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泰连忙说道:“我陪孙道长一起前去。”
亲眼看着李泰带着孙思邈离开了村子,李正长出一口气。
白吃白喝的李泰终于走了,孙思邈也走了!
使劲揉了揉自己的双眼,再次确认那是李泰和孙思邈的背影。
骤然感觉自己的周遭都安静了不少,这种感觉实在是太舒坦了。
李正痛痛快快地洗了一个澡,今晚吃猪蹄,必须吃顿好的。
李泰一路带着孙思邈,先是见了自己的父皇。
李世民早就收到了杜如晦的奏报说是孙思邈回到了长安。
知道了病因,有了治病的草药接下来的事情就顺利很多。
李世民拉着孙思邈的手说道:“这一次孙神医可打算留下来了?”
孙思邈想了一会儿说道:“贫道打算留在泾阳。”
“不留在长安吗?”
“贫道想要收李正为弟子。”
听到这话李世民叹息说道:“可惜了,现在李正已经是李靖的弟子了。”
“这又何妨?李正这个孩子特别有学医的天赋,若是将来好好打磨说不定成就不在老夫之下。”
孙思邈说完感叹道:“李正说他当年遇到过一个道士,给他了两服药,若是李正不收他就一头撞死在李正家门口。”
李世民:“……”
孙思邈又是长吁短叹,“可惜呀,若是那个道人还在,说不定又是一个可以和贫道坐而论道的道友。”
见到李世民的神情不好,孙思邈问道:“陛下身体不舒服吗?”
第九十五章 脱水
李世民阴沉着脸对孙思邈说道:“这番话,李正也和朕说过。”
孙思邈尴尬笑笑,“是吗?”
这小子连敷衍都这么的随意,这种被糊弄的感觉很不好。
这真是追究,那小子就是欺君。
孙思邈接着说道:“皇后的病症如何了?”
李世民连忙说道:“这半年来确实好了不少了,李正的药很管用。”
看向一旁的李泰,李世民又说道:“青雀你带着孙神医去立政殿。”
李泰带着孙思邈一路走向立政殿。
李世民独自站在两仪殿中。
孙思邈终究还是不想留在长安。
要留在泾阳?
还想收李正为弟子。
“朕留不住孙思邈反倒是被李正给留住了。”
就像自己盯了许久的宝贝,被后来者给夺了。
孙思邈确实是一个宝贝。
孙思邈是当世名医,像这样的人物当初求了几次都不成。
却被李正捷足先登。
没了你李正,朕的江山就不稳了?!
夜里的皇宫出奇地安静,偶尔可以看到几个宫女匆忙走动。
也有一队队侍卫巡逻走动着。
此刻的立政殿依旧是灯火通明。
长孙皇后亲自在殿外迎接孙思邈。
孙思邈行礼说道:“见过皇后。”
长孙皇后也还礼,“孙神医不必多礼。”
进入立政殿,孙思邈给长孙皇后把脉,好一会儿之后问道:“敢问皇后最近吃的是什么药。”
长孙皇后示意宫女把枇杷露的和吸入器带来。
孙思邈对吸入器没什么兴趣。
倒是尝了两口枇杷露。
尝着味道孙思邈自语道:“有银杏,琵琶,还有一些薄荷……”
长孙皇后说道:“太医署的医官来看过,说是这种药吃不出什么大毛病,倒是可以用来调理。”
孙思邈点头,“确实,现在若是好用可以用着,不过贫道看起来枇杷露的药性偏寒,皇后平日里的食物应该多吃些偏暖食材。”
长孙皇后点头说道:“孙神医的教诲,本宫会记住的。”
孙思邈行医大半辈子,像长孙皇后的这种病属于先天不足。
这类病症要靠后天的药膳很难治好。
当然李正的这种药最多也只是缓解长孙皇后的病情。
孙思邈观察着长孙皇后的呼吸。
每一次呼吸都比以前顺畅了不少。
而且非常地平缓。
李正也不算是治好了长孙皇后的病。
但李正的药却可以让长孙皇后的病得到最好的缓解。
孙思邈又拿起吸入器问道:“这个又是什么药?”
长孙皇后向孙思邈示范了一下用法。
孙思邈越加困惑了。
像是自己大半辈子坚守的医理受到了冲击。
孙思邈打量着吸入器说道:“枇杷露贫道倒是可以看明白,但是这个吸入器贫道实在是不解。”
李泰小声问道:“母后用了之后也没有什么不适。”
如今长孙皇后也没什么大碍了,孙思邈感到有些失落,毕竟连自己都没有把握治好的病被李正治好了。
泾阳夜里
李正在家和李大熊啃着猪蹄。
李大熊问道:“听大牛说你治好了隔壁村子的病?”
李正点头道:“就是一个小毛病,其实就算不去看病,挺个半天几个时辰也会自然而然的好了。”
李大熊若有所思的点头,“据说那个孙思邈还要收你为徒?”
