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

第412章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412章

小说: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敬宗点头说道:“明白了。”
    等许敬宗离开了之后,李正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回到家中。
    院子里的苗圃长势很不错。
    李正拿着小锄头走入菜地里除草。
    已经是春季了,每一夜过去的第二天,苗圃里都会发现一些新长出来的野草。
    账房里,武媚一边处理着账本,目光看向院子里地李正。
    当周遭的同龄人都是轻浮气躁,莽撞的小男孩。
    同样的年龄,李正不知不觉中所表现出来的专注力,还有一种不符合他年龄的沉稳感。
    对武媚这种小姑娘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一旁的李丽质也注意到了武媚的目光,无声笑了笑装作没看见。
    李泰急匆匆跑来,对正在锄草的李正说道:“出大事了!”
    李正挥着小锄头依旧在苗圃中忙活。
    李泰抬起一脚跨入苗圃中说道:“高句丽向大唐宣战了。”
    李正低头看向李泰的脚说道:“魏王殿下,你踩到我的菜了。”
    李泰也低头惺惺地收回自己的脚说道:“整个长安都已经吵翻天了,你竟然还在关心一棵菜。”
    李正把锄头放在一旁,说道:“没办法,从小一直过着穷苦日子,一棵菜也重要呀。”
    李泰跨出菜园子说道:“现在朝堂又闹翻天了,父皇召集了群臣再开朝议论。”
    李正点头,没说什么。
    李泰看他的神情又是不在乎,再次说道:“这一次肯定要和高句丽开战了。”
    李正洗了洗手说道:“那应该是的。”
    李泰来回踱步说道:“前几天朝堂之上主战和主合的炒得不可开交,现在方面民意汹涌,都说要出战呢。”
    李正洗了手点头说道:“你父皇的手段倒是挺快。”
    “这该如何是好……”
    话说到一半,李泰扭头看向李正说道:“你刚刚说什么?”
    李正喝下一口热水说道:“我说你父皇的手段还挺快的。”
    李泰神色诧异,想到了什么,又不敢说。
    看李正淡然地喝着茶水,李泰已经没有了刚刚激动的神色,而是低声说道:“你的意思是……”
    李正又喝下一口茶水,“我可什么都没说。”
    李泰挪了挪脚步,凑近小声问道:“你是说这一切都是我父皇自己安排的?”
    李正笑道:“魏王殿下,觉得高句丽的国书到大唐需要多久。”
    李泰琢磨着说道:“再怎么快也要一个月吧。”
    李正又说道:“前脚我们大唐派往高句丽的使者,死在了高句丽,后脚高句丽的宣战国书就来了?”
    李泰小声说道:“那可能是他们的已经决心要和大唐开战了,所以人杀了,国书同时也送过来了。”
    李正点头说道:“你看看这不是算无遗策,就是要让魏王殿下这样的人信以为真。”
    李泰细细琢磨着,“你这么一说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可我又不知道哪儿不对劲。”
    李正又说道:“就像是我平日里做菜,本来火候不够半生不熟,可突然加了一把柴,火候就够了,菜也就熟了。”
    “对!”
    李泰一拍脑门说道:“我懂你的意思了,高句丽要是真的要开战,杀了使者之后很快就可以把国书送来,可偏偏眼下朝堂为了主战主和吵的不可开交的时候,高句丽的国书立刻就来了。”
    “如今主和的一方已经无话可说,高句丽杀了我们的使者,还带来的开战国书,眼下就算是不出兵,父皇也下不来台。”
    李泰继续分析,“那么这份国书很可能也是假的,而它恰恰在最重要的时候出现了。”
    “也就是说我父皇从一开始就打算出兵高句丽,绕了这么大一圈,全部是在为了出兵?”
    李泰说的这一些基本上都对。
    其实李泰本就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一点就通。
    李泰有些崩溃的坐下说道:“李正,这一切都是我父皇谋划的?”
