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4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像是一个不会写字的人,突然拿出一篇非常好的文章。
谁知道这篇文章是另外一个人写的。
可只要写这个篇章的人否认,那这个文章就是他写的。
而李正用的就是这种手段。
高阳说道:“父皇,如今蓝田县的效果很好,最近也有不少地方县丞上书希望户部可以继续帮助更多的郡县。”
李世民还是摆出一副淡定的神情低声说道:“是吗?”
高阳又说道:“父皇,民意如此,再者说这对父皇的威望,还有朝中的赋税都是好事。”
这高阳是想一头扎进事业中,不肯嫁人了。
李世民瞧着李正说道:“朕知道,你李正想要扩大生意,如今泾阳的作坊虽然多,但无法满足整个中原,以至于外面倒卖得特别多,为了产出更多可以卖的货物,李正才要扩大生意,你的心思朕很清楚。”
“陛下明鉴!”
李正拱手说道。
李世民有些气愤地灌下茶水; 这小子竟然还不否认,看在高句丽一仗大胜的份上就不和他计较了。
高阳公主说道:“父皇,女儿下一步打算是往那些耕种田地比较少的郡县发展,因为人均耕地少的地方没有这么大的耕种压力,那种地方更适合发展作坊。”
面对如此漂亮的成绩,又是她亲姐姐丽质的照顾。
李世民也只好长叹一口气,“朕知道了,你接着忙吧,有什么需要就和朕商量。”
这话一出,高阳喜上眉梢连忙说道:“女儿先行告退。”
瞧着高阳这个丫头离开,李世民意外发现这个丫头走得挺快,脚步欢得很。
李世民惆怅着说道:“朕作为一个父亲,真是越来越看不清自己儿女的心思了。”
难得李世民还会有这样的神色,李正说道:“其实很多父母都一样,就连陛下也是一样的。”
李世民拿出高句丽的战报说道:“平壤一战大获全胜。”
李正躬身说道:“恭喜陛下。”
李世民古怪地看着李正,“朕还以为你会说意料之中。”
摇着手中的扇子,李正又说道:“接下来的事情,想必陛下也已经做好准备了,我的人已经进入了高句丽了,陛下安排在高句丽的人也该准备了吧。”
王鼎低声说道:“已经安排好了。”
李世民颔首说道:“倭国在高句丽混乱的时候趁机洗劫了高句丽的沿海,你觉得这个时候朕要要写旨意吗?”
李正又切了一块西瓜递给王鼎,也递给李世民一块,“不着急,等高句丽求援吧。”
李世民稍稍点了点头,“那倭国这边呢?”
王鼎安静地听着君臣两人的对话,对倭国对高句丽的将来,在君臣二人的商谈中渐渐有了雏形。
烤架上的烤肉也已经好了。
君臣两人吃饱喝足,王鼎一直在一旁看着,有时候觉得陛下和李正之间是相互忌惮的对手。
就像是李正和陛下之间谈条件,谁都是笑里藏刀的。
李正忌惮着陛下什么时候会过河拆桥。
陛下也在忌惮李正会不会鱼死网破。
仿佛两个笑脸相迎的彼此,背后各自都拿着一把刀。
看着李正和陛下之间还能推杯换盏,王鼎心中感慨着人心还真是可怕啊。
再看陛下和李正的神情,像极了多年不见的好兄弟,真是虚伪啊,王鼎摇头叹息。
却也只能笑呵呵地站在一旁,不敢多说话。
吃饱喝足之后,李世民舒坦的摸着肚子说道:“还在伱这里吃得畅快。”
李正还吃着羊肉串,“在我这里没有这么多的讲究和礼数。”
李世民喝下一口热茶说道:“有时候觉得你这里的饭食好吃。”
第一千一十章 笑里藏刀的翁婿
李正给他续上茶水,“这都是清明前的好茶,我留得也不多。”
李世民又喝下一口茶水,“茶水确实不错,入口温润回甘也不错,别人也都说泾阳的饭食好吃,不过朕现在吃多了; 感觉也不怎么样。”
当今陛下白吃白喝,似乎又拿他没什么办法。
做皇帝的都这么不讲道理?
