥有的地比一个县候还要多。
李世民阴沉着脸说道:“君无戏言,自然不会赖你的账。”
带着几人来到粮仓,李正打开粮仓的一扇扇门说道:“我的粮食都在这里了。”
这里修建了八个粮仓,似乎远处还有正在修建的。
拿起一颗颗土豆,李世民说道:“这个就是土豆?能够亩产四十石?”
李正点头,“亩产四五千斤吧,用你的话来说就是四五十石左右。”
房玄龄愣愣地看着,整个人处于一种飘忽的状态。
连走路都有些走不稳。
四五千斤?亩产四十石?
大唐黍米也就亩产三百斤,能够四五石都算不错了。
土豆直接上升到十倍。
这是一个什么意思?
大唐的粮食产量直接上升十倍,农业几乎可以脱胎换骨。
李正接着说道:“四五千斤只能说还算正常,若是土地再好一点可以达到六千斤。”
李君羡打量着这几个被塞满的粮仓,这里的每个粮仓可以储存六七百石粮食的模样。
大唐人种粮食不是太讲究,黍米那种东西沿着河滩种还好,而且产量也不高。
若是遇到天气变化,一干旱说不定就会颗粒无收或者收成大减。
若说民以食为天,还是要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
老天爷不高兴了,太多人都要没粮食吃。
李正说道:“其实我也挺愁,这么多粮食塞在这里吃也吃不完,说不定还要用来养猪呢。”
李君羡问道:“你要用这些用来养猪?”
李正挠着头,“本来就是吃不完。”
土豆的产量确实是很高,若是放在后世一块钱就能买个两三斤。也有不少用来做饲料才勉强可以消化下过剩的产量。
这个李正是没挨饿过是吗?
李君羡问道:“这个土豆难吃吗?”
李泰说道:“不难吃,炖猪肉可好吃了。”
李世民瞪了李泰一眼。
李泰也只好闭嘴收住声。
李世民的目光死死盯着土豆眼睛都快红了。
亩产四十石的粮食。
这些粮食要是可以在大唐广泛种植起来,能够让大唐多少人不饿肚子。
有了足够的粮食大唐的人口问题就能解决。
普通百姓们的生活也可以变得好很多。
李世民心中很明白历朝历代对粮食都很看重。
就算是陈粮也不会轻易地扔了,只要还能吃陈粮就会留着。
第八十六章 一头撞死在我家门口
这也导致有时候战时的士兵吃的都是难以下咽的陈粮。
那些陈粮都放在粮仓几年了,可还是要吃下去为了不饿肚子。
如此金贵的粮食,李正多到用来喂猪。
李世民想起自己还在为粮食发愁的时候。
土豆的粮食竟然有这么多,而且还是在荒地里种出来的。
本朝最大的粮食暴发户就站在了自己的面前。
当自己每日都在缩衣紧食的时候,这个李正说不定在每日在大鱼大肉。
朕过的是什么日子,这个李正又过的是什么日子?
难怪李泰去了泾阳就不回长安了。
李世民很想哭。
太委屈了!
房玄龄也是感叹,若是当初长孙家不把李正赶出书舍,说不定李正就可以为朝中所用。
说不定现在也不用和李正为了粮食讨价还价。
悔不及当初!
李世民看向另外一堆黄灿灿的东西问道:“这个又是什么?”
李正看了一眼玉米说道:“这个是玉米也是一种粮食。”
“亩产有多少?”
李正算了算说道:“亩产两斤左右吧,大概是二十石左右。”
李泰也说道:“父皇,这个玉米种出来不挑地,就算是秃顶的山上都能种出来。”
李世民疑惑道:“这个东西不挑地?”