    李正点头说道:“确实是。”
    李泰好奇说道:“我父皇为什么要这么做?”
    李正笑道:“还能是为了什么,汉四郡,杨广,埋骨在高句丽的中原将士的尸骨。”
    李泰神情轻松了不少,“想来应该是这样的,父皇要做杨广没有做到的事情。 ”
    李正也想和李泰说,其实这也是李世民心虚的一种表现。
    本来李世民的皇位就是夺来的。
    而且杀了李建成这件事一直都是心里的疙瘩。
    事情都已经过去十年了。
    该清算的,该拉拢都已经做完。
    又聊了一会儿,李泰便急匆匆离开了,也不知道他要去做什么。
    李正独自一人坐在院子里喝着茶水。
    “称心已经成了渊盖苏文的军师。”
    听到李江山在身后说话,李正捧着茶杯回头看了一眼说道:“杀手姐姐的消息停快呀。”
    李江山又说道:“泾阳这边准备好了没有。”
    李正悠哉地翘着二郎腿说道:“泾阳这边准备了一支队伍,一支医疗队。”
    李江山低声说道:“你会跟着出征吗?”
    李正无奈地笑了笑说道:“我这人比较喜欢和平,并不喜欢打仗。”
    “你喜欢和平,不喜欢打仗?”
    李江山冷笑说道:“你这话听着我怎么觉得怪怪的,吐谷浑和吐蕃还有突厥的事情,都是你搞的鬼,你现在又口口声声说你喜欢和平?不喜欢打仗?”
    李正笑道:“那是他们先不和平,想要我们也不和平,所以我要先给他们和平和平,这就是我要的和平。”


第九百零六章 暗度陈仓
    听李正胡诌的时候,还能这么理直气壮。
    正大光明的不要脸,李江山看着他说道:“称心,你打算怎么安排。”
    李正低声说道:“一旦开战,称心就会去倭国,至于高句丽的战事和他没有关系。”
    李江山说道:“他还是军师,他难道不想要高句丽的荣华富贵。”
    李正冷笑道:“你觉得渊盖苏文有做高句丽王的命啊。”
    李江山无奈地笑了笑,“我懂你的意思了。”
    李正回头还想再说什么,回头看去李江山已经不在这里了。
    这女人神出鬼没也不是一次两次。
    但总让人感觉有些不太适应。
    整理完了账本,李丽质说道:“今天就到这里吧,武媚晌午留下吃饭吧。”
    武媚点头没有拒绝。
    徐慧把账本都整理好说道:“也不知道今天长安令会做什么好吃的。”
    李丽质看了一眼坐在院子里的李正,“别人做饭食是为了填饱肚子,他做饭则是因为他喜欢做饭。”
    徐慧也笑了笑。
    晌午时分,李正来到厨房中,拿出新鲜的猪肉。
    春笋在长安是一种很罕见的东西。
    李正又从一旁的缸中拿出腌好的咸菜。
    厨房中,李正开始忙碌起来。
    饭菜的香味飘在院子中。
    一盆咸菜春笋炒肉丝。
    一碗红烧肉。
    一盆炒菜和一碗野菜汤。
    几样寻常的家常菜。
    李治和小兕子准时准点回来吃饭了。
    一家子坐在饭桌上。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李世民的几个儿子中最后得到皇位的是李治。
    可现在看来,李治似乎已经沉迷学习不可自拔。
    人家好好的,原本是下一任的皇帝。
    现在成了一个书呆子?
    心里莫名一种负罪感。
    李丽质吃着饭菜,瞧见了李正的神色似乎不太好。
    又吃了两口,李丽质夹起李正刚刚吃的那碗红烧肉。
    味道很不错,肥而不腻,入味非常好。
    难道是李正自己觉得饭菜的口味不好?