有点想要造反了。
李正灌下一口茶水。
李世民坐在躺椅上说道:“有时候并不是说饭食有多么地好吃,只不过用饭的地方不同,心情也不同。”
“吃饭的环境,确实很容易影响一个人的心境。”
李正赞同地点头说道。
李世民说道:“既然高句丽已经平定了,朕是不是也该给封赏了; 你觉得朕应该给什么封赏合适。”
尴尬一笑; 李正说道:“封赏是陛下的事情,我怎么可以多嘴。”
李世民琢磨着说道:“你觉得朕是不是也该给你一个封赏。”
“哈哈哈。”
李正干笑三声; “陛下何出此言。”
李世民一脸的孤疑,“是吗?”
清了清嗓子,又重新坐正李正朗声说道:“能够平定高句丽,全靠朝中能臣的谋略,已经陛下的决策和人心所向,乃至诸位将士,和在下小小一个生意人有什么关系。”
李世民爽朗地笑了笑,“你小子倒是把自己撇得一干二净。”
神情重新严肃起来,李世民又说道:“薛仁贵,王玄策还有出征的泾阳护卫队朕都要封赏,你觉得对吗?”
李正说道:“薛仁贵和王玄策现在进卫府关合适吗?二十四卫所的环境怕是不合适他们。”
李世民思量着说道:“朕也考虑这個想法,不过眼下龙武军不是在你手里吗?”
“呵呵。”李正干笑说道:“陛下这是开什么玩笑,我虽然是龙武军的上将军,但我这里哪里有龙武军的样子,陛下给了我这个名头; 又不会让我掌兵。”
瞧着李世民的神情,李正又说道:“我说得对吧; 陛下!”
李世民站起身说道:“薛仁贵任左武卫副将,王玄策任龙武军右副将。”
李正会心一笑,“陛下识人之明在下佩服。”
李世民看着晴朗的天空说道:“别以为朕是要拿伱左膀右臂,这朝堂没你想象的这么宁静。”
李正笑着朝着李世民举杯,“陛下英明。”
李世民转过身说道:“王鼎,你留下来看看印书坊的事宜,朕先回宫了。”
王鼎连忙躬身说道:“老奴送陛下。”
瞧着李世民离开,李正坐在马圈旁吃着羊肉串,目光慵懒地看着马圈的马匹。
从马圈旁的小屋内,大牛从小屋中走了出来。
李正摇着扇子说道:“你都听到了?”
大牛点头说道:“老师放心,王玄策和薛仁贵与泾阳的交情匪浅,他们不会辜负老师,更何况火药的秘方王玄策和薛仁贵也不清楚核心的配比与核心的秘方。”
李正递给大牛羊肉串说道:“多放了一些辣椒粉。”
大牛在一旁坐下吃着羊肉串说道:“看似老师和陛下聊得很融洽,只是高句丽一战之后,老师和陛下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吧。”
看了一眼大牛的神情,有时候真的不想大牛这个孩子沾上那些诡谲的朝中争斗。
李正说道:“研究院的下一个课题是什么?”
大牛咽下嘴里的羊肉,“沟渠改道,水车的灌溉的应用。”
李正说道:“这两样很好。”
说完李正拿出一张图纸说道:“把这个交给铁家三兄弟,让他们打造一下。”
大牛看了一眼图纸问道:“这个铁筒是做什么用的?”
李正笑着说道:“你拿去就是。”
“明白了。”
大牛也不再多问,拿着图纸去了村子里的铁匠铺。
如今铁家三兄弟很忙; 正忙着打造各种农具。
给图纸交给铁大打造之后; 大牛回到了书院。
狄仁杰见到大牛说道:“陛下见过老师了?”