“他老人家闲着没事开玩笑的,别当真了。”
“也对,你看看你那德行人家孙神医怎么可能看得上你。”
李正也点头说道:“估计是年纪大了看走眼了。”
等第二天睡醒,李正早早醒来就听到自己家院子外的动静不对。
还有熟悉的说话声。
该不会胖子和孙思邈回来了吧……
朝着窗外看去果然看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有说有笑地吃着花生米。
又使劲揉了揉眼睛,李正再仔细一看。
确认是他们两个,而且还是活的。
步履蹒跚地走出自己的房间,李正使劲用冷水洗了一把脸看向李泰说道:“胖子,你怎么又回来?”
李泰笑着说道:“我怎么会抛下朋友不管呢?”
李正欲哭无泪,“所以你还有接着在我家白吃白喝?”
李泰神情有些悲壮地说道:“其实我也不想的,父皇让我在泾阳禁足。”
李正坐下喝下一口粥,之前说李泰在这里白吃白喝是理直气壮。
现在来看李泰不仅在这里白吃白喝是理直气壮,而且还是名正言顺?
奉旨白吃白喝?
这李二做事也太不厚道了。
莫非是想让他儿子吃回来不成。
孙思邈喝着粥说道:“小子,贫道看你在泾阳开了一个医馆,医馆里却没个大夫。”
李正:“那是因为……”
“既然如此,贫道勉为其难就留在泾阳,给村子里的人看病,直到你愿意做贫道的弟子。”
“是吗?那我愿意做你的弟子,你是不是就可以离开这里了?”
“那贫道就在这里教你医术。”
李正汗颜,孙思邈这个老头子是不是吃定我了。
李泰对孙思邈说道:“李正家里有一样吃食特别的好吃,叫做煎饼果子。”
孙思邈抚须说道:“若有机会贫道一定要尝尝。”
李正走出家门,舒展着筋骨,大清早村民们已经在盖房子了。
几口大锅依旧炖着绿豆汤,李义府赶来说道:“县侯,灞水那边好像出事了。”
“官府不是派人出来看病了吗?还有什么好着急的。”
李义府小声说道:“不是喝水的事情,再说了现在官府都倡议喝开水了,是热死人了,出人命了。”
李正捞出一碗绿豆汤自顾自喝着。
李义府又小声说道:“灞水那边的人让苦力干活,大热天的就活活热死了。”
就算现在是三伏天,长安的温度也应该就只有三十多度。
“应该是脱水了。”
“什么是脱水?”
李正对他解释道:“大热天的人会流汗对吧。”
李义府点头。
“人汗流得多了,身体里就会缺水,你就会口渴,若是不喝水你就会脱水。”
李义府站在原地想了许久,“就是人被嗮干了?”
李正看着他感叹道:“你看看你那华而不实的脑子。”
第九十六章 冰镇绿豆汤
长安周遭有不少人都在干活的时候晕倒了,尤其是灞上一带由于农忙的时候一场大水把田地都给冲毁了。
为了赶着时节把田地救回来,灞上的村民只能抓紧时间重新开垦田地。
不少人被嗮的脱水晕倒,甚至还出了人命。
大理寺上报了原因是活活被热死的。
李世民在朝会中大发雷霆,颁布了旨意谁敢在夏季大用苦力一律重罚,查出那些苦征民力的人拿入大理寺!
听到这话,底下的群臣小声议论。
看来灞上的那些个佃户要倒霉了。
“记得那片地是长孙无忌的地。”
“被大水冲了之后便宜卖给别人了。”
“就这么卖了怪可惜的。”
……
李世民坐在皇位上,看着群臣议论,长孙无忌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来上朝了。
杜如晦站出朝班说道:“陛下,如此做怕是不妥。”
魏征站出来也说道:“陛下为民着想,臣认为没错。”
杜如晦接着说道:“若是因为夏日长安不事生产,多少工坊要停产,多少人不能挣钱养家。”
魏征说道:“若是频频出人命,民心何安。”
程咬金站在朝班上也是一头的汗水,朝服都快湿透了,这才是早晨太极殿热得跟一个蒸笼一样。
“陛下!”一个言官站出朝班说道:“泾阳县每天都有数千人在建房子,泾阳县侯如此大用苦力是否该罚!”
朝堂之上又是一阵议论,李正在泾阳大兴土木的事情长安不少人都知道。
之前是为了垦荒自然没人说什么,现在是为了建房子。
而且在这个关头,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言官再次说道:“若是泾阳不停工,让长安各处停工,却坊间一定会有人不答应。”
听这个言官说完,程咬金小声问在自己身边的秦琼,“这人是谁?”
秦琼忍着汗水从眼睑流下说道:“看着面生,不过听着话语确实是从冲着李正去的。”
满朝臣子议论,杜如晦说的也对,多少人在长安靠着找活干,来挣钱养家糊口。
若是一旦停工,多少人挣不到钱。
魏征说得也对,若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被热死民心一定会出现问题。
程咬金擦着汗水,“这天气热得真邪性!”
衣衫被汗水浸湿,衣服贴着身体很不好受。
不过话说这么多地方都出现了热晕人的现象,怎么就泾阳一点事情也没有。
李世民开口说道:“岑文本!”