    再看在座的,徐慧和武媚都吃得挺好的。
    稚奴还是一如既往的狼吞虎咽。
    同样是午饭的时候。
    李世民也刚刚吃完了午饭。
    正是午后难得的清闲时光,李世民打算喝一喝茶水,享受一下难得的清闲。
    一个小太监急匆匆而来说道:“陛下,郑国公求见。”
    李世民眉头一皱,郑国公魏征?
    魏征这个时候来做什么。
    小太监机灵地瞧了一眼陛下的神色,小声说道:“陛下,郑国公手里拿着几份奏章。”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不耐烦地说道:“就说朕已经睡下了。”
    “喏。”
    小太监快步离开。
    李世民拿起一旁的甜点吃了一口,这种时候最好不要让魏征这种人来破坏自己的心情。
    只是不过一会儿,小太监又回来了。
    李世民眉头紧锁说道:“又怎么了?”
    小太监低声说道:“陛下,郑国公说可以在殿外等着陛下醒来。”
    无奈地放下手中的茶杯,李世民低声说道:“让他进来吧。”
    眼前的这个茶杯和李正的那个保温杯差不多。
    经常捧在手里,时不时可以喝一口。
    这种感觉很奇怪。
    这种调调就是容易让人养成习惯。
    习惯了之后,自己也开始杯不离手了。
    李世民重新坐正,魏征已经走入了甘露殿。
    “陛下!”
    魏征躬身行礼说道。
    李世民低声说道;“郑国公无须多礼。”
    见魏征有要递上奏章的架势,李世民又说道:“朕看郑国公气色似乎不太好,最近没有修养好。”
    魏征点头说道:“近来烦心事情众多。”
    李世民又说道:“朕会安排太医署给爱卿问诊,爱卿可要调养好身体。”
    “让陛下多虑了,是臣之过。”
    魏征行礼递上奏章说道:“臣有本上奏。”
    躲是躲不掉了,李世民颔首说道:“直说便是。”
    魏征把奏章递给一旁的小太监开口说道:“近来有一些消息传入长安,说是有人买通各地的官吏,大征民力。”
    “有这事?”
    李世民打开奏章看着上面的内容。
    魏征又说道:“有人告诉老臣,这些事情的背后都是有许敬宗的影子。”
    李世民放下奏章说道:“有真正的实证吗?”
    魏征躬身很多:“老臣还没有真正的实证。”
    李世民颔首说道:“既然如此,不妨先查一查。”
    魏征又说道:“陛下,臣愿意亲自带人去查。”
    李世民思量着说道:“朕可以指派大理寺的官吏,劳烦郑国公了。”
    魏征躬身说道:“老臣告退。”
    好不容易有一些时间可以让心情得到放松,眼下又出了这种事情。
    许敬宗买通官吏,大征民力?
    李正想要做什么,李世民心里很清楚。
    当初也不是没有劝过李正。
    这种事情很容易引起弹劾。
    等魏征离开之后,李世民对一旁的小太监说道:“把王鼎叫来。”
    等到王鼎从泾阳来到宫中,已经是傍晚时分。
    王鼎急匆匆走入甘露殿说道:“陛下。”
    李世民把魏征的奏章递给王鼎, “你和朕说说,李正到底做了什么好事。”
    王鼎接过奏章看了一眼说道:“陛下,这件事老奴很早以前就向陛下禀报过,只是老奴也没想到李正的动作会这么快。”
    李世民苦恼地扶着自己的额头。
    上了李正的恶当!
    朕在忙着处理高句丽的事情。
    李正这小子背地里买通了官吏,而且还要接着修路。
    朕是忙的焦头烂额。
    他是背地里暗度陈仓!
    “好你个李正!”李世民愤然拍案而起。
    王鼎吓了一个哆嗦,连忙跪下。
    怒火虽然中烧,李世民也在尽力的平复着情绪。
    重新坐下之后,李世民再次说道:“王鼎,魏征手里掌握了多少证据?”