李正点头,“确实不挑地,很耐旱。”
耐旱……
长安附近的大多数地都是因为太过干旱才会成为荒地。
李世民想着这种粮食若是可以旱地里种出来,那会让中原多多少的粮食。
所有的荒地都能种粮食,李世民真想把这些玉米种遍天下。
李世民神情激动,这些粮食对大唐的意义太大了,转头问李正,“这些东西你都是从什么地方得来的。”
“我……”
瞧着几人的眼神,李正老脸一红说道:“从前有个游方道士,他走遍了天下。”
房玄龄神情好奇地问道:“然后呢?”
李正又想了想瞎编道:“那个道士见我骨骼清奇,拿出一堆粮食种子,他一定要让我收下,我要是不收他就要一头撞死在我家门口。”
房玄龄:“……”
李世民说道:“朕怎么感觉你在说瞎话。”
“是吗?那下次我找一个好一点的借口。”
先不管李正的这些粮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至少这些粮食对如今的大唐来说太重要了。
李君羡站在原地,神情看起来一本正经,实际上大脑已经一片空白。
李正的这些粮食产量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刷新了他的三观,说不定现在是在做梦,等一会儿或许自己就会醒了。
房玄龄神情怔怔说道:“陛下,这些都是祥瑞呀,可以说是仙物。”
“什么仙物,就是普通的土豆和玉米而已,这世上没有仙物也没有神仙。”李正解释道。
李世民问道:“你认为这个世上没有神仙?”
李正看着天空说道:“其实天上除了云什么都没有。”
李君羡回过神问道:“那天上的星辰又是怎么回事。”
“这个嘛……以你们的智商,我很难和你们解释。”
房玄龄看向另外一边说道:“这些又是什么。”
李正介绍道:“这个是番薯,是一种粗纤维粮食,吃着管饱,就是吃多了排气次数也会很多。”
掂量着手中的番薯,房玄龄问道:“番薯的产量有多少。”
李正心中盘算了一会儿说道:“还行吧,一亩地五六十石,和土豆差不多的样子。”
房玄龄神情激动,看着李世民仿佛在说,发了发了,大唐发达了。
“咳咳……李正老弟。”李世民开口说道。
连称呼都换了,李泰看傻眼了,自己父皇竟然主动和李正称兄道弟。
不知道丽质知道这件事之后会有什么表情。
手里有了粮食心里自然不会慌。
李世民问道:“朕之前看过那些稻种,那也是你种的?”
“杂交水稻,亩产两千斤左右吧。”
听李正这个一说两千斤也就是亩产二十石,房玄龄便问道:“老夫在古籍看到过,水稻也就亩产十石左右。”
李正拿出蒲扇给自己扇着风说道:“你们的当然不行了,我这个可是杂交水稻。”
“什么是杂交水稻?”
李正叹息说道:“说了你也不会懂的。”
和古代人交流太费劲了。
李世民接着问道:“这些东西真的可以吃?”
李正说道,“当然了,不信我做一顿饭给你们吃。”
李世民点头,“好,朕正好也饿了。”
来到李正的家中,李世民瞧着这里的情况。
这个家不大,也就两三间屋子,一个篱笆围成的小院子。
李泰小声说道:“儿臣这些日子就是一直住在这里,虽说破旧了一些,但也遮风避雨,李正在泾阳的名望一直不错。”
路过的婶婶瞧见情况问李正,“正儿啊,你家来客人拉?”
“嗯。”李正回应着点头。
她又说道:“婶婶给你瞧了几个隔壁村子的闺女,长得怪水灵的,你可要去见见。”
李正有气无力的应付道:“我知道了。”
李世民把李泰拉到身边紧张地问道:“青雀,朕问你李正是不是准备办亲事了?”
李泰点头:“确实是这样。”
李正竟然在准备找媳妇办亲事了!
李世民心中着急那朕的女儿怎么办?
李正是不是要娶别的女子为妻?
李泰解释道:“父皇,如今李正的婚事是泾阳县全村上下的头等大事,全村人都在给李正找媳妇呢。”
“这该如何是好。”
李世民着急地来回踱步,要是李正娶了别人做妻子。
那朕的女儿怎么办?