大牛点头道:“已经拿下了平壤,高句丽也已经平定了,渊盖苏文死了。”
狄仁杰说道:“好事。”
大牛皱眉说道:“只是陛下让薛大哥和王大哥去了军中。”
狄仁杰放下手中的书本,“老师应该答应了吧。”
“没有拒绝,只看王玄策和薛仁贵会不会答应了。”
大牛回话道。
狄仁杰看着桌案上的油灯说道:“薛仁贵和王玄策不会拒绝的,一定会答应的,也不得不答应。”
大牛看着狄仁杰的神情,“你的意思是说……”
狄仁杰叹息道:“一直以来朝中和军中还是陛下,他们都在忌惮着老师,也在防备着老师,吐蕃的战事已经突厥的战事已经让王玄策和薛仁贵一战成名,让朝中很多人都认识了他们,那时候只是认识而已。”
“而现在王玄策和薛仁贵一起随着大军出征高句丽,也一定会一起封赏。”
狄仁杰一边整理着书本说道:“可能早在决定出征的时候, 就已经知道薛仁贵和王玄策一定会进入军中。”
大牛眼神失落地说道:“朝中的议论会指向老师掌兵,老师坐拥巨大的钱财,一个有钱又有兵权有能人将士的李正,朝中的会进言的。”
狄仁杰说道:“与其说老师把王玄策和薛仁贵交出去,不如说是保护了他们,假如!”
语气强调了一下,狄仁杰眼神阴翳说道:“假如薛仁贵和王玄策拒绝封赏一直留在泾阳,可朝中与陛下又动不了老师,既然没办法动老师,又得不到薛仁贵与王玄策,那么薛仁贵和王玄策肯定会死在回长安的路上。”
“要不薛仁贵和王玄策进入军中,要不让这两个人不在泾阳。”
大牛的眼神骤然来了精神。
狄仁杰又说道:“可若是薛仁贵和王玄策进入了军中,那就可以堵住悠悠众口。”
不知不觉狄仁杰也长大了,大牛看着狄仁杰说道:“以前看到你的时候,你比我很多,现在看来你比我更懂这些。”
狄仁杰说道:“我和你不一样,你出生在泾阳,我父亲狄怀英一直都在朝中任职,从小耳濡目染,听过很多事情,一些寻常百姓听不到的事情。”
第一千一十一章 被调戏
狄仁杰说道:“宫廷复杂,父亲常常告诫我有朝一日我若走到朝堂上,手里的权力越小越安全。”
大牛无奈笑了笑说道:“水车的图纸设计得怎么样了?”
狄仁杰拿出图纸说道:“传动方面的问题要试验过才能知道,具体的还要等模型做出来才行。”
一边说着,大牛和狄仁杰埋头开始研究大型水车的制作。
傍晚的时候,李正在马圈见到了许敬宗。
许敬宗带着几份卷宗说道:“这些都是朝中现在的动静,因为蓝田县的事情; 各个郡县都给朝中递交了奏章。”
瞧着卷宗李正又说道:“我打算在关中培育一些西瓜。”
许敬宗吃着西瓜说道:“这个东西在关中不好种吧。”
回想起后世,在自己的年代已经是吃瓜自由了,不过后世对西瓜有过数次培育,这才有了大家的西瓜自由,李正琢磨着去年存的西瓜种子或许可以用上。
许敬宗又拿出一份书信说道:“这是称心送来的书信,是他前往倭国之前让人送来的。”
李正打开书信看着上面的内容,“从这封信送到这里,要是不出意外的话称心已经到倭国了。”
许敬宗点头; “中原与倭国隔海相望; 想要等称心再次送信过来怕是有些难。”
也就是说就算称心死在了倭国,也不会有人知道。
许敬宗也明白这个情况说道:“这個时候再安插人手怕是不合适,我们的人已经都从高句丽撤出来了。”
李正把手中的书信放入烤羊肉的炭火中,看着信纸烧成灰烬。
瞧了一眼李正的脸色,许敬宗说道:“修路的事情现在看来还算是顺利,不过朝中依旧有人盯着,而且马上就要秋收了。”
李正眼神盯着火焰说道:“秋收之前暂时停工,过了秋季立冬再开工。”