    王鼎低声说道:“应该不多,一直以来魏征从来不会过问太多的事情,尤其是长安令这件事做得非常隐晦,其中可能有人在暗查。”
    李世民稍稍点头,又有些明白了。
    魏征确实不会主动去查李正。
    能够知道李正这件事的人,应该暗中查过。
    李世民已经没有了原本悠闲的兴致,低声说道:“把这件事告诉李正,并且让他这段时间不要轻举妄动,至少等朕摆平了高句丽!”
    王鼎连连点头后退下。


第九百零七章 传话的王鼎
    有时候要当一个帮着陛下处理幕后事情的人,现在有了李正之后还要给陛下和李正之间做传话的人。
    王鼎一路小跑出皇宫擦了擦汗水,便坐上了一辆马车,对车夫说道:“去泾阳。”
    马车驶动,王鼎又擦了擦自己的汗水。
    出了有些拥挤的朱雀大街,便是长安通往泾阳的新官道。
    自从这条路修好之后,从长安城的城墙出来就是一条开阔的大道,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行驶在官道上,王鼎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放松了不少。
    来到泾阳的村口,王鼎下了马车又是一路小跑,来到马圈旁见到了李正。
    看着王鼎的狼狈模样,李正好奇道:“王公公这是怎么了?”
    王鼎喘了半天还没说出话来。
    李正又说道:“很少见王公公有这么慌张的时候,莫非……莫非是太子殿下造反。”
    王鼎叉着腰使劲摇头。
    李正感慨道:“我就知道太子殿下不是什么好东西。”
    王鼎喘着说道:“不是太子……”
    “不是太子?”李正琢磨着说道:“莫非是魏王那个胖子,我早就劝这个胖子了,没想到他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不是造反的事……”
    王鼎好不容易又挤出一句话。
    李正狐疑地看着他,“那不是造反,又是什么事情把王公公着急成这样了。”
    “……”
    站在一旁的大虎给王鼎递上一杯水。
    王鼎接过水喝下了一大口,好一会儿才缓过气。
    恢复了半晌,王鼎说道:“今日魏征去找陛下了。”
    李正稍稍点头。
    看着李正一副天塌不惊的样子,王鼎又说道:“魏征说有人收买地方官员,而后大征民力。”
    李正还是点头。
    王鼎把奏章递给李正说道:“都在奏章上了,这上面还点名了许敬宗。”
    李正瞧了一眼奏章说道:“许敬宗都离开朝堂这么久了,还有人这么惦记他?”
    王鼎低声说道:“偏偏就落到魏征的眼前。”
    李正琢磨着说道:“这么巧?”
    王鼎点头一脸地忧虑。
    “一个许久不在朝堂露面的人,被人发现了,而且还偏偏落到了魏征的眼前?”
    “这里面确实有问题。”
    李正惆怅着说道:“我特别不喜欢这种阴谋的味道。”
    王鼎低声说道:“陛下已经指派大理寺人跟魏征查证这件事了,敢问长安令,许敬宗真的没有收买地方官吏吗?”
    李正笑道:“怎么可能,我要想收买,我直接收买当今陛下了,我犯不着。”
    王鼎放心地点了点头,神情又有些扭捏,收买当今陛下?怎么听着这话李正像是干过一般。
    清了清嗓子,王鼎低声说道:“既然长安令这么说老奴就放心了,眼下科举刚刚结束,新入朝的年轻人众多,他们对长安令的言辞颇多,这些日子长安令还是少活跃为好。”
    李正重新坐下说道:“我这人一向很低调,这一点王公公可以放心。”
    王鼎又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心想你李正确实低调,你李正做的事情可一点都不低调。
    “既然都这么说了,老奴心中大致明白要怎么做了。”
    说完王鼎转身要走,又觉得什么地方再次回过身看着李正。
    李正看了看四下说道:“王公公落下什么东西了吗?”
    王鼎擦着汗水说道:“刚刚长安令是不是说了太子造反,魏王殿下造反?”
    李正尴尬一笑,“没什么,这两小子估计心里想这么干来着,还望王公公和陛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