丽质还对李正这个小子情有独钟。
这小子竟然还在挑选媳妇。
李世民心里急切,到底要不要在这个时候把丽质许给李正。
李正的那些粮食朕必须要得到!
李泰看着李世民的神色问道:“父皇是要如厕吗?”
李世民稍稍回神,“你为何这么说?”
李泰小声说道:“儿臣看父皇的神色不太对劲。”
“不用了。”李世民摆手说道。
房玄龄倒是很喜欢这里的环境,在院子里到处张望着,宁静安逸,确实是一个养老的好地方。
第八十七章 原来是两只老狐狸
长孙无忌知道朝中缺粮消息,听说众多国公也来献粮,赶忙也来献粮。
一开始也是犹豫的毕竟家中粮食也就这么点。
既然大家都这么做了,自己也不好不做。
太监拦住长孙无忌说道:“赵国公,陛下不在宫里。”
长孙无忌站在甘露殿外,这种关键时候陛下不在这里能去哪里。
太监又说道:“赵国公要是有什么事情,可以留下话来,老奴会代为转告陛下的。”
长孙无忌对太监说道:“那老夫晚些时候再来。”
转身想要离开,长孙无忌问道:“陛下这个时候去了哪里?”
“老奴也清楚,陛下没说倒是和房相一起出去的。”
长孙无忌点头,莫非陛下是去找五姓的人了?
太监微笑道:“赵国公请回吧。”
泾阳
李世民和房玄龄狼吞虎咽吃着土豆炖猪肉。
李正的厨艺很好,一碗土豆炖牛肉已经让李世民和房玄龄下了三碗饭了。
李君羡扭过头不去看这种场面,陛下竟然吃猪肉吃得这么香。
陛下可真是明君呀,连这么粗贱的猪肉都吃得香。
心中感动,陛下为了体验民间疾苦真是太辛苦了。
房玄龄喝下一口汤指向另外一盆菜说道:“这个菜又是什么?”
“这个是南瓜。”李正也吃着轻描淡写说道。
“南瓜?没听说过,也是一种新粮食吗?”
李正说道:“这个南瓜可以当作粮食来吃,不过也是一种蔬菜。”
房玄龄夹起吃下一口说道:“确实很软糯,产量如何?”
李正想了想说道:“这个南瓜就不好说了,一般来说亩产三千斤吧,要是利用支架搭起来藤蔓的话,节约空间可达到亩产上万斤,也就是亩产三十石到一百石吧。”
亩产上万斤?
房玄龄拍案而起,“你说的可是真的?”
“咳咳咳…”
听到这话,李世民剧烈咳嗽着。
显然是被李正的这番话给惊到了。
李泰小心翼翼给李世民拍着背。
好一会儿才顺过气,李世民看着李正说道:“朕问你,亩产万斤,可是真的?”
李泰从厨房搬来一只南瓜说道:“父皇这个就是南瓜。”
看着磨盘大的南瓜,李世民好一会儿都说不出话来。
“这个是怎么种出来的?”
见饭也吃得差不多了,李正看了一眼碗里的一碗猪蹄炖青菜被吃了个精光。
可真够能吃的,这食量怕是李泰都望尘莫及了吧。
李正心里想着现在做皇帝的怎么了?没吃过肉还是咋滴。
看几人不相信,李正带着他们来到南瓜地。
这里支起了一个竹棚,南瓜的藤蔓就缠绕在竹架上。
李世民看着一颗颗磨盘大的南瓜,感叹道:“没想到这么细的藤蔓上能长出这么大的瓜。”
没见过吧,李泰有些骄傲的说道:“父皇,南瓜虽然大,但是容易烂,需要好好照料。”
李世民点头还在观察着这些南瓜。
房玄龄感叹道:“这一只南瓜够一户人家吃多久。”
李正无奈说道:“吃不了多久,南瓜容易烂,新鲜的摘下要早点吃,吃不完就分给其他村子,要不烂了就只能喂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