岑文本躬身走出朝班,“臣在。”
“你去查查,不论长安城内外,有因强征苦力出人命的现象严惩不贷。”
“臣领旨。”
“退朝!”
众人走出太极殿之后这才长出一口气。
程咬金提着自己的领口驱散着燥热说道:“这日子要是能吃一口冰该多好。”
秦琼一路擦着汗水说道:“这日子真不好过。”
泾阳,烈日之下远处的风景都被扭曲。
孙思邈很忙,一大早就给人看病了,长安周边有不少人因为中暑晕倒。
越来越多的人往泾阳送。
泾阳医馆外的李泰瞅着李正往水棚里放着硝石,“你说这样子真的能凭空制造出冰?”
李正盯着水盆的硝石冒着一些气泡说道:“应该可以。”
硝石成冰的历史记载是在唐朝后期。
李正看着水的变化,捞出一些薄薄的冰片放在李泰面前。
“真的是冰?”
李泰拿过冰就要往嘴里放,李正连忙拦住他说道:“这个冰不能吃,吃了闹肚子。”
李正把一碗一碗的绿豆汤放入水盆中,冰镇一下还是不错的。
半个时辰后,李正捧着一碗冰镇的绿豆汤喝下一口,“果然还是冰镇的好。”
李泰也拿过一碗喝进嘴里感叹道:“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此。”
李义府跑着而来说道:“县侯,官兵来了说是要查村子。”
李泰吃着绿豆汤说道:“哪路官兵敢来泾阳闹事?带过来。”
刚说完人已经来到近前,岑文本走到李泰的面前行礼说道:“魏王殿下。”
“岑文本?”李泰好奇地站起身,“氏族志和括地志你不编撰了,来这里做什么?”
岑文本笑呵呵说道:“陛下有旨让下官来查看各地的情况,尤其是泾阳,据说泾阳县侯在大兴土木,所用的劳力也是全长安最多的。”
李泰面色古怪,心中明白最近确实是有地方热死了人,可是泾阳的人都是好好的。
李正端给岑文本一碗绿豆汤。
“谢泾阳县侯,下官早就想要解渴了。”岑文本捧着绿豆汤喝下一口说道:“冰镇过的?”
说完岑文本一口灌下。
“喝完了?”
岑文本点头。
李正看了一眼说道:“还真是一滴都不剩了。”
岑文本享受地长出一口气,“这炎炎夏日能够喝到如此沁人心脾的绿豆汤属实难得。”
“再来一碗?”
岑文本使劲点头,“好呀。”
李正又从水盆里端出一碗给岑文本。
接过冰凉的绿豆汤,岑文本又是一口灌下,“畅快。”
“又喝完啦?要不要再来一碗。”
岑文本摆手说道:“已经饱了。”
“一共两文钱,一文钱一大碗已经很划算了。”
岑文本的笑容僵硬在脸上:“这……”
李正微笑说道:“免得说我向你行贿。”
岑文本有些尴尬地说道:“下官出门没带钱。”
李泰使劲给李正使了使眼色,人家是来巡查的,你李正倒好不但不讨好人家还要问人家收钱。
刚觉得李正机灵,马上翻脸就要钱。
李正又说道:“没钱也没关系,烦请你给我打个广告。”
“什么广告?”
“就是广而告之的广告,你中书侍郎说话应该有点用的。”
岑文本苦笑着说道:“哪里哪里,县侯是中书省平章事,照道理来说你的官阶比我高才对,哪里敢当。”
李正拉着岑文本走到一边说道:“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事,你就把我们泾阳县的事情如实告诉朝中最好让更多的人知道,还有我这里的冰镇绿豆汤只要一文钱就能喝一大碗。”
岑文本犹豫了一会儿才答应。
第九十七章 身正不怕影子斜
“原来是要做生意,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岑文本说道。
李正带着岑文本走向住宅区的工地,现在是午时有不少人都在躺在树荫下休息。
岑文本问着一个村民说道:“你们不干活的吗?”
村民睡着午觉本不想搭理睁开眼看到李正来了站起身。
李正介绍道:“这位是朝中来的岑中书,是来看望我们的,知道你们大家干活都辛苦了。”
村民不懂什么礼节,不知道怎么行礼只是有些憨厚地笑着说道:“咱们中午不干活,都是早上和傍晚。”
岑文本接着问道:“那你们县侯有强迫你们干活吗?”
这话一出,几个村民都站起身警惕地说道:“你这个做官的是不是想要栽赃我们县侯。”
附近几个村民都走到近前,岑文本立刻退后几步,看向一旁李正。
李正连忙劝说道:“你们不要这么激动,人家就是随便问问。”
村民说道:“正儿,这些做官的要是欺负你了,你就和叔叔伯伯们说。”
岑文本脸上的笑容越加苦了,急忙解释道:“诸位误会了,在下只是例行公事,都是公事。”
村民再次喝道:“公事也不能随便栽赃我们正儿。”
“那是当然。”岑文本连忙点头。
也没法再问下去了,岑文本离开这里走向另一边,对跟在身边的李正说道:“县侯在这里的民望可真好。”
“是他们比较照顾我而已。”
岑文本接下来又问了几个村民,也大概明白了这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