许敬宗心里算了一下,秋收之前停工一直到了立冬再开工,也就说有四个月的时间是停工的。
咬下一口西瓜,西瓜非常地清甜,正是解暑的好东西,许敬宗又吃了一大口这种用冰块冻过的西瓜更是当中极品。
可叹长安令真会过日子。
许敬宗吐出西瓜籽又说道:“最近朝中又出现了一些传闻,说是要把阿史那放归突厥。”
李正摇着手中的扇子; “我还以为朝中的那些人忘记阿史那了。”
许敬宗解释道:“如今朝中新一辈官吏也就是上次科举留任的新官倒没这么说,把阿史那放归突厥是朝中老派的主张; 长孙无忌带头的。”
李正琢磨着:“要是别人倒也就算了。”
许敬宗点头说道:“在下也这么认为,有长孙无忌在其中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还有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也已经解除禁足了。”
李正把西瓜皮丢到一边:“最近长安的风声你要盯紧了。”
“明白。”
许敬宗躬身一礼,“那在下就先回去了。”
等许敬宗离开,李正又收拾了一番马圈,天色已经是黄昏。
回到村子里,李正看到李绩和李大熊两人坐在田埂边像是在商量什么。
也只是多看了一眼,李正回到家中,李丽质和几个村子里的婶婶有说有笑的。
徐慧收拾出一些衣物递给李丽质,李丽质递给几个婶婶说道:“去年的衣服家里的弟弟妹妹又穿不下了,给村子里的孩子们穿。”
婶婶们笑呵呵说道:“那怎么可以,这可都是宫里的衣服。”
见婶婶们推拒,李丽质又说道:“家里的弟弟妹妹就这么几个,没其他人穿了,再说了也不是什么名贵的布料。”
看李丽质一再解释着,婶婶们也不好拒绝。
虽说不是什么名贵的布料。
但这些衣服也是寻常家孩子都不见得能够穿上一件。
李丽质又和婶婶们商量了几句,李正发现她们说话的声音小了不少。
又看到几个婶婶眼神看向自己,李正不自觉地打了一个哆嗦。
又聊了好一会儿,这几个婶婶拿着工钱和衣物就离开了。
以前的村子里很穷; 很多时候是大孩子的衣服穿不下了; 就给小孩子们穿。
想想像李丽质这样从小在宫里长大,衣物也不缺。
听李泰也说那时候宫里也落魄。
刚刚平定天下不久的那段时间; 宫里的用度也很紧张。
李丽质从小就节俭,在泾阳也能很快地融入这种环境。
瞧着李丽质的笑容,李正好奇问道:“你们聊什么呢?”
李丽质把账本交给徐慧说道:“也没说什么。”
看她眼神有些闪躲,李正又说道:“那几个婶婶的目光看我怪怪的。”
李丽质像是在忍着笑意,低声说道:“有吗?”
徐慧也会心地笑了笑。
这几个女人怎么最近怪怪的。
武媚还是和以前一样忙完了事情便早早回去了,也不留下来吃饭。
倒是高阳已经在喊饿了。
李正来到食堂忙碌,见李丽质走了进来,“饭菜还要一会儿,饿了就吃个包子先垫垫肚子。”
李丽质靠着厨房的门站着,看李正娴熟地炒着菜说道:“婶婶们说你我夫妻是不是睡在一个房间。”
成婚以来李正一直都是睡在书房。
李正古怪地看向李丽质,“她们问这个做什么?”
李丽质温柔地笑了笑,“她们也是瞎猜的,因为你我成婚已经有三年了,到现在也没有孩子,婶婶们就过问一句。”
“原来这样。”李正把炒好的菜盛出来说道:“家里还有空房间,要不收拾一间给小兕睡?这样你就不用和小兕子挤在一起了。”
听到这话,李丽质捂嘴笑了笑,“那几个空房间,我有另外的用途。”
李正瞧着李丽质说道:“